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建筑风水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水书也说:〃有山泉融注于宅前者,凡味甘色莹气香,四时不涸不溢,夏凉冬暖者为嘉泉,主富贵长寿。〃其三为地面水,如江河湖泊和蓄存雨水等,此类水污染情况较井水和泉水严重,所以水的饮用取水点尽量选在聚落点河流的上游,排污点设在下游。如有条件饮用的水最好在岸边设砂滤井,净化水质提高水的清洁卫生程度。 
  就水质方面来说,以观察品尝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时,当掌握水应清沏、透明、无色、无臭、无异味、味甘等。有条件的应当作化学生物试验,检查水的软硬度、矿物含量和细菌含量等。看来,对水环境的考虑不外注意水势、水源、水质三方面而已。

  ◆  贝聿铭谈建筑风水
            杨澜 
  杨:贝老,您相信建筑风水吗?
  贝:建筑师都相信建筑风水的。不是迷信的建筑风水,建筑风水有好几种,比如说 我们建筑要摆房子,要背山傍水,这也是建筑风水。我觉得建筑风水我们应该相信的,可是建筑风水如果弄得太过分一点,那就变成迷信了,这个我反对。
  杨:您在香港设计的中银大厦,被很多香港人认为是不吉利的建筑风水, 他们说这座大厦像个三棱的刀。旁边的居民都装反光镜,说要把这个刀 光挡回去。还有汇丰银行上面,好像架了个水泥的机关枪。最有意思的 是:因为有一个锋面是对着港督府的,港督府一开始种柳树来挡,后来 柳树也死了一次,然后再种上柳树。您对这一切觉得很好笑吗?
  贝:当时不是笑话,报纸还攻击我……。但是我对当时的港督卫奕信 和他的夫人说,谁叫你们把香港的地价抬得那么高?我只有这么一小块 地,当然只有往高处造。
    杨:我听说当时您的预算只有一亿三千万美元,是不是这样? 
  贝:那时候北京说一亿三千万美元,不能多出,过了五年还是一亿三千万美元,所以这个条件是非常难。
  杨:汇丰银行当年建的时候就花了十亿美元。
  贝:我记得,多八倍,他们有钱。那时候有人说,你为什么只能花那 么多钱,我说中国不是富裕的国家,所以我用钱要很节省,替人家想。
  杨:所以最后在整个的钢材上,您节省了差不多百分之三十,同时也 减少了很多焊接点,省了很多钱。
  贝:这个完全是结构方面出来的,所以这个尖的棱角,也是结构里面 出来的东西,因此很难跟建筑风水先生谈这个问题。

  杨:但是人们说您也吸收了建筑风水先生的一些说法,比如您一开始在香港设计中银大厦的时候,曾经设计过有一股泉水,是从后门进去前门出 来,后来人家说水就是财,您这样就破财了。您是不是取消了这样的想法?
  贝:有是有,建筑风水先生说得也很对,我用水,这个高楼两旁都有水下来的,我接受这一点。这个水是源,是财源,所以水到了下面变成一个池子。池子养鱼,中国人认为就把财给蓄住了,有点地方我信的我就做。 
  (建筑物往往代表着权利,特别是那些城市的主要建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就绝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而更是一门政治。比如说香港中银大厦的建筑风水问题就曾经被政治化过。贝聿铭对我说他并不迷信,但是他也懂得要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些让步。在我看来这就像跳探戈舞,有进有退,是建筑之外的一门学问。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贝聿铭之所以两次接受了中银大厦的设计业务,也是缘于他的一种怀旧情绪。因为一九一八年的时候,正是他的父亲贝祖贻创立了中国银行的香港分行,而且在他生前曾经对贝聿铭说:银行的设计必须看上去显得非常安全。)  


