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文娱高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纯粹是闲得无聊,没想到这个世界居然用上了。这还真是意外之喜。想到了搬运的文章,朱子清没有磨蹭,提笔‘唰唰唰’的就写了起来。

    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

    ……

    ……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全诗十八行,每行十四个字,共二百五十二个字。以朱子清现在的书写速度也只需要几分钟就写完了。

    写完之后,朱子清忍不住再次感慨。仓央嘉措真不愧一代情僧,不愧一代文豪。每每读到这首诗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触。感叹世事无常,感慨事无完美,叹息选择太让人心碎。

    悲春伤秋了好一会,朱子清才看着空空如也的标题,又头疼了。仓央嘉措有一个很坑爹的地方,他的诗词很多都没有标题,就包括这一首。

    很多人翻译的时候为了方便,就把最后一句‘不负如来不负卿’当作这首诗的名字。这是文坛一个惯用的手段。古诗词很多都是没有名字的,为了便于记忆一般都会选取诗中最优美的句子当作标题。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最大程度的尊重原作者。而且后人添加的标题都会带着浓重的个人理解,会影响其他人对原作者意图的解读。

    可是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朱子清总觉得这样做有些违和。他觉得用这一句诗代表整诗有些片面。当然,并不是说他反对这种方法。大家这样做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方便,没有其他意思。

    前世他是一无名小卒,不能改变什么。可在这个世界,自己就是这首诗的原作者。既然不喜欢,就一定要改正过来。

    而且原作者已经去世很久了,就算不写标题大家也拿他没办法。如果他敢不写名字,过几天肯定要被人追问。搞不好就会出现‘作者自己都想不起合适名字’的话题出来。

    做决定的时候很简单,拍拍脑门就行。可践行的时候就会发现困难重重。就比如现在,朱子清就挠头了。凭他的水平,还不足以给这样经典的诗作起名字。

    左思右想之下都没有想到合适的,最后不得不求助于脑海里的记忆。翻找了一番,最后不得不接受一件现实,没有任何一个名字能配得上这首诗。

    不是没有好名字,而是任何一个名字放到这首诗上,他都觉得不合适。此时,他才明白,为什么大家不给那些无题诗配一个名字,而是从作品里选最经典的句子当作名字的原因了。

    无题诗?朱子清心中一动。想到了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他的作品很多都没有名字。后人为了便于记忆,直接就冠以‘无题’二字,也丝毫不影响大家的赏析。

    对,就是它了。‘无题’,朱子清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实在太棒了。我真是天才。仔细端详了一下全诗,他忍不住得瑟起来。

    其实关于‘无题’诗的真实情况,朱子清并不知道,全靠自己的理解。他的理解自然是很荒谬的。真实的“无题”诗是怎么回事呢?

    古诗之所以无题,是因为这些诗歌的作者并非有意作诗,只不过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随口讽咏,自然成章。

    顾炎武说:“古人之诗,有诗而后有题;今人之诗,有题而后有诗。有诗而后有题者,其诗本乎情;有题而后有诗者,其诗徇乎物。”

    袁枚也说:“无题之诗,天籁也;有题之诗,人籁也。天籁易工,人籁难工。《三百篇》、《古诗十九首》,皆无题之作,后人取其诗中首面之一二字为题,遂独绝千古。汉、魏以下,有题方有诗,性情渐漓。”

    简单来说,无题诗是妙手偶得,浑然天成,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因此大多都是流传千古的绝世佳作。有题诗就是命题而作,是有目的的作诗,这样的诗大多偏离人的本心。

    李商隐那么多的无题诗都是这个原因,仓央嘉措也是如此。所以他们的诗才能流芳百世,广为传颂。

    朱子清还不知道,他的无知差点闹出大笑话。幸好,这首诗的质量完全当得起‘无题’这个名字。要不然还不知道他怎么收场呢。

    标题写好,朱子清看了一下时间,才过去半个多小时。左右看了看,大部分人都在闷头写作。还有一小部分人在抓耳挠腮,显然遇到了难题。

    看到还在辛苦创作的‘同行’们,一种优越感油然而生,穿越者就是这么任性。虽然这种感觉来的很无耻。

    穿越的时间长了,搬运的作品多了。朱子清都觉得自己的脸皮也越来越厚了。以前搬运作品他还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出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文坛的。现在却处处以文人自居。这些改变都是潜移默化的。

