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光辉人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2章 年夜() 
一家人正看着屏幕里正和巩汉林逗咳嗽的老太太,冯母被逗的大笑,冯一鸣看着屏幕里已经力不从心的赵丽蓉老师,这应该是她在春晚舞台的谢幕演出。比起后来那位被党报专门拉出来点名批评的小品演员来说,绝大多数人应该更爱这个可爱的老太太。

    重看1999年的春晚,冯一鸣并没有任何惊喜。除了蔡国庆、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还能勾起人们的心绪,其他的节目他已经全无印象。

    冯伟安已经进屋,翻着电话本,挨个打电话拜年,1999年不比几年后,手机人手一部,短信群发拜年的习俗还没有开始流行。

    冯一鸣陪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心里却在想着,接下来的半年,自己很难再有什么机会出校门,是不是应该趁着假期没过,出门看看网吧的选址。

    想起网吧管事的人选的事,姑姑的儿子李语,稳重有能力,刚才李语打电话来拜年,说起自己在羊城工作不顺,学历又低,年纪又偏大,没什么竞争力。还想回北江省会江河,问冯伟安有没有路子。

    父母俩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冯家后来也没出来几个大学生,大都是在农村混到成年,取了媳妇,再去外地打工。不多的几个混出头的亲戚很少回青萍,都在外地扎了根。而母亲家亲戚少,冯母只有一个嫡亲的大哥,****前就上了大学,后来分到SH逢年过节也就打个电话,已经很多年没回青萍了。冯一鸣前世去SH后,也很少上门,舅舅和表哥虽然不亲热,但好歹把他当做亲戚,而舅妈,表嫂每次恨不得冯一鸣进门后,先问问他什么时候走。

    冯一鸣知道自己年纪小,现在拿不到身份证,而且这些事情都得瞒着父母,除了亲戚,自己找不到别人来做这个幌子。

    在这时代开网吧的,只要不开在人迹罕见的地方,没碰到什么重大安全事故,就没有不赚钱的。在青萍市开网吧,要么开在学校附近,要么开在今年就要动工的商业街,市南路上。前些天往外跑的时候,他特意去青萍市区几个后来网吧扎堆的地方看了看,只有一家网吧,环境脏、乱、黑,只有十几台机器,而且破旧,运转速度很慢,也没有后来网吧里大量的附属销售。

    冯伟安好容易打完电话,回了客厅,端起茶杯就是一大口,“哎,赵丽蓉出来了没?”

    冯母目不转睛的看着电视,“早出来了,今年排在前面。”

    冯一鸣偷偷溜进屋,拿起电话,“喂,李语哥?”

    “一鸣啊,怎么,还打电话来讨红包,哈哈哈。”

    冯一鸣满脑黑线,自己当年有这么二吗?压低声音说“李语哥,我刚才听我爸打电话时候,说你在南边不太顺?”

    李语一怔,“是不太顺,怎么了?”

    “如果回青萍,你怎么想?”

    李语不假思索的说“当然最好,爸妈年纪也大了,你嫂子还在市啤酒厂混着呢。但是你不知道,你哥我这中专学历,在青萍根本不顶用,没哪个单位要,当时进啤酒厂还是你爸帮的忙,其他工作老家这根本找不到什么像样的。说到底,还是当年没好好上学,一鸣啊,刚才小舅还说你这学期进步挺大的,我告诉你啊……”

    冯一鸣心想,前世在SH碰到的李语,平时没这么多话啊,无奈的打断对方滔滔不绝的唠叨,“别说了,停停,李语哥,是这样的,我有个朋友想在青萍开店,平时他自己不在青萍,想找个本地人代管,我这不想到你了吗?”

    李语一愣,问“什么朋友,开什么店?”

    “你别管,你去南边前,总要来我家一趟吧,再说红包还没给我呢!”

    李语失笑道“说到底,还是惦记着红包啊。行行行,走之前本来就要过来一趟的,大概初四,初五吧,好,到时候见。”

    冯一鸣悄悄放下电话筒,回了客厅,冯伟安不动声色的看了眼儿子,使了个眼色,“给谁打电话呢?”

    冯一鸣看着眼睛余光盯着这边的老妈,说“姑姑啊,小时候姑姑对我最好,刚才打电话拜年呢!”

    冯母这才松了口气,点头说“这倒是,算你小子有良心。”

    等到零点的钟声响起,窗外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冯伟安和儿子点着挂在门口早摆好的鞭炮,冯母从锅里捞起热腾腾的饺子,大声说“快点进来吃,等会儿爆竹放完了就睡吧。”

    大年夜的,今晚冯母也没禁酒,冯伟安喝的有点多,迷迷糊糊的搂着儿子,“一鸣啊,刚才电话里不是叶子吧?你比你老子牛啊!”

    冯一鸣看着口无遮挡的老爹,紧张的回头看看正在厨房忙活的老妈,冲着老爹的耳朵大声喊,“爸,你喝多了!”

