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超级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哒哒哒,哒哒哒……’

    很快的,李承轩便将步枪调入了三连发模式,这样虽然降低了一些准头,但火力却要比单发猛的多,准确度也比连发猛的多。

    忽然间,李承轩似乎想到了什么,之前他制定的战术有些过于墨守成规,虽然看上去很完美,但却不知道变通,这种战术在战斗中可能会被某些战士不经意间给破解掉,让他变得更加完美,但是现在,李承轩已经想到了问题的所在。

    “通知下去,把新装备发到各个班去,每个班两支,去掉两个步枪手,在机枪无法提供掩护的时候,这两把41式自动步枪可以当做机枪使用,在近战的时候,可以调成连发模式或者三连发。”

    李承轩吩咐道。

    之前闲得无聊,李承轩特意试验过41式自动步枪的威力,子弹穿过去之后,会在后方钻出一个碗大的伤口,当然了,李承轩的实验对象是猪肉,并非人体。

    这种武器虽然很猛,可是一个控制不好便有可能伤到自己人,所以李承轩才不得不认真的对待这一点,为了解决换弹时间问题,李承轩甚至特意拿胶带将两个弹夹粘在了一起,换弹的时候不用再从弹药包里去取,大大的减少了换弹时间。

    “你们按照我说的联系一下,等我开完会回来之后告诉我结果。”

    李承轩将手中的步枪递给了一名战士,而他自己则乘车前往北集团军群司令部。

    一个班有十二名士兵,现在编制已经统一了,不像之前那样,一个班多少人都有,在此之前,每个班的火力情况也比较均匀,正副班长配备mp40冲锋枪,一名狙击手,然后九名步枪手,排设一挺机枪,连设一个机枪排,和一个迫击炮拍,也就是说一个连有八挺机枪和四门迫击炮。

    这种火力在现在各国部队中来说都算是很强大的存在了,无论是远程火力还是中近程火力都很猛,都可以力压对手,可是在装备了两支41式自动步枪之后,班排火力便再一次的增加了许多。

    别看只有两支,若使用的好的话,足以顶的上两挺机枪的效果,威力也不比机枪差,更重要的是机动力要远胜于机枪。

    而后世战争中,主要以班排战术作为主要战术也就是因此而来,单兵火力被增强了数倍,在一个班的士兵面前,他们的火力足以抵挡之前一个连,还要那么多的兵力干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就看谁的战术比较先进了,而苏道也是慢慢的在朝着这方面发展,在苏道预想中,到了后期,战场上的战斗方式将以班排战术为主。

    一天之后,北集团军群的会议也顺利的结束了,他们已经确定了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备战,但为了掩人耳目,部队也必须要有一些调动,借此来迷惑苏联军队。

    于是乎,第三天开始,驻扎在边境的主力部队纷纷收拾行装,于第四天开始忽然后撤,而他们的目的地却是长城,做出一副要入关的样子。

    而蒋委员长那边在得知情况之后,一边加紧联系苏道,询问他们想要干什么?一方面调集部队,在关内与北集团军群形成对峙。

    另一方面,后勤部队则悄悄的往边境地区囤积弹药和食物,一个月后,拥有四百万兵力的北集团军群,在中苏边境上只剩下了不到三十万的兵力,除了新兵之外,将近两百五十万的兵力被调往长城附近。

    一副大战的样子瞬间出现,而德国方面也早就开始向苏联进攻,果然如同苏道所预料的那样,苏联一边联系苏道,希望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一方面加紧进行国内动员,抵抗德国人的入侵。

    而苏道也顺势签了那份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人这下终于放心了,一口气将远东地区的兵力抽走了一百多万,只剩下三百多万部队继续戍守边境。

    两个月后,苏道与蒋委员长的对峙忽然没有任何征兆的结束了,三百万军队重回边境,而此时前期所需要的弹药也已经全部被送到了边境,而苏联人在东部地区的总兵力,却不足两百万。(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百二十章 :挺进苏联() 
1941年11月份,德军所执行的巴巴罗萨计划在前期已经得到了胜利,闪击战让苏联一时苦不堪言,军队经常出现被大规模歼灭的案例。

    而此时,也正是德军的巅峰时期,他们现在所取得的进展,已经完成了计划中的任务,由于侵略计划很顺利的便完成了,于是小胡子也是信心满满的下令部队向苏联首都莫斯科进军。

    而德军也没有让小胡子失望,不仅冲破了苏军的拦截,反而将苏军围困在莫斯科城内,尽管因为天寒地冻,德军准备不充分,许多士兵仍穿着单衣在作战,后勤补给被切断等等原因。

    但是小胡子却依然下达了进攻的命令,莫斯科对于苏联的重要性,使得小胡子不可能放弃这个城市,此时的德军还没有遭受到重创,虽然身处于寒冷之中,可是胜利却带给他们无穷的温暖。

