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界上的人造建筑史上,没有什么未解之谜。
最简单的例子,古人对于瓷的烧制,几乎已经走到了造型艺术的巅峰,瓷这种材质的各方面特性,也比现代玻璃更优秀。难道瓷就是外星人带来的?然而瓷在商代,也就是三星堆之后的时代就出现了,并且非常的粗糙,随着历史的进步才一步一步的完善了的。
这些瑰丽的宝物,只能证明古人的勤劳和智慧。
刘超环视周围:“东西都别去动了,不过这儿感觉四通八达的,可以探一下路。”
方宏左右看了看:“没错,你看,根据古人习惯,南面一个门,东面一个门,如果进入其他房间,恐怕构造还是一样。”
“这里的西面北面没有门,那就说明这已经是整个建筑体系的最深处了,往南往东都应该还有很多房间或者过道一类的建筑。并且一直延伸。”
很简单的道理,古代建筑,南门是正门,东门等于现在的窗户,除此之外就是天窗,那么一个套环的建筑中,建筑就会连成一排修建,最西侧的一间房子,就是最内层,而东面一定会有一连串的房屋。
因为作为交通枢纽功能的房屋,肯定是东南西北四个门的。
当建筑水准提高,私密性的刚性需求到来,圆形建筑变成方形建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向,所以进入地宫中,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所处的位置。
“我们往南吧。”
那个时代的普通人家才会横着修,而往南也有连贯空间的大型建筑,似乎还没有完整的出土过。
第九十二章 太阳鸟()
“等一等我!”
顶上,张树桥老半天终于下来了。
张树桥落地,就递出了几个探照灯:“我把他们的灯都收集过来了。”
“叮叮叮铃铃……老狼请吃鸡……”
“枪哥你的铃声太恶俗了,能换一个吗。”
方宏接起了电话:“喂,嗯,是的,大发现,是的。”
“没有,我们下来了三个人,正在初步考察,好的,我知道,嗯,我会注意的,没问题。”
“省里面排专家过来了,不过这地方太难找,我们得做个标记。”
说完,方宏回到了塔下方:“先等一下再进去看,我们得做个标记接专家们下来。”
所谓标记,就是一个热气球,这还是那边的专家告诉方宏的办法。
这里没办法找到具体坐标,也没办法从外界慢慢摸过来,最好的办法还是直升机降落,所以,方宏和刘超几人都要动起来,要找到一大片空地,让直升机足够降落。
就在刘超等人去寻找的时候,方宏开始做简易热气球。
四根树枝绑成框,用方宏和张树桥携带而来的翼装上面的伞在上面裹成一个空囊,框上十字固定了一个大碗,然后上面用携带的油,枯草,树枝等做成了一个火盆。
下面用绳子拴住,绑在了一块石头上。
说是热气球,还不如说是孔明灯。
这里风小极了,气球从山岭升起没问题。
另一边,刘超也找到了合适的地方。
一个队员等在这儿,等到专家通知到了上空时,就点火。
一个人升起热气球是很麻烦的事情,先要让热空气将气球冲起来,然后才能飞上去,不过也没多的人手了。
完成这些之后,方宏和刘超、张树桥再度进入了地宫。
“走吧,看看南面的房间是什么。”
当众人进入南面房间时,才感觉不一样的气氛。
刚刚那个塔下的空间,更像是一个平日里也被封闭的地方,除了铜人和摇钱树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东西。
而在这里,琳琅满目各种认识的不认识的东西罗列。
很多青铜器铸造物,也有陶器,甚至有些地面痕迹看上去很像是玉器。
不过埋在地下的部分方宏都没敢动:“别动它们,万一人为损坏了就不好了,我们只探查,等到他们专家来的时候再慢慢清理。”
之前,就有省内的协会要给方宏考古方面的名头身份,不过还有一些阻力,不过接二连三的发现后,方宏虽然不是科班出身,却也绝对够资格了。
这个世界,学历只是敲门砖,如果你都登堂入室了,敲门砖进来的或者是空降的,影响就不那么大了。
“这种痕迹算是雕刻么?”
方宏看着张树桥指着的石墙上的痕迹,仔细观察:“这应该是那个时代的龙吧,刚刚从C字形状变成S形状,依稀能看出龙纹标记。”
这里和最内层的那个房间已经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了,有些地方依稀能看出土木结构,不过土木结构都崩塌了。
换句话说,建造这里的人,先建立了石墙,和石顶,然后在内部建立了土木结构的墙体或者其他一些东西。
“这些人肯定是中原或者蜀地平原来的汉族人,土木结构太明显了,你们看这个,应该是一个大梁,虽然腐朽,却看得出明显的痕迹。”
就像汉代大墓,所谓棺椁,这两个字为什么是木字旁的?那些被发现的棺明显是石头做的啊!
