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荣归-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帝的精神和身体比之以往好了许多。

    温荣瞧着前圣主和太后闲适的生活十分羡慕。几人特意避开朝政不谈,只品诗论画,氛围十分轻松。

    道别时太皇太后送了温荣、丹阳不少赏赐,让温荣下次同温老夫人一起进宫。多陪陪她这老人家。

    听太皇太后说后温荣才知晓,原来太皇太后赏了祖母一块令牌,祖母凭令牌可随时出入大明宫寻太皇太后。无人敢阻拦。

    温荣回到府里,婢子言李晟一早就回来了。回府后未回厢房。径直去了书房。

    温荣卸下发簪头饰,换了身绢袍小褂,休息了一会见晟郎还未回来,遂命碧荷去厨房吩咐晚膳,自己领绿佩前往书房寻李晟。

    本以为是公衙事多,李晟将公文带回府,在书房看公文了。

    不想撩开书房帘子,温荣看见李晟负手站在屏风前,怔怔地看着屏风上的四季图一动不动。

    屏风是他们二人数月前一起画的。

    天蚕丝屏风面上春兰、夏竹、秋菊、冬梅四景栩栩如生,充满灵性与易趣。平日里他二人也常来欣赏,可温荣从未见晟郎如此痴迷和忘我。

    温荣轻手轻脚走到李晟身边,生怕惊着李晟。靠近了发现李晟的脸色与平日不同,温荣心里不免担心。

    感觉到温荣气息,李晟迅速舒展眉心,转头朝温荣笑道,“荣娘回来了。

    荣娘笑道,“妾身还去探望了太皇太后与太上皇,两老人家身子骨比以往要好许多。现在老人家已无所求,就念着我们这些小辈能好,能多些时间进宫探望他们,陪他们下下棋说说话。”

    李晟未听清温荣在说什么,而是开始望着温荣出神,抬手轻抚温荣细嫩的脸庞。

    李晟眼底浓浓的不舍看得温荣心尖一颤,温荣连忙摁住李晟不断在她脸上游走的手,担心地问道,“晟郎,是不是公衙里发生了何事,可能与妾身说了。”

    李晟低头沉默,半晌后下定决心抬起头,歉疚地说道,“荣娘,我要去边疆,估摸就是今年的事情。”

    温荣大惊失色,“边关有战事么?是陇西的鞑坦还是突厥进犯安西四镇了,怎会如此突然,之前分明无半点风声的。”

    李晟认真解释道,“是突厥,西域一代自从建了安西都护府,突厥对我圣朝边城的骚扰少了许多。可今年边疆又不太平了,西域荒原的几大突厥部落结盟在一起,恐怕将对圣朝不利。荣娘,此次前往边疆,除了对付吐蕃,三哥还交给了我一件事情。三哥答应,如果我完成,他会放我们离开,而且保证我们毕生平安。”

    “是什么事呢。”温荣瞪着眼睛,胸口起伏呼吸颇为急促。关于晟郎要前往边疆一事她还未缓过来,脑子里一团浆糊似的。虽然她一直能理解甚至坚定,一旦圣朝有难,不论晟郎或是轩郎,都应该前往沙场,奋勇争先护大圣朝千秋万代的。

    可这事真降临到她身边最亲的人身上,她就开始担心犹豫害怕,甚至是抗拒。

    李晟将温荣揽在怀里,温荣靠在李晟宽厚的胸膛上微微颤抖,李晟心疼却也无可奈何,“三哥要求我想方设法收走王节度使的兵权虎符,再将兵权虎符交还三哥,如此我们就不用再惧怕王氏了。”

    温荣惊讶地看着李晟,她知晓朝局是眼花缭乱瞬息万变的,她一个外人也无法看清,但她再傻也明白,“晟郎,说着容易,可要收王节度使的兵权何其难啊。”

    “所以三哥肯用此做筹码,放我们离开。”李晟搂着温荣腰身的手臂渐渐收紧,下巴轻轻摩梭温荣发顶,“荣娘安心在盛京里等我回来,倘若荣娘一人闷的慌,就先回温府住一段时日。”

    温荣不悦地说道,“只有被休弃或者和离的女娘,才会迫不得已回娘家住,晟郎是不要妾身了么?”说完温荣觉得晦气,抬手重重地打自己嘴巴。

    李晟眉头一皱,赶忙握住温荣手腕,“我怎舍得只是担心荣娘一人会害怕,或者让茹娘她们过来陪荣娘亦可。”

    温荣双眸微湿,“妾身知晓,妾身在盛京里风吹不着太阳晒不着,衣食无忧只享荣华,晟郎不必担心我。晟郎,圣主有说什么时候出征,又何时能归么。”

    李晟不打算隐瞒欺骗温荣,如实说道,“荣娘,应国公出征最久一次整整七年未回盛京,也无法见家人此次征讨突厥,对付王节度使,快则半年数十月,多则”

    李晟语滞,多则一年、两年,或者五年、七年李晟的心里也无定数,他是习武多年,可领军实战的经验却极匮乏,这一战究竟要打多久,谁都不知道。

    温荣悄悄将眼角晶莹擦去,稳了稳心神,“晟郎,我们先去用晚膳,一会饭菜都凉了,一边吃一边慢慢说吧。”

