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能看到谁的明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秀七岁走南阳说的是,在刘秀七岁的时候,适逢王莽篡位,刘秀的家人都惨遭残害,孤身一人孤苦伶仃的逃往南阳去投奔自己的舅舅,历尽了磨难,偶遇了一大批英雄好汉,都招揽到了自己的麾下,最终在自己舅舅的帮忙下,卷土重来,除掉了王莽,恢复了大汉的基业,建立了东汉,号称光武帝。

    而呼杨斗说的是大宋朝两门忠烈,呼家和杨家,由于彼此不服,从而产生了很多误会,大打出手,最后两败俱伤,让奸人得到了好处,最终两门英雄总算领悟,从而言归于好,一心一意为保大宋出力。

    可以说两部评书的教育意义都很好,再加上黄德金绘声绘色的说唱和一些夸张性的描述,很受乡亲们的喜爱。

    这不,一次都快要临近年关了,黄德金就带上自己的家什物子,一面大鼓,一副三脚架,和两块象小月儿似的钢板,准备到北方的一个小村庄,靠自己的本事赚一点过年费。

    一口气两部书说唱完了,老乡们舍不得让他走,再说大家好茶好饭好烟好酒的热情款待着,这黄德金也不想走,可是自己的看家本领甚至家衣底子都抖出来了,不走就得使绝招,这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呼啦啦就给大家唱起起了两宫斗。故事内容说的是唐朝时候,有个东宫娘娘复姓上官,有个西宫娘娘单字姓武,因这武娘娘天生妩媚,深得皇上宠爱,这上官娘娘就想方设法的排挤打压,一致使武娘娘出家当了尼姑。

    但这武娘娘也是不同凡响,卷土重来,对上官娘年包括太子都加以迫害,无奈之下,上官娘娘只好乔装改扮隐姓埋名躲避到了乡下,而太子和自己的弟弟走头无路,适逢齐天大圣孙悟空搭救,才避过了劫难。

    为了助太子重登皇位,孙悟空不但传授他们弟兄两个一身过硬的看家本领,还为他们四处偷借了各种法宝,象什么钻天冒,入地靴的都特别的搞笑,当然这都是黄德金的独家发明和自编乱造,是无从考证的。

    当然更令人搞笑的还有就是故事中的红光老祖原型其实就是观音堂那李姓家族中辈分最长的老头,还有个长眉大仙,其实就是观音堂那个长得高高大大的瞎子,当然还有很多的英雄好汉,最起码的他们的姓名和身材长相都是按照观音堂某某人的原型去描述的。

    俗话说得好,没有不透风的墙,正在黄德金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独家发明而感到沾沾自喜的时候,适逢关音堂村也有个小光棍也想乘着年关到北方去搞点过年费,到了晚上就住在黄德金唱书的村子里,偷偷地听了十几个晚上,后来实在忍俊不禁感到好笑,就赶忙跑回了观音堂,到处说道开了。

    所以当那黄德金匆匆忙忙赶回家过年时,刚进庄子就有人问:“老金子,什么时候也给我们说上一段红光老祖和长眉大仙的故事呀?”

    那黄德金还正在纳闷,突然又有人对他说道:“老金子,听说那二炮是天上的黑驴精下凡,是专门来搞武则天的,什么时候也给我们说道说道呀。

    那黄德金才明白,原来自认为密不透风的独家消息,在观音堂早已成了大家的笑柄和公开的秘密,所以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听到过黄德金那咚咚的鼓声了。

第九章() 
幼恋是二帮创作的第二部了。om

    虽然至今还没有见世,可以说除了命运的刻意安排之外,家庭的抹杀也是一条主要的原因,但并不能说二帮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和才华。

    二帮上学很晚,也可以说二帮成熟的也很晚,不知是什么原因,二帮都五六岁了,还不敢去独立的行走。

    也不是说他身体上有什么毛病,只要一只手扶着墙根,比普通的小孩跑的并不慢,但手一离开了墙,就颤颤巍巍的不敢向前去迈一小步了。

    直到有一天,大人们大概都下地干活了,大哥也不知跑到哪儿玩去了,只留下二帮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家,也难怪,家里出了个连路都不敢去走的窝囊废,是真的很讨人嫌的,所以也没有人再去管他。

    大概也实在是无聊,或者是二帮也向往着能到更远的地方去玩,就一个人顺着墙角走远了。

    大概那是一个夏天吧,树上的知了在狠命的鼓吹着什么,哇啦哇啦的叫的不停,树荫下二帮的二奶奶在带小孙子,孙子在小睡床里睡觉。

    二奶奶就坐在小睡床的旁边,也不时的打个盹儿,只有当小孙子不时的发出啼哭声惊醒她时,她才会赶紧的去摇几下。

    这时就偶然的发现了在墙角边的二帮,和蔼而又慈祥的向二帮边招手边喊道:“二帮,来,不怕,不怕。”

    正是那慈祥的笑容和一遍又一遍亲切的鼓励,二帮终于迈上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真正的起点,一致二帮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天生是个内心胆怯的人,虽然也向往着去走出自己的路,但不知为什么,一到了关键的时候就再也不敢向前了”

