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第二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旱那烤Γ

    “轰隆!”震天动地的巨响在这片战场上怒爆开来。火光层叠掀卷,气浪冲天,即便是身在爆炸点数百米外。仍可感受到迎面奔涌而来的强烈冲击波。大口径舰炮的恐怖威力在对岸支援当中显露无疑,每一次轰击都宛若雷霆奔泻,激起地火喷薄一般的壮丽场景。经过一天的角逐之后,德意舰队终于解除了出击的美国舰队和潜艇对运输船的威胁,开始抽出火力来对在陆地纵深鏖战的伞兵实施支援了。虽然由于距离较远,使得舰队重炮的命中率难以得到保证,但其所对敌军士兵造成的心理威慑却是无可比拟的。进攻中的美军士兵登时一片惊惧惶乱。大量美军士兵只是紧紧贴伏在地面上,唯恐对方的大口径炮弹将自己波及其中。

    眼见增援部队终于抵达。残余的德军伞兵士气大振,枪声嘶吼间,自己身上的疲惫和伤痛都仿佛随着子弹的倾泻而冲走了大半。迫于对方自动武器的猛烈火力,美军步兵的进攻一时间陷入停滞。而刚才还在战场上近乎不可一世的美军谢尔曼坦克。也终于尝到了来自对手的装甲铁拳。一辆iv号坦克缓缓停下了自己32吨的身躯,在调整炮口指向后猛然开火;第一发炮弹贴着目标炮塔呼啸飞过,在其后方数百米外炸出一团翻卷的土浪。而仅仅8秒钟之后,88毫米l50火炮就再度喷射出一团金红色的光焰,以780/s出膛的炮弹雷霆霹雳般的贯穿了那辆谢尔曼坦克首上的51毫米倾斜装甲,整辆坦克顿时像火炉一样猛烈燃烧起来。

    去年5月,德军装甲部队以近乎无敌之姿横扫了整个西欧;地处大洋彼岸的美*方在震惊骇怒之余,也深切感受到了双方在装甲力量上的巨大差距。随着德美之间停战谈判的破裂,美国陆军急需一款能够对抗德军装甲力量的坦克来应对下一步的战斗。4谢尔曼便在巨大的历史惯性下,提前出现在了美国陆军高层的面前。其战斗全重31吨,动力为一台400马力的汽油机。重量和机动性都略逊于采用柴油机的4号坦克。唯一和史实有所不同的,便是其在设计之初就选择了穿甲能力更强的76毫米l52火炮:由于美国陆军正面临着严重的反装甲压力,原版的75毫米l40火炮在刚刚提出方案之时,便被毫无悬念的立即否决了。

    拒在美国陆军高层的眼中,这款谢尔曼型坦克的攻防性能,距离他们心目中的理想战车还有相当程度的差距。但这已经是军械局在他们所规定的三个月时间限制内,所能拿出的最好作品了。战斗全重42吨、装备90毫米l53火炮的重型坦克“潘兴”尚处于研发的初始阶段。其在悬挂、火力、防护、和重量上的大幅提升,所带来的是设计领域的全面推倒重来;而美国陆军显然已经无法等到26潘兴式完成设计和测试的一年以后,再进行大规模的坦克量产。德国人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装甲部队必须快速形成战斗力,哪怕是性能不及对方也是刻不容缓!在匆匆完成了越野测试、并进行了小范围的改进之后,谢尔曼型坦克便从1937年10月起投入了全面量产。时至今日,美国陆军已经接收了近2000辆该型坦克,其出乎意料的可靠耐用,让原本是赶鸭子上架的陆军高层长松了一口大气,心中不禁感叹战争果然是科技的最好催化剂。

    然而,这款坦克在性能上的劣势,却是随着当前和德军同行的交锋而毫无保留的暴露了出来。由于变速箱放在车体前部,使得长长的传动轴不得不从车体底部贯穿整个前后,从而大幅增加了坦克本身的车体高度——而这显然直接影响到了它的装甲防护。谢尔曼型的车体正面为51毫米47度倾斜,炮塔正面更是只有63毫米的垂直装甲,德军iv号坦克上的88毫米l50火炮在1000米外就能将其首上轻易贯穿。它的38毫米侧面垂直装甲更是只能防反坦克枪,除非穿甲弹的入射角度极大,否则都必然会形成致命的穿透。

    而面对iv号坦克60毫米60度倾斜的车体首上,谢尔曼所装备的76毫米火炮在这等效厚度高达175毫米的装甲面前根本无能为力,即便是采用硬芯穿甲弹apc,打在对方的车体正面也只是一声清脆的反弹。美军坦克手只能寻求在500米以内用apc击穿对方的炮塔正面,或是攻击其相对薄弱的侧面装甲。由于iv坦克的车体侧面也有60毫米厚的防御,这使得它对谢尔曼的免疫区扩展到了左右各30度的范围(理解不能的请自行重修空间几何);要想获得星度的侧击,美军坦克兵得先祈祷自己不会在接近的过程中被训练有素的对手发现摧毁!