    温荣脑海里浮现出两年前李晟在边疆受伤后,被送回京躲在温府里的惨淡情形。

    当时李晟受了箭伤,箭射中左肩胛,虽非致命伤,可李晟为此受了不少苦。李晟嘴上不说,但温荣知晓,每每天寒落雪之时,晟郎的左肩就会酸痛难忍,温荣正打算请卢医官过来替晟郎把脉,开些药好好调理一番的,不想这般快又要出征了。

    那年李晟前往边疆是为了收集方成利通敌证据,顺便将突厥击退至圣朝疆域十里外。而此次李晟是要针对王节度使。其实王节度使对圣朝颇为忠心,可无奈他是琅琊王氏的最大靠山,收王节度使的兵权无异于釜底抽薪,将来再对付王氏一族就易如反掌了。除了王节度使一事,李奕还要求李晟,这一战必须让突厥至少安静三十年

    个中困难不言而喻,温荣甚至悲观的认为这些是不可能完成的。

    不去仔细想还好,一想温荣鼻子就酸溜溜的,一直酸到心底。

    回到厢房,碧荷已经将食案摆好了。温荣替李晟盛了碗羹汤,心绪稍稍稳定后问道,“晟郎,应国公也有去边疆么。”

    应国公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有应国公在晟郎身边,温荣多少能放心一点。

    李晟摇摇头,“应国公年纪大了,早有隐退之意,圣主不打算令他上战场,这次林家大郎、轩郎都将前往边疆。”

    温荣觉得喉咙口似被堵住,连口汤都咽不下去,轩郎一心弃文从武,早就料到会有今天,现在该来的都来了。

    晟郎和轩郎等人远赴边疆,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与茹娘一起,每日抄写经书,替他二人、以及所有远赴战场的圣朝子民祈福。

    在圣主下诏书前,温荣一直心存侥幸,想着圣主或许会有别的法子对付琅琊王氏,而吐蕃的结盟部落则因内讧自行散去

第二百四十七章 妾守绢丝意() 
十日后圣主下了诏谕,盛京登时陷入一片紧张之中,诏谕里李晟被封为三品怀化大将军,官封上都护。而初出茅庐的林子琛和温景轩,被分别封为从四品明威将军和正六品昭武校尉。

    温荣在名单里还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比如歆娘的哥哥陈家二郎、应国公府二郎君等。此次李奕提拔了许多年轻将领,无出意外都是其心腹。

    温荣的心态已经慢慢平和了,国之兴亡匹夫有责。在几近于生离死别的关头,人有私心是难免的,温荣只能让这份私心最小化,每日里不断安慰自己告诉自己,相信晟郎、轩郎、琛郎他们都能平安归来。

    出征日定在当年十二月,对此日子温荣颇多怨言。十二月临近年关,天寒地冻大雪封路,但李奕不顾行军士兵的困难,坚持在雪天出征。

    温荣心里叹气,李奕是打的一手好算盘,行军路上要花费数月,待将士抵达边疆又恰逢春日融雪,那时候边疆的气候不会太恶劣,单战事而言,对圣朝一方不会太过不利。

    随着李晟出征日子越来越近,温荣出府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白日李晟前往公衙时,温茹娘、陈歆娘、丹阳长公主、林瑶娘等人就会聚在南贤王府做女红。之前除了温茹娘,另外几位皆是十指难拈绣花针的,甚至瞧不起这技艺。现在一个个都十分虚心认真地向茹娘讨教各种绣法针脚,只想赶在家里夫郎或兄长出征前,亲手缝制出一两件对方能贴身用着的、寄托相思和祝福之意的绣品。

    丹阳一直想替林子琛缝一身外穿的袍衫,可惜初拿针线,纵是天赋过人。也无法一口气吃成个胖子。绣成后漫说袍衫绣纹凌乱,连两袖子都是不对称的,丹阳怒摔数次袍衫后终于放弃,安分地绣起荷囊。

    温荣从一开始就只打算为晟郎缝两套样式最简单的贴身绢袍,绣一只琴瑟合鸣荷囊,再打两条如意百福丝绦。本就不难,偶尔请教茹娘一二。一步一步的。精致的绣品就慢慢出来了,一件件清楚地摆放在锦盘之上,丹阳、歆娘等人都好不羡慕。

    这日距离出征只剩下半月。丹阳等人照常聚在南贤王府。

    天凉了,拈针的手被冻得通红,温荣吩咐绿佩多烧两只银炭炉,格窗再微微开条缝。丹阳一进厢房就咋咋呼呼的。原来她昨晚熬夜绣的荷囊针脚错了,正囔囔着要茹娘帮她挽救则个。

    女娘们正说的热闹。温荣抬眼发现歆娘虽不断勉强露出笑容应和丹阳,可神情却是郁郁寡欢的。

    温荣知晓大家都是将苦闷藏在心里,不肯在亲近人面前表现出来,免得凭添伤感。可歆娘的神情还有别的意思。

    温荣坐到歆娘身边,握住歆娘的手低声说了句对不起。

    温荣哥哥温景轩和陈歆娘的全礼本定在转年二月,现在不得已延期。歆娘是待嫁女娘。此时心情定比她们更加复杂和难过。

    陈歆娘摇摇头,低声说道。“与王妃无关,王妃何须与歆娘道歉。歆娘就是觉得诸事不顺,心里颇觉惶惶不安和茫然罢了。”

    温荣颦眉担忧地问道,“歆娘可愿与我说说,看是否能帮得上忙。”

    歆娘朝温荣感激一笑,“王妃已经帮了我们许多忙,该是轮到我们报恩,哪里还敢再麻烦王妃,何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