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世纪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早几天傍晚,一支笔一张纸,想了半天纸面干干净净。虽然有前世入狱导致无事可写的因素,但更大的因素还是肚子里没货,稍微有点东西,他也概括不出来,只能憋在心里。如果前世读书够多,不至于重生后睁眼瞎一般。

    想了好几晚,李正一给自己总结出一条路,首先积累原始资金。然后有机会就开一个小网吧,慢慢做大。等再有钱一些,就囤房子,既解决与改善家里的住房需求,又可以升值、收租。继续积累资金,还可以投资商铺。都说一铺养三代,后世也知道房地产和商铺赚钱,就认准这一条路,走到黑。

    这就是李正一简单规划的路线,在始终想不出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积累原始资本后,李正一就知道自己虽然重生,本质上跟一般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也就多做了十几年混混,多见过十几年世面。唯一比常人有优势的地方,就在于不会行差踏错,比如他认准的这条发展路线,是一条经过验证绝对不会亏本,且能让常人活得比大多数人都要好的光明之路。

    所以,李正一跟父亲说起开废品收购站,这是他目前唯一能够想到且具有可行性的生意。

    李父沉默很久没说话,抽完手头的旱烟才说:“等会你妈回来,一起合计合计。”

    李母在后山菜园忙了个把小时才回,李正一远远地看到她挑着一副担子,一步一步从坡上往下挪。他赶紧跑上去,接过李母肩上的担子,一股劲就往坡下跑,李母就在后喊慢点慢点。

    李正一今天特别勤快,没地方去且没事干,就一个劲帮着李父李母干这干那,两老这几日尽管知道自己儿子变好,但看到儿子勤快地奔走,倍感欣慰之余又有一种不真实之感。

    找个空档,李正一又说起跟父亲说过的事。李母认为可行,她本身也感觉到身体越来越差,再整天在外面奔走收购废品,愈发力不从心。

    李母就担心一点,说本钱恐怕不够。

    李父便把李正一跟他说的那一套说辞告诉李母,听得李母直发愣,半晌才说:“以前咋没见你想事情这么厉害,今天咋啦?”

    李父讪讪一笑:“这是正儿说的,我就是跟着吆喝。”

    一听是儿子的主意,李母立刻眉开眼笑地说好,李父就在旁泼冷水说:“中间万一钱不够,咋弄?要不要现在多准备一点,免得到时候没处去借。”

    李母无条件支持儿子的主意,说:“先弄再说,没钱的可能性不大。真要没钱,到时候再去你舅舅家,看他们能不能先周转一下?”

    李父抬眼看李母,不说话,李正一知道父亲的意思,就说:“大舅家恐怕借不到,小舅家又没钱,估计没戏。不过这都是还没发生的事,到时再说吧。”

    其实说到借钱,李父李母都不怎么情愿,因为对于李家这种贫困家庭而言,借钱难度太大。一旦开口借钱,碰到心情好的,只会呵呵拒绝;万一碰到心情不好,被话里话外埋汰一番,那就很闹心。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都是一个穷字给闹的。

    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老祖宗的话就是完美而经典的阐释。穷人可以有朋友有亲戚,但对象一般也是穷人,要么差距不会过大。亲戚之间,一旦穷富差距过大,那亲情是否疏远,就要看隐藏其中的人性发挥的作用有多大。

    刚刚说到李正一外婆家,情况大抵也是如此。

    李正一外婆家有两个舅舅一个小姨,外公已过世,外婆还健在。大舅家这几年日子开始慢慢变好,但还没好到差距过大的地步,不过大舅妈为人吝啬,不怎么愿意帮亲,所以借不到钱。

    这是人性。

    李正一小姨命好,嫁了个好老公,最初两家都不富裕时还能互通往来。后来小姨家慢慢发达,两家差距越来越大,走动就越来越少。一方面是李家不愿意在人前落面子,另一方面是小姨家慢慢地不待见李家,怕贫困的李家会开口借钱。

    这也是人性。

    李正一小舅年纪跟哥哥姐姐相差较大,比李正一大不了多少岁,是最小的一个,跟李母很亲近,但成家较晚,还没孩子也没钱。目前来说,反而是李家借到钱最有把握的一家,这跟李正一小舅两口子性格和家境都有关系。

    这同样是人性。

    说来说去归结为一句,去李母娘家借到钱的可能性不大。至于李父这边,就只能看大伯有没有余钱,否则也够呛。姑妈李玉兰是个牙尖嘴利的性子,从小跟李父就不和,李父右脚有疾,跟李玉兰都有很大关系。这次李正一爷爷过世,李正一这不孝孙子居然没来,李父被自己的妹妹奚落得颜面扫地,所以才有刚重生回家就被罚跪堂屋的那一夜。

    李父抽完烟,一锤定音地说:“那就这样,先弄起来,我们自己慢慢来。只要齐心,日子总会好的。”