实际上,墓穴放置椁的那个房间才叫棺,和后来的棺材是不同的。
这里也一样,先用永固的石头建筑了外围,然后内里撑起土木结构。
“这种结构像极了大墓,我感觉不那么好。”
“咔嚓!”
刺耳的声音响起。
张树桥不敢动弹了,他感觉自己踩到了东西。
这里的任何一样物品都价值连城,如果踩坏了什么,那罪过可就大了。
方宏低头,光照着张树桥的脚边,看了一下,才笑了笑:“是一条蛇的遗骨,是最近的东西,不是太古老的文物。”
张树桥才松了一口气:“我还以为踩坏了什么呢。”
“这也是给我们提醒,小心一点。”
前方,又是一个朝南的石门,这已经是往外第四个房间了。
这一个石门的上方有一个圆形凹槽。
方宏指着凹槽:“这个应该是门的卡槽,这里曾经有一个木门,这个东西对于农村出生的朋友们可能比较熟悉,这种结构的门一直用到现在依旧实用。”
合页这种东西进入中华也没有多少年,在此之前,都是这种结构的门。
所以那个时代,任何木工石工都是人才,都是能工巧匠,虽然比不上读书人,不过也很受人尊敬,不像现在,什么家具都是钉子一钉,打几个膨胀螺丝,再弄上合页滑轨什么的。
进入这个房间,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一起,再也挪不开了。
屋子的正中间,是一个高大的铜器,是一个铜鼎!
四方鼎!
四足四耳的方形鼎,并且有一个盖子。
这是一个厨具,而不是礼鼎。
鼎上面可以清晰的看清楚花纹。
一只大鸟,长脖子,尖嘴,翅膀略短,腿修长,两个前爪一个朝后的爪,尾巴略微翘起,整个身体像是在空中飞动的姿势。
“这是仙鹤?”
刘超率先提出了他的看法。
方宏摇头:“这哪儿是仙鹤,你这都没看出来?这是太阳鸟!”
在金沙遗址中,出土过一个四鸟环日的金器,上面就是四个一抹一眼的镂空鸟围绕着镂空的太阳飞翔。
“看来这的确是和金沙以及三星堆一脉相承的遗迹,不过我们之前的猜测有误,这应该不是三星堆之前产生的,应该是在三星堆和金沙之间出现的,因为它既有铜人和摇钱树,又有太阳鸟。”
太阳鸟就是这个遗址的身份。
或者说,这儿都不应该叫做遗址,而应该叫做古建筑。
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建筑。
这应该是商时代的建筑。
这是一个巨大的发现。
三人有了这个发现后,情绪也起来了,朝着第五个房间进发。
这一次,一进入房间,三人都懵了。
一个棺材,石棺材就放在屋子的中心。
第九十三章 棺椁制度()
这个巨大的建筑是一个墓葬?
绝无可能!
这个地宫的规模,已经超越了任何已知商代墓葬,如果说这真的是古蜀国一个大人物的墓葬,那么好歹它应该遵循某些礼制吧!
如果这是个墓,那也太诡异了。
首先,它在地上,在无尽的岁月后才到了地下,并且没有被完全掩盖。
其次,这石室算是一层棺,土木建筑二层棺,这个石棺在地上这么高,并没有被掩埋,说明曾经它的外部还有一层抬高,那就是三层,石棺是第四层。
换句话说,四层棺!
这在中华古代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清楚。
最开始的时代,旧石器时代,人死了也就死了,渐渐地,人们对于死亡有了敬畏之心,或许是因为死人细菌霍乱的原因,开始有了墓葬。
最开始都是直接把尸体放进坑里,填上碎石头,后来在韶山时代,出现了木棺椁,只用于部落首领。
往后,一直到周天子定鼎中原才有了四层棺,四层棺就等于是一国之主。
首先这里的年代就远比周更靠前,其次这里凭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就算是商代甚至更早时代,四层棺就已经成为了王的礼制,这儿会有一个国王吗?
张树桥哆嗦了一下:“这,要进去吗?”
“进,怎么不进。”方宏踏进这间墓室,感觉空气的温度都降低了很多。
进入室内,才看清楚这个石棺的全貌。
石棺上依旧有一些花纹,看上去和太阳鸟很相似,不过又有区别。
整个石棺的下半部分完全是一块巨石掏出来的,不过分辨不出是什么材质的。
这里的气候太潮湿了,加上这个无光的环境,石头有一些发黑,看不清本来面貌。
“董仲舒评价墓葬‘生有轩冕、服位、贵禄、田宅之分,死有棺椁、绞衾、圹袭之度’,看上去人死后不愿意变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