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清文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办一切事宜,应令张之洞及江苏山东巡抚,妥议奏闻。 
   一铁甲兵轮宜劝华商之在外洋者,捐赀购办也。外洋之铁甲兵轮,来中国,保护口岸,不必尽属官轮,多有洋商自行购办者。拟旨饬令出使各国大臣,劝谕外洋各口岸华商酿资购办铁甲兵轮,视其捐资之多寡,优加奖励,予以实在文武职官。其兵轮管带各缺,并由出使大臣就各华商中择人奏补,或由华商公举,以资得力。无事则保护各口岸华商,有事则调赴中国,以为南北洋防卫之用。。不独可以节省官款,且平日购备,临时调用,外洋各国不得执局外之例,多方挟制,洵一举而两得也。 
   一军械子药宜设局添造也。上海天津各处,虽有机器局造军械,而有事之秋,每每星夜加工赶造,尚不敷用。拟请于京师保定两处,添设机器局,制造火器军械。如上海机器局所造之火箭快枪,及连珠快利枪,与夫中国素有之抬枪劈山炮改造后膛火门之类,取其命中及远,利于战阵者,多方制造,精益求精。即用长于制造之中国人,如前大学士左宗棠所用之赖长,前四川总督丁宝桢所用之曾照吉等以为总办,别派大员领之。或聘用洋匠,或调取江南天津四川制造局工匠,以资熟手。中国本能自造军械,而侈谈洋务者,辄以必向洋商购办为言,其弊甚多,其害尤大。无论经手抬价捏报,所购未必精良,而每枪配子无多,用罄之时,其枪即成虚设。现在所购之洋枪洋炮,其所费不下二千万金。内外各营领得者,皆以得枪子少,不敢打靶操演。平日练靶未熟,临阵安有准头。今添设机器局,用机器仿造现有洋枪应用合腔之子药,分给各营,更不必取给外洋,自可用之不竭。查兵器惟造炮者其价较昂,若仅造子药者每副需银四五千金,造枪械者每副需银四十万金,尚不难筹此款。及今举办,实备不虞之急务也。 
   一请于四川云南等省,听民开矿,以广利源也。外洋地产与金矿皆少,故利于取他国之地产,以为正料,谋他国之金矿,以资图圜。中国地产于金矿皆饶,不假于外,但仿行其法,大开矿禁,令民自采,用牙行纳帖例,由部刊发矿帖,颁之藩司,由藩司分发各府厘局,以便商民,就近报明该管地方官,传报厘局,认地具领,以免藩司衙门书吏需索重费,致商贾裹足不前。光绪十一年各省给发牙帖章程,即系如此办理,颇著成效。今定每矿帖一张,纳银若干两。或集资伙充,或独力开办,悉听其便。每矿务一厂,由督抚臣拣廉干之道府州县,或一员或二员以监之,每金一两收课若干,酌定监厂官薪水银,即由课内按月支给。开办无效,须另开他厂者,准其以旧帖抵纳银之半,将旧帖缴销。商民自任开凿之劳,国家坐收税课之利,筹饷之端,莫善于此。恭读康熙五十二年谕旨,天地有自然之利,与民共之,不当以无用弃之。乾隆五年上谕,两广总督马尔泰奏,银矿所以便民,无庸封禁。圣人开物成务之至意,万世惟昭,愿皇上仰宪前谟,俯廑时局,非矿无以为筹费,无以为偿款之资,俾广利源,天下幸甚。 
   一请制造银钱,以收利权也。夫外国银钱通行中国,即上海一隅每年销售何止亿万万计。每银钱一员搀铜数分,行使愈广,利益愈大。外洋推广此法,并多铸金钱,其致富之道,多由于此。现在中国铜钱被奸民销毁过半,甚至偷运外洋,故近来钱价日昂,小民生计日蹙。现署两江督臣张之洞前在两广时,兴铸银钱,颇资流转,著有成效。拟请旨饬直隶两江及湖广各督抚臣照张之洞前在广东开铸银钱章程,在于汉口上海天津等处,迅速开办。凡海关征收税银,分成搭收,并责令各海关非中国银钱不许收税。此即仿照外洋禁用他国钱币之例。庶外洋银钱,不致独专其利,而中国可稍收已去之利权矣。惟内地银两钱文多参用票券,今所铸造之银钱,宜特用新例,永禁用票以免外洋用空纸票据,换取中国实在银钱之弊。此层关系甚钜,不可不防。至于铜钱亦当变通。官铸亏本,私铸得利,甚非利国利民之道。曾见河南贵州地方,多用私铸沙钱,香港地方,皆用洋人小钱。可见钱无轻重,取便而已。广东近设铸钱局,以机器制造,民不能假,钱略轻,民皆便用。且不亏官本。似宜仿照,稍加变通,以铸轻钱,而免私铸,亦裕国足民之事也。 
   一绿营兵丁,宜陶汰更换,转弱为强也。窃查各直省绿营额兵不下五十余万,大率父死子继,兄殁弟承,或书吏鬻卖而领粮,或亲友引援而充额。或一人数名而冒领,或数人一名而瓜分。其他截旷扣平,弊难尽罄,而衰老孱弱之承乏行间者无论已。疲玩废驰如此,焉能御敌。各督抚亦知绿营兵之缓急难恃,虚縻饷项,徒以成法所在,未敢遽议越减也。臣愚以为绿营兵虽不可骤裁,未始不可渐换。是宜清厘空滥。汰除老强,每一行省先减兵一千,大省一千五百,即以此所减兵饷之半,招募丁壮,以为抵换。历年递减,六七年之减并募换,一大省可得新兵逾万,小省可得新兵数千,再除城防塘泛之外,每一府籍兵五百为一营,更以前项所减兵饷之半,酌加口粮。如防军章程,择地方扼要之处,列营驻丸,勤加操练,定限以一年换防,循环交替,以均劳逸。所减兵饷,一二年间不敷各府籍兵加粮之费,宜先从一两府酌办,然后逐年推广;如此则营伍可资实用,饷项亦不致虚縻,而营兵疲玩废弛之习,可渐革矣。 

