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剂和掌控的。

    我能够继续大权独揽的另一面,无疑是在大体目标一致下,军政来源多样化的制衡和被鼓励起来的良性竞争。

    作为他们预定好的去向,虽然是从不入流的基层公事,或是部门事务人员开始做事,但是因为人手有限的缘故,也意味着他们这些来自体系内的生员,比别人有着更多破格提拔的机会。

    只要能够沉下心来干上几年,而不出大纰漏的话,得以暂代一方县下的佐副,或是作为所在部门的小主管,负责一方面的具体事务,根本不成任何的问题的。

    在人才缺乏的现实需求下,这种状况至少还会持续上好几届,才会慢慢结束这种不乏简拔特任进入的“黄金时代”,而进入按部就班的体制内部流动,循规蹈矩一步步的正常考核与晋升过来……

    而现有体制内,那些就地留用和因地破格选拔起来的官吏,不是在眼界和学识上多少还是有些先天不足,需要继续进修和锻炼;就是缺乏足够的可靠性和耐心,经常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沿袭一些,传统官僚体制下的旧习和毛病。

    因而,时不时在新事物与旧习惯的碰撞磨合过程,没少给生出大大小小的矛盾和纰漏来,也变相的增加了行政的成本和虚耗。

    在相对严谨的奖惩考核和监察制度氛围下,作为基层的组成部分那是勉强够格,只是严重缺乏更进一步的潜力和上升空间了。

    而我目前还是需要他们的存在,作为某种长期过度的替代和缓冲,来保证各级政权体系的运转顺畅……只能在这种尽量压住,休养生息与建设复兴的过程中,行政编制和职能自然扩张的情况下,进行一边替换一边改造的水磨工夫。

    只是当我走出来的时候,却接到一封来自登州方面的急报。

    “新罗藩有人出奔?……”

第六百五十章 后手10() 
新罗藩,居然是新罗藩。小说

    我着已经换过了行头,而跪在堂下大声的告求的使者,不禁有些挠首想到。

    东海三藩之中,相对于靠近南方的大岛夷州藩,和在内乱中打成一片狗脑子的扶桑藩,新罗藩可谓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一处了,。

    虽然在号称三千里河山的半岛版图之内,也有大小数十家分藩和一脉王室。但是相对于大同江以东比邻的安东藩,这个体量十数倍的庞然大物,就根本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在历史中的记载,也是以被征服和侵夺的受害者身份,作为安东藩的某种外延和附带影响,而寥寥数语的存在居多。因此,长期在邻接安东藩的对照和阴影之下,大多数人提到新罗藩的时候,印象中也只剩下诸如,孱弱、贫瘠、多山之类的字眼。

    但是另一方面,相比各族陈杂而纷争不断的安东藩,新罗藩数十家诸侯管下的数百万口民,至少成分上显然相对单一的多。

    而且,一度因为中原战乱而大量户籍逃奔的缘故,半岛相对隔绝封闭的陆上地理,同样也聚集了大量大唐风物的遗存和流传。自此也形成了大唐国人,归化民后裔,土生户口和各族佣奴在内的,较为稳定的社会阶级金字塔。

    因此,虽然称之为新罗藩,但却是同文同种对华夏认同最高的外藩地之一,与夷洲、扶桑并称为东海三藩。

    只是相对于,由历代边关军民,披荆斩棘开拓与白山黑水蛮荒之间的,安东道和安东都护府;或是很早就作为梁公的两大领有来经营的夷洲;乃至孤悬海外,至今渡来诸侯与土生藩主犬牙交错,争战不断的扶桑列岛。

    很早就献土内附的新罗王室金氏,已经变成了类似代北独孤氏一般的后妃之族,故国臣民也基本没有什么抵触和抗拒的接受了新统治者;故而新罗藩又被称为外戚藩,属于历代大唐天子,用于安置宠臣和外戚的私家自留地。

    仅仅因为这里风物类比中华,而民风孱弱而驯顺如猪羊,再怎么作威作福,穷奢极欲也不虞有反乱之险。因此,新罗藩在先天的发展格局和潜力上就有所不足而低了一头。

    而在乙未之乱后,更是长期沦为周边势力的附庸,而呈现四分五裂之态。

    从地缘上来说,附庸安东诸侯大姓的,结盟扶桑势力的;乃至对于北朝的安东行营和平卢节度使称臣输款,还同时给南朝进贡请封的,各兼有之。

    当然了,从另一方面来说,新罗藩的贫瘠和落后,只是相对安东的富饶之地而言,新罗本地稻米豆麦的传统农作物产量初级手工制品和原料产出上,其实也不小,只是在生活日用和奢侈品等其他方面和领域,却是大量仰仗外来输入。

    事实上对淮东来说的,新罗藩也是一个重要的消费市场和大宗转口贸易对象之一。

    新罗藩当地主要输出土货和特产,貂、水獭、青鼠、豹等毛皮;海参、鲍鱼、虾、鱼、海带等海产干货;金、银、铜、豆锡、生铁等金属原料;白纸、壮纸、桑皮纸等纸张;人参、胡椒、白矾、干姜等药材;丹木、槐花等染料;梨、苹果、柿、栗等干鲜果品。

