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前清秘史(上部)--入主中原之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成梁,唉,李成梁(9)
  很快,辽东弃地的真像传到了北京。监察官员开始上疏弹劾李成梁欺君误国,行同通敌。并正确指出,这些要塞的放弃,必将成为未来之大患。据说,万历皇帝看到这些弹劾后吓了一跳,连忙下令调查核实。都察院派遣熊廷弼前去调查。四个月后,熊廷弼的报告出来了,和监察官员的弹劾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谁知,报告递上去后,便泥牛入海再无消息。其他人为此继续上疏,仍然是没有下文,后来,竟就此无声无息了。没有任何人能够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
  就这样,李成梁的心里算是彻底踏实了。即便当初努尔哈赤的祖父与父亲被他误杀,如今,他也真的算是对得起努尔哈赤了。或者——我们没有证据——李成梁会在心中这样说:够了,我为这个国家做的已经足够多了!既然皇帝除了搜刮财物,根本就不愿上朝理事,不拿天下当回事儿,何必皇帝不急急煞太监呢?现在,该轮到我了……
  当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政权腐烂程度过深时,一定是因为其最高决策者出了问题。舍此,任何其他理由都可以被视为扯淡。
  就这样,在他前后两次镇守辽东的三十年岁月里,努尔哈赤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成长为一代枭雄。如今,巨祸已经酿成,大明帝国一步一步走到了风雨飘摇的前夜。
  李成梁是在八十三岁时离任的。此后,老将军一口气活到了九十岁,直到公元1615年,即大明万历四十三年死去。在此期间——
  从公元1583年即大明万历十一年起兵,至今三十三年,努尔哈赤不受打扰地几乎做完了他想做的一切。李成梁死后仅仅一年,即公元1616年、大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国,自称天命汗。三年后,从容拿下抚顺,正式拉开挑战大明帝国的大幕。
  他用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人都不拿天下当回事儿。譬如,眼前就有一位,他——努尔哈赤。 
                  

战争真的开始了(1)
  公元1618年,是为大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
  四月十四日夜半时分,大明辽东抚顺关外,一阵呜咽的胡笳声,打破了仲春夜晚的宁静。一时间,炮火连天,杀声动地。大明帝国抚顺游击将军李永芳在震惊之中,迎来了一个信使。来人告诉将军,努尔哈赤率领数万大军包围了抚顺,先头部队也先期混进城中,如今已经占据各个要害之地,须臾之间,便可里应外合攻破城池。如若投降,可保一城生灵之性命,将军也将享有荣华富贵;如果抵抗,抚顺城将玉石俱焚。李永芳望着一城烽火,听着满厢鼎沸,决定开城投降。
  第二天,十五日清晨,努尔哈赤大军里应外合,拿下抚顺。李永芳衣冠乘马,出城来到努尔哈赤大营,举行了交出武器的投降仪式。
  这是后金与大明之间第一次正式交战。努尔哈赤的战果是,掠夺人畜三十万,奴隶降民一千户。
  李永芳成为大明帝国投降后金的第一位高级军官。不久之后,成为努尔哈赤的孙驸马。
  战争开始了。
  这是一场极为奇特的战争。其怪异之处在于,战争其实早就开始了,事实上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而作为战争的被打击一方却浑然不以为意,没拿这场战争当回事儿。
  实事求是地说,三十年间,曾经不断有人向大明帝国决策层发出警告。遗憾的是,这些警告全然没有发生作用。李成梁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因素,则产生在我们的国家元首——万历皇帝身上。
  从万历十五年开始,我们的皇帝便以各种理由减少自己上朝的次数。此后三十多年,皇帝不上朝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最后,这位活着的祖宗神灵索性就不再露面,时间长达近三十年。
  近三十年!不踏出紫禁城一步!纵然里面千娇百媚,毕竟也只是个弹丸之地。倘若是在今天,就凭这一点,我们的国家元首已经创造出足以轰动世界的人文奇观了。
  宫中传出的消息是:长时间以来,皇帝每日必酒,每酒必醉,每醉必怒,每怒必痛骂或痛打身边的工作人员。可见,皇帝心情不好。
  皇帝心境如此之糟的原因,可能与张居正令他的感情遭遇重大创伤有关。
  据说,还有一个因素,导致皇帝的心绪更加其恶劣。
  皇帝爱上了郑贵妃。两人爱得真挚,爱得动人,已经进入海誓山盟、心醉神迷之中。我们知道,在我国有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的皇宫里面,皇帝可以随意发泄性欲,唯独不可以发泄爱情。于是,当皇帝表露出希望立自己和郑贵妃所生的儿子为太子的意思后,立即遭遇到了群臣的坚定抵抗。臣子们反对的理由神圣而堂皇,那就是行之至少已达千年以上的宗法制度和大明帝国的祖宗家法。原因是,此子非皇长子。
  就此,皇帝的爱情受到普遍置疑,那位很有可能十分可爱——至少在皇帝心目中应是如此——的郑贵妃,在宫廷内外,成了类似妲己、褒姒一类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受到普遍的憎恨。
  除了郑贵妃,皇帝的一肚子柔情蜜意,全然无人理会。他怀有满腔爱情,却全无心机手段,只能以束手无策对峙满朝文武的义正词严,时间长达十五年。最后,就连心爱的郑贵妃也失去了耐性,撒娇时,搂着皇帝的脖子称呼他为“老妈妈”。
  皇帝柔弱敏感的心灵受伤了。他不明白,为什么从张居正时代开始,受伤的总是自己?
