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欧美当大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战争已经结束,这个地窖原本不允许生火的禁令也没有被完美地执行下去。看到地窖缝隙冒出的淡淡青烟,就知道施泰因他们又生火了。

    这里的气温白天在零下五度左右,晚上更是零下十度。地窖建在山头的开阔处,面对寒风的侵袭,没有火盆的确有些受不了。

    即使是军官们这个时候也不会责备施泰因他们,何况,军官们也根本不会走一公里的山路来这里。

    周南和耶格一边跟值班的施泰因和博格曼打着招呼,一边凑到了火盆的旁边烤了一下冰冷的手。等到手暖和一点,周南和耶格分别在签名簿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签名簿让施泰因他们签名。

    几个人围在火盆边闲聊了一会儿,从北边基地巡逻过来的托马斯他们也是一边哈着气,一边开着玩笑,走了进来。看见耶格身后的野兔,趁他不注意,一把抢了过去。

    耶格不依,立即追了出去。但是周南不肯帮他,他一个人又对付不了两个人,只好敲诈了他们半包香烟,算是认栽了。

    他们同样也完成了自己的签名手续,三方在这个透风的地窖里聊了大约十几分钟,又整理好衣服各自返回。

    来的时候艰难,但是回去的时候就要轻松多了。因为周南他们来的时候是上坡,只能走过来,但是回去的时候是下坡,可以直接滑雪回去。

    周南原本不会滑雪,但是来到这里之后,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滑雪。不管是从连部到营部,还是到团部,在十一月到第二年的二月,几乎一直是大雪封山。

    地面上的雪结冰之后,连装了防滑链汽车都要小心翼翼在山下行走,上山是完全没有办法的。许多时候,物资输送就要靠狗拉雪橇,人员进出,都要靠滑雪才能出去。

    刚来到冬天,周南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学会了滑雪,就喜欢上了这个运动,去年冬天,更是将这个运动玩熟了。但是也仅仅是熟练,跟那些从三岁就开始滑雪的本地人相比,他的技术还不值一提。

    穿好了滑雪板,周南喊了一声约翰,双臂撑了一下滑雪杆,人就滑了出去。约翰兴奋地跟在后面奔跑了起来,每次回去这一公里,周南滑多快,它就跟多快,每天锻炼两次,从来不间断。

    几分钟之后,周南跟耶格就一个急刹车,停到了他们所在的四班的营地。四班一共有十个人,一个班长,一个副班长,八个士兵。

    他们的营地是山崖边的一处断崖,这处断崖正对着奥地利的方向,洞口一门155的榴弹炮不仅能覆盖视线内的所有位置,还能直接炸毁瑞士跟奥地利南部的这唯一一条通道。

    而像这样的布置,在这个将近三十公里长的山谷里还有最少上百处。据说在山谷的某个险要处,瑞士方面还埋了超过十吨炸药,摁钮一摁,能直接把这个山谷炸毁。

    这个班属于是混合班,边防营的五人,炮兵营的五人,要是有战斗的时候,双方互不归属,只接受自己上级的调配,但是面对危机也要协同作战。

    周南他们属于是边防营,每天的任务就是巡逻左右两边一公里范围内的边境。他们只负责海拔两千八到山顶的区域,在山下面,还有其他的巡逻营,并且不同海拔的人,巡逻的时间还不一样,目的就是形成一个全方位覆盖的监控网络。

    两年下来,由于没有参加过任何战斗,除了每周去连队的靶场那里打一次靶,他们完全没有开枪的机会。不过这也是好事。

    将签名簿交回到班长处签名,周南今天上午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这处山洞因为是最前线,当初建设的时候非常粗糙。炮兵班那边,就连炮弹也只是配备一个基数的。似乎这里从建起来的那一天开始,为的就是放弃这里。

    不过也是,不管是打赢还是打输,最前线的接触肯定不会长久。

    山洞不算很深,只有大约二十米深。最外面的五米是榴弹炮和大炮旁边的弹药库。

    弹药库就是在山洞里挖一个支洞,其实不仅是弹药库,就连周南他们的宿舍,也都是一个个挖在山洞主洞旁边的支洞。

    每个支洞两米深,两米宽,里面摆了一张一米二宽的两层木架床,外面挂一个帘子,就能形成一个隐秘的空间。

    在床的对面,岩壁上面用膨胀螺丝固定了两块比床板高大约六十厘米的半米宽木板,这就是每个人的行李存放架了。坐在床边,也可以趴在木板上面写东西,两年来,周南就是趴在这块木板上给奥黛丽和凯莉写信,也在这块木板上面,写了超过一百多万字的书。

