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第二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天的谈判下来,双方便在殖民地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英国几乎全盘接受了德国的条件,只是提出了要保留亚历山大港继续驻扎舰队、并让独立之后的埃及继续接纳来自英国的资本输入的要求。对于这一并不关系根本的要求,清英也没有再和对方做过多的争执,在与国内交流一番之后便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在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落入自己手里、且英国在政治、外交等领域全面退出埃及的情况下,他们通过这番动作所能起到的作用已经极为有限了。

    不过在海军规模上,双方却是进行了多次堪称激烈的角逐。虽然在历常战中都输了个一塌糊涂的英国人,已经放弃了要获得一支对德优势的海军的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是和对方等量齐观也颇感底气不足;但他们却始终难以接受柏林政府所提出的比例,即英国海军主力舰总吨位只能达到德国的60%这一份额。格雷先是提出英德主力舰吨位比例应当维持在9比10,后来又艰难咬牙降到8比10,但仍旧被心中有底线的清英所严词拒绝。清英不失时宜的以继续战争相威胁,并就印度问题和继续大西洋封锁发出恫吓:刚刚结束的北大西洋海战,无疑是证明当前的英国海军已经再不具备任何可与公海舰队相抗衡的力量了。

    最终,意识到形势比人强的英国政府,还是只能在清英的坚持下选择了屈从。不过格雷的争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英国认为在局势“绝对需要”、且得到德国认可的情况下,其海军主力舰吨位允许扩充到德国的70%,潜艇份额的35%则保持不变。对于这一结果,双方都在反复思量之后艰难地表示勉强可以接受。持续了整整一年的欧洲大战,终于从乌云中射出了真正的和平曙光。

    ps:感谢书友天堂往生、左手调弦、百年孤寂…盛、kyo的月票支持,和zhouyu1976的打赏

第602章 新时代的开端(5)() 
在接到从谈判现场传来的最新进展之后,位于波尔多的法国要员们当即便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政府官署,并在总统普恩加莱的组织下展开讨论和表决。拒此时已值深夜,但无论是年老体衰还是病痛缠身的政客们都没有丝毫的退避:因为白里安在电报中已经写得历历清晰:德国方面限定法国必须在24小时内全部接受,否则就将结束谈判,继续把战争持续下去。

    面对新的停战条件,大多数法国要员们都沉默相对。虽然他们已经对德国人下达最后通牒的情况有所预料,但令他们感到心情沉重的是,对方竟然在远高于自己心理预期的情况下就选择悍然摊牌了。200亿法郎的赔款虽然还不足德国人最初要求的零头,但对于1912年政府全年支出只有25亿法郎出头的法国而言仍是一笔数额惊人的巨款。唯一让他们的心底期限没有被彻底践踏的,便是德国人答应将退出当前所占据的所有法国领土,并将包括阿尔及利亚、马达加斯加、和法属印度在内的等一些殖民地,仍旧归还到了法兰西三色旗的治下。

    正当法国人还在难以决断的时候,原本被他们视作铁杆盟友的英国,竟出乎意料地发来了敦促他们接受德国停战条件的电报。伦敦政府在电报中称,当前的这些条件已经是对法国最为有利的停战结果;如果过分追求减少损失,则势必会引发德国人的激烈反弹,并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法国政要们同白里安一联系才发现,原来是英国人已经同德国达成了停战共识。这让他们顿时惊怒交集:为了避免节外生枝、确保那份不赔款的“宽容”条约能够得到履行,英国竟然倒戈相向,不惜以牺牲曾经为他们流血死战的盟友的利益,来满足德国人的饕餮食欲!

    在无数次咒骂英国人的无耻背叛之后,法国政府中要求拒绝最后通牒的声音却也是随之骤然衰减下去了。原因无他。当前的法国战线之所以还没有在德军的几次重击中崩溃,全仰仗英国远征军的那40多个师一肩扛起了法国北部的大片战线;一旦英国人单方面同德国妥协,光凭法国自身之力是绝对不可能挡得住对方的兵锋,到那时自己所面临的就只有亡国一途!经过一轮投票之后,法国政府以317票对26票的绝对多数通过了接受停战条件的决定,波尔多政府当即电告白里安。让他立即同对方签署和平协约。当白里安在谈判桌前表示愿意尽数接受这些条件的时候,饶是清英早已胜券在握,心中也不禁流露出了一丝难言的慨然:为了这一刻的到来,自己足足花费了二十年的心血,而其间所涉及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又岂是战略、外交、经济、科技、武器等其中任何一项所能单独左右的?