  从此,他再也懒得搭理自己的臣子,懒得打理帝国的事务了。来自全国各地、各中央部门的文书报告,进入宫中,便十有八九如泥牛入海,再无消息。用当时的术语,这些文书报告被“留中”——留在宫中,也就是无声无息地自生自灭了。
  有一位可怜的帝国内阁大学士名字叫沈一贯,曾经充满惆怅地诉说道:辅政已经十三年了,自己总共只见过皇帝三面。以至于满朝臣子们不论如何努力,都想不起来当今圣上的尊容。 
                  
战争真的开始了(2)
  一位名叫叶向高的首席大学士,相当于今天的帝国内阁总理大臣,心灰意懒地告诉自己的朋友,如今,一事之请,难于拔山——请示决定一件事比撼动大山还难。
  而我们的皇帝更加心灰意懒,就连一个叫雒于仁的司法官员公开斥责自己“酒、色、财、气”四毒俱全时,皇帝都懒得理他,只是下令将他撤职后轰出京城了事。
  最后,大学士李廷机,在自己被任命为首席内阁大学士那一天起,就开始辞职,并且不接手处理任何政务。两年多以后,在他呈交了一百二十多封辞呈并搬出北京城以示决心之后,皇帝才在形式上批准了他的请求。
  江山如同女人,是需要细心呵护的。可惜,对于万历皇帝来说,江山远远没有他的女人那么重要。事实上,两千多年来,类似的情形与皇帝远非绝无仅有,或者换句话也可以说,像万历皇帝这样或比他糟得多的人渣皇帝,在我国历史上几乎触目皆是。总体上,中国人对于朝这种皇帝山呼万岁早已心平气和。因此,他们实在没有太多的理由,抱怨自己在一次次朝代更替轮回中所遭遇的苦难。
  然而,毕竟在我国以往漫长的岁月里,似乎还没有哪一个朝代像大明朝中晚期一样,有那么多的皇帝们对于掌控在他们手中的万里锦绣江山是如此的漫不经心、如此的满不在乎。其情形,恰如最坏的花花公子、纨绔子弟面对那些已然弄到手中的美丽女子——她们已经令人厌倦,让人完全丧失了激情。如今,公子哥儿们正在思考着怎样才能体面地用这场艳遇,去换取那些还没有体验过的刺激与欢乐。
  面对锦绣江山,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稳扎稳打,正在将其一步步夺取到自己手中。
  当他远非那么雄心勃勃地开始他的铁血生涯时,他最初的目标可能很简单——血亲复仇,其间,或许也包含了他对几位美丽女性的向往。他感情强烈、专注而且执著,具备了实现这种追求的许多要素。按照伟大的弗洛伊德学说,这并非不可理解。
  但是,要成就大事业,仅仅这些显然还不够,他还需要更多条件。这些条件,有些他已经具备了,譬如军事才能,有些则恰到好处地出现了,譬如运气。
  最初事业的顺利发展,除了他本身的素质与训练之外,他所打击的对象缺少素质和训练可能帮了他很大的忙,这里主要指的是他那些女真族的同族同种兄弟们。而给他最大帮助、为他带来最大好运气的,则毫无疑问来自他最为强大的敌人——大明帝国的皇帝与皇帝的臣子们,来自万历皇帝和李成梁。如上所述,在他们手中,大明帝国的江山已经日益失去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
  事实上,早期努尔哈赤的最大成功,并不在于他有多么伟大或有什么雄才大略,而是在于他在李成梁和大明帝国的帮助下,成功地将这场战争变成了本篇开头所提到的“一场极为奇特的战争”。
  我们知道,当努尔哈赤以所谓“十三副遗甲起兵”时,所有伙伴中包括他自己和他的亲弟弟舒尔哈齐在内,只有十几个人。同年,当他带领十几、二十几个破人前去寻图伦城主尼堪外兰的晦气时,预先得到消息的尼堪外兰,其反应是携带妻子儿女远逃外地。表明早期努尔哈赤的敌人似乎并不需要雄才大略方能对付。其情形大约和黑社会流氓群殴或者我国城镇农村常见的打群架、打冤家、械斗差相仿佛。
  翻检中国历史,秦末天下大乱时,刘邦用了将近八年的时间建立大汉帝国;具有胡人血统的李世民从起兵到成为大唐天子全部用了十年时间;宋太祖赵匡胤的情形有些特殊;而努尔哈赤的敌人——大明帝国天子的祖先朱元璋则前后花费了十六年,建立起大明朝。即便是努尔哈赤的正宗祖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从公元11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