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荣归-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位着檀色宽袍、慈眉善目的老夫人早已立于寺院正殿门处,手中紧紧攥着十八菩提子念珠,痴痴地望着石阶方向。

    石阶处终于出现了人影,林氏母女皆是素色常服,温荣抬首便见着不远处,虽素着头面、衣饰简朴,却难掩气质的慈祥老夫人,知是伯祖母了。

    温荣望着谢氏抿嘴一笑,那如风生空谷般静谧而入心的笑容,令谢氏微微一震,原来这便是化不开的血浓情深,纵是一面不曾见过,感觉却可如此熟悉。

    林氏带着温荣与温茹缓缓下拜,两位小娘子甜甜地问了伯祖母好,谢氏本已如死水般的内心,泛起了暖暖涟漪。

    谢氏只是笑着颌首,并无太多表示,转身带着林氏三人去了后殿禅房。

    谢氏身边一位老嬷嬷引起了温荣的注意,她见着林氏等人时异于常人的欣喜与激动,老嬷嬷应该是伯祖母的贴身侍婢了,在伯祖母身边并无太多拘束,不同于伯祖母的平静祥和,老嬷嬷一直指手画脚,最重要的是,那老嬷嬷是个哑人

    禅房布置的简洁清雅,正墙悬挂了祥云裱边真书体‘禅’字画,草芯垫胡床两侧是带了回纹格心门扇的紫檀矮脚书架。

    紫檀壶口案几四周摆放了数张编草席子,在谢氏的招呼下,林氏等人端正锯坐于席上。

    谢氏命人取来了煮茶用具,是一整套的长沙青窑,那把褐彩云气纹执壶,泛着浅色釉光,幽雅而庄严,使人烦躁不宁的心平静了下来。

    “伯祖母可是要煮禅茶,可否让荣娘伺候了伯祖母吃茶。”温荣见谢氏要亲自煮茶,慌忙说道,心下更生惶恐,那有长辈为小辈煮茶的道理。

    谢氏愣了愣,看着温荣诚挚的小脸,才意识到此举确违了礼制。

    谢氏已过了数十年不问世事的生活,那还能想到这些,平日里,她亦是自己煮茶,还会拉上哑婆一起吃。

    顺着温荣的诚意,谢氏笑着点点头,缓缓说道,“你可知禅茶之道。”

    温荣心知伯祖母是在考自己,若是说不出禅茶之道,必然也煮不出禅茶之味,如此一来,伯祖母宁愿不煮,只请大家吃寺中清水,也不会让自己过手的。

    “禅茶讲究正、清、和、雅,正即正八道,清需煮茶人与吃茶人有一颗清净心,和便是六和敬,雅则是脱去凡尘俗意,伯祖母,不知荣娘说的可对。”温荣的浅笑,见之便令人忘俗。

    谢氏面上的表情渐渐活络了,那嘴角边的细纹如岁月一般,愈发的深刻,轻捻念珠,笑着点点头。

    温荣压着裙裾优雅地起身,哑婆已在谢氏身侧,临近茶具的位置加了张藤席

第十八章 梦魂长缭绕() 
温荣将伯祖母事先烤好的禅茶,匀匀地撒入鸿雁流云纹茶碾子槽,碾了似松花粉般细腻,再用仙人驾鹤纹壶茶罗子筛一遍

    准备妥当了,温荣架起风炉与锅釜,娴熟且稳当地煮好了茶,为保留顾诸紫笋中的清香,温荣只在茶汤中加了少许盐,将茶汤缓缓倒入青瓷花口茶碗,再用竹枝于杯中匀薄的茶粉上认真地点出禅字,温荣又仔细看了看,这才盖了茶碗,由哑婆奉至每一人。

    谢氏揭开茶盖,碧青的茶汤上用茶粉勾画出了娟雅离俗的禅字,还未入口,已是清香扑鼻。

    “火候与水温都掌握的很好,未减一分一毫茶香,荣娘煮的禅茶汤可谓上佳。”谢氏颇为欣慰,心下思量到,如此茶汤,需是心下无尘之人才能达的境界,荣娘的内蕴与心性,却不似她的年龄。

    谢氏并未问林氏母女那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不过说了些浅显的禅佛理学,并送了林氏母女三人一人一本手抄经书。

    午间谢氏留了众人在寺里用斋饭,因需做午课,故林氏三人斋饭后便告辞了。

    谢氏与哑婆婆将林氏母女送至殿门口,笑着颌首作别,哑婆婆似乎想说什么,只无奈口不能言。

    林氏母女三人的身影消失在了视线中,谢氏攥着念珠的手微微颤抖,不过是短暂的天伦之乐,却已扰乱了她多年修得的静谧心境。

    而哑婆婆在谢氏身边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很是着急,眼里有着浓浓的愧疚。

    “禾妈妈,回殿吧,谢谢你将一切真相告诉了我,让我在有生之年,能见到自己的孩子和孙辈,他们很出色。”

    豆大的泪珠自哑婆婆苍老的脸庞滚落,那表情蕴含着莫大的不甘和噬骨的歉疚,可不论心情多么复杂,哑婆婆双手依然一刻不停地比划着,强烈地表达着自己的思想,似乎在替谢氏着急,生怕谢氏那一心皈佛的漠然心性,会再次错过本该属于她的幸福。

    “禾妈妈,不过是陈年往事罢了,都过去了,他们过的很好不是吗?”谢氏将自己的赭色方帕递给了禾妈妈,缓缓说道,“她们今日来看望我,是晚辈对长辈的孝敬和关心,并非来向我抱怨的。既然她们的笑容满足和平静,那又何需因我的私心,而去搅乱了他们的生活呢。丹书铁卷是磨灭人才华和志气的枷锁,珩郎凭了他自己的博学经论,考中了进士,如今已是正四品中司侍郎,得以于朝堂之上为君分忧,如此不知比那国公虚名要好了多少倍。”

