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看着前后浩浩荡荡的行军队伍,达菲利亚的脸上并没有什么笑容,总计四万的普英联军被他从美因河战区带了出来,军事部给他的命令是在九月中旬赶到波西米亚一线,可以说达菲利亚的任务并不轻松。

    当然此时的达菲利亚也是骄傲的,美因河战区的大胜使得他达菲利亚之名在军事部如日中天,如果不出意外的情况下,达菲利亚完全具备了向上冲击的资格,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不要出现什么意外的情况下。

    但是战争中,意外总是随时随地会出现的,就好像巴伐利亚一样。

    自从达菲利亚率领普鲁士的两个师团在巴伐利亚兴风作浪一番离开之后,伊坦思心中便积累了大量的怨气,在普军离开了巴伐利亚本土之后,伊坦思不顾本国的实际情况立即下令开始大肆扩军。

    巴伐利亚军队的总数在两个月内呈现除了爆发性的增长,总兵力居然达到了五万人,一方面是巴伐利亚的扩军不再受到奥地利和普鲁士的阻扰,而另一方面,巴伐利亚地区的人口众多、经济繁荣也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在伊坦思的全力以赴的情况下,大批金钱砸下去的后果便是新扩编的三万多巴伐利亚军队除了战斗经验之外,其余的都和那些老兵相差无几。

    普鲁士人占领美因河地区的消息,伊坦思已经得知,但是伊坦思并不以为然,要知道普鲁士人虽然攻占了美因河流域,但是现在普奥战争的情况使得普鲁士人根本不可能将军队的主力白白浪费在驻守美因河地区之上,所以普军在攻占美因河之后肯定会抽调军队前往普奥战争的主战场。

    而这对于伊坦思来说便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维也纳方面已经答应伊坦思,如果伊坦思能够出兵波西米亚一线侧翼袭扰普鲁士军队,又或者是派遣军队进入美因河一线重新将普鲁士人好不容易拿下的美因河地区再次夺取的话,那么利奥波德二世便可以借皇帝之名为伊坦思加冕,这意味着巴伐利亚将会告别大公国的时代。

    伊坦思同样渴望着王冠,这一点不用多说,而在伊坦思看来维也纳的要求并不算高。

    普鲁士和奥地利是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正如两个水平差不多的拳击手一般,而这个时候第三方的加入即便是一个水平较差的拳击手的加入也足以改变目前的所有局势。

    巴伐利亚无疑就是能够改变目前局势的人。

    虽然从整个大局看来,奥地利人已经落入了下风,但是谁都清楚,普鲁士虽然目前在战争中占据了些许的上风,但是这主要依赖与普鲁士多年以来建立起来的高效的动员机制。

    而尽管奥地利在战争初期看起来并没有进行高效的动员,但是奥地利毕竟是一个底蕴深厚的国家。

    正如一个青年人和一个中年人打架一般,青年人讲究快准狠,而中年人讲究的是稳健。固然前期青年人的爆发力足以使得他在战斗的一开始取得优势,但是一旦时间被拖长,那么青年人底蕴不足的劣势便显现了出来。中年人固然不能在短时间完全爆发,但是多年的锻炼使得中年人体力充沛、基本功扎实,一旦年轻人的爆发力用完之后,厚积薄发的中年人完全可以将青年人压制。

    这个比喻正是能够比较恰当的形容普奥两国之间的动员体制的。普鲁士讲究的是高效,论短时间的动员力,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比得过普鲁士,但是如果论持续时间已经能够动员的兵力的话,那么奥地利无疑是除了原先那个拥有庞大农奴数量的俄罗斯帝国之外能够动员兵力最多的国家。

    这段时间普鲁士动员的兵力比奥地利的多,但是普鲁士军队依然没有能够突破奥地利人布置的主要防线,这一点也正是伊坦思决定和普鲁士对抗到底的底气所在。

    在维也纳,利奥波德也正在询问政府关于各地动员士兵的事情。

    在考尼茨的回答中,目前奥地利各地已经完成了三万士兵的动员,只不过目前这支军队还没有被派上战场,而除了这三万人之外,更大面积更多士兵的征召也正在有条不絮的进行着,考尼茨预计到今年的年底,奥地利将能够完成十万人的动员征召工作,而到了明年夏季,奥地利甚至能够完成三十万人的动员工作。

    光此一点,大国的底蕴便暴露无遗,虽然到目前为止,奥地利才动员起来了三万人,而普鲁士早在两三个月前便动员起了三万人,但是从长远来看,普鲁士还是比奥地利要差上一些。

    洛克斯给威廉的报告中已经明确声明,普鲁士可以在今年年底完成十三万人的征召工作,而到了明年夏季可以完成二十万人的动员。

    看起来1791年,普鲁士的兵力动员要比奥地利多上三万人,但是到了明年夏季,两国的动员数据完全逆转,奥地利将会完成比普鲁士多出十万人的动员征召。

    而除了这些数据之外,还有一个消息让利奥波德二世倍受鼓舞,那就是他的儿子,匈牙利总督亚历山大为哈布斯堡王朝在匈牙利征召了三万人的军队,眼下这支军队已经从布达佩斯出发正在赶往波西米亚一线的路上。