    晨曦耀目,暖风吹卷,一轮朝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空,将整片欧洲大地都照得熠熠生辉。这久违的晴空,正如当前笼罩在欧洲上空的战争阴霾:在经过了残酷而又漫长的黑暗之后,这场因人类的贪婪、残酷所引发的血腥杀戮,终于被无可阻挡的历史巨轮所隆隆碾碎,并迎来了圣光照耀的辉煌黎明。

    1914年5月9日清晨。协约国阵营中硕果仍存的英法,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达成了停战的和约。在装订精致的正式文本之上,各方代表都在确认无误之后签上了自己的大名。整个签字过程中。旁边记者们的镁光灯快门就没有停止过,以至于整个会场中都始终被灿白色的光华所笼罩。感受到不断亮起的银白眩光,清英不禁心生感慨,也或许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永远定格住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共和国那曾经叱咤风云的极驹煌。

    法国的海外殖民地遭到史无前例的宰割和重创。法属印度支那、法属圭亚那、法属赤道非洲、法属西非、和摩洛哥等殖民地全部沦丧,总计超过。 平板电子书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近3600万的人口脱离了三色旗的掌控。在这些土地上开垦并生活了多年的法国投资商们。将不得不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卖产业,黯然返回法国本土。并由此吞下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酸涩苦果。

    而随着这些海外领土的失去,与之有着直接往来的航运公司、银行机构、和商业工厂。也同样将遭受前所未有的致命打击。大量向这些地图所投入的贷款将成为不可兑现的坏账,失去了倾销基地或是原料来源的工厂更是会因此而蒙受剧烈的冲击:虚拟金融和实体经济都将在这称劫当中无一幸免,而其所引发的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的连锁反应,必将会像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般一发不可收拾。然而法国人又能怎么办呢?当前的20世纪初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战争国对战败国的盘剥榨取,从来都是伴随着无尽的鲜血和眼泪。事实上,清英所提出的停战条款在当前这个时代而言都已经算得上是足够仁慈了:在没有他干预的另一个世界,德国在战败之后所遭受的痛楚要比当今的法国更甚数倍!

    根据清英原本的打算,是不准备向法国索要太多赔款的。然而包括首相霍尔维格在内的国务秘书们,在这一问题上却都是和军方众口一词,坚称法国必须支付出与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相符合的赔款数额。随着战场上的不断胜利,德国国内的民族主义势力也随之日趋高涨:霍亨索伦皇室固然大权尽握,但来自国内的渴盼和呼声也不可不顾。有鉴于此,清英也只能逼迫法国人接受了200亿法郎的赔偿,但后果便是战后的法国,仍旧在海外保留了一个面积接近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900万的殖民地群。不过法国在殖民地瓜分中所遭到的打击已经足够沉重,德国也能对这一局面表示接受了。

    除此之外,战后法国在军事力量上所受到的限制,也让清英心中的保险又加了一道厚重的深锁。法国陆军的规模被限制在30万人,且不得拥有作战飞机、坦克、和毒气;虽然这一枷锁较历史上德国在凡尔赛和约中所受到的禁锢不知宽松了多少,但以战后德国的强绝实力,摧垮法国陆军仍将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因为随着内燃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石油时代的战争将再不同于煤钢时代的堑壕死蹲:拥有强大空军和海量机械化部队的一方,必将以摧枯拉朽之势破开对方的防线。而凭借着机械化部队那集火力、防御、和速度于一体的梦幻属性,实施闪击战的一方只需要极短的时间,就能完成至为关键的包抄合围,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因此,只要限制住法国的空军和装甲部队,那么他们就如同是被磨去了爪牙的家猫;面对德国这头獠牙森然的霸王龙,只需一个照面就会被生擒轻取!

    由于在陆地上有绝对的把握,清英也就没有在海军上对法国人再做过多的限制了。以战后法国的国力和格局,既没有力量也没有需要去发展一支强大的远洋舰队,他们能保证南部国土和阿尔及利亚之间的海上往来都已属不易。

    在英国身上,德国也通过这一纸停战条约获取到了足够多的利益。

    位于西非东南部的尼日利亚被割让给德国,这是德国出于经济目的而从英国手中剜取的唯一一块殖民地。无论是其现有的1750万人口,还是在它92万平方公里上所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都将是德国在今后的和平发展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亩良田。而英国从原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的退出,也使得德国势力能够在这方盛产黄金和钻石的宝地中占得一席之地。

    对于在1902年彻底战败并惨遭灭国的布尔人而言,用集中营残酷屠戮了他们数万平民同胞的英国人无疑是不共戴天的死仇;而现在逼迫英国势力退出他们家园的德国,则必然会成为他们心中救星般的存在。更何况,这帮欧洲移民的后裔身上本就流淌着一部分德国的血脉,这也更会加深双方之间的和谐与信赖。当德国势力进入这一地区之后,其所产出的黄金、钻石也将源源不断地流向柏林央行,而这些贵金属所对国家经济起到的作用无疑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