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打造虚拟世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舒愣了一愣,然后说道:“今天?我不太方便……”

    他还急着回家要琢磨赚钱大计呢。

    许良奇便说道:“求你了!《诸神黄昏》里有个任务我死活都过不去,那个boss太难打了,我打了好几次了,结果一直死。你来帮我呗。要是打过去了,我那套《无头鬼》漫画借你一个月。”

    林舒对许良奇口中的漫画没什么需求,毕竟他早就连结局看过了。但是听到《诸神黄昏》这个游戏,倒是让他想起了什么,略一思索,便答应了许良奇:“……好吧。我下午去你家。”

    之后下午放学后林舒跟着许良奇先去了一趟他家里,然后在打开电脑之后便开始读取存档,之后林舒靠着强悍的计算和策划能力,成功用许良奇手中并不强悍的牌面帮他过了boss战。

    没错,《诸神黄昏》是个卡牌游戏。

    相对于这时候普遍已经开始在画面和机制上下功夫的各种大型游戏,《诸神黄昏》的体积可以说是相当迷你,机制也比较简单。但是它有个非常有西式游戏特色的设定,就是自制模组。

    在林舒的印象中,这一年国内的游戏产业主流还是被各种空有画面没有内容的泡菜游戏所充斥着。意图捞一票就走的页游充斥着整个市场,大型网游则始终保持着你抄我我抄你,或者索性反复重复自己的过程。虽然也有一些经典在后期脱颖而出,但是此时无论声势还是经营状况都都还平平。

    不过网游市场再浮躁,至少盈利上是可以的。

    反而是单机市场摇摇欲坠,只有少数几个最经典的系列作还在充斥着金钱泡沫的快餐市场上极力挣扎,最后各自试图往不同的方向寻找生路。

    他们寻找的生路就包含模组功能,联网机制,和出售虚拟道具等等。

    这种改变不算没有效果,但是却只能算是维持住了自身的利润,却并没有使单机市场重新焕发生机。真正让市场重新焕发生机的,是在数年演变之后,出现在市场上的“开放式游戏”。

    从这时候开始直到之后全息投影类和神经接驳类虚拟网游横行市场的时代为止,键盘游戏的主流都始终是“卖引擎”,而不再是“卖游戏”。

    林舒在许良奇提起《诸神黄昏》之前,一直考虑的还是如何寻找合适的项目来制造一个出色的游戏并获取第一笔收入。这个思路其实并没有错处,除了林舒并没有启动资金,而且本身所了解的技术和时代背景有差距之外。

    要知道此时使用的电脑技术和编程语言,和林舒后来学习以及使用的其实有很大差距。除此之外,硬件水准,软件基础,也未必就能达到林舒的最低要求。

    至少在这个时候,林舒想要再建公司曾经主打的一些游戏项目是完全没指望的。而制作一个符合目前水准并稍微超出一点的游戏,也有比较实际的困难。

    重新学习这时候的技术,对于有更新科技基础和脑中系统辅助的林涵来说并不是问题,比较现实的问题,是一个大型游戏往往代表着庞大的工作量——而这种工作量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于是问题又回到了一开始——资金。

    没有大量资金,说什么都是空的。

    不过许良奇在玩的游戏,却给了林舒一个全新的思路。

    之前已经说过,《诸神黄昏》是个比较迷你的小游戏。

    迷你的意思不只是说他容量小,画面简单,还说明了它本身的代码量小,图影数量少。

    这样的小游戏,除非创意格外独特或者系统趣味性特别强,基本上是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的。如果做得特别好,也许口碑会好,销量也会比较高,但依旧不太可能培养出大量的忠实消费者……除非,它拥有什么别的游戏所没有的,特别特别出色,特别特别引人注目的功能。

    但特别特别引人注目的功能并不是这样容易设计的,不是一个新奇的创意,一个有趣的概念就可以轻易地让所有人瞩目了;也不是一组精细的设计,一段荡气回肠的剧情,就能让人惊艳了。

    要做到这点,还需要时机。

    你的创意要正好搔到当代玩家的痒处,要恰好迎上时代的渴求。

    林舒本来没有这么大的野望的,只是看到《诸神黄昏》的模组功能就想起来了。要说这几年单机游戏的发展趋势,其实也已经稍露端倪——《上古卷轴》和《神鬼寓言》等几个系列风靡世界,《gta侠盗猎车手》因为其开放性和游戏性而饱受赞誉……《模拟人生》的资料片越来越多样化,自制模组越来越多;一部在数十g容量游戏横行的时代以其娇小的几力的验证;而缓慢稳定出现的各种自制游戏引擎则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而国内游戏的走向在这方面其实也有所验证——部分游戏如《古剑奇谭》系列开始出售资料片剧情,部分游戏如《明星志愿》系列开始出售人设和剧情……不过国产的游戏明显比较放不开,所以即使这么做了,在整体的开放程度上也远不如国外彻底。

