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兰陵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儿子相斗么?

    萧琮道:“圣人是历代大唐天子中子嗣最多的一位,共有三十七位皇子皇女,其中成年开府的皇子有十个,未开府已年满十五的皇子有七个,还有六位小皇子……圣人真不缺子女。已经开府的那些成年皇子也大多子女旺盛,齐王就已经有了七子二女,连嫡长孙都有了。相比之下,太子病弱子嗣不丰,仅有长女和幼子,在圣人看来就是很大的问题。如果圣人皇位传给太子,谁知道太子能在皇位上撑几年呢?

    “太子以德行和能力论,都能胜任太子之位,尤其为君的气度,是圣人其他皇子都不及的,与太子相处过的人,无论文官武将还是儒士学子,没有说太子不好的,足见其气度和折服人的能力。齐王与太子相比气度略逊,但能力卓异,先后任工部、户部尚书,都有出色的政绩,而且为政有锐气,推陈出新,提出的几项改革措施深得圣人之心,而且,齐王如今三十五岁,正值英锐之年,身强体健,又有七子一孙,未来想必子孙更多,这都是太子不及的。

    “但是,圣人至今未废太子立齐王,或许有七成的原因在于清川郡主。”

    沈清猗缓缓道:“立皇孙?”

    萧琮点头,“父亲和任、顾二位先生分析,圣人应该是有这个意思,但还不明确。所以,齐王要争。郡主第一次遇刺,难说没有齐王在暗底搅事,但圣人没有去细究,这就是默许齐王去争。”

    萧琰蹙起眉毛,“那万一郡主遇刺死了呢?”

    “两虎相斗,只有唯一的强者才能坐上虎王的位置。清川郡主如果遇刺死了,那就说明她还不够强。”萧琮沉声道,“圣人是要选择最强的一位,继承大唐的皇位。”

    萧琰忽然明白清川郡主为何会愈杀愈强了,因为不强就是死!

    ***

    翌日,萧琮开始行使兵曹巡军职事,在韦蕴陪同下,检阅士兵操练,军中武备,与各级武官会见。萧琰以萧琮的护卫随行,第一天检阅军中操练还挺有兴趣,第二天巡查武备她就没兴趣了,想着四哥在威胜军很安全,不需她随行护卫,便邀沈清猗去横马山游玩。

    但沈清猗却是不得闲的,威州士家的贵妇官眷拜帖已经堆了一摞,正在准备宴会事宜。

    萧琰哎哟一声,“早知道我就跟四哥去军营了。”

    沈清猗哼一声,“在我这你就无趣了?”

    萧琰抱着隐囊滚了两下,唉声道:“不是无趣,是没劲。”说着抱怨韦应周,“韦三郎这家伙说跟我打一场,人都不知跑哪去了。”

    沈清猗坐在榻几边排着宴请单子,回她一句:“你当人家都像你这般闲么?”萧琮在威胜军巡军,威胜军上下能得闲才怪了。

    萧琰一个坐起,跪坐在沈清猗身后给她捏肩,笑嘻嘻道:“我现在不闲了。”

    青葙继续报着帖子,当没看见。

    沈清猗被萧琰这么贴在身后,气息呼吸在颈间,有些心浮气躁,排帖子都有些心不在焉,回头嗔她道:“你若待着无趣,便先去横马山转一圈。”

    萧琰捏肩的手停下来,下颌趴在沈清猗肩上道:“那我先去探路,回头给姊姊做向导。”

    沈清猗斜眼嗤她,“还需你做向导?”

    萧琰趴她肩上哈哈笑,“是极,是极,世子夫人一招手,全威州的娘子都要抢上门来自荐了。”

    她一笑,下颌骨就摩擦在沈清猗的肩上。

    沈清猗觉得肩上擦得发痒,还痒到了心上,回手将她推开,嗔道:“坐一边去,别扰我做事。”

    萧琰便往旁边挪了挪,一边道:“听说横马山里的燕鸣河源头有鲟鱼,我去给姊姊钓一尾回来做金粟平。”

    金粟平就是鲟鱼籽蒸饼,最美味的鲟鱼是在安北都护府的黑水和粟末水,燕鸣河上游可能有鲟鱼,但能撞上就是运气了。沈清猗闻言便笑,“阿琰最好带上过夜点心。”

    萧琰哼一声,“姊姊不信我。”

    沈清猗噗一笑,吩咐白苏叫秉笔过来,又看着萧琰笑,“若遇不了鲟鱼,钓一尾者罗也是可交差的。”

    者罗鱼是燕鸣河的特产,每年四五月破冰后,威州都要快马往贺州递送者罗鱼,是贺州贵家膳上必备的鲜鱼羹,但再鲜也没有燕鸣河现钓上来的鲜。

    萧琰当然应下来,又喜道:“我这会去钓的鱼肯定是最鲜的。”威州地处北寒,今年春来得早,四月初已破冰,就是前两天的事,萧琰这会去钓鱼算是“早春头钓”。

    不一会秉笔过来了。

    沈清猗吩咐了去横马山钓鱼的事,让将军府派几个小厮同去。秉笔应了,退下去安排。

    萧琰坐榻边翻《威州志》,一边听沈清猗处事。约摸两盏茶工夫,秉笔入内禀报说,人手已安排好。萧琰便与沈清猗道了别,领了秉笔出知仁苑。

    五名将军府的小厮已经牵马候在东路院的檐子门外。一行人上了马,出了将军府往东北城门行去。出城后一路快马疾驰,一个时辰后抵达一百二十里外的横马山。

    这座山脉不止在威州境内,是自燕周国境内起,从西北向东南延伸一千四百里,隔开了大唐和燕周,原名叫燕然山,是汉朝北匈奴的祖地,东汉的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令班固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即史书说的“勒石燕然”。

