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大牛将他形影不离的宝贝锅子架上,开始烧水熬汤,同时将需要最先烤干的用具,在火堆旁码好;

    脚夫头钱水宁带着一阵冷风出去,不久之后抱着一大捆木头回来,虽然都是湿的,但是劈开之后里面还是干的,堆在一边烤一烤之后,之足够烧上一整天的。

    崔屠子师徒虽然暂时没有任务,但他放下徒弟后,还是主动拿着一截树枝做洒扫工具,把地面和桌案都清理一遍,然后把浮土和泥块撬开,露出下面石质地面,毡子铺上去就可以作为睡觉的地方。

    伯符把大家脱下来的湿衣服,收集挂在一条长索上,又用残破的桌案,在类似神龛的东西后面给抱头蹲和我,布置了一个比较**的角落,开始拿根棍子检查和整理偌大的神堂内,不够结实和破口的地方,然后砖瓦压着篷布暂时挡一挡。

    抱头蹲负责整理行李的功夫,我也来帮下手,没多久围着火堆的三个小帐篷,就搭好了。

    在这期间,韩良臣拄着武器,站在靠近门口的地方警戒观哨,他看着外面的雨幕,不知道在想什么。

    没多久,我们就喝上加入酱块和干姜片的热汤水,堆在炭烬下面的薯块根茎,也发出熟透的焦香味。

    我却是饶有趣味的打量起这处,充满多元文化汇合交融的宗教场所。透过破瓦漏进来的灰暗天光,可以看到粗抱的立柱上,还像对联一样,雕刻这赞颂至高光明天的皇父阿罗珂,也就是上帝的祷文,

    “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

    “明明景教,言归我唐。。真道宣明”

    “。人有康乐,物无灾苦。……」

    残断剥裂的墙上,依稀可以看到。书写的妙善喜乐经(福音书)篇章之一“景教三威蒙度赞”,

    甚至还有大幅类似佛教净土变一般的壁画,

    但是描绘的是西方大圣野鼠(耶稣?),或曰弥施诃普尊大圣子移鼠,在外域降生出世,行走荒野布道善乐,以及最后为奸人所构陷,惨死而复生的故事,

    只是是充斥在其中的,却是一股子挥之不去的,佛门涅槃往生的味道。

    另一边,形如敦煌飞天造型一般的天使或曰净明天人,在慈父明子净风王或者说圣父圣子圣灵的带领下,与代表世间至恶的妖魔作战的故事。

    类似佛堂和神龛的位置,破破烂烂的帷幕和纱帐之下,立着一个硕大环首十字俘雕的大碑,还残留着过往香烛供奉,烟熏火燎过的痕迹。

    只是在十字碑的后面,还有类似宗祠一般,残存的神主牌位,却是可以依稀本朝自太宗、高宗、天后在内的历代君王的尊讳讳。

    将大唐的帝王和上帝一起膜拜,这算是大唐景教东土化后,最大的创举了吧。

    不过按照我作为旧日军史版主的记忆,景教这个东西,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当奇葩的存在。

    景为光明之意,景教也就是敬奉光明之教,而它的前身是源自三世纪欧洲大陆,罗马帝国的以弗所宗教会议中,因为基督教世界五大主教关于人性神性的教义之争,被联合驱逐的一大异端教派,公认的教祖是曾经的君士坦丁大主教聂伯利斯,因此也被称为聂伯利斯派。

    流放到小亚细亚后,一直向东发展在两河流域,成为名为亚述教会的存在,其中一支向东继续发展传到中土后,就变成了大唐景教。

    但是其中最有名的却是生活在黎巴嫩山区,一直延续传到现代的一支,历经伍麦叶和阿拔斯王朝,以及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依旧坚持信仰的所谓东仪天主教马龙派,他们一度也是大名鼎鼎的黎巴嫩真主党,最大的对手之一。

    但是相比波斯拜火教、大食天房教或是萨珊摩尼教在内,更早火更晚东传,却多少有些水土不服的其他外传夷教,

    景教进入东土的伊始,就成功的走通了唐太宗在内上层路线,得到镇国**王的敕封,并打破夷教仅限夷人聚居所的教门禁令,得到在天下州郡建庙传道的许可。

    因为在讨好世俗统治者和本土化上的不余遗力,因此景教一度时髦值很高,混的很是风生水起,很多达官贵人跻身其中。

    只是在我那个时空,景教只是中国历史中昙花一现的鼎盛,然后就被佛教三武一宗法难的唐武宗灭佛运动,给顺带收拾了。

    但是显然在这个时空,大唐景教却发展成了另一种结果,用西方的标准来说,就是彻底的异端化,除了拜的是上帝之名和基本神话世界观之外,其他仪式和传统,都已经适应了中土信众的需求。

    因此在华夏东南的内陆地区,也有如此规模的存在。按照另一个我的前身记忆中,在岭南地区的景教神堂,甚至过年过节,也要按照重新解释的轨仪书,举行相应的庆典活动,好和释道等传统本土教门,争夺信众什么的。

    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作为东方教会最显著的标志之一,都会有这么一副三贤祝圣图,

