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博弈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通常给出以下三个理由:
  1。少数服从多数,因为胳膊反正拗不过大腿,真要打起来,少数势必打不过多数。以点人头的方式(即投票的方式)来确定何种意见得到了更大的支持,要比采取战斗的方式成本更低。民主乃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惟一的和平变革的方法。(这有点像动物在求偶时比羽毛或块头的办法。)不服从,往轻了说是不明智;重了说,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2。多数人的决定比少数人的明智。这建立在一个假设前提下:人们是知道自己利益所在的。这至少在有时候不是事实。毕竟,雅典人也是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决定处死他们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
  3。多数人也可能犯错,可是不能剥夺他们表达意见的权利。而且,只有为自己做主,才能学会怎样为自己做主。
  哪个理由都不那么叫人放心。第一个告诉我们:所谓民主,不过是强权的另一张面孔;第二个是说:如果你是那掌握了真理的少数,你只能看着大家裹着你往火坑里跳;第三个呢?是说你有权保持愚蠢,如果你放弃这个权利,别人也会代替你愚蠢。当然,如果你运气好,可能从中学到点什么,如果运气再好,学到的东西可能用得上当然,如果还来得及的话。
  既然民主并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为什么一定还要追求民主呢?
  著名哲学家哈耶克说:最为重要的是,民主是一种形成意见的过程。民主的主要优点,并不在于它是一种选举统治人员的方法,而是在于这样一个事实:由于大部分人都积极参与了形成意见的活动,所以有相应数量的人员可供遴选。我们可以承认,民主并未将权力置于那些最为明智最为智慧的人士的手中,而且在任何时候,政府的决策若由精英做出,或许能对全体大众更有助益;但是,上述问题的存在,并不能阻碍我们继续信奉民主,因为民主的价值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而非静态的状况中得到证明的。与自由相同,民主的利益也只能在长时段中表现出来,尽管在短期中,民主的即时性成就可能不及其他政制(如一个贤明的独裁者)的成就那么凸显。
  启示:林肯曾说:〃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是百分之百好或坏,特别是政府的每项决策都是好坏不可分割的结合,因此要求我们对哪方面占优势做出判断。〃
  完美政治如何实现
  托马斯·潘恩写道:〃社会产生于我们的欲望,政府产生于我们的邪恶。社会在各种情况下都是必需的,可政府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祸害;在最坏的情况下,就成了无法容忍的祸害。〃他的意思是:人要生存,就必须组织一个社会;因为利益冲突导致邪恶行为,所以才不得不建立一个政府来规范。但是这个政府又可能成为产生邪恶的祸患,因此,政府不过是我们为自己无法克服的邪恶付出的代价。
  如此说来,〃完美政治〃难道只是一句空话?有没有可能在未来实现呢?下面的文字是爱因斯坦给巴西一位记者的回信,可以推测,这位记者曾向他提出了关于建立一个美好世界的个人设想。
  〃你的主张我看在原则上是合理的。由少量的人来组织经济工作,这些人都已被证明有能力,热情而又无私地愿意投身改造生存环境。然而,我不相信你的通过'测试'而选择的方法,这是一种典型的工程师式的主意,它同你的'人不是机器'的主张不相吻合。〃
  〃此外,我想你会考虑这样一件事:光靠找到十个能人是不够的你必须让世界上的人都服从他们的决定和命令。至于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状态我拿不出办法。这个问题要比选出能人来困难得多。在今天的条件下以及在过去存在过的条件下,甚至平庸的人都有可能以某种普遍认可的方式受选。迄今为止,领袖们得到权力主要不是靠他们的思想能力和作决定的能力,而是哗众取宠的本领以及靠追随者们的弱点。〃
  〃仍旧是老问题:怎样才能把权力交到有能力的人手中,交到善良人的手中。这个问题不能解决,一切都无从做起。不幸的是,在我看来,你也没找到能解决这个难题的途径。〃
  启示:〃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只是句口号吗?你放心把自己的未来交付到不相干的人手上吗?这和〃民主〃这个字眼未曾出现在美国宪法与独立宣言之中,似乎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15章 决策的艺术与科学
在人们的观念中,〃零和〃正在被〃双赢〃取代,但是〃双赢〃的北后却蕴藏着更大的危机。对此,我们还没有找到满意的应对策略。既然不知道该往何处去,所以要常怀谦逊谨慎之心。
  〃零和游戏〃与〃双赢结局〃
