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荣故作不见伯祖母的异样,眼里笑意更浓。
温荣也是在试探,虽然自己更喜欢与伯祖母亲近,却把不准伯祖母的心意,若陪伴去德光寺一事只是随口一说,便算了,可若伯祖母与自己是一样的期许,那必会亲自出面。
长辈之间纵然有恩怨,可毕竟是勋贵之家,为了做给外人看,也必须维持表面的和睦,温荣自乐得两边都不得罪。
“伯祖母,荣娘一直有件事不明白,不知当不当问。”温荣笑意褪去,颦眉面带疑惑。
谢氏笑着颌首。
“当年大伯父过继到了长房,为何不与伯祖母住在一起?”
遗风苑的庭院里,不止有槐树,还有许多茂密葱茏的石榴树,每一株石榴树的枯死横生小枝都被细心修剪了,倒是槐树,任由其肆意生长。石榴寓意开枝散叶,多子多孙,伯祖母对石榴树的细心照料,又何尝不是伯祖母对小辈的祝福,既然有此心,为何不留了人在身边陪伴。
谢氏一愣,温荣心思灵透不错,可却没猜到温荣会如此相问,本以为温荣只是想知道自己为何要接下帖子的
第四十六章 荏苒几盈虚()
谢氏心口有几分涩酸,故交好友也曾问过一样的问题,当年自己的回答令好友非常不满,可出于尊重与信任,也未再追问了。相隔数十年孙辈再问起,答案理当相同,只信念不如当初那般坚定。
谢氏不在意的轻笑道,“人多了闹。”
伯祖母回答得敷衍,可温荣能明白话里的深意,人与人之间,心意不同,自然嫌闹。
谢氏抬头望着禅房窗棂外张牙舞爪的枝影,略微说了关于温氏一族的事,“温氏在前朝并非大族,不过是一般的庄上人家,是你们曾祖父,在高祖打江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才有了今日的富贵。富贵来之不易,理当珍惜,只是我老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吧。”
富贵来之不易,理当珍惜。
如今黎国公府里,大房与二房都珍惜这看似长盛的富贵,只是他们的珍惜,扭曲了本该相安的人性。
前世国公府被查抄,府内男丁于市坊口处决,女眷没入贱籍,温荣心下自嘲一笑,不知她的自缢,是否令韩皇后心情好了,留下温六娘和温七娘做良籍
真是儿孙自有儿孙福么?温荣不可能将前世之事说出,毕竟说了也不会有人相信的,故终究是福还是祸,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见温荣沉默不语,谢氏笑着问道,“荣娘可善画。”
温荣点点头,如实回道,“擅长花草静景。”
谢氏颌首道,“离德光寺落成礼尚有近一月时日,能否画出春江景?”
“是伯祖母要么?”
伯祖母禅房里供奉了一幅成道像,佛祖掌心向内,手指指地,敦厚祥和,神情不怒自威,拜望之不禁肃然起敬。
谢氏摇了摇头,“德光寺落成礼之日,我要带你去见一位故交好友,是送她的。”
德光寺落成礼,宫里下到遗风苑的帖子有两份,一份是德阳公主请参礼的,另一份是故交好友相约在德光寺叙旧的。谢氏是看在了故交好友的份上,才接下德阳公主的帖子。
谢氏本未打算让温荣画春江景,只是被温荣先前的问题提醒了,与其眼见温荣成他人提线木偶,不如为温荣谋一个庇护。
是否能成,还得看缘分。
“不知伯祖母的故交好友有何喜好。”温荣谦逊地问道。
素日的文墨字画,皆是随性而作,而此次以送人为目的,伯祖母的故交好友定已过了知天命之年,温荣惶恐自己的肤浅之作,入不了长辈眼。
“与平日一般,随心而做即可。”谢氏知道故交好友的喜好和脾性,故已点名春江景了,只是春江之上与春江之滨,该有何景,要看温荣的心了。
心意相对,自然能得故交好友青睐,若是不对,她不能强求托付。
“荣娘自当尽力而为,不会令伯祖母失望的。”温荣双眸流光溢彩,谢氏很是满意。
“伯祖母也是接了公主殿下的帖子么。”温荣拈起一颗蜜果子,不经意地问道,蜜果子外包裹的糖油泛着诱人光泽,放入口中甜香腻滑。
“接的是故交好友的帖子。”谢氏未做隐瞒。
温荣似乎觉得有何处不妥,只暂无法细想
临告别时,哑婆婆拿了一只食盒与温荣,食盒里装了盛满百朝露的瓷白单色釉细口瓶与一碟蜜果子。
肩舆已在山下等候,温荣数次转身同谢氏挥手,人影渐远,这才拈起裙裾优雅离开。
直到再看不见温荣身影,谢氏才回禅房,“禾妈妈,帮我准备了笔墨,我要修封信与弟媳。”
谢氏面色一暗,这封信到了国公府,弟媳怕是要坐立不安了。
黎国公府西苑。
林氏见温荣带了百朝露与蜜果子回来很是惊喜,那百朝露的名头可是听珩郎说了不下十次。
前几年,林氏见珩郎馋的紧,也试着做过,可每次珩郎都说味道不对,久而久之,温世珩不再抱希望,林氏也冷下了这颗心,但对百朝露的好奇依旧不减。
林氏将白瓷瓶取出凉在井中,待珩郎回来了再取出,蜜果子盛在果碟子里,做温荣与温茹的点心。
温荣因记挂伯祖母交代的画作一事,故未在阿娘身边久留,早早回了厢房。
说到江景,多半会想到江帆楼阁,而春意便是繁花盛开。
可有人喜欢烟雨下的迷蒙风景,小桥亭榭,垂柳弄水,水墨适宜,虽不热闹但别有一番诗意。还有人喜欢江泛华丽檀木画舫,颜色多彩明丽,浓墨重染,画舫上自然还需要罗薄凝脂的簪花仕女
究竟是该用水墨作画,还是下重彩?