    但说了也是奇怪,自从二帮迈出了那一脚,来到了二奶奶身旁以后,二帮就一切正常了。

    可是仿佛是二帮前世里做过何种罪孽,这世里就该要受到命运的惩罚,在二帮刚迈出那脚的不几天,三帮就出世了。

    或者说一开始二帮是因为好奇才去照顾三帮的,但后来就变成理所当然的了。

    父亲要忙于工作,母亲也要下地干活,大哥要去上学,照顾三帮的重担就这样顺理成章的落到了二帮的身上,更要命的是在三帮刚刚能走路时,四帮又降临了,几乎是周而复始的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负重奋进。

    好就好在那时还小,无忧无虑的不知道什么叫吃苦受罪,既然有了带小弟的重任,父母大概也不好意思再给他附加什么其他的工作安排,所以一天到晚就是手拉着三帮,肩背着四帮,到处瞎转悠,因此二帮就有了一些能够更多的接触那些也闲的有时蛋疼的老人们。

    当然最好蛋疼的就是李长录,是二帮的本家爹爹,也是二帮母亲的亲大舅,不知是年轻时风光过,还是有过什么非凡的经历,或者按农村话说,好倚老卖老,总习惯不时的跑到二帮家来,对二帮的父亲发上一通老脾气,也不知什么原因,父亲母亲有时也辩驳上一句,这只会象火上浇油似的,只会招惹来更严厉的痛骂,父母亲只好忍气吞声的默不作声。

    有一次,二帮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李长录发火道:“你算老几呀,一天到晚跑到人家来吆五喝六,别人忍让你,是给你面子,你既然为老不尊不识好歹,别人就不用再给你面子,再者说了,你这样不分白天黑夜,也不管人家吃饭不吃饭,老是跑的来大呼小叫的,还让不让别人家过日子了呀。”

    对二帮的这个发火,似乎是出呼所有人的预料,虽然父亲表面严厉的大声训斥他,说不敢对长辈这样的,但满脸都挂着藏不住的微笑,母亲也忙不迭的解释,这是你大舅爹,小孩子是不好对大人发火的,不然他会掀我们家桌子的,但终于还是没忍住,呵呵的笑出了声。

    不知是领会了父母的意图,还是领会错了父母的意思,还是二帮早就憋了一肚子火,今天必须要把它发完,反正是继续大叫道“我看谁敢。”

    气氛是有点尴尬,不过也只持续了几秒或者是几十秒的光景,打破这种尴尬气氛的是李长录,李长录拄着拐棍站了起来,但是满脸带笑,用拐棍指着二帮说:“小家伙,不得了,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又转过头指着二帮的父亲说:“这定下来,都是你教的,看我等几天也不收拾你。”说完气嘟嘟的走了。

    亲戚必竟是亲戚,后来李长录既没有收拾二帮的父亲,也更没有去收拾二帮,不过确确实实再没有到二帮家来大呼小叫过。相反的,看见二帮背着四帮拉着三帮从他家门前经过,总会把弟兄三个都拉进去,一人给上几粒小糖,或者每人装上一把瓜子或者花生什么的,一来二去的,二帮不但不再感到李长录是那么的惹人烦,相反的倒也是蛮亲切的。

    特别是那个大舅奶奶,一见到二帮,就孙子长孙子短的满口叫个不停,叫的二帮还有点怪难为情的,后来二帮才懂上那么一点,原来李长录是没有儿子,在农村没有儿子是属于绝后的那种,不管你再怎么的有本事,只要是断子绝孙的,都要被别人耻笑和不能抬起头做人的。更何况李长录只有一个女儿,也早已出嫁做了人妇。只剩下老两个相依为命,二帮也很同情他们,加上又经常有好东西吃,难免的就往李长录家跑的多了点。

    等到李长录对二帮打开了话匣子,那总算是再也关不住了,当然李长录对二帮说的可不是什么东家长西家短的瞎唠嗑子,更不是什么做人的大道理,都是些二帮从没听别人说起过得怪里怪奇的传奇故事。

    首先是有关姜太公的故事,干啥啥不成,做小生意吧,卖米米漏掉,卖面面吹跑,以致妻离子散,家破人未亡,但是最后因心地善良而又不贪图钱财,终得天书三部,不但上知天文,而且下知地理,并且后来还斩将封神,为大周保住了八百年江山。

第十章() 
其实二帮最爱听的并不是关于姜子牙如何斩将封神的故事,令二帮感兴趣的是关于朱元璋如何成为皇帝的故事。om

    一个农民的儿子,适逢当地大灾,被逼无奈去给地主家放牛,因同情小伙伴们饱受饥寒就将自己放的地主家的牛给宰杀了,然后在山上用个石锅煮熟了,分给小伙伴们吃,后来因得罪了那个地主老财,被赶出家门,四处流浪乞讨,为了能够安身,也为了能天天吃到饱饭,就在一个寺庙里出家做了和尚。

    但是就是这么样的一个小孩后来居然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举推翻了元朝的残暴统治,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朝代,大明朝。这是何等的雄才大略,而朱元璋的人生经历,正是二帮所向往的,特别当听说朱元璋也是凤阳人,出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