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经杂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过孔子对序卦的说法,也只讲了《易经》的理,没有讲象数。孔子的《序卦传》以人文思想讲卦名的理,讲为什么叫“屯”?为什么叫“蒙”?但要注意到,当伏羲画八卦的时候,还没有文字,那么孔子所讲的易理,对于为什么这样排列的理由,似乎也并不充分,所以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推开《周易》,对于邵康节的道家易那个系统,关于六十四卦的排列,我也很满意。乾为天,天风女后,天山遁,一路排下来,非常有道理,可是《周易》不是照这个顺序来的。《周易》的系统到底怎么来的?并没有解决,这个系统的基本问题没有解决,拿来乱套学问,我认为不成其为学问,所以内心一直对《周易》认为是个问题。 
  六十四卦在上古的排列,道家另有一个排列方法,可是我研究的结果,也不准确,但它的用法蛮对,它是把一年十二个月,配合十二辟卦,每卦代表一个月,一月三十天,六十四爻相配合,以每月初一的早晨配屯卦,晚上配蒙卦,初二的早上是需卦,晚上是讼卦,这样依《周易》的卦序次序来配,六十四卦除了乾、坤、坎、离四卦不用,余下六十卦,每日两卦,依照《周易》的次序配下去,这是道家关于象数排列的方法。后世推测天文地理,未卜先知的方法,都是由这一套方法来的,用起来还是蛮对的。但是照道理,我还是不大同意。用起来代表天文一个星象的符号,变化行得通,理由可讲不通。人类的文化都是这样,如科学是讲现实,现在发展到理论科学,就变成哲学了,哲学讲理。反正事上对,理上不对,所以我常告诉大家,天下事常常有其事不知其理,有的时候又有其理而无其事,那就是经验还没有到,要事理合一才是真学问,所以卦序的问题值得大家研究。 

              黑格尔的辩证历史观 

  讲到这里,我们先讨论一个三十年代很时髦的问题黑格尔的辩证历史观。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亦即所谓的“辩证史观”,以观念,批判历史的发展。在几十年前,我们受他这个历史哲学的影响很大,现在它在西方的影响还是很大。现在全世界,包括欧美各大学,在历史系新开一门历史哲学的课程,把黑格尔的这一历史哲学,算作历史哲学中一门参考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认为它是正统。因为历史哲学在世界人类学术思想文化上面,还是在刚开步走的阶段,它的目的就是在探讨有了天地万物人类,为什么人类历史会闹成这样?比如历史上有几个大问题,政治上民主也好,君主也好,独裁也好,自由也好,无政府主义也好,各种各样都实行过,可是哪一种能使人类永远的太平?没有见到过。以上这些主义在理论上都对,但事实上都不对,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又如经济方面,为什么货币有了以后,从贝壳到现在的钞票,每一出来,一直只有贬值,永远没有涨回去的时候,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历史哲学上的经济问题。人类社会为什么不能太平?为什么不能平等?现在回头来看,历史哲学我们早就有了,《易经》就说过,而且比别人讲的好多了。可惜没有一个人去发挥,如果有人能把西方的唯物史观和我们的历史哲学研究到真的内涵,然后对世界的经济政治发展融会贯通了,应该可以写一本很好的书,那就对人类思想影响太大了。 
  现在再看我们的历史观,也可以说是孔子的历史观,包括了西方的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是心物一元,非常高明。但是要加以发挥,只凭古文,现在这个时代懂的人不会多,这一点是需要大家继续努力的。 
  孔子这里说的是《周易》六十四卦的次序,为什么要这样排列?这是我们要深思的。 

