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鸾歌引,邀凤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了白其殊的书房又窃窃私语起来。

    “我早便说了,那个楚氏嫡女不得不防。”王长老低声说道,李长老点头表示赞同他的说法。

    书房之中,白其殊听楚玉蕤说了连亦清同她这几个月的经历,心中却有些不安,毕竟楚玉蕤对连亦清的了解太少,脸上还带着面具,连长什么样都不清楚,可瞧着她详细的将连亦清的症状描述出来并问他是否是过敏时,白其殊叹了口气。

    “依你所说,他好像是因为接触栀子手上才会出现红点,确实是过敏的症状,八九不离十了。”白其殊的话还回响在耳旁,楚玉蕤一路上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都对花粉过敏,怎么可能这般巧。可是,一个是朝堂之上炙手可热的十皇叔,当今圣上的弟弟,一个是江湖之远扶渠阁里的阁主,两人身份相差这般远,怎会是同一人?楚玉蕤揉了揉太阳穴,闭着眼思考,却莫名其妙地想起连亦清抱着自己时那张欠揍的脸,这样一来,她就更不会将他同朝堂上那个好似事不关己的人联系在一起了。

    四月下旬,科举最后一试,即殿试,于碧凌宫华襄帝亲自考核。

    自然,贡士一共三百名,华襄帝不可能一个一个亲自考核,故而分配了一些名额于礼部尚书、礼部侍郎。

    身为会元的符阙,自然在华襄帝的考核之内,不过白其殊知晓自己也归华襄帝考核的时候一晚上没睡着觉。

    不是激动高兴,是被吓的。

    第二日清晨,白其殊早早起了身,又温习了从前自己抄的诗词,叹了口气,两手合十道:“这次我是当真没有办法了,只能借各位诗人诗词一用了。”

    虽说自己前世同古董打交道,古时候的事情也了解不少,可也不是作诗的料,自己从前写的诗,放到现代,还能赢得几句赞美,至少面子上是的,而且还押了韵,若是放在古代……那便什么都算不上了。

    碧凌宫,华襄帝一身明黄坐在龙椅之上,不怒自威,苏淮现如今正在偏殿考核其他贡士,故而不在此处。白其殊的身影渐近,小步快趋进了大殿,华襄帝点头,礼节倒是学的不错。

    “草民白其殊参见陛下。”不卑不亢的态度更教华襄帝增加了自己对他的赏识,不过,回想起一段时间前,眼前这个为人称道的如玉公子哭着跪在自己面前抹泪的情景,华襄帝还是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第六十三章◎时务策论() 
华襄帝终于开口道:“那便开始罢。”

    昨日白其殊已经了解到殿试的内容,华襄帝第一轮应当问时务策。

    即华襄帝会拿出近日华襄国内发生的事情询问白其殊的对策。白其殊自认为自己虽从商,旗下的古董店内的事情多数还是亲力亲为的,这些日子同百姓接触也多,故而并不是十分紧张。

    果不其然,华襄帝第一题便询问了关于江临近日水灾之事。

    江临,位于华襄国南部,常遭水灾。不过,奇怪的是,今年的水似乎特别的大,这也波及了更多百姓,除百姓流离失所之外,庄稼也毁坏了不少。

    白其殊在心中捋了捋思绪,半晌,答道:“江临水灾,首当其冲便是百姓,由此,最应当安抚的也是百姓。故而草民认为,处置江临水灾,第一,户部应当立即拨款于江临知府,于江临灾情相对较轻的地方修建避难处,并派发食物。除此之外,还应当时刻观察灾情状况,分析灾情是否有再次扩散的可能,及时迁移受灾群众。”

    华襄帝点头表示赞同白其殊的说法,受灾之后,首先想到安抚民众,这是稳住民心的体现。

    华襄帝抬手,示意他继续。

    白其殊在心中舒了口气,第一个计策答对了,心里头也便多了几分底气,继而答道:“第二,稳住民心的同时,工部应当加紧修建各处衙门,而兵部应当加紧地方巡逻。”

    华襄帝抬头,“哦?这是为何?”

    白其殊镇定自若道:“华襄百姓数量众多,并非每一个百姓都是纯良之人,总有暴民挑拨,于人群之中散播谣言,从而引起地方暴乱,因而加紧修建衙门与加强地方巡逻,能够及时避免地方暴乱的发生。”

    大殿之中的不少人投来赞许的目光,华襄帝弯了弯嘴角,果真是白家的后代,祖上出过三位丞相、五位御史的白家后代,能是什么普通之人吗?

    “做好这些工作后,吏部应当派人去江临调查人口,统计受害、失踪人数,户部协同规划国家田地,从而调整新的赋税率。”

    先稳定民心,又威严巡逻,白其殊治事,刚柔并济,不仅如此,还将赋税这些细小的方面考虑周全,江临闹了灾,庄稼必定减产,若还按照从前的税率征税,必定引来人民不满,这样一来,先前的安稳民心的计策,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第三,工部应兴修地方水利,疏导河道,减轻水灾状况。”虽然白其殊的声音听起来很稳,心中却打着鼓,生怕自己这是纸上谈兵,被皇帝揪出错来。

    华襄帝身子上前倾了倾,勾唇道:“卿方才所言,稳定民心,避免暴动,又说灾后立即兴修水利,那么这些人,从哪里来派?”

