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我们就拿帐篷来给凑,优先照顾当地居民,老弱妇孺优先,我们的士兵要发扬风格。”薛岳开口说道,成为唐人已经好多年,不自觉已经沾了不少原本自己对头口气的词语。

    胡发奎赞道:“薛司令考虑地周