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文豪巨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也不会因为这样的一点利润就去给《丹青》剧组忙前忙后,东征西讨。不过这毕竟代表了别人的一种重视,所以李阔自然也会表示出应该有的符号化的感谢。

    而现在《丹青》剧组让刘宇泽和李阔沟通,他们觉得参加一下“乐角”网站的访谈不管是对剧组来说还是对李阔来讲都是一件好事,李阔也要给他们一个面子。

    给面子都已经是其次了,最主要的是,李阔对这样的访谈其实也比较在乎。

    因为这并不是对他小说的访谈或者是怎么样的……这是对李阔的歌曲的访谈,这件事情还真是不小。

    “乐角”这种网站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针对的是特定人群,所以就要把对这些特定人群的服务做到极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会在专业性上也做到最强,否则的话,人家真正喜欢关注音乐这些事情的人,凭什么会喜欢“乐角”的乐评和访谈呢?

    于是,“乐角”的访谈也就都只是针对一些特别有话题性的人,针对一些在音乐上引起了一定程度的轰动的人。

    这样也就可以从侧面看出来现在李阔的待遇。

    李阔也就答应了“乐角”,这样的一个访谈也来得很快,马上就要开始。

    这一次,李阔也依然打算来一票大的!

    当初在武侠小说上,李阔自己就来了一票大的,事实证明,他的做法还是有了一定作用的,至少到了现在,很多人在看到武侠小说四个字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想起李阔这个名字来。如果不是李阔当初提出那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义观,不是他当初那种想要开宗立派的想法,那哪怕之后他的小说火起来,也未必能够达到现在的这种热度。

    所以现在李阔想要再来一次!

    把那个时空的一种风格的歌曲带到这个时空里来,并且让大家知道自己是开宗立派的人物!

    就在这样的想法之下,这一次采访正式开始了。

    李阔并没有猴急,虽然他打算再来一次当初那种武侠开宗立派类似的宣言和口号,但是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他还是需要先进行正常的访谈。

    这个访谈也是在网络上,“乐角”这种网站,在一些地方也需要用复古的感觉来重新唤醒大家对小众的忠诚,所以他们是不会直播之类的事情。所以李阔他们的这一场访谈,是在“乐角”站内聊天系统上直接进行的。

    “李阔你好!很荣幸请到你!”

    最开始大家都是寒暄的话语,双方交换了一下对对方的久仰大名……

    这些都是废话套话,实际上也不会出现在之后的访谈总结之中,毕竟这些东西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意义。

    度过了这些套话之后,很快,“乐角”这边就开始了正式访谈:“李阔,请问你最开始创作歌曲的时候是什么心态呢?毕竟你之前主要是写一些文章,这个跨度你是怎么完成跨越的?”

    “我觉得主要就是一种倾诉的**,这方面上,歌词与小说还有散文都会有一定的共通的地方。而且歌曲和古代的诗词歌赋一样,能够给人一种最直观的倾诉性,能够很快把自己的感觉给表达出来,所以我也尝试着学了一些作词作曲的知识,接着开始写歌。”

    “那《蓝莲花》和《兰亭序》可以说是风格大相径庭,你是怎么看待这两首歌曲的呢?为什么它们的风格会差别那么大?”

    李阔在这边稍微沉默了一下然后说:“因为这是不同心境之下创作的!《蓝莲花》更多的是一种特别现代化的东西,一种放在现代语境之下,一切都用现代的方式来表达的歌曲,这相当于现代诗。而《兰亭序》更多的是在看到古代书帖的时候寻找灵感然后开始写作,其实我的尝试描述一下的话,应该是尝试着去拆解语言使用的惯性,然后重新浇灌文字重量,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建构一种新词风……我尝试着在词曲中加入画面感和东方风……”

    李阔这些话难免有点自夸的嫌疑,可是不得不说他现在说的这些话很准确,很多人对《兰亭序》都是现在的这种感觉。

    当下,这边继续问道:“这就是之前《流行音乐评论》那些期刊杂志上所说的,你在尝试着写一种新的东西吗?”

    李阔已经等了一会儿,此时他总算感觉自己可以露出獠牙了。

    当下,他在电脑面前笑了笑,接着说:“是这样的!我打算,把类似于《兰亭序》这样的歌曲称之为‘中国风歌曲’,这种歌曲,我之后还会尝试着去创作。”

    一个新概念,就这样诞生!(。)

第四二零章 中国风歌曲的概念!() 
不出李阔的意料,在给李阔专访的“乐角”的这个记者,并没有第一时间就领会李阔的意思,而是在上面反问:“这是什么意思?是说有中国特色的歌曲吗?”

    中国风,听字面意思,还是挺好理解的,就好像是中国风格。

    但他感觉事情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李阔在屏幕上看到记者的问话,回复道:“我只是一种对音乐风格的阐述……就是例如《兰亭序》这样的歌曲!”