    谢氏回到了禅房,盘坐于禅垫,缓缓阖上眼,佛中所说的世事无常,四大苦空,或许她还未能参透,可也已能看开了,一世平安与心安,是比那富贵奢华来得重要。

    哑婆婆虽烦急却也只能顺着谢氏,垂下眼默默地退出了禅房,三十四年前发生的事,哑婆婆现在想起了依然周身寒凉。

    哑婆婆痴坐在禅房后的院廊上,盛夏的竹林借了骄阳泛着迷眼的光晕,密密匝匝的竹叶中尚有遗漏的稀落缝隙,缝隙处泄了的光束,斑驳地投与黑土,好似未亡人残存的念想

    在回黎国公府的路上,温荣想起伯祖母,心里漫着暖意,伯祖母虽未表现得热情,但是眼里的真意温荣却可感受到。

    “阿娘,我喜欢伯祖母。”茹娘软糯的声音无一丝杂质,单纯的心性说出的是最真的话语

    回到黎国公府西苑,绿佩伺候了温荣沐浴更衣,换上了青莲色纱衣素裙,简单地挽了个矮髻。

    温荣闲闲地坐在院廊阴凉处,看着庭院里婢子们玩花色鞠球,惠香的脚法倒是很好,那鞠球似沾在圆头小鞋上似的,怎么颠都不会掉了。

    院子里愉悦的笑声,串起了零零碎碎、想忘却忘不了的过往那世李三郎为博她一笑,差人领了一队宫婢玩花色蹴鞠,那日一溜金丝刺绣尖顶蕃帽、脚踩织金尖头小靴的宫婢,每人至少控制着三颗染了七宝色的鞠球,随鞠球飞旋和翻跃的还有那宫婢身上的金铃温荣无奈笑着摇了摇头,一切不过是场梦

    “荣娘。”

    温荣听到熟悉的声音,转头见是轩郎,“大哥,今儿学堂下学早吗?”

    温景轩要九月初才入那国子监上学,温世珩担心这几月轩郎无人管束会荒废了学业,打听到了衡山书院在京中颇为有名,书院的学习氛围与风气在京中私塾里是数一数二的,故托人将温景轩暂时送入衡山书院。

    温景轩点点头,温和地说道,“夫子家中有事,午时放了大家学,林家大郎来寻了我,你猜我今日还见着了谁。”

    温景轩脸上露出欣喜的笑,那温柔含情的双目,此时弯成了两道玄月,疏朗的眉间多了几分喜意。

    绿佩搬了一张圆凳至走廊,温景轩施施然坐下,接过温荣递来的腌梅子和酸梅汤。

    温荣见着轩郎溢于言表的喜悦,自觉有几分好笑,林大郎即是林中书令府的长孙林子琛,是轩郎与她的表兄,她虽还未见过这位名声颇响的表兄,但是林大郎与轩郎是已熟识了,毕竟家中长辈皆在朝为官,两家又是姻亲,可林大郎带了谁来能令轩郎如此开心?

    若只是一般官家子弟轩郎不过是多交了个朋友,温荣掩嘴笑道,“轩郎可是见着了什么皇亲贵胄了,倒是迫不及待地到荣娘这炫耀来了。”

    “荣娘知道我没有这意思,”温景轩端起白釉玉璧底碗,吃了一口酸梅汤,称赞道,“夏日里还是荣娘的酸梅汤最解暑了。”

    温景轩停了停后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道,“今日林大郎是与五皇子一起来的,虽见着了五皇子,却没说上话,五皇子性子很冷淡,似乎不太好亲近。”

    温荣对五皇子纪王有些记忆,五皇子的母妃王贤妃与李三郎母妃王淑妃是同胞嫡出姊妹,出自四大家族中的琅琊王氏,一起进了宫,有琅琊家族做靠山,王氏姊妹在**中的地位自然不同,且陆续生下皇儿,有了傍靠,李三郎与五皇子皆是文采骑**通,极得圣人宠爱,早早地封了王。

    只可惜五皇子生母王贤妃福薄,早年便离了世,五皇子是王淑妃一手带大的,与李三郎甚是亲厚,前世李三郎能顺利夺得太子之位,五皇子是最大的功臣。

    放在如今五皇子不过十五出头罢了,五皇子确实如轩郎所言,不好亲近,虽容貌俊朗无双,可周身散发着肃冷之气,难以靠近

第十九章 李树代桃僵() 
“荣娘,林大郎提到了昨日你至中书令府,帮林大娘子解开棋局的事,坦言了很是钦佩你的棋艺。说来惭愧,做兄长的,却不如妹妹。”温景轩自嘲地说道,虽然他好奇为何荣娘的棋艺突然大进,可毕竟是宠了十几年的妹妹,得了他人称赞,心里还是骄傲的。

    温荣听闻笑道,“大哥平日里读书辛苦了,可以与荣娘对上一两局,说不得大哥某日也顿悟了呢。”

    温景轩确有向温荣请教棋艺的想法,只是担心明说了会被误会是玩物丧志,毕竟他不同于五皇子,不似那皇亲贵胄可坐享了荣华,他只能通过科举之路,才可与阿爷一般,得机会入朝堂做出一番成就。

    温景轩连连颌首,“得了空,我一定随荣娘好好学棋,听说林家二位娘子也要来国公府与你学棋是么。”

    温荣笑着点点头,“林家大娘子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