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不知道这些易帜的地方势力;其中有多少是真心假意还是虚与委蛇的;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对陈夫人的那位夫君;道上一声?“于得好……”

第二百七十章 京口的文抄公() 
大海扬波中;我们再次启程;不过就再没有遇到之前那样的大风浪。

    从广州到泉州到明州到杭州到余杭;北上的航船停靠了多个港口;只补充了食水和物料;替换掉一些受损的船只;却没有让我们靠岸下船的打算。

    直到多日后抵达长江的出海口;船团才开始改换方向;越过江海天然分界的浑水区;向西南行去。

    这时候后世预计起来的崇明大岛;还没有影子;只有几个仅有海鸟落脚栖息;不注意就会忽略掉的小沙洲;

    就算是后世的南通。海门等大片陆地;也都还没有出现;只有一个名为胡逗洲的小岛;以及上面一处破败的小渔村而已。

    宽阔的水道和江面;就算是千料以上的海船;也可以轻松驶入寰转。因此;我们的座船沿江一路途径昆州、肓山、江阴镇、常熟、利域县、君山、青城镇;最终抵达了京口附近的京竞山下;自此的水寨上岸。

    不过我们得到新一轮的消息是;因为前番误了船期;再加上江东易帜的影响;还是没能赶上润州境内的攻略;原本位于苏州吴县的前沿军行司;也已经转移到江宁方向;留下的指令;是让我部在京口待机;与后队会合后;再作打算。

    京口;也就是后世的镇江。

    地处江中淤积而成的古代大洲上;南面是与江南的丹徒县;仅隔约五十步的小江水道;北面则是大江的主航道;与对岸的江都县;被称为扬子洲的船渡要津;遥遥相望;也是绵延数百里江岸地区;最狭窄的地段所在。

    所谓北临大江;南据峻岭;形势险要;素为兵家所重。因为其地为江南运河的北口;过长江与江淮运河相联;因此也是河槽运输和水路交汇的一处枢纽之要。

    自东吴孙权就地设“京城”;而得名京口后;厉六朝皆在此置卒戍守。东晋南渡以降;征北`镇北`安北`平北等将军府及北中郎将府常设于此;因有“北府”之称;也是大名鼎鼎北府军的发源。宋武帝刘裕更是自此起兵;消灭桓玄;篡晋建宋。

    现在这座江口锁要;已经成为大梁的前沿进发阵地;各种旗帜、刁斗;哨楼和望塔;几乎沿着北固山、焦山和小京山;从山下一直绵连到山顶。

    对我来说;这也算是某种故地重游;当初隐姓埋名的带着抱头蹲;潜行逃亡的经历;还在这里路遇到了被从妓馆里踢出来;而倘然裸奔招摇过市的伯符;仿佛还是历历在目的昨日。

    只是;昔日横跨江面;蔚为壮观的过江浮桥;已经被烧毁砍断;无论是江对面的扬子津和这边的西津渡;都只剩下浸没在江水里的粗大铁索;链接岸上铁石基座上的一点残余部分而已;

    而原本渡口附近繁盛一时的江畔市镇;连同附近的水寨;也只剩下一片废墟;连当初落脚饮食的地方;都分辨不出来了。

    据说是在润州军的内乱中;其中不愿意降服南朝大梁的数千名残部;在北投对岸的淮扬副总管府之前;将江岸附近的津渡、民居和城寨;府库;都劫掠焚烧一空所留下的杰作。

    因此;除了大队小股行于道路的军伍外;四野里就是死一般的沉寂;不过我们路遇的这些友军;他们的精神面貌尚可;看起来也不是那么紧张;显然与这里已经变成战场的后方有关。

    据我得到的消息说;从广府誓师发兵;到现在推进到长江边上;也没有超过半个多月而已;所谓各路齐发并进的势如破竹和用兵神速;可见一斑。

    当然;这和国朝之前准备了多年的谋划和策略;也有很大于系的。

    据说通过四海卫和兵事房的常年努力渗透;已经把江南诸道的山川地理;水文物候;人文风物;都给摸底和规划的一清二楚了。

    大军一发;沿途就有层出不穷的带路党和各种密探、暗桩;像是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

    甚至那些自据一方的地方守臣和镇将;还在对于出路前途的犹疑不觉和争执中;浪费宝贵时间的时候;他们的部下里和亲族里;已经早有内应;带着人开了城门;出迎大梁王师了。

    因此因此大多数地方;打下来或者说拿下来;几乎没有费太大的气力和遇到多少像样的阻碍。因为心存疑虑或是害怕南朝清算的人;基本上都携家带口裹卷细软;在亲信护卫下;夺船过江北逃了;并没有太多就地抵抗的决心和意