第18章 初雪() 
接下来几天,李正一开始跟着李母收废品,熟悉废品种类和用途,包括废品回收价值、回收价格、计量方法等,为后续成立废品收购站做准备。

    最初李母不让李正一跟去,她知道自己儿子从小就好面子,认为收购废品是贱业。初中高中时,从不在同学面前谈论母亲的职业,甚至以自己母亲收购废品为耻。

    不过李母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早就变得不再一样。经历过前世家庭的巨变和十几年的混混生涯,早就看透所谓的尊严和面子,无非是金钱装饰起来的脸面。

    最后李母拗不过,只好同意。母子俩一同出去,一个教得细心,一个学得用心。这样不到半个月功夫,李正一就把常见的废品种类用途价值价格等摸了个七七八八。

    这半个月时间,李正一就只做两件事,第一就是收废品,第二就是看书。

    李正一看书很杂,他知道自己的人生没法再去学校经历一次高中和大学,想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只能靠自学。看书之所以很杂,一方面是因为李正一不知道看什么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书的来源只有一个途径,收废品收回来的。每次收到书籍类废品,他都要一本一本过滤,碰到认为行的,就留下来,其余的全当废纸卖。

    最近几天,气温开始转冷,这天收完废品回家,半路变天下起毛毛雨。等到家,冬日里的细雨开始飘飘洒洒绵延不绝。一眼望去,远近各处山山水水,屋墙瓦舍,一并遮掩在这朦胧的画卷里。

    夜里气温骤降,细雨夹杂着雪粒,下了半夜。第二天早上,又飘飘扬扬下起鹅毛大雪,不到半小时,天地一片素白。

    2000年12月初,终于下了本年度的第一场雪。

    如此大雪,已经没法出去收购废品。李父就提议说,要不去李正一大伯家走一趟,很久没去,应该走动走动。

    李母见风雪太大不想去,父子俩便顶着风雪出门,在茫茫雪地里沿着村中小道往大伯家赶去。沿途碰到门口看雪的邻居,心情大好的李父都会主动打个招呼,偶尔站屋檐下聊上两句,李正一都会一改往日的做派,热情地跟邻里熟人交谈。

    李正一大伯家不远,父子俩冒着风雪走了半个小时不到,就到了地头。受天气影响,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懒得串门,所以一进门,就看到李正一大伯和伯母正围在方桌边,中间架个煤火炉在烤火。

    李正一有一个堂姐一个堂弟。堂姐大学毕业,工作后在省城长水市安家立业,有一个小孩,逢年过节才会回来。堂弟在读初中,寄宿在校。所以大伯家平常只有老两口,只有到假期,姐弟都回到家,才会热闹一些。上次爷爷过世,李正一只看到堂姐李丹,却没有发现堂弟。

    李大伯见自家弟弟和侄儿来串门,就让婆娘去拿水果花生点心等物招待。互相一阵寒暄后,李大伯对李正一说:“你小子真让人不省心,你爷爷过世,居然赶不上出殡送葬,村里邻人都在议论纷纷,说长孙不戴孝,哪见过如此不孝之人?读书学的孝道去了哪?我且问你,最近有没有去山上跪过孝?”

    李正一自知混账,无从辩驳,这事人见人骂都不为过。所以被自家大伯训,只能低头受教,末了回说:“早两天去过祖坟山。”

    李大伯叹气说:“你爷爷一辈子有很强的封建思想,二代重长子,三代重长孙。我跟你爹两人,你爷爷重我,你跟我家小子,你爷爷重你。可惜你不争气,让你爷爷临死都看不到你一眼,你让他在九泉之下如何安宁。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像以前一样鬼混,逢年过节遇忌日,多给你爷爷跪拜两次,让他地下有灵,也可安心。”

    李正一低眉顺眼应是,不敢有丝毫异议。

    李大伯训了几句,转头跟李父说:“良平,你家小子可要切实管教,免得走上邪路。有机会,给他找个活儿干干,别整天在外跟不三不四的人鬼混,再好的胚子都给混坏了。”

    李父说是,然后两个长辈把这个四十岁的老男人又是一顿合训,训成狗一样。直到李正一伯母端着水果点心出来,才帮他解围。

    三个长辈围着火炉,家长里短的聊开,李正一时不时地插一两句,倒让重生后第一次见的大伯和伯母有些诧异,觉得这孩子性子变了许多。往日里长辈们聊天,他在旁边可以从头到尾不吭声。

    就这样聊了大半个上午,期间李正一主动爬上窗,把最上面的窗户打开,然后跟大伯说:“大伯,现在天气冷,闭门烤煤火炉,最好开点窗户,不然室内煤气散不开,容易煤气中毒。家里就你跟伯母两老,还是多注意一点为好。”

    了解李正一往日性格的伯父伯母大感惊讶,对李父说:“良平,正一这小子性子真变好了,看来你抓得还算紧,管教有方。”

    李父欣慰之余,心里其实很惭愧,真要管教有方,不至于他爷爷过世都不回家,只希望经历这一次变故,能够让他真心真意改好,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