    诗已经写完,朱子清也不想继续猫在这里发呆。如果是以前,为了低调他会选择多呆上一会,等有人交卷了再出去。

    不过时移世易,现在的他和以前的他不同了,自然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谨小慎微。

    以前他是个纯粹的新人,自然不敢太高调。现在他是著名的童话作家、文赛三连冠获得者、文坛最具才华的新秀,前途不可估量。提前交卷,大家也不会觉得太奇怪。

    话虽如此说,当他起身示意要交卷的时候,还是引来了在场所有人的注目。在这么重要的比赛中提前交卷,还提前这么多。

    刚开始他们还以为是哪位放弃了比赛。可看到是朱子清的时候,又有些不敢相信了。这样开放性的命题,说难不难说易不易。要是那位发挥不好,恰好被难住了也有可能。但要说前三轮的获得者被难住,他们是不相信的。

    这就是朱子清获得三连冠的好处之一,让大家忽略了他的年龄,认可了他的实力。

    可是要说他只用半个多小时就完成了这次的创作,大家又觉得不太可能。半个小时,大多数才开始动笔,还有一部分人连构思都没有完成。他就已经写好了,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能走到第四轮的哪一个不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实力随着状态不同有所波动他们接受。要是说有这么大差距,他们绝对不信。

    难道他真的放弃了?这个念头不约而同的浮现在所有人的心头。

    这么多人里,被视为头号对手的是谁?毫无疑问朱子清。所有人都把他视为最大的威胁。如果这个威胁就这样退出那该多好,这也是所有人的一致期望。

    本届出了个三连冠,文赛官方人员比任何人都关注。从朱子清走进考场那一刻,监考人员的视线几乎就没有离开过他。这不是重点监视,而是好奇。

    好奇一个十八岁的少年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也好奇他本场比赛写的是什么样的作品。

    可是组委会有规定,比赛过程中,任何人不得做出任何干扰参赛人员的动作。这其中就包括随意走动,去看参赛人员写作。只有等参考人员交卷了,监考人员才能走下去收卷。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位被所有人寄予厚望的选手居然提前交卷了。虽然他很想提前看到朱子清的文章,可也不想在这种情况下看到。

    监考官用诧异的目光看着轻手轻脚走出考场的朱子清,想阻止又不敢闹出动静。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离开。

    等朱子清的背影消失在过道里,他猛然想起了什么。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朱子清的座位前,伸手拿起了桌子上薄薄的一张纸。当看到纸上的内容,良久无语。

第八十一章 突来() 
人员,仔细一看好面熟。这不是朱子清吗,他怎么这么早就出来了?从考场出来,朱子清还害怕和上次一样被记者堵住,出了大门才知道自己想多了。现在开考才三十多分钟,记者们大多都还在路上,或者还没出发。门口只有稀稀拉拉几个记者模样的人在闲聊。

    这些人想必也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从里面走了出来,都楞了一下。起初还以为是工作

    没想到来得早居然也能碰到这样的意外惊喜。来不及多想,这些记者们拿出自己的工具纷纷围了上来。

    “不用急,我知道你们要问什么。所以我提前告诉你们好了。”朱子清不等记者提问,就抢先说道。

    记者们再次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你不按常理出牌啊。不过不管他出的什么牌,只要肯接受采访就好。记者们很务实的握好了自己的工具,生怕漏掉些什么。

    “第一,我这么快出来不是弃考,是做完了之后才出来的。至于我写的是什么文章,为什么出来的这么快。就不能告诉你们了,等结果出来你们自然就知道了。”

    “朱先生……”有一个记者举手示意要提问。

    “我再说一遍,今天不接受提问。我说完这几个问题就走。如果谁提问,我马上就走。”朱子清不客气的打断他的话,强调道。

    那位记者马上闭口不言。朱子清的一些习惯已经通过同行们的嘴传遍了记者圈。要么不接受采访,一旦接受就会很痛快的回答大部分问题。

    但他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最好别追着问。你问了他也不会说,反而会记住你。以后你不要再想采访到他,包括你所在的报社。

    当然,这种方法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比如娱乐圈的人,他们全靠曝光度活着,轻易不敢得罪媒体。对他们,记者是不会客气的。管你隐私不隐私,专门找让你难堪的问题问。

    但对待文人,他们却不敢这么做。因为这一伙人是靠实力吃饭的,有没有曝光度无关紧要。有些人为了不被外界打扰专心写作,甚至根本就不接受记者采访。记者们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一点,作者们都知道,记者也心知肚明。所以,现在朱子清说不想接受提问,他们才会保持安静。如果真把他惹恼了一句话都不说,在场的同行不会怪朱子清不配合,反而会反过来怪他多事。这就是现实。

    “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