    听着窗外零零散散的爆竹声,屋里都弥漫一股淡淡的硝烟味,一家三口吃完新年第一顿饺子,留下满屋的狼藉,都回屋睡觉了。

    冯一鸣躺在床上,窗外还有熊孩子不睡觉,在外面捡着爆竹玩,时不时传来“砰”的响声,随手翻开床头一本英文书,熟练的翻到那一页,拿起那张素描图,看着画中那个没有了那副黑框眼镜,宜喜宜嗔的女孩,陷入了沉思。

    寒假这段时间,和张晶晶一共见了两次面,都约在三味书屋,自己偶尔旁敲侧击,也竖着耳朵听女孩给家里打的两次电话,张晶晶在青萍家里只有姥姥姥爷,母亲在外工作,听张晶晶的口气很可能是走仕途的,但是一直没有听女孩提起父亲,也不知道是不在世了,还是父母离异。

    第二次约会,虽然没有成功牵上手,但是成功的送女孩回家,看着女孩走进老市宿舍区的身影,冯一鸣有点好奇。现在市里机关干部的宿舍是在市南边,叶子家就在那边,都住过去快5年了,这个老宿舍区里面积小,楼层低,住的大都是80年代,90年末退下来的市一级的领导干部。

    “张”是大姓,而且她父母很可能已经离异,不知道她是跟谁的姓,冯一鸣不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查找张晶晶住在这里的渊源,想到这,冯一鸣轻轻把素描图夹进书中。

第23章 李语() 
大年初五,下了一个礼拜的雪终于停了,一大早,冯母就出门去了菜市场,冯伟安和儿子抗着铁锹在楼下铲雪,昨天楼上的肖老头带着小狗下来溜达了几圈,结果在雪地上狠狠摔了一跤,大家把老头送去医院后,约定今天大家伙儿一起把大楼下道路的积雪处理处理。

    气温依旧很低,积雪下的冰层贴着路面,不砸碎了都铲不起来。冯一鸣从小就没干过农活,拿着铁锹胡乱使劲,累的满头大汗也没铲起多少,边上老爹和几个老师都已经越过自己好几个身位了。

    擦了把额头上的汗,正要继续干活时,突然边上伸出只手,一把抢过铁锹,冯一鸣转头看到表哥李语,还有身后的姑姑。

    “一鸣,让你表哥干吧,他就这把子力气。”姑姑在一旁招呼着。小时候每年寒暑假,父母都不在家,都是姑姑把自己接到家中,一直到快开学时候才送回来,所以老家的亲戚里,就属姑姑一家和自己最亲。

    李语初中毕业后上了中专,但是农村的孩子都是能下地干活的,看着李语手脚利索,很快就赶上队伍,冯一鸣和父亲招呼了声,和姑姑先回家了。

    好一会儿,头顶上热气腾腾的冯伟安和李语才回来,冯一鸣泡了两杯茶,又给姑姑茶杯添了水,安静的坐在边上。

    李语刚喝了口茶,就从口袋里掏出红包递了过来,“一鸣,压岁钱,别嫌少,拿着,听说这学期成绩大有长进了。”

    姑姑从口袋里也掏出个红包,一起塞在侄子手里,“好好学,中考好好考,到时候高考考到京都去。别和你表哥似地,不好好读书,现在工作都不好找。”

    冯一鸣腼腆的笑笑,把红包塞进兜,看看有点尴尬的李语,也没说话。

    正聊着,冯母拎着菜赶了回来,进门就在埋怨丈夫,“让你年前多买点蔬菜放冰箱,你看,今天这点菜,比平时涨了一倍都不止。”

    姑姑小时候就认识冯母,后来成了亲戚,关系一直很好,迎上去接过菜篮,安慰道“你和伟安说这些有什么用,一年下来都不见得下次厨房,哪里知道这些。”

    看长辈坐下唠嗑,冯一鸣扯着李语,端着茶杯去了阳台。

    李语一进阳台就伸了个懒腰,一副逃出深渊的模样,冯一鸣有点好笑,表哥从小就怕一脸络腮胡子的冯伟安,没想到现在都快30岁的人了,小孩都上小学了,还这么怕。

    李语从口袋里又掏出个红包塞给表弟,“别说表哥不关照你,收起来吧。”冯一鸣小小年纪就知道,过年的红包,都是无条件要上交的,而和别人家不同,冯母连句“给你存着娶媳妇”的安慰都没有。所以后来过年收红包,关系好的亲戚都会把红包分成两份。

    冯一鸣结果红包,打开瞄了眼,30块钱。李语窘迫的笑笑,“别嫌少了,去了羊城一年,才知道日子有多不好混。”

    “知道,过两年,全国高校取消分配,都是自己找工作,那时候更难。”

    李语长长叹了口气,“是啊,现在在厂里,一个月就那点钱,平时再省,也就比在啤酒厂里好一点点。”说着还举起右手小拇指示意。

    冯一鸣问:“表哥现在在厂子里干什么工作?我记得你是在中专是学财务的?”

    李语摇摇头,“在厂里是备货员,说白了就是干苦力的。不过厂子里青萍人多,老总,副总都是青萍人。”

    冯一鸣知道后来表哥就是因为老乡的裙带关系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去了SH后,算是公司的一方诸侯,没想到刚进厂的表哥压根没人赏识。不过这也不奇怪,表哥学历低,如果不是长时间接触,很了解他的能力和为人,就算有裙带关系,也不会被提拔起来。

    冯一鸣心里有点把握了,试探问道:“表哥,那天电话里,我说的你还记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