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再以本阵剩余的兵马沿着关内道的延州、绥州向北推进,以攻克收复位于北塞内外的九原、云诸道所属银、夏、洪、盐、龙、林、靜、顺各州,摧毁当地残余的藩镇势力,以抵达瀚海沙漠的南部边缘为停止线。

    最终,关内地方倒是不用再留下多少兵力,一方面是已经没有那个需要了,另一方面也是实在一穷二白的维持和供养不起;因此,以扶风县为分野同样分为东、西两路,分别进行军事经略和休养生息。

    毕竟,从这里到淮北道战线和后勤补给已经拉得够长了,需要缓一口气来重新调整部署和积蓄力量。

    至于留在山南两道和荆湖地区的西军余部,在断绝了后援和退路之后也不过是冢枯骨;暂时留着作为与南朝之间的缓冲,也有利于继续隔断和封锁消息,拖延与南朝重启战火的那一天到来。

    然后,我带着绝大多数伤员和所有阵亡将士的铭牌,开始西向华州境内的赤水镇换船,沿着渭水西线进入黄河故道,此踏班师回家的水路之旅。 ……

    而在广府,

    刚刚宣布改元和新一代帝统继立的消息,还在一片劝进和附和的声音与表章风潮当,一边准备着下一步的,一边继续酝酿着某种趋势。

    而已经是讨逆军副总管的徐庆,也带着亲兵自海路归还而来;却已经在行经的地方,感受到某种风雨欲来的压抑之势了。

    而在临安城外,法大力与金求德所率领的护教大军,也很有些心满意足的再度退出这座基本沦为废墟的东南大城;他们的队伍几乎是壮大了一倍,而似乎人人都是满载而归;但最大的成果则是被他们从城所带走的当代的大云神国之主小天君。

    因此,作为这只护教军的领头人,法大力也得到了论政训道大法王兼总掌军国事、柱国的头衔,而金求德则成了大云神国的左辅右弼总军师,;

    在他们的身后,从城墙下各处沟渠里流淌出来的血水,沿着护城河一直染红到十数里外的杭州湾内。

第1303章 旋灭10() 
这一战打下来也让我更加深刻的领会到,所谓的“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真谛了。    。      。

    在强大到令人绝望的力量悬殊面前,是无所谓什么计谋和兵的,只要自己不犯傻和尽量不出错,堂堂正正的碾压过去行了;或者说只要积累了足够的大势,一有所契机自然水到渠成了。

    当然了这一次回归之后,只要让我再经营和运作半年时间,又有若干个作为生力军的新军序可以投入使用了。

    在淮地逐步发动起来的战时体制下,其实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兵员限,不过要付出兵员素质和训练度下降、装备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和代价了。

    当我在一片例行战胜后欢呼雀跃的浪潮和呼声,回到徐州彭城的时候,其他几路的捷报也已经接踵而至了,基本都是势如破竹的结果。

    首先是入蜀门户汉盆地的梁州/兴元府,外加洋州、兴州轻取而下;然后分别沿着米仓道和金牛道,继续直接长驱巴州(今四川巴)和利州(今四川广元)而去;

    然后自关内北的主力部队,轻松横扫了朔方道的十一军州,云道的延边九州、北原道大小六镇四十五军城的大部分地区;因为是西军扫荡过有带走大部分军力的地区,那些地方维持秩序的少量武装,根本无力抵挡淮军的扫荡之势。

    能够造成些许麻烦的,反而是那些溃败之后逃回到本镇地方的散兵游勇。他们既有武装和军事经验,又有地方的掩护和支援,可以说具有某种天然的地利人和;不过数量并不是太多,而且分散开来互不同属支系啊,慢慢的消亡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最后是进入西北的轻骑追兵,自此秦州、陇州、谓州、岷州、原州、靜州、戎州、会州、德顺军、怀德军、静边军等沿途军州地方几乎是望风而降,而争相为淮军带路的趋势;甚至是积极主动的表现出,对于这次西军联合方面的强烈敌意和同仇敌忾之态;

    理由也很简单,在西军东进之前的惨烈地方侵并和整合当,他们这些靠近关内的军镇可以说是反抗最激烈,也是从层到底层利益受损最厉害的所在,许多历史悠久的将门或是存在好几代的藩镇,被连根拔起而摧毁殆尽;因此一旦这次西军大举东进失利之后,他们是天然反弹最激烈的所在;

    因此,前方统将折可适和副手赵良嗣所送回来的建议是;在本军暂时没有打算大规模分兵介入西北各道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扶持和拉拢这些位于南方的地方势力,以尽可能防患和削弱西窜的西军联合残余力量,在短时间内休养生息或是将来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不过,想要后续借助这些地方的力量和反扑的势头,需要大量的粮食和长途转运输送过去的运力了……