    从海外输入的有牛、羊、骡、驴等牲畜;剪刀、镊子、针、床炉、釜、皮箱、马鞍、雨伞、木箸、算盘、梳子、纽扣、烟袋、眼镜、瓷器、毛绵纸、斗方纸、火石、火镰、笔、墨、砚、铜壶、锡壶、指南针等日用杂货;各种金属制品如铲、犁、铧、锯等工具;金、银、铜制钱等通货;

    棉花、棉纱、生丝等纺织原料;各种棉布锦缎绫绸;男女成衣、帽子、鞋袜;染料和药材;以及大量的书籍等等,当地不能产出和制造的商品。乃至从南海进口珠宝玉石、漆器牙雕、家具古董、钗环首饰、香料和珍珠、玳瑁、珊瑚等奢侈品。

    因此,哪怕目前淮东只是和新罗藩位于西南沿海,熊津道或是全州境内的几家诸侯,有所贸易往来,每季产生的流水就有三四十万缗。而在通过夷洲——婆罗洲联合船团?完成从新罗到广府的海路循环大周期之后,利润则可以达到这个流水的倍半之数。

    这就是依靠地理区位优势和地缘便利,变相垄断和间接把持的好处。

    虽然说,以现今南朝大梁的造船航运技术,直接从岭外或是东南出发,直接抵达东北之地,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这不意味着这一路海程下来,就一定能够顺风顺水畅行无阻,而不需要任何停靠和补给了。

    事实上,商船依托大陆沿海近岸的港口接力式航行,来规避风浪之险和船只本身的损耗,才是这个时代大多数海贸活动,最主流也是最经济的做法。至于那种一竿子撸到底,有多远就尽量走多远的做法,属于不计成本和代价的开拓探险船,或是军事用途的一波流远征船队,才能玩得起。

    而从胶东半岛到新罗、安东沿海的话,最近的距离也不过是两三百里的海途,还是自古以来就已经十分成熟的航路。

    因此,新罗藩要是出什么变故的话,对于我来说,决计不是什么好消息的说。

    现阶段就是拼命的捞钱和积累资源,增加工业生产力能和土地产出,暴兵刷小副本攀科技树的发展生聚过程。突然缺了这一块的话,也是很有影响的。

    而严格说,这次出问题的是全州金氏藩,也是淮东在当地的最大分销商之一。

    作为曾经王姓留下的余脉,金氏在新罗藩可谓是支系众多的大姓,当然这不妨碍他们分成大小十几家,相互连横合众的打出狗脑子来。

    这些诸侯大者跨州论郡,给自己冠以刺史、太守头衔,小者也有一城到数邑之地,自称城主、邑令。分布在两府十三道的地面上。

    其中,全州金氏藩世代居于海阳城,掩有沿海的德津半郡之地,因此在国内又称为海阳金氏;祖上据称是在中土九华山出家坐化的那位地藏菩萨应身,新罗王孙金乔觉的余裔,属开元年间于归唐后又重新分藩在新罗的归化种别支。

    因此,虽然同出一源但与国中的其他金氏别支,早已形同陌路,特别是在大唐中枢式微,逐渐失去约束之后,各藩之间为了地盘人口,乃至水源耕地牲畜之类的理由,没少矛盾和冲突过,也玩过拉帮结派的对阵,

    当然,因为生产力水准和格局所限,作为被严重弱化版的安东诸侯模式,这些新罗诸侯之间的战事规模,就有些乏善可陈了。

    更多时候连对方的居城都没法打破,而停留在抢夺对方的户口和牲畜,割成熟的庄稼之类,每年例行的群体械斗活动。

    因此,相对于对马海峡另一端陷入残酷战乱的扶桑藩,或是年年大打出手,与天斗与地斗与自己斗其乐无穷,无论是北朝还是友邻都打得不亦乐乎的安东都护府。

    这么多年争斗下来,真正被灭门或是兼并的,其实并没有几个。但是这一次显然情况不同,已经不算是诸侯之间的纷争了。

    包括与它共享德津郡的另一支诸侯完氏藩,在内的数家诸侯,已经被当地不知什么时候新兴起的,某个叫蒙山军的势力给攻灭了。

    不少幸存下来的亲族,逃到了金氏藩的地盘内,又被尾随而至的敌人给打破了治下五城之四,最终团团围困在了海阳城,而从仅存的海路跑出来求助。

    要说这些外藩之地,隔三差五的都会有些民变夷乱什么的,即使家常便饭,也是属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一方面是那些没能清剿干净的土户夷族,时不时从偏远山林里冒出的反抗作乱一番;

    另一方面,则是分藩之初面对大唐中枢的强势权威,而世代沿袭下来的某种养贼自重,维系自身利益的传统和流毒。

    再加上,在乱世之中某些藩主,为了满足自己的额野心和私欲,持之以恒对治下的残酷压榨和盘剥所致。

    而在大唐逐渐走向下坡路的中后期,这种关系则又倒了个过来。

    如何利用中央王朝的大义名分和体量优势,来运筹帷幄分化拉拢这些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