    萧琰打马上了横马山,驰往“勒石燕然”的燕然坡。她策马行进中,吟起王维那首有名的塞上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属国过居延”的“居延”就是横马山以南,在拓跋北魏和宇文北周时期是居延军镇,防扼北面的柔然汗国,如今是大唐帝国的威州,防扼燕周的铁障。

    秉笔带了四名小厮已经去了燕鸣河的上游山涧,她只带了一个导路的小厮,往山上走。去了燕然坡,又往东北行去三峰,就是大唐的“勒石燕然”之地——横马坡。

    山坡上建有护石碑的八角石亭,亭中立有高八尺的碑刻,碑文正面是四个大字,如刀锋般的锐气,又如山岳般巍巍——

    横刀立马!

    这四个字是高宗武皇帝亲书。

    大唐统一北方后分别将宇文北周和高氏北齐赶到阴山以西和幽州以北,高祖武德十四年,宇文鲜卑和高氏鲜卑建立的燕周国和乌古斯汗国合兵进犯大唐,分别从燕周国的居延军镇和乌古斯汗国的狼野军镇出兵南下,被当时还是太子的太宗皇帝率领天策军大败,占领长城以北的狼野军镇,设为镇、靖二州,占领居延军镇的阴山郡,设为关州。其后两国三十年有未犯边,仁宗初年,再度踏马南下,兵败。消停十余年,于明宗六年,再次犯边,兵败。又休养了十几年,高宗十四年,两国再度踏马南下,联合漠北、塞外诸胡共计二十万联军,分四路进犯关州、镇州、靖州、幽州。

    高宗皇帝以幽州总管慕容秋、河西道大都督萧铖为东西帅,各率七万军迎敌。萧铖收复关州,并在关州以北的达旦草原大败燕周联军,追至燕然山下,前后杀敌五万余,燕周被打到燕然山以北,自此完全失去燕然山以南的居延军镇,大唐拓进六百里地域。高宗接到萧铖的捷报后笑曰:“横刀立马,金面温侯也。”书下四字赐给萧铖。萧铖遂上表请皇帝赐名横马山,高宗允,萧铖便以高宗亲题的“横刀立马”刻石以记,永彰大唐威德。

    大汉的燕然山从此成了大唐的横马山。

    萧琰在“横刀立马”的石碑前立了很久,这四个字她看了很久,整个心神都沉浸了进去。高宗武皇帝并不是武道高手,但她写的这四个字却给萧琰一种面对武道强者的泰山巍巍感和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那是一种威武又博大的气息。

    萧琰阖目又睁开,徐徐吐纳,只觉得内息又浑厚圆融了一些。

    她解下秋水刀,双手执刀横举于眉,向石碑行了一礼。

    这是一位真正的强者,因为她的内心无比强大,所以意志可以巍如山岳,气魄可以广纳海洋。

    帝皇者,当如是。

    作者有话要说:某觉得圣人萌萌哒~

    公主出场大家要耐心等候。

第五十三章 撞见() 
萧琰带着小厮下了横马坡;向山下的燕鸣河行去。

    一路顺着山势迤逦而下;远处千丈高峰有飞瀑流泉落下;合成溪涧水欢跃下来,又有数处山溪流下;汇入高峰山南的盘石凹;从盘石底部飞落三百丈峭壁,瀑水落涧从谷壑深处流出,就是燕鸣河的源头。

    萧琰原想去看一看盘石凹的奇景,但往那边走就没路了;“盘石瀑布”的名声传出来是因为樵夫远远的望见那巨大的从中凹下的瀑石中百丈瀑流断然落下的奇景,事实上距离还相当的远,而普通人力无法到达。萧琰虽然自负武功;但想着要钓鲟鱼;就没了那观景的心思,在小厮引路下,一路下山驰到燕鸣河入壑口,沿着河谷往上走。

    这道河谷很深,从入口望去,奇峰高耸,两边壁峭崖陡,河涧两边树木葱翠,鸟鸣婉转,中间的河道已经融冰,河水清澈透底,近岸的河水仍然冰结着。每往前行百余丈,就有一道河弯,转过弯又是河谷坦途。过了两道弯,便见将军府的一个小厮站在河中一块礁石上悬丝钓鱼。

    引路的小厮说,这是钓鳜鱼。

    鳜鱼也是贵家膳上的一道时鲜,尤其这种深壑水养出的鱼更鲜。

    萧琰和那小厮继续往里走,地势渐渐走高,河面变窄,水流变急。秉笔和三个小厮在这钓者罗鱼,四人手执的钓杆都很粗,钓线和鱼钩也很粗,因为者罗鱼长达三四尺,而且凶猛,往往咬断钱连钩一起吞下。引路的小厮说,者罗鱼喜欢待在水流湍急的水中,在这钓比较合适,再往里走地势更高,水流更湍急就不好钓了。

    到这里已经没法骑马了。

    萧琰从马鞍上取了鱼叉,对秉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