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最大的短板和缺憾,也在于实在不通军略,也没足以令人信服的战功或是有过人的军队威望。

    因此,他要想办法开源节流,拼命的压榨和搜刮治下,获得更多的财货,来喂饱手下的那些军头武夫们,辅之以权术的驾驭手段,才能驱使他没去卖命对抗洛都方面,并保持自己在这个联盟中的优势和主导地位。

    哪怕是以占据淮东那伙人马,做一些形同与虎谋皮的事情,也在所不惜。

    淮东那些南佬,想要威胁河北的话,那起码是很久以后的远虑之事了,可要是给来自洛都方面的占据了上风,那真是死无葬身之地的迫切近忧了。

    他们或许会作为妥协,暂时饶过那些三心两意的地方军头们,只做一些象征性的惩戒,但是作为割据自立的首恶和象征,张邦昌和他的亲族,可就没有那么容易逃出生天了。

    因此,无论是为了他自己的权势,还是为了身家性命的将来,他退让和妥协的理由,哪怕为此一次次突破下限,而做出诸如通敌卖国,向敌人求援的事情,也在所不惜。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说,淮东那些南军,对拥有黄河险要的隔绝,又掌握了残余的黄河水师的自方威胁,还不如掌握北国大义名分的洛都朝廷更大一些。

    反倒过来,只要他们继续存在并且有所壮大,深受肘腋之胁的洛都朝廷,是决计没法全力抽手过来对付自己的……

    而在青州益都,寒冷的天气下,我正在冒雪查看一批新生产出来的军事工业制品。

    也就是像栅栏一样,稀疏固定在地上的一些东西,之间分的很开,远远看起来几乎毫无相应的拦阻和防御能力,但是若是走近了观察,就会发现一些灰白色细线的金属光泽。

    对我来说的这个好消息就是,经过这么久时间的积累,作为排队枪毙时代的重要配套手段,铁丝网的科技树,终于被我给点出来了。

    起码在这个时代,金属拉丝的工艺看起来似乎很容易,是个金银手艺匠人都能做出来,只要有足够的材料有懂得加热和使用大小穿孔的模具就行。

    但是想要获得足够韧性和强度的铁丝,却是另一回事了,各种成色被拉断的失败制作和废品,足以让军队中最好的工匠,给愁白了头。

    毕竟,有这个本事和手艺做出来的小段合格产品,都拿去制造锁子甲所需的小圆环了。最后还是在淬火的热处理上,无意间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而试出了一个勉强符合要求的最佳的配比。

    因此,有了规模有限量产的初步基础,而一同参与研发和实验的工匠小组,也得到相应的奖励,集体的荣誉和落到每个人头的重赏。

    虽然,最后经过水力卷闸机加工出来的成品,还只是最原始的双股绞刺式铁丝网,也就是两根铁尖木棍之间的两行拉线而已。

    但放在平时完全可以卷起来,分作数组放进特定的装具里,由骑兵随身携带或是放在专门的车辆上伴随军队行进。

    等到遇敌再由两个人临阵拉伸延展开来,直接将木棒敲进地里,作为拒马和抗冲击的临时阵前布置。

    比起传统笨重死沉的拒马,或是倒插矛的诸般手段,可谓省心省事的多。

    根据测试的具体强度嘛,双绞在一起的铁线,至少要用阔斧大刀,用力的反复砍好几下,才能砍断斩开,至于普通的刀剑,在资深的延展和韧性面前,就有些费事费力了。

    而在战场上,只要有一点点的耽搁,就足够要命的,可谓是居家旅行,杀人放火,不,应该是排队枪毙乃至行营立帐时,不二的良伴与配套选择。

    这样第一批产品,就可以赶上这次的突进作战了。

第640章 怅怀35() 
河南道滑州,濮阳城外,

    刚刚下了一夜,而浅浅覆盖了地面的积雪,随即又被无数追逐奔驰而过的,而肆意踩踏成乌黑泥泞的稀烂。

    濮阳城头上被飞舞的弹丸,给打的哔啵作响,溅起一蓬又一蓬的沙土尘埃,留下一个或大或小的浅坑和孔洞,虽然针对城上的攒射频次不是太多,但却已经足以将城头上的弓箭手们,打压的几乎不敢抬起头来。

    因为城下的车阵掩体后面与他们对射几乎都是,五色绶带帽盔双插白羽的排头老兵或是头戴大檐帽的猎兵队射手,从容不迫的用精准而节奏流畅的,将一个个不够谨慎的冒失之辈,给冷不防就打杀在城碟之后。

    而这些只能躲在城壕后面,盲目的对天胡乱抛射的守军们。也只能籍着垛口的孔洞,眼睁睁的看着那些,还没能来得及退入城中,而被拒挡在城门外的大量友军余部,在惊乱和绝望当中,或是沿着城墙四散奔逃,或是在叫骂声中相互鼓舞的反身冲向,那些扇形列队围堵过来的敌人。