    白其殊毫不犹豫道:“地方百姓便可。”

    “呵。”华襄帝轻笑一声,“地方百姓方受灾失去家园,心情必定低落,此时召集江临百姓兴修水利,恐怕会适得其反罢。”

    “这……”白其殊咬了咬嘴唇,皱眉想了半响,大殿之内的人表情各异,都在思索着应当如何回答,却见白其殊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这便要看第四了。”

    “第四如何?”华襄帝好容易找出了他计策中的不足,继而问道。

    “第四,礼部举行祭祀大典,陛下亲行,望天佑我华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白其殊在心中笑笑,古代人有一点值得利用的便是迷信,将天灾视为上苍对做皇帝的惩罚。比如今日这里闹了旱灾,比如明日有了天狗食月的现象,统统被归为皇帝不贤。

    此刻,身为君主,自然要好生反省,布告天下,以此求得上苍的原谅,即便是历史上文韬武略的汉武帝,也对天人感应深信不疑,至少在表面看来是如此。

    华襄帝不语,半晌出了第二个问题,这便表示他认同了自己的回答。

    接下来,华襄帝又问了朝堂之内的事情,比若关于裁减官员的利弊,又比若对招揽民兵有何看法,白其殊一一对答,虽免不了被华襄帝挑出错误,但华襄帝心中已对白其殊在治事各方面长处与弱点了解的差不多了。

    时务策结束,华襄帝明显瞧见白其殊低头呼了口气,复又镇定下来。

    华襄帝身旁的太监总管下了台阶,同大殿内的小太监交代了几句,不一会儿,便瞧见几个小太监端来了笔墨纸砚,一张宣纸平铺在桌上,另一旁,华襄帝的面前也摆上了宣纸,白其殊的心突突地跳,总有些不好的预感。

    “听闻卿好习字,巧的是朕也喜爱观赏大家字体,不若卿写来教朕瞧瞧。”华襄帝的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白其殊吸了口气,答道:“草民惶恐,仅临摹几日,不敢在陛下面前妄称大家。”

    华襄帝似笑非笑,“卿写便是了,不必如此惊慌。”

    “是。”白其殊低头答道,走至桌旁,提笔瞧了瞧桌上的宣纸,往日为隐藏身份而练习毛笔字的景象历历在目,为了伪装成一个不易教人发现的古董店老板,前世白其殊得接触大量有关古代文学的东西,由此来应付那些怀疑他身份之人,毛笔字,自然也在其中。

    提笔勾勒,似是心中有竹,抬眸间,恍若有种利落的洒脱镌刻在字里行间,很有股子别致的味道,一钩一划,清隽有力,亦如他的性格,行事洒脱,毫不拖泥带水。

    那字又似兰,温润之中包含着锋芒,清丽淡雅,“大好河山”四字不一会儿便呈现在宣纸之上。

    与此同时,龙椅之上的华襄帝起身,抬袖,身旁的太监总管研墨,华襄帝提笔蘸了墨,也开始在宣纸上写了起来。

    写罢,呈上字体,华襄帝瞧了瞧宣纸上的“大好河山”不禁赞叹道:“卿的字当真是笔走龙蛇啊。”

    华襄帝放下手中的宣纸,向身旁的太监总管说了什么,太监总管差了两个小太监将两幅字举起,大殿之内的人瞧见华襄帝的宣纸上头写着的是“楼台小榭”。

第六十四章◎金榜发放() 
两张字呈现在众人眼前,殿内之人仔细地瞧着两张字,不知华襄帝要做什么。

    “卿以为,朕与卿的字,谁更胜一筹?”此话一出,白其殊心中一惊,若说方才考核时务策是对自己办事能力的考察,那么现在问这个问题又是在考察什么?是在试探,还是给自己一个下马威?

    大殿之中的人不禁替白其殊捏了把汗,这一回答不好可是要掉脑袋的事情,虽说华襄帝喜爱书法,可严格说来他的字确实没有白其殊的造诣高,如若白其殊回答自己写的好,明摆着是教华襄帝难堪;反之,如若白其殊回答华襄帝写的好,那这便是有意恭维,恐怕华襄帝心中对他的好印象会下降几分。

    白其殊抿紧嘴唇,心下百转千回。

    华襄帝不愧是夺嫡之战中的胜者,出的问题这般难答,一个从自己手足身上走上皇位的皇帝,即便现在再仁慈,再礼贤下士,都改不了帝王多疑、唯我独尊的想法。

    思虑半晌,白其殊处之泰然,开口道:“陛下的字,同草民的,根本没有可比性。”

    大殿之内的人一个个都傻了,自然是被白其殊这番话给吓傻的,竟敢如此答话,恐怕马上便会被拖下去斩了罢。

    果真,华襄帝面带怒意,“何出此言?”

    白其殊定了定心神,平静地说道:“书法字体分为多类,不为同一类,自然没有可比性。草民观陛下之字,端庄遒劲,尽力丰厚,有颜骨之风。”说罢他便后悔了,这个朝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