    匈牙利的消息完全就是一个意外之喜,利奥波德二世没有想到,自己的命令刚刚传去没多久时间,亚历山大便能武装起三万人的军队,这一点实在是了不起,没有人比利奥波德二世更清楚哪些匈牙利马扎尔人的桀骜不驯,但是现在亚历山大的表现却足以让人膛目结舌!(未完待续。。)

    。。。

第五百五十章 内争() 
亚历山大的表现在让利奥波德二世倍感赞赏的同时,也让弗朗茨心中诞生了巨大的危机感。

    利奥波德二世看到的是亚历山大在自己的命令下达之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征召军队的任务,其能力堪称卓绝。而弗朗茨看到的则是亚历山大对自己地位的巨大威胁!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亚历山大便能够征召起三万人的军队,这说明了什么?这充分说明亚历山大在匈牙利已经根深蒂固。

    哈布斯堡家族在匈牙利的驻守兵力只有不到一万人,而且这一万人还需要弹压匈牙利各地。而亚历山大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便完成了三万军队的征召任务,即便是加上自己的卫队也需要再征召一万八千的匈牙利军队。

    而眼下亚历山大在征召了三万人的军队之后,匈牙利居然还没有传出各地不稳的信息,可见亚历山大在匈牙利的统治是何等的稳固,更可怕的是,亚历山大被任命为匈牙利总督只有一年多的时间。

    “该死的,他从哪里找出来的三万人!”

    脸色狰狞的弗朗茨站在自己的房间中将桌子上的花瓶扔在地上,顿时精美的威尼斯花瓶在地上碎成了几半。

    “皇储殿下息怒!”

    一群弗朗茨蓄养的谋士纷纷向着弗朗茨低头行礼,但是弗朗茨脸上的怒火根本没有消失的迹象。

    “原来只是想要让他难看,但是现在可好。他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这下子好了,他在皇帝陛下和全国上下面前狠狠的露了次脸。这让我情何以堪!”

    “殿下,在下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

    “有话就说,别跟我在这里墨迹!”

    听到弗朗茨厉声的训斥,一个谋士眼珠子滴溜溜的转动了几下说道:

    “既然亚历山大殿下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三万人的征召工作,这完全可以说明帝国在匈牙利地区的统治趋于稳固,眼下前线正是需要大量兵员的时刻,以匈牙利的情况。完全可以提供更多的兵马,而且亚历山大既然能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三万人的征召工作,那么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十万人的征召也是有可能的喽?我想要只要皇储殿下您将这个提议送到政府和军方的话。那里的大人们绝对会支持您的提议,毕竟奥地利人看匈牙利人不顺眼是由来已久的了!”

    这个谋士的话让弗朗茨心中一动。

    刚刚的弗朗茨单单只看到了亚历山大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大大的在全国上下面前露了一次脸,但是他却忘记了亚历山大的征召任务如此顺利的完成绝对可以让奥地利上下对匈牙利地区的实力刮目相看。

    而奥地利和匈牙利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此刻奥地利籍的官员们在维也纳占据了近九层。而这些奥地利大臣对匈牙利人的感官并不是很好,眼下亚历山大的任务顺利完成让人赞叹之余也让一些奥地利籍的大臣对匈牙利心生警惕。

    在这样的情况下,拉拢奥地利大臣打压匈牙利的实力便成为了弗朗茨最好也是最便捷的方法。

    之后,弗朗茨便向利奥波德二世以及中央政府进言,既然匈牙利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三万人的征召任务,那么便说明匈牙利有实力为帝国做出更大的贡献,而眼下在普奥战争的前线,奥地利军队的形势并不是多么的可观。因此匈牙利应该担负起更多的责任。

    弗朗茨的议案在帝国中央政府获得了大多数大臣的支持,但是作为最主要的两个人。利奥波德二世和考尼茨却对此保持了沉默。

    弗朗茨心中的那点小心思根本瞒不住所有人,而利奥波德二世和考尼茨作为当时顶尖的人物又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弗朗茨心中打得是什么算盘。

    一旦弗朗茨的议案通过,那么匈牙利便要征召更多的军队,到时候亚历山大的处境便会变得非常被动。

    即便亚历山大此刻已经在匈牙利打下了不浅的根基,但是让他在一年之内征召十万匈牙利士兵走上战场却几乎是一个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者说即便亚历山大完成了这个任务,那么群情激奋的匈牙利人绝对会让亚历山大在匈牙利的统治变成一张薄纸,一桶就破。

    而亚历山大要是完不成任务,那么更好,到时候弗朗茨完全可以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