   ☆俞樾○封建郡县说 
   自秦废封建,以郡县治之,遂为万世不易之法。论者以为如冬裘夏葛之各适其时耳。吾谓封建必以郡县之法行之,郡县必以封建之法辅之。两者并用,然后无弊。古者天子畿内,其地千里,千里之中,有六卿六遂之制,即郡县之法也。其外以八州之地,为一千六百八十国,五国则有长,十国则有帅,三十国则有正,二百一十国则有伯,凡八伯五十六正,一百六十八帅,三百三十六长,分而属于天子之老二人,曰二伯。此其大小相制,内外相维,亦即郡县之法也。自齐桓晋文兴,而诸侯以力相胜,其地大,其国强,则遂为之长。天下之诸侯,聚而听命乎盟主,而属长连帅之制,荡然无存。自此天下之势,散而无纪。至秦而同归于尽。吾故曰:封建必以郡县之法行之,然后无弊。虽然郡县之世,亦岂可以废封建乎哉!世以罢侯置守为始皇病,夫罢侯置守未失也,其失在乎专用郡县,而不复存封建之制。方秦初并天下,李斯言置诸侯不便,丞相绾等言,燕齐地远,宜置王。而始皇曰,廷尉议是。夫使始皇取绾与斯之议而兼用之,内地置守尉监,而远地置王,则夫陈胜者,安能起陇亩之中,而乱天下哉!且亦何畏乎匈奴,而竭天下之力,以筑长城也哉?是故渴县,亦必以封建之法辅之,而后无弊也。 
   呜呼!宋之已事可以观矣。宋太祖既有天下,以为中国之患,莫大乎藩镇,于是罢节度使,而以文臣领郡,为强干弱枝之计。然而河东之折氏,灵武之李氏,则犹许其世袭如故也。其后议者,以世袭不便,移李氏于陕西,而灵武之失,不旋踵矣。然则内地郡县,而边地封建,固有天下者之长计也。世之论者,自唐以前,皆是封建,而非郡县,自唐以后,皆右郡县,而左封建,胥一偏之见而已矣。 

   ☆陆心源○风俗通义篇目考 
   《风俗通义》,《隋书·经籍志》三十一卷注云:录一卷。《唐书·艺文志》三十卷,与《隋志》异。盖《隋志》并录计之,《唐志》不并录计之也。至宋已无完书,是以《崇文总目》所载惟十卷。元丰中,苏魏公以官私两本互校,次为十卷,即今所行本也。(见魏公集卷六十六)嗣后《郡斋读书志》、《书录解题》、《文献通考》所载无过十卷者。但《风俗通》原本虽佚,而庾仲容《子钞》,马总《意林》,宋时尚有完书,所录皆据三十卷本,此见于《广韵御览通志》者,所以多出今本外也。嘉定钱晓征始有《逸文》之辑,仁和孙贻谷继之,卢召弓又加考订,刊入《群书拾补》中。于应氏书逸文搜罗略备矣。惟原书三十卷,篇各有名,今自十篇之外,书亡而篇名亦亡。虽以钱、孙、卢三君之博洽,仅据《太平御览》《续汉书·五行志》,考得论数灾异两篇名,其他未能详也。愚以苏魏公集校正《风俗通义》序考之,皇霸正失愆过誉十反声音祀典神怪山泽十篇之外,其余篇名之见于《意林》者,曰心政,曰古制,曰阴教,曰辨惑,曰析当,曰恕度,曰嘉号,曰秽称,曰恃遇,曰姓氏,曰讳篇,曰释忘,曰辑事,曰服妖,曰丧祭,曰宫室,曰市井,曰数纪,曰新秦,曰狱法,凡二十目,合之今存十篇,适得三十篇,与《唐书·艺文志》合。《御览》所引论数,当即《数纪篇》。卢氏据《续汉·五行志》,增灾异一目,恐未必然也。叙又引《意林》所载《析当篇》云,泰山太守臣劭再拜上书曰,秦皇焚书坑儒,六艺缺亡,高祖受命,四海安,往于壁柱石室之中,得其遗文,竹朽帛裂,残缺不备。至国家行事,俗闲流语,莫能原察。故三代遣轩使者;经绝域,采方言,令人君不出户牖,而知异俗之语耳。凡九十字为《群书拾补》所遗,故并录之。 

   ○淮南于高许二注考 
   《隋书·经籍志》:《淮南子》二十一篇许慎注,又高诱注二十一卷,《新唐书·艺文志》同。至宋而高许二注相混。故陈氏《书录解题》谓:今本题许慎注,而详序文即是高诱,殊不可晓。嘉庆中庄逵吉重刊《淮南子叙》,始谓后人误合两家为一,混而不分,似矣。至据地形训大汾注与《吕览》注异,ㄈ真训剞劂注与本经训注异,以证之,则未知古人注书先后互异者甚多,未可以为证也。 
   以愚考之,高注十三篇,自汉迄今无异,许注二十一篇,至北宋时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