    河西道境内,

    一路西窜而重新收拢了近万人马的赵熙,也在某种心情和思绪当回到了凉州武威郡的姑臧城外,当然,此刻他的心态是无沉重和复杂的。

    关内道的一番大战,让他彻彻底底明白了那些传闻,所谓淮军“满万不可敌”的真谛,一旦让这些善用火器的部伍结成阵势够成规模之后,很难再冲破和动摇的了对方的阵脚了。

    然而对方却可以依仗严整的阵容和持续不断的火器放射,来源源不绝的杀伤和抑制己方的攻守之势;虽然一开始尚不觉得如何而可以忍受下去,但是相数发、十数发之后暂时无力化的弓弩,更加持久的火器所造成伤害却是源源不竭的,很容易让初阵交手的新锐之师欲罢不能的陷进去,直到伤亡惨重或是彻底崩溃却都已经晚了。

    哪怕他麾下的军队仗着步骑军力的巨大优势,已经成功突破和击垮了对方好几阵,并且将大部大部的淮军分割开来,但是却并没有看到对方因此士气大溃或是土崩瓦解的如期结果;

    而只要在乱战之依旧淮军在结阵坚战着,会吸引那些被击溃的淮军重新聚附过去,也依旧没有能够改变他的军队,在看似风和优势的战斗继续遭受杀伤和削弱的事实。

    毕竟,虽然他们在个体战斗面对身经百战的西军并没有什么优势和长处,而毫不意外的被西军铁骑给冲倒撞翻杀死。但是一旦再度行程数量的规模之后,顿时将伤亡对给逆转过来了;

    时间一长下来,这种先易后难的交换已经足以让人觉得触目惊心和得不偿失了。

    毕竟,用维持和训练所费的西军骑兵,哪怕是一二的去换取淮军的火器步卒,怎么看都是某种亏到姥姥家的赔本买卖了,只是对于最终胜利和战争结果的信心,在支持着他们坚持下去,源源不断的集结和投入进去。

    等到他发现了端倪和不妥之处想要收拢重整之后,却是已经晚了一步;对方投入的新式火器,如同旋风割草又如山崩地裂横扫片面的杀伤力,顿时让这些坚持到现在的西军部伍开始绝望了。

    这种前后的悬殊巨大与心理反差,让他麾下许多经年老兵忍不住泪流满面或是嚎啕大哭起来,因为连片倒下的那些都是他们有多少有所亲族渊源的子弟啊。他们为了想念的原花花世界,或又是财货子女的简单诉求,举家青壮而出又不明不白的途倒在了这里。

    只是这种醒悟和明白过来的代价实在太惨痛了。

    既原本西军支柱之一北凉系的六万大军覆灭,作为西军联合的主力来自河西陇右的整整十三万健儿,此相继崩灭和溃决在了这关内大地;而其至少过半数是赵氏所属或是亲附的腹心武装力量。

    这个对本家亦是伤筋动骨惨烈的结果,让一路逃亡出萧关的赵熙甚至连沿途地方都不敢过多停留了;

    因为他已经开始隐隐的担心和忧虑,这些原本被镇压和清洗过的地方残余,得到关内大战后续消息以后,会乘机反乱起来对他们这些败亡之师做些什么,或是此勾结那些淮敌的追兵,而产生些什么意外的变故和妨碍。

    所以,他只能以清野坚壁为由,裹挟和卷带走一切细软财帛,然后留下小队人马放火毁掉大多可以为追兵所利用的军淄物用。

    直到看见河西走廊南端祁连山脉余麓的洪池岭(今甘肃乌鞘岭、和尚岭)汉长城,才真正停下脚步休整片刻收容了陆续逃至的溃军,地布置了防线和守要;然后又马不停蹄的越过宽旷的天祝草原,直奔凉州的重镇和首府所在。

    至少在这里,还有他留下的万本家军队、转运的粮台大使之一和新扶持位的北凉王,他刚刚改姓为徐的幼弟赵佶。

    而后续的对策他也已经在沿途过来时的脑海初步成型了,对于淮军的火器军阵,传统的步骑合计的正面战场,已经不再具有优势了,特别是那些重装甲骑已经成为得不偿失的淘汰对象,日后将士无数西北轻骑驰骋的战场态势。

    他需要重新编练许多的轻骑,许许多多武装和维持成本都低廉的轻骑,只要最基本的骑射功夫和武装配备行;然后以西北广袤而复杂的地势,进行狼群般的游曳机动和袭扰战,来与日后进逼的淮军周旋和对抗;

    毕竟,只要失去了阵势的掩护和集体力量的加成,这些铳军也并不会传统的步军更加难以收拾和对付。而传统的步队,则用来据以山要之险筑垒堆堡,以逐级抵抗和削弱淮军的火器投射优势,以逸待劳的消耗对消耗来配合骑兵的袭扰战。

    而淮镇的火器再怎么犀利难当之下,相应的物用消耗和输送运力也不会少的,甚至更甚于传统的军伍之;再加被拉长到千里的输送补给线,这给了西北的马健儿更多驰骋帷幄的机会和空间了。

    抱着这种雪耻定难的心思,他径直带兵开进了姑臧城而直奔王府所在,甚至有些忽略掉了前来迎接的当地武官员的复杂表情和意味……

    而在遥远岭外的广府畿内,则再次为兵戈隆隆的气氛所笼罩着。

    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