              孔子说创世纪的开始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 
  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第一句话就很妙,“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很自然,中国人说话,这样就够了。以文化来比较,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不同之处。我们强调我们的老祖宗,像孔子思想的高明之处,这里就只说有了天地就有了万物这么一句话,没有过问到宗教哲学,宗教哲学要讨论到天地是谁造的?万物又是谁造的?宗教家说有个主宰造的,可是中国人不讲这一套。假如说有个主宰造天地万物,那么这位主宰又是谁造的?中国人不谈这个永远没有结论的问题。过去人家说中国人没有哲学,实际上不是没有,而是非常高明,这等于佛学里说的,释迦牟尼讲学说法,有四种方式,其中一种为“置答”,就是某一问题不需要讨论,先放在一边,孔子这里的第一句话,就是置答的方式,不是不懂,第一句话就是从人文文化开始,这就是我们文化的特色。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就是充满天地间的为万有,古文中称万物。要注意,我们上古时代所用的“物”字,并不是专指现代唯物思想的物,而是有了“东西”,而“东西”也是包括心物一元,是抽象的,充满天地之间的,就是万物。这里开始就是乾坤两个卦,乾、坤代表了天、地。乾坤以后就是屯卦,因为屯的意义就是“盈”,是充满了,第二个意义“物之始生也”,前面说过,屯字的象形,是草下面长了根,上面刚刚出头,萌芽的现象,表示万物开始生长。 
              第九部分 
         从蒙到师,人类世界的第一次大动乱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所以古文大家都不愿看,尤其现在年轻人,不会看懂,而且会觉得讨厌。这里说,既然有了万物,像屯字形象一样,草根露头,露了头就一定开始发蒙了,所以屯卦以后,承受在下面的是蒙卦。蒙是什么?“蒙者蒙也”,以现代白话文的观点来看,这不是等于没有解释?但是中国古代人读书是先研究字,古礼读书要先读小学,那时的小学不是现代的小学,古代的小学就包括了先认识字的意思,每一个字为什么这样写,中国字和外国字不同,不是字母拼音来的,是意义来的,这里上面的蒙字是卦名,下面的蒙字是解释,是说万物刚刚发芽,亦即说万物还在幼稚的阶段,所以又说“物之稚也。”种子种下去,刚发芽,为发蒙,还在幼稚的阶段。 
  “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 
  人类社会的发展,当万物在幼稚的阶段,必须要养育,我们研究中国历史,天地开辟,大禹以前还是洪水阶段,农业社会还不能奠定,等大禹建设了水利,天下分成九州,这个时候到了养的阶段。“物稚不可不养也”。是社会的进化,讲究养育,所以蒙卦下面就是需卦。在人类社会的养育,什么最需要?先要吃饱,万物也一样,蚂蚁也一样,狗也一样,都需要吃饱,这中间的发挥就很大了,社会人类的发展,只要有了生命,就要生活,生活的第一个条件先要吃饱,“需者饮食之道也”。这就是需卦。 
  “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 
  社会发展到这里问题来了,人为了生存,需要生活,生活第一件要饮食,我要吃,你要吃,他也要吃,今天吃了,又怕明天挨饿,希望你少吃一点,我带回去准备明天吃,于是自私的心出来了,斗争发生了,所以需卦下面接着是讼卦。 
  “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 
  讼卦下面就是师卦。师卦在《易经》本身代表大众,现代的名词,在党政为群众,在军事为部队。人类社会发展到有了自私心理,需要占有以后,就有斗争,有了斗争,自然联合成一个阵线,立场不同的两样观点就对立,立场相同的就联合为一群,群众运动来了,所以下面是师卦,而师不是老师之师,古代所谓出师,是出兵打仗,即是群众。 

              比泰之间的繁荣景象 

    “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群众起来以后,必定有亲附性、比较性。“比”就是排队,与自己相同,跟着走,中国古字写“比”,就是一人在前走,一人在后跟着就是比。如果两人走相反的方向,就是北,即是背,相背。有群众就必有所比,意见有所不同,利害亦不同;如意见相同,利害相同,就联合在一起,“比者比也。”比卦就是人联合在一起,派系就来了,意见就来了。 
    “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孔子认为比卦的意见纷歧没有错,有比有群众,大家同心同德在一起,必有畜,有积蓄,亦即是大家谋共同的利益,虽然是私心,大的私心就是公,就有所畜,有储蓄准备。如现在的保险制度,是社会安全的最好制度,而这个制度的最初起源,是海盗抢劫以后,就存起一部分财物来,准备作被打死的伙伴遗属的生活费。后来慢慢发展成为现在的保险制度。一些东西,有时是坏的却生起来了好的结果,有时好的也会生起来坏的结果,这就看思想问题、文化问题了,比以后的小畜卦,也是这样。 
    “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 
  小畜卦下面是履卦,履作名词是鞋子,作动词是走路,是行。孔子这里说一个社会到达了物蓄,富庶了,现在说是进步的社会,物质文明富庶以后要有礼,必须有秩序,没有秩序就不行。如法律、教育、军事、文化这些都起来了,由此也看到管子的思想:“仓凛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原理。物质文明进步以后,有了经济作用,就有私心,这个时候必须产生文化,要有法律。“故受之以履”,要有应该走的道路,所以就法律哲学来说,法律绝对是对的吗?不一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法律的道理是相对的;在这一时间空间是最好的真理,拿到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