    如今,《全球通史》这本书已经完成了大半,只剩下了最后的润色,以及一些不确定地方的求证。这就不能靠在这里回忆能够完成的,想要完成这本大部头著作,周南需要的是前往欧洲各国的图书馆,求证事实。

    这是因为,周南不是靠抄袭完成的这本书,除了借鉴这本书的原著,周南对书里面的情节进行了重新编排,并且对原著里面明显的谬论做了修改。

    而这本书的下半部分,也就是近代历史这一块,周南的更改就更大了。他几乎只是保留了原本的框架和菁华,并且把《大国崛起》的内容融合了进去。

    这一点也不突兀,因为大国崛起这本书的内容,原本就是根据全球通史的编排方式来描述各国的现代发展史。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两者都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

    《大国崛起》就像是《全球通史》后面一部分的修订本,如果作为两本书,难免有炒剩饭的嫌疑。所以周南干脆把这两本书合二为一,用自己的理解完善了书的内容和结构,变成了属于自己的书。

第二章 筹谋() 
把两本书合二为一,不仅仅是考验周南的文字提炼能力,更是考验他的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就是宏观思维能力。因为要把其中的内容去芜存菁,自己没有一点水平,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

    越是研究的深刻,周南也越是感觉到个人能力的不足。他已经是属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但是写出来的很多东西,却依旧不能满意。

    当然,相比较原著来说,周南的这本书已经相对比较完美了。原书里面关于历史部分,特别是中国历史方面,简直是到处都是错误,以至于许多读者会认为作者完全是信口开河,一点也不尊重事实。

    现在,这些谬论已经修改了,但是,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这些知识从何而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当初为了写这本书,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一点一点抛出自己的论见,又一点点地完善,在全世界各大图书馆查了无数的资料,才得到书里面的数据依据和历史依据。

    这可不是小说,可以靠一支笔就能幻想出来,书里面的每一个论点,都是需要现实依据来证实的。所以,哪怕这本书周南现在写出来了,也不能发布,因为这些海量的知识依据,都需要一点点地找出来。

    可以这么说,想发布这本书,他需要查阅数百倍的资料,做数十倍的笔记,别人才可能认可,这些东西是他写出来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国崛起纪录片里面,对许多国家的经济统计数据,都是无数人经过研究得出来,很多东西根本上是媒体无从知道的。

    这样的时候,你直接在万里之外靠“想象”,就把人家的底细摸的一清二楚,这可能吗?

    这就好比一个普通人,突然之间告诉别人,比尔盖茨有一百个账户,一共有五十三亿的现金存款,老马哥在海外十家银行有秘密账户,隐匿了十亿美元的资产一样可笑。

    没有证据,你如何证明你的话是对的?如果你确实能拿出比尔盖茨和老马哥办理的每个账号,每个账号多少钱,那个时候,别人才会相信你。

    除了经济数据,还有历史大事的日期,每个历史转折点的参与人物的参与度,这些都要靠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找出来。老斯的书里面就有很多这样的错误,周南已经按照另一世的记忆,做了修改。

    靠想象可以写一本小说,但是靠想象,绝对不可能写一部世界人文历史研究的巨著。这里面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要有历史依据,而这些历史依据,需要到世界各国的图书馆里去查阅。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周南从来不敢把完整的文稿给别人看,即使是他的战友们,最多也只是看到只言片语的片段。

    每写好一篇,他就会把这些文稿寄回家,让奥黛丽帮他放在家里收好。

    脱下了沉重的雪地靴,周南又脱下了大衣,挂在岩壁的铁丝上面衣架上。爬上了位于上层的属于自己的床,他把最近写好的文稿又翻了一遍,放在了带锁的木箱里。

    这些文稿他不用再寄回去了,因为再过两天,他就已经退役了。就在前几天,他的退役通知单已经从连部转了过来。

    从明年开始,他不用再长时间的服役了。但是在六十岁之前,他每年还会有两周的集训时间。他也可以选择集中服役,就是一次性服役几个月,那样就可以好几年不用服役了。

    木箱里面,除了这一叠文稿,有半箱都是奥黛丽寄过来的信。小丫头把写信当做自己消磨时间的途径了,几乎每天一封信。

    他服役这两年,收到了五百九十二封信,中间还有一段时间是因为他有十天的探亲假才停了下来。每一封信,他都编下了号,准备要保存一辈子。

    在信里,奥黛丽也是什么话都跟周南说。今天跳舞被老师骂了,心里怎么怎么的;今天考试得A了,心里怎么怎么的;今天跟菲奥娜吵架了,今天跟菲奥娜和好了等等。

    就连她前几个月终于来月事了,她也得意地跟周南说了,当然,更多的是她对周南的想念和依恋。以至于周南很多时候都有一种感觉,他不是娶了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