    所有人都幻想着胜利的那一天,所有人都幻想着将苏联踩在脚底下的那一天,西部战线上遇到的困难与愤怒,在苏联这里被德军充分的发泄了出来,只是没有人料到,一个月以后,德军将会丧失掉之前的优势,转而向失败走去。

    与此同时,远东地区,中华帝国的北集团军群可谓是准备充分,部队士兵身穿很暖和的保暖衣服,披着大衣,吃着热乎乎的饭菜,虽然很冷,但拥有保暖措施的士兵却一点也没觉得冷。

    停战两年多的时间,位于东北的北集团军群可谓是再也没有参与过任何的战争,只有少部分士兵参与了朝鲜战争,虽然部队的训练程度很好,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可他们的一些作战经验,大多来源于老兵的讲解以及演习。

    尽管这支部队此时就已经很强大,可是却有着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不过好在苏军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不管是西部的苏军还是东部的苏军,都处于装备落后,战术思想落后的局面。

    双方都有着各自的不足,但北集团军群却占着一些优势,例如他们的训练情况比苏军要好很多,而且目前一线主力部队都已经训练完成,新兵全都在预备役中训练。

    武器装备也要比苏军先进的多,此时东部的苏军装备,还达不到人手一支步枪的比例,很多士兵都是每人发五颗子弹,然后跟在有枪的士兵身后,等他死了之后再捡起枪来作战,如此重复。

    1941年11月20日,就在苏军即将在欧洲扭转局势的半个月前,凌晨两点多钟,远东地区的中华帝国北集团军群便已经做好了进攻准备。

    凌晨两点整,近百个工兵营同时展开了进攻苏联的第一步,在黑龙江上搭建出上百架浮桥,黑夜中,工兵营的战士们只能凭借着微弱的月光,以及他们自己的感觉来将浮桥组建在一起。

    这个时代的冬天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寒冷,而此时还没有什么暖室效应,早在十一月初,黑龙江便开始结冰,经过二十多天的封冻,江面已经出现可厚厚的冰层,即便是装备走在上面也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但为了避免意外发生,部队在出发前还是先建造了浮桥,坦克等重型装备若是直接走冰面的话,恐怕会将其压碎,致使装备沉入江中。

    但是在冰面上组装浮桥,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浮桥先是沿着岸边顺向排开,等各个卡扣都连接好之后,再依靠仅有的那些两栖坦克推着浮桥的一端将其横向排开。

    等一切都做完之后,两个小时的时间便过去了,其实浮桥的组装只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剩下的一个多小时,基本都是在移动浮桥。

    而苏联方面也是格外的大方,自从跟苏道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苏联方面的主力部队均向后撤了二十多公里,前方只留下了一些少部分的哨兵。

    而这些哨兵也早在工兵开始工作半个小时前被潜入苏联的特种兵干掉,若不然的话,两栖坦克那么大的动静又怎能瞒得过苏军的哨兵?

    两个小时的时间,四个集团军的步兵基本上都已经越过了黑龙江,踏上了苏联的领土,但他们却并没有对苏军发起突然的攻击。

    都说中国人喜欢夜战,他们只有在夜战中才能取得优势,但那是在装备不行的前提下,现在的北集团军群,夜战无疑是等于自己折掉了双手,让敌人捡了便宜。

    越过黑龙江之后,四个集团军便各自找着地方潜伏了下来,他们将会在天亮的那一刻对苏军发起攻击,之所以提前踏上苏联境内,主要也是担心白天跨过边境的时候,会遭到苏军炮火的打击,万一把冰面给打穿了可就悲剧了。

    凌晨五点多钟,三个坦克军三千六百多辆各型坦克全部进入苏联境内,各自进入了先前预定好的战斗位置,他们虽然是最后一个踏上苏联境内的,但在天亮之后,他们却会是第一个发起攻击的。

    “小子,少喝点,一口就行了,你想发着酒疯上战场?嫌命太长了不是?”

    一名老兵一把夺过了一名士兵手中的酒壶,低声的叱问着。

    “班长,我再喝一口,太冷了。”

    胡小全可怜兮兮的看着那名老兵,委屈的说着。

    胡小全也是当兵一年半的人了,在军中也算是个老兵了,可惜生不逢时,他参军的时候就已经没仗打了,参军之后就一直呆在部队里训练,也参加过几次演习,但却没感觉到一点的危险。

    也不知道怎么了,反正就从踏上苏联领土之后,他就觉得浑身发冷,甚至还有点害怕的感觉,于是他便拿出了事先发给他的酒壶,忍不住的猛灌了几口,烈酒下肚之后,瞬间觉得浑身暖和了一些,可当放下酒壶之后,却觉得冷意再次布满全身。

    “看你那怂样,就隔着一条江,再冷能冷到哪去?在东北的时候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