    但这并无卵用,改变不了已经失去阵型掩护和配合的他们,被一**的打倒击翻在郊野之上的变相屠戮。

    望着者城下一边倒的激烈战斗,顶盔挂甲的滑州防御使,知归元军事萧干,既是心。 痛又是愤慨,只觉得自己真是受了无妄之灾。

    萧干,字项烈,乃是前枢密签事,范阳观察使萧敌鲁之子,也是大唐泰兴中兴之后,举族归化的奚人后裔。因此在全面汉化之后,世代沿袭皆以萧为姓氏,成为北朝诸多将门之中的一大特色。

    在张叔夜的麾下,作为一个部将身份,参加了承佑年间以来的历次大战,既有与安东诸侯的往复拉锯,也有镇压和平定河北的乱民之变,更有和塞外诸侯麾下那些,同姓萧氏的奚人部众,追逐争杀打得血流成河的经历,

    再加上从安东千里驰援河南,又从河南到畿内,乃至洛都的惨烈转战和攻防当中,活下来的资历,不可谓不是一员新成长起来的宿将。

    因此,朝廷中枢的那位新任大摄,为了替已经晋位为枢密使,日夜操劳而无暇军伍的张叔夜,张使君分忧,特地将他们这些昔日的年轻旧部,给分遣开来而各有任命。

    这是名正言顺的阳谋,自上而下找不出多少可以反对的由头来,再加上来自天下兵马大元帅府的慷慨赏赐和拉拢恩结之后,那些得了新前程的军将们,自然也不会去反对和抗拒自己的晋身之途。

    萧干便是其中之一,

    结果,他好容易请的外调没多久,就遇上这种事情。

    不是说那些南佬不习北地风物水土,一到冬天就基本没有什么活动能力么,为什么顶风冒雪还能生龙活虎的,在这个河北道的地面上驰骋外来,攻城略地内。

    为什么就不能让自己在这任上,好好地过上一个冬天呢。

    虽然,因为参加重新整编的缘故,没能赶上前几次光复故土的战事。但在见识了洛都的繁华与奢靡之后,他们这些相对质朴而粗豪的边关健儿,也不免有些贪恋忘返。

    因此,萧干还是希望能够藉此任上,好生手刮一下地方,充实一下自己的腰包行囊。毕竟,家里来自宫中赏赐的那一对******,可是需要华贵的衣裳首饰,来供养和衬托的。

    但是这些来自淮东的南蛮子,却把他这些算盘都给毁了。

    这些南军的骑兵几乎没有用多少时间和气力,就从那些几乎毫无阻碍友邻战区,杀到了他所辖的滑州境内。

    原本,按照北朝对应这些南佬铳军的方略和经验,只要能够及时清野坚壁,退进坚固的城垒里保全有生力量,依托防要多备强弓大弩与之对抗,基本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对方“满万不可敌”的名声,几乎都是在野战和防守中博得的,而在战后的格局当中,只要不主动去招惹或是尽量避其锋锐,对方也不没有主动去硬啃下那些坚城大关的战绩。

    然后,按照以往几次比较成功的经验,相比北国动辄号称数万人马,毕竟对方能维持的军势规模有限,就算是主动出击,能够投入的兵力也似乎相当有限。

    只要在坚守拉锯当中逐步消磨和挫其锐气,再伺机以高机动的轻骑快马突击,待其师老疲敝而疏于不怠,才有可能取得相应的战果,乃至挫败击退他们的攻势和企图。

    因此,相应的部队只要损伤到一定程度,就会带着俘虏和伤员、缴获主动退却和转进。这样上报洛都就是一次败敌的大捷了。

    只是这一次,对方却是全力出动了骑兵,具列在原野里遮天盖地的至少上万骑,于是原本的预期和判断,全部都不作数了。

    在马力充足而全力发动起来分割包抄之下,几乎是猝不及防的被拉开距离或是断了救援,于各处奔走往来中分而聚歼之。

    或是围点打援,或是数段而击,或是不停的骚扰到崩溃,字词,南军不善马战的印象和观点,也因而得到了令人刻骨铭心的改观。

    更何况,淮东之敌这一次还投入了新的战法。

    由马步临时合成的深纵射击列阵,比起传统的铳军三排射列,主要是又多了两排端座在马背上射击的批次。于是,在多了一倍半的火力密度钱,他们所面的阵容就不免变得亚历山大了。

    再加上有马拉随军,时不时响彻原野的二三十门长短炮车,用来聚射一处攻坚破垒,或是藏在骑兵列阵里,用散弹轰打破阵,普通的营寨根本挡不住这种攻击,一路过来几乎是一败涂地的,溃亡了一阵又一阵。

    敌方的侦骑和小股先手,几乎是尾衔着跑过来报信的使者,追到了萧干所在濮阳城下。然后在前哨战中,轻而易举的用马背上列射火铳和投弹,击溃了城中派出去的数股驱逐骑兵。

    又不停牵制和骚扰了那些从滑州各地,先后奉命想濮阳收缩的守军,最终配合后续赶至的马队,将他们大多堵截在了城外。让这些前来回合的各路人马,最后一段数里的距离和行程,变成城上城下生死用隔的天堑。

    而萧干甚至要约束手下,不要冲动的杀出城去,而成为对方成绩夺门破城的可乘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