    另一方面;则是这些江南兵马的本身战斗力有限的因素在内;这里本来就不是什么民风彪悍的地区;反而饱受商业文化和物产丰富的熏陶;有些庸弱市侩。

    作为海陆版图纵深辽阔的大梁;其实并不缺乏各种优质的兵员地;也不缺少吃苦耐劳的民众百姓。

    而岭外军中的南兵;相比中原腹地的北兵;耐力和韧性或许胜之;但是体能和爆发力上;就有所逊色了。

    而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东南之地;为南北之间缓冲的本土兵员;则往往是另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奇葩。

    虽然;因为地处史上的财赋重地和传统经济发达地区;令他们在装备训练上;有着不错的的投入;但是战斗意志和士气;就和相对高水准的生活环境成反比;而不怎么乐观了。

    几乎是高喊着“岭外蛮子来了”之类的口号;在野战中击溃后就不可遏止的放了羊;被一路追逐着逃进城里;做了阶下囚。

    比较有战斗力;或者在遭遇战中令人刮目相看的;反而是那些来自江北乃至中原背景的义从;或是常年借调的客军之属。

    且无论他们战斗力优劣如何;只要有城墙的屏护;他们总是坚持到最后的一群人;

    然后被城中三心两意的富室大户;给却说下放下武器出降;或是被砍了脑袋开门出去献功。

    因为战线的前移;留在这里的主要是些二三线部队;或是一些损伤较大;需要就地修整的番号。

    因为;梁军已经在对岸已经建立了桥头堡;所以作为海路新增援而来的客军;经过与本地的临时镇守官;初步协调之后;我们只要协助守御京口这个枢纽就好。

    驻地就在毗邻江岸的小金山西侧;说是山;其实就是一个不足百米高的大土坡;江南地区的山;普遍都很矮小;因此有点地形波伏;都可以冠以山名。

    金山之所以出名;还是因为山上的龙游寺;不过他更有名的是另一个称呼;金山寺;没错就是后世白蛇传里;水漫金山的那个故事原型。

    我此时所见;满山都是历代大小秃驴们;不停募集增建的各种佛堂、浮屠塔和珈蓝所;因此以“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风貌特色;称著一时。

    只是;其中大多数建筑都被征用了;变成了临时的驻地;而以军机要地为由;将剩余的和尚们赶到后上几座院子里变相的圈禁起来。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的军队也和佛教寺院颇有缘分;在罗浮山下的驻地;也是个寺院。

    然后我安顿下来第一件事;就是把其中一些僧侣头子给叫出来;让他们带着我和一于将官;以查看和保护里面的名胜古迹为由;去浏览历代题刻;

    既然到了历史名胜;说什么也要想办法留下我到此一游的独有印记不是。粗粗浏览了一遍之后没有发现什么撞车的可能性之后;我顿时放下心来;当着他们的面;也念了一首作为题记。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o”

    首后世传扬一时的《泊船瓜洲》原创作者;我就毫不客气的笑纳了。至于另个时空的坳相公王安石同学;你就洗洗睡了吧。

    果不出所料的赢得一片称赞声;特别是来自麾下的陆游和辛弃疾这样;另一个时空位面的史上词人;说我这幅文词朴实无华而别有格局的赞誉;还是令人相当受用的。

    当然也有人;比如将虞侯赵隆提出的疑问;这首诗似乎并不致命应景现实;我的解释是当初旅行途经这里的一点感想;事后补做的云云。

    “对岸又开战了……”

    一名虞侯低声同胞道;于是我们纷纷上了金山寺的最高处进行观览。

    站在金山寺的大浮屠塔居高临下;可以看到对岸纵深和宽广的江面上;时不时有水战和陆战正在激烈进行着;各种火器和箭矢;如图流星和雨点一般交织在双方犬牙交错的战线上。

    时不时有船只被撞击着崩裂着翻覆;或是在烈焰中崩解离息;变成水面上燃烧的碎片和挣扎的人堆。

    敌人的船只都是相对小而轻便灵活的硬帆江船;而属于本朝军队的;则都是一些江海通用的软帆沙船之属;或是驶入长江中的双桅、三桅的海船;个头相对庞大而坚固。

    因此在江面上缠斗厮杀起来;别具一番震撼人心的意味。

    而作为暂时看客的我们;则似乎已经站在某种大时代的前沿;各种心潮激荡而若有所思。

第二百七十一章 文抄公的忧郁() 
“将主方才有兴;某亦来唱和一首好了……”

    辛稼轩突然开口道。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好吧;这是正牌辛弃疾为我唱和的作品;一句“气吞万里如虎”顿时将我《泊船瓜洲》一点小得意比了下去。

    只是史上那首脍炙人口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半阙;变成了这个时空的《京口金山浮屠塔怀古》而已。

    难道这是到了对应场景;就会自然触发的事件么;我忍不住暗自吐糟道。

    “我亦有感而发;愿附冀一首七言”

    结果紧接而来;我在陆务观脸上;也看到类似跃跃欲试的表情;不由心中暗自叫苦;这是开启了剧情模式么。

    “卧听金山古寺钟;三巴昨梦已成空。”

    他轻轻渡开步伐;扶着围栏转了半圈声音洪亮的道

    “船头坎坎回帆鼓;旗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