    “那也就是说之后还会有这种风格的歌曲吗?你还会接着去尝试创作是吧?”记者接着问道。

    “对!《兰亭序》其实只是最开始的一首而已!”李阔回复。

    他感觉这个记者稍微有点不按套路出牌,本来李阔已经在准备接下来的稿子,就是描述“中国风歌曲”的稿子,为了这一点,李阔特意用了记忆药水,把前世一些对于“中国风歌曲”的定位给回忆起来了,也用了一定的积分。

    “那你现在说得‘中国风’歌曲,它和传统的歌曲主要有什么不同呢?既然你提出了这个概念,应该对于符合这个概念的歌曲都有解释的吧?”记者接着询问。

    “是的!中国风歌曲,其实只是我自己的一种叫法,并没有得到大家的承认。”李阔首先说了一句。

    接着,李阔开始在对话框中打入这个概念。

    “我所说的中国风歌曲,绝不仅仅只是在歌词上营造出一种古风来,也不仅仅只是用那么几句文言文,就能称之为中国风歌曲了……我认为的中国风歌曲,是一个系统,从歌词到旋律,再到配乐,所有都是在这个系统里的,是穿透时空的对话。”

    李阔其实说这些还是带着几分自夸的感觉——他说自己的《兰亭序》是一首中国风歌曲,而现在又给中国风歌曲加了那么多拉风的定义,自然会有些自夸的意思。

    但李阔并不虚。

    毕竟《兰亭序》这首歌的影响力还有现在大伙儿的好评,尤其是一些专业人士对这首歌开创性的点评以及称赞,都已经足够说明《兰亭序》的优秀,那自然就是李阔说什么都是对的。

    李阔接着说:“如果要给这种歌曲下一个更加准确的定义,也就是详细描述我之前所说的按个系统的话,那我认为,中国风歌曲,必须在歌曲中加入中国古代一些典故作为创作背景,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唱法可以多样。但曲风,还有歌词都偏向传统,曲风也是传统的东方演奏,加入的是一些东方乐器,通曲音调应该是婉转的,具有传统东方的美感。此外,在音乐的编曲上,也要大量运用中国乐器:如二胡、古筝、箫、琵琶……而主旋律上,也主要会相对符合‘宫调式’……”

    李阔这一连串的话,已经不仅仅只是抒情,而是加入了具体的描述,也就给自己所说的话增加了含金量。

    这个宫调式……反正已经很专业了。

    “能够感觉得到,你的确提出了一种音乐类型的系统。”这个记者也是懂一点音乐的,所以直接对李阔说:“那你是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的一种音乐形式呢?是纯粹为了配合《丹青》这部电影吗?”

    又问到这个地方了!

    李阔在心中准备了一下,他之前也打过腹稿了,所以现在对于这样的问题,依然是不虚的。

    他说道:“其实这并不是我现在一拍脑门突发奇想,我之前已经思索过许多这方面的东西!我们这个时代的音乐,和传统以来的音乐是相差很大的,在许多地方都能够找得到差异性。”

    “中国现在的音乐,可以说基本上都是西化的,当然我认为这并没有什么错,只要好听,能够满足大家的口味的,就是好音乐。不过我自己一直在想,那我们有没有可能创作出一些特别有传统风格的歌曲呢?但我也知道,现在是快节奏的时代,大家未必真的能够感受到传统音乐里的美,所以我才萌生了创作这种‘中国风歌曲’的念头,一种拥有古风,但是又有强烈的现代感的歌曲。”

    “我希望这样的歌曲,能够给音乐带来一股新风。我们可以暂时不去追求那些抱着电吉他,甩着头发在舞台上激情吟唱的摇滚歌手。不再去模仿那些说着粗口rap穿着宽松的衣裤戴着粗粗的金属项链的黑人……直到能够让人沉浸在古筝撩拨,琵琶淙淙的音乐里不可自拔……然后,让‘宫调式’的主旋律、二胡古筝的配乐、民歌的唱腔,能拉开一幅幅或是凄美或是哀怨的中国画……”

    李阔一套一套的东西,都是经过自己思索的。

    反正这种能够带动人情怀的东西、能够给人带来自豪感的东西,都特别容易引起人的共鸣感,再然后情绪也会被煽动起来……

    这个时空甚至比前一个时空还更讲情怀,上一个时空罗老师能够去做手机、《速7》、《泰坦尼克号3d》能卖那么多票房,就证明了在中国有情怀就有了钱。

    李阔现在也在利用这一点。

    ……当这个采访结束之后,很快就在“乐角”网站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因为“中国风歌曲”的这个概念,迅速被许多人接受,然后,各种各样的探讨随之展开。

    而很多李阔的粉丝,现在也觉得很振奋。

    “‘中国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