    然而对于林舒来说,这件事却打开了他的思路。

    之前已经说过,在林舒重生回来之前的那段时间,键盘游戏已经完全出现了颠覆性的转变。游戏设计商们出售的不再是一个故事,一段剧情,而是一整个引擎和相关人设,相反原本作为主要卖点,甚至核心内容的主线故事反而变成了附赠品。

    而这一点,其实大部分国内的游戏设计商并非做不到,只是脑子转不过这个弯来,不愿意去做。因为一个好的引擎一般来说可以使用几代,而开放模组功能固然可能延长游戏寿命,增强整体的可玩性,但是却会造成同引擎的后续作竞争力降低。

    这是正当的商业思路,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林舒也承认这一点。不过对于游戏这样一个成长和变化都非常迅速的产业来说,这样固步自封的态度却只会坐吃山空。

    所以行到水穷处,自然有人开始寻求新的出路。

    而“开放**”——或者说引擎式的游戏出产模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而随着后期传统游戏业的市场被虚拟游戏所大力挤压之后,这种新模式却是慢慢取代了旧式的游戏销售模式,为传统单机游戏市场打开了新的大门。

    二十年后,市场上的各种傻瓜式游戏引擎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任何玩家都可以选择一个偏好的引擎来自己进行自主创作,而且这些创作的模组都可以上传网络,明码标价地向同好进行销售,而相关的游戏引擎设计商则依靠抽取每次模组交易时的版权费和出售各种人设模型,增强版本的引擎功能来作为主要盈利收入。

    这种制度要形成的时候,版权税抽取是非常高昂的,最高曾经达到百分之五十。不过到林舒最后一次关注的时候,版权收取已经趋于统一。号称亚洲最大游戏创意交易平台的自由世界,官方抽取的版权税为10%,加上平台本身收取的5%交易手续费,模组创作者已经可以独自享受85%的总交易收入。

    别看游戏设计商收取的版税不多,但是乘以庞大的总交易数额,这收入可就相当可观了。相比起林舒目前面对的这个颇有些死寂的单机市场,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的区别。

    林舒目前没有很充足的资金预算,包含策划,剧情,设计,编程……等等等职位的员工满打满算只有他自己一个人,而且短期内不能指望有新血注入,所以量力而行对他来说就非常重要了。

    在不能以画面,音质,打击感等等因素决胜负的时候,别出心裁的设定就变得非常重要。

    林舒的计算能力自然是比较强悍的。《诸神黄昏》的策略难度不算太高,也许对于十岁的孩子稍微有一点困难,不过在林舒的手上就举重若轻了,哪怕是场boss战。

    帮许良奇过了boss战之后,男孩顿时十分兴奋,一边对林舒露出充满崇拜的星星眼,一边说道:“林舒你好厉害。我每次都打不过去。”

    林舒便说道:“主要是节奏问题。你稍微控制一下攻击和回复的频率。血量尽量控制在20%到90%之间,60%以下用小回复卡,30%以下才用大回复卡,差不多就用,不要贪输出。五星大招碰运气,遇到了算你倒霉,重开局就好了。反正这东西出现的频率低。”

    许良奇听得连连点头,那叫一个认真。

    林舒想了想,对他说道:“说起来,你玩不好游戏,果然还是因为学习不好的原因。”

    林舒看着他的样子,就想起许良奇后来那惨不忍睹的学习成绩。小学毕业时他们还约好了要上同所中学的,中学毕业的时候无论林舒还是许良奇却是连这个话题都不提了——主要原因就是当时两人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大,到最后谁都知道不可能再继续当同学。

    许良奇父亲后来因为成绩的缘故教训许良奇,就说过一句:“你别给我提林舒!林舒玩游戏,你也玩游戏,同样玩游戏,人家次次考高分,你连及格都考不到!”

    许良奇那时还不服气,觉得是林舒聪明的关系。但事实上,林舒倒觉得,许良奇其实也并不笨。

    林舒就算玩个游戏,也从来没有落下过作业和习题,另外,课外知识的吸取和科普读物的阅读也从来没减少过。许良奇玩游戏,就是一心沉迷进去,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林舒小时候比较独,就算是发小,也没什么兴趣当老妈子,管教人家学习和休闲的习惯,属于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典型人格。

    事实上,就算重生回来之后,他的性格也没有大变。甚至于一开始,他都没想起来自己还有个关系还算亲密的发小这件事。如果许良奇没有自己跑出来,林舒八成会直接当他没存在过。

    不过既然已经见到了,又隐隐意识到了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林舒便顺口这样说了一句。

    许良奇听了,顿时有点炸毛,辩驳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