    由于性能上的巨大差距,使得这场坦克交锋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一边倒的战斗。德军以损失4辆坦克的代价,击毁18辆谢尔曼,后者高大的身形在德军炮手的瞄准镜中极易被捕捉,而被击穿之后的10辆当中有8辆都会因发射药爆燃而腾起熊熊火光。此役之后,谢尔曼在美军当中得到了一个郎森打火机的诨名,而德军则称之为山姆烤肉炉。损失严重的美军被迫停止前进,官兵们心中充满了沮丧和惊疑:除了己方坦克和战斗素养与敌方的巨大差距之外,他们更关注于这支德军装甲力量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难道他们已经占领了巴拉科阿,并将大量拥有重武器的军队都投送到陆地上来了么?

    “报告,第107空降团已经得到了一个装甲营和一个步兵营的增援,目前该部防线趋于稳定,第二波登陆部队正在通过扩大的探头快速上岸!”

    位于波多黎各的前线指挥所中,得知这个消息的德军将领们无不面露振奋之色,空军出身的凯塞林更是长出了一口大气,心中紧绷的情绪终于舒缓下来。由于第107空降团的电台在第二个小时的战斗中即告被损坏,位于后方的任何一支部队均不知道这个降落位置大幅偏移了原位的空降团的处境,凯塞林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完全成建制的失去这支部队。而这则最新传来的战报却是让他有柳暗花明之感,虽然这个空降团蒙受了超过4成的伤亡,但他们最终还是在美军的坦克碾压之下保全了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之后,他们便依旧能够再度重返前线继续作战。

    “发电报给舍尔元帅,请他派遣更多的战舰到登陆滩头附近实施防御战。美国人不会坐视我们在古巴的登陆,他们必定会动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力量来阻止我军对古巴的侵入;滩头堆积的大量物资,以及仍旧停泊在那里卸货的运输船,都将是美国人的袭击目标。如果被他们趁夜扫荡登陆场,我们已经登陆的部队就会有被重新赶下海的风险。”凯塞林平复了心中的振奋情绪,当即对自己的副官下令说道。自己的空军虽然能在白天对敌方舰队形成一定的压制,但到了夜晚却是无能为力,到了这个时候,自己也必须依靠海军的鼎力相助了。

    让凯塞林感到欣慰的是,收编了意大利和奥匈舰队的己方海军,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力量来拱卫登陆场。一支规模不俗轻型舰队很快便从圣胡安启程前去增援西里阿克斯,巡洋舰和驱逐舰的雷达声呐严密监视着黑暗中的附近海域的动静。松软的沙滩上,货物的卸载和搬运仍在紧张的继续,每一箱送到前线部队手中的子弹和地雷,都为德军的战斗增添了一分宝贵的助力。

    ps:感谢书友我就喜欢猫、金螃蟹、atilllda、、瀟湘夜雨異鄉客的月票支持,和金螃蟹、书友1506092、zhouyu1976的打赏

    昨天起点后台登不上去,更新顺延到了今天,还望大家海涵

第740章 空袭反击() 
白沙松软的海滩上,此刻已经建起了三条长长的木质栈桥,它们从沙滩一直延伸到一百多米外的海中,其粗壮的骨架让人看上去便觉得坚实牢靠。而在这些栈桥的末端,数十艘串联起来的皮艇和充气阀又连成了一道超过两百米长的浮桥,与前者实现了紧密的契合。通过这一途径,那些吃水较深的运输船便能直接在海中卸下货物,而这无疑较单纯的登陆艇转运大幅提高了工作的速度。

    “快点,伙计们,就剩最后一百吨物资了!”

    一名身材高大的壮汉推着满载货物的平板大车,正在随波起伏的浮桥上步履沉稳的前进着;在他周围,上百人的队伍同样以或推或拽的方式伺候着几十辆这种车辆,不断往来于跌宕椅的浮桥和陆地之中。由于栈桥的宽度和承载能力都十分有限,载重汽车显然无法在其上并排行驶,在这种情况下,德军便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式,即用人力来进行物资的第一道转运了。至于用马匹牵引,这种动物已经随着德国陆军全面迈入机械化而几乎完全退出了现役;即便是在预备役部队当中,都很难再看到它们套上缰绳、埋头拖物的身影。

    拒这项人力转运的工作十分繁重,无论是运输船上的海员还是推着大车的士兵都是汗流浃背、气喘如牛,但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没有任何的懈怠,只是在实在疲惫无已的时候。才进行稍许的小憩。原因无他,全是因为前线部队那令人咋舌的旺盛需求。经过近两天的登陆,包括第3空降师在内已经有4个师的部队踏上了古巴的土地;超过5万人的现代化军队每天对食物、药品、燃油、弹药、零备件等物资的消耗。都是一个极为可观的数字。此刻在沙滩之上,来自各个部队的货运卡车和摩托大多都空着运载箱嗷嗷待哺,就等着他们将自己急需的各种物资从船上卸载下来,而后装上自己的货车打包带走。面对那一辆辆空着的载具,深知前线士兵战斗艰苦的德军卸货士兵,便唯有咬牙坚持下去:他们都能冒着生命危险和美国人殊死血拼,自己又如何不能克服这些许*上的疲惫?

    在卸货士兵挥汗如雨的同时。德军工兵的忙碌也是丝毫不遑多让:两座新的栈桥在他们的潜水施工中已经建起了一半,预计在一天之后就能成为新的商船卸载点。相比于旁边那三座临时搭建起的栈桥。在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