    虽然画工和叙事风格略有不同,但是图中主要描述的故事是:

    在西方大圣,弥施诃普尊大圣子野鼠,因其母感梦而孕,降生于马厩之时,天将瑞光,地涌异宝,并有来自东方的三位贤人,给予他祝福和礼赞,敕封他为众生之圣的名衔和权柄,引领和救赎正处于蒙昧野蛮之中的泰西之地。

    当然这三位贤人的造型,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分别代表了老子、佛陀和周公三教大能。他们所代表的象征符号,也常在经义之争里,被东方信徒用来解释和说明,所谓慈父明子净风王三位一体的理论。

    就不知道同时空,那些刚刚经过彩烈的圣像破坏运动和偶像崇拜禁绝的拜占庭人,面对如此扭曲的现实,会是什么心情和感官。

    然后抱头蹲在神龛后面,又发现还有一些明显被火烧过的供奉画,然后我就当场斯巴达了。

    我竟然看到了很多,明显属于穿越者恶意趣味的象征符号,比如明显是擎天柱和红蜘蛛造型的金刚力士,野鼠大圣座下的,十二法王里,居然还有葫芦娃和哪咤的造型。

    至于把光之子路西法的堕天记,画的像魔法少女大战触手x兽,就更让人吐糟不能了。这些供奉画上,都有一个钤记:青山候梁公正。

第六十六章雨中() 
雨还在下,就像在天上开了个口子,将天河之水全部漏下来,没完没了的让人心情烦闷不已。

    又一个火堆被升起来,却是用碎砖块垒成一个简陋的灶台,可以在上面进行一些简单的炊食了。

    烤火的人脸上开始出现了少许血色,烤干衣物的水汽和火堆的烟雾交织在一起,让室内充斥着一种呛人,但还可以忍受的味道。

    尹小眼也终于退热醒来了,喝了姜汤水之后,满脸虚弱的他,坚持要为我们看守炉灶,显然他已经下定决心,不想做一个没用处,而随时可能被抛下的闲人。

    第三锅已经煮下开锅了,这次不再是取暖的汤水或是消乏驱寒的药茶,而是用路上买来的死硬干饼削成条,和咸鱼干、梅菜,额外加了一块板油熬煮的羹糊,每人盛大半碗也就空了。

    因为我们可能要在等上一整天的雨停,因此有大量时间做一些杂七杂八的事务和准备。

    比如利用火塘将消切,出来的细小木柴,烘培成一些便携的木炭,一些用具也被晾干烘热,然后重新封装打包,以备下次使用。

    大小不一的几把武器刀具,也被对着重新打磨和搽试,然后用烟灰抹过再过火熏一熏,算是过上一层薄薄的氧化层,这样这层蓝色烟膜被磨掉之前,就算被雨水打湿,也没有那么容易锈蚀。

    既然我有相对充足的休息时间,我就拉着抱头蹲到一边,开始口述我的日记。

    无非是一些根据路上风物,对当地生产生活,经济状况的一些评判和推断,以及一些新增的注意事项,

    或是干脆就是我,偶然产生的额外思想火花和记忆片段,用几个关键字进行简写记载。

    穿破雨幕的马蹄声,随着随着密集的踏踏声,让坐在位置较高的梁上,如同雕塑一般的韩良臣,突然动了起来,放在大车上一柄角弓,转眼到了手中,从护套中抽了出来,扣上弦线在手中轻轻拉出嗡嗡的鸣动。

    然后五只装好精铁簇的长箭,被斜插在身边的挡板上。伯符拿起两只矛和一面手排,站到他身边,权作掩护,这像是一个信号,除了看火的尹小眼外,其他人都放下手中东西,忙碌了起来。

    除了刻意留出来的观察口,都被他们拿起事先准备好的材料,给封堵起来。抱头蹲也带着上好弦的手弩,靠到了我身边,这种条件反射式的配合和初步默契,是我们在短暂旅途中养成的某种教训,

    比如一个在借宿的村子,看上了我们的牲口和行礼,打算临时转职强人未遂,被我们发现卯端,先下手为强点了屋子,一阵乱砍劈杀伤几个领头,驱散一群拿着锄头草耙的乡人,冲了出去,在林子里发现一堆新旧不一,明显属于外地旅人的废弃物品之后。

    这种旅途在外的警惕和小心,就变成被屡屡耳提面醒的常识,起码在没有形成足够武力自保和威慑之前,再起来再憨厚老实无害的普通人,也有可能因为环境逼迫而变身最残忍的暴徒,漫长的乱世,足以将人性本恶轮的催化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地理的险胜,桥津关渡之类狭隘的地方,一不小心也很可能变成魂断异乡的修罗场,仅仅是因为附近的人活下去,相求一条生路。

    哪怕是眼下我们所途径的杭嘉湖平原,历代的鱼米之乡,江南四大米市之一。饥荽和朝不保夕的绝望,依旧困扰着我们所遇到的大多数当地人。

    特别重点是避开那些,据说颇为好客名声的邬堡,这些由当地豪强所经营的村寨,同样也是各自势力范围内,人单势弱的外地旅人,潜在的最大威胁和杀手。

    没有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