  当你看到两位对弈者时,你就可以说他们正在玩〃零和游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失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这正是〃零和游戏〃的基本内容:游戏者有输有赢,但整个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零和游戏〃受到关注,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存在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背后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进入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的进步、全球一体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观念正逐渐被〃双赢〃所取代,人们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你扒我的口袋,我扒你的口袋〃远不如〃你搔我的背,我搔你的背〃更可取。然而,在为人类〃合作时代〃欢呼的同时,我们应注意到,〃零和游戏〃在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依然适用,而且,当它可能对我们自身有利时,我们也乐于接受它。(股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们投资股市,很少是为了获得投资的回报,而是渴望在炒买炒卖中赚取差额,这样,当一个人在股市上赚到钱时,意味着别人因此受了损失。)而且,如何在合作中找到各方满意的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距离真正的〃合作时代〃,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启示:请记住,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赖着别人的劳动,人们必须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所领受了的和正在领受的东西。
  猎人博弈的帕累托优势
  设想在古代的一个村庄有两个猎人。为了简化问题,假设主要的猎物只有两种:鹿和兔子。在古代,人类的狩猎手段比较落后,弓箭的威力也有限。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假设,两个猎人一起去猎鹿,才能猎获1只鹿。如果一个猎人单兵作战,他只能打到4只兔子。从填饱肚子的角度来说,4只兔子算管4天吧,1只鹿却差不多能够解决一个月的问题。这样,两个人的行为决策就可以写成以下的博弈形式:要么分别打兔子,每人得4;要么合作,每人得10(平分鹿之后的所得)。
  两个纳什均衡,就是两个可能的结局。那么,究竟哪一个会发生呢?是一起去猎鹿还是各自去打兔子呢?这就和情侣博弈一样,不能完全由纳什均衡本身来确定。
  比较(10,10)和(4,4)两个纳什均衡,明显的事实是,两人一起去猎鹿的赢利比各自去打兔子的赢利要大得多。按照长期合作研究的两位博弈论大师美国的哈萨尼教授和德国的泽尔腾教授的说法,甲乙一起去猎鹿得(10,10)的纳什均衡,比两人各自去打兔子得(4,4)的纳什均衡,具有帕累托优势。猎人博弈的结局,最大可能是具有帕累托优势的那个纳什均衡:甲乙一起去猎鹿得(10,10)。
  比起(4,4)来,(10,10)不仅是总额的改善,而且每个人都得到很大改善。这就是(10,10)对于(4,4)具有帕累托优势的意思。关键是每个人都得到改善。
  这里要解释一下何谓帕累托效率和帕累托优势。帕累托(意大利经济学家)效率准则是:经济的效率体现于配置社会资源以改善人们的境况,主要看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如果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要想再改善我就必须损害你或别的什么人,要想再改善你就必须损害另外某个人,一句话,要想再改善任何人都必须损害别的人了,这时候就说一个经济已经实现了帕累托效率。相反,如果还可以在不损害别人的情况下改善任何人,就认为经济资源尚未充分利用,就不能说已经达到帕累托效率。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在〃猎人博弈〃中,两人合作猎鹿的收益(10,l0)对于分别猎兔(4,4)具有帕累托优势。这是因为如果比较原来的境况(4,4),现在的(10,10)我们说境况得到了帕累托改善。作为定义,帕累托改善是各方的境况都不受损害的改善。
  可是上面的情况是假设双方平均分配猎物,也就是说,两个猎人的能力和贡献差不多,但是实际上并不一定如此。
  如果一个猎人能力强、贡献大,他就会要求得到较大的一份,这样分配的结果就可能是(14,6)或(15,5),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能力较差的猎人的所得,至少要多于他独自打猎的收益,否则他就没有合作的动机。如果合作的结果是(17,3),相对于分别猎兔(4,4)就没有帕累托优势,这是因为3比4小,乙受到损害。这样,我们就不能说境况得到了帕累托改善。虽然17比4多,改善了很多,17+3也比4+4大很多,改善了很多,但是3比4小,乙没有改善反而恶化。所以站在乙的立场,(17,3)没有原来的(4,4)那么好(第一个数代表甲的满意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