◆   张开济:建筑「风水」怎么看

  关于建筑「风水」:四合院方方正正,坐北朝南,大门不开在正中,而是开在一边,且是开在偏东的一边,进院还有一个影壁,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关于国家大剧院:对于大剧院的设计我不太赞成。最大的问题恐怕是歌剧院的内在结构问题,几个剧院放在一起恐怕不行。这一点我曾和贝聿铭讨论过,他也认为几个剧场放在一起没有必要。
  关于自己现状:我已快90岁了,最要紧的是心情愉快,这满屋的都是我喜欢的东西。年纪大了,活得差不多了,摆在眼前的能看见的是我的,钱存在银行里看不到的就不是我的。
  站在自己所住的塔楼之上,建筑大师张开济看现在的北京,看到高楼大厦隐天蔽日,「没有白色的水井,没有深蓝的苍穹。」看不见宽阔而又平缓的天际线了……对于年近90岁高龄的张开济只能发出一声叹息。
  张开济不想再看,他开始收集从古建筑、古家具上拆下来的木雕装饰,那些古建筑、古家具已被毁了,而那些木雕、木刻装饰还栩栩如生。张开济把它们弄回家摆满一屋,挂上四壁。每一件木雕制品都承载了太多的历史,那些剥离了母体的木雕默默地向这位老建筑大师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我爱北京天安门
  张开济是建设部于1990年第一批公布的国家级建筑大师,他主持设计了革命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天文馆、北京科普展览馆,还有天安门观礼台等。在这么多建筑设计中他最满意的是哪一个呢?
  张开济回答:「我最满意的不是这四大馆,而是那一个台,那就是天安门观礼台。」
  「为什么呢?」我问。
  张开济说:「天安门城楼前本来就不应当再搞任何建筑,可是又有这种需要,怎么办呢?当时搞了个小规模的设计竞赛,有的人把观礼台盖上了琉璃瓦,想和故宫配套。我却认为这个设计越不显眼越好,所以我的设计高度不超过天安门的红墙,颜色是红色,琉璃瓦绝对不用,让观礼台和天安门城楼浑然一体,这叫此处无声胜有声。」
  「一般人眼中的天安门城楼的确没感到有一个什么观礼台存在,好像本来就是那样的。」
  「这就是最大的成功,一个建筑师该当配角的就当配角,观礼台就是天安门城楼的配角。建筑设计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个设计,要和整个城市的风格相和谐。」
  「可不可以这样说,到目前为止您反而觉得做配角的设计更让您满意,」
  「(笑)对对……」
  「那么您认为现代建筑到底怎么搞呢?」
  「我想用几句话概括,『认真保护古风貌,精心设计新建筑,坚决不搞假古董』。像北京西客站那样的设计,和现代的设计思想是背道而驰的。一个交通设施以什么为设计思想,那就是高效率。火车停在站台上,旅客能以最短的距离,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上车,这是一个火车站设计的原则。」
细说建筑风水
  张开济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建筑师不是偶然的。他和许许多多老知识分子一样非常希望中国繁荣富强,他愿意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同时,首都北京的古都风貌也深深地吸引了他,使他当年大学毕业后一不愿出国工作,二不想去台湾,而是留在了北京。
  张开济说:「看一个城市主要是看其大的轮廓,北京一个代表性的轮廓就是城墙,全世界没有像北京这样的城墙。当年搞建设把北京的城墙拆除了,北京水平的轮廓线没有了,从而使北京失去了一个重要标志。现在到处都是塔楼,又使北京失去了原来天际线。」
  现在住在塔楼,对于一个建筑大师来说这不能不是一个悲哀。可是,北京要发展,要加快现代化的进程不搞建设是不行的。也就是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不盖高楼大厦是不可能的。四合院虽好,但占地太大,而且如今的四合院都已成了大杂院。如何建设新北京又保护了老北京,这是摆在现代北京人面前的难题。
  「您认为我们重新修复古城墙怎么样?」
  「我认为重修城墙没必要,搞一些假古董没有意思。但是我们现在对四合院应当保护。」
  「我听人说修建四合院很讲究风水,这风水是什么?很多人认为风水是一种封建迷信,作为一个建筑大师您对风水是怎么看的?」
  「风水这东西有其科学的一面,只当是迷信可能有些片面。现在国外还有我国的香港在搞建筑设计时都讲风水,最著名的是香港汇丰银行为了风水,里头的一部主要楼梯是斜着建的。现在外国人也讲究风水,这当然不能说人家无知了。」
  什么是风水呢?《风水探源》一书中是这样说的: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是一种能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满足的地形条件。新西兰学者尹弘基是颇有名气的研究风水术的专家,他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杂志上撰文说,风水是为找寻建筑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与布局的艺术。
  其实讲究风水就是讲究一种环保。透风之地自然空气好、采光好,近水之地自然会有一个美好的环境。
  谈到风水,张开济说,四合院方方正正,坐北朝南,大门不开在正中,而是开在一边,且是开在偏东的一边,进院还有一个影壁,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这有什么讲究呢?」
  「四合院方方正正有一种稳定感,坐北朝南不怕冬天的北风吹,大门朝东南开光线好,有充足的阳光,有了影壁可以遮挡闲杂人等的视线,让你一眼看不穿,这样内院就显得隐蔽有安全感了。
  「四合院的关键是院子,这是中国建筑和外国建筑一个最大的区别。中国建筑是由建筑包围空间,外国的建筑周围都是空间,由空间包围建筑,卢浮宫的建筑面积比我们故宫太和殿大,但却没有我们的故宫气势大。外国的一些著名建筑都是孤零零的,四周都是空间。中国故宫的空间被建筑围着,院子是一层又一层的。四合院的建筑也是一样,越是有钱人家院子越多,所谓的深宅大院。有前院有后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