想得越多越无从下手,温荣单手托腮,蹙眉痴望摆放在书案旁的各色颜料
在杭州郡时,曾瞧见人用大片的石青、石绿、朱砂三色做风景画,初始温荣觉得如此混色十分可笑,不但颜色不合适而且画作会因浓艳而落于俗套。
温荣都已做好看那人笑话的准备了,可不曾想整幅画落成时,色彩的搭配令人惊艳。温荣更为之振奋,如此大胆的用色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令人佩服。既同为爱画人,温荣自是主动上前求教
画法、画风、画意在温荣脑子里搅做一团,温荣不禁叹了口气。
在旁伺候的绿佩,见温荣一副柳眉欲颦,将言却休的宜嗔宜喜模样,愣愣地说道,“娘子画幅自画像好了,不知比那春江景要好看上多少倍。”
温荣忍不住笑嗔道,“伯祖母都说了要风景画的,你在这信口浑说打搅了我,若是画不出,可得叫你好看。”
“娘子蕙质兰心,有什么画不出的,就是大长房老夫人怎么不说了故交好友是什么人,要不娘子也不用费这许多心思。”绿佩将书案上的笔砚摆正了些,不满地说道。
绿佩一句无心之言,倒是点醒了温荣,伯祖母的故交好友究竟是什么人?
温荣细细回忆起今日伯祖母说的话,突然双眸一亮,吩咐绿佩道,“颜料留下银朱、石青、赭石三色便可。”
说罢起身亲自将六尺徽宣展开,温荣心中已有数,只是时日不足一月,可得加紧画了
第四十七章 阴晴众壑殊()
祥安堂里温老夫人阴沉着脸,闭眼深吸了口气,先前在手里把玩的银鎏金香囊已被掷在了地上,球囊衔接处的金铆子母扣摔成两断,香囊腹内雪样霜灰散落一地
温老夫人睁开眼,目光尖利,“真小看了四丫头,回京没几日就让那老东西瞧上,今日不但没去推帖子,反而请来了老东西的亲笔书信。”
“或许大长房老夫人只是想找个人陪她去德光寺,毕竟深居简出十几年,身边也没有伴靠。”白妈妈虽知道温老夫人的顾虑,但也不能说了别的。
温老夫人神色一肃,“你倒是同情起那老东西了。”
白妈妈惊得慌忙跪地,“老夫人知道奴婢是最忠心的。”
温老夫人闷哼一声,当年大丫头菱娘全大礼时,八抬大轿都请不动她,推说什么修佛要清净,现今却巴巴儿的和三房越走越近
温荣回府不多时,遗风苑的书信便送到了祥安堂。
信里谢氏也不与温老夫人客气,直接说看温荣那丫头伶俐谢氏还强调了她身边得用的人越来越少
寻常一封信而已,言辞也是极为客气的,旁人看了都会认为大长房老夫人在示弱。
温老夫人的不安和愤怒,不过是源于心虚。
方氏并不气愤,只担心她们的计划会落空,故在一旁撺掇道,“阿家不要理这封信了,只说你也瞧上四丫头,这才放在身边一起去德光寺的,凭什么说让就让。”
“说得简单,你可别忘了,那老东西才是钰郎嫡母,你的阿家。”温老夫人斜睨了方氏一眼,大郎媳妇的心思只会用在大房上,从未顾全大局,更不曾想过如今黎国公府的境况。
今日谢氏是在明明白白的提醒自己,过去那些事是她不争而已,并非黎国公府站的住理。
方氏不屑地说道,“她可从未管过我们,凡事都是阿家帮衬,儿心里只认了你一个阿家的。”
“算了,让四丫头陪她吧。”温老夫人靠在紫得发亮的矮榻上。
温老夫人并不怕谢氏,可顾忌她身后的人,有一点温老夫人是能确定的,谢氏修佛就该讲慈悲,纵使知晓当年真相,在没惹急了之前,一切都将照旧。
“那日该如何是好?”方氏心一沉,若是温荣与大长房老夫人在一起,还能由她们摆布么。
温老夫人从铺绫罗软褥的壶门矮榻上站起身,“晚膳叫三丫头到我房里来,我自有交代。”
为了伯祖母交代的春江景,温荣在厢房里关了近乎一月,期间林府娘子邀请了一起去东市,还遣了帖子请温荣去林府做客,温荣都一一推了,毕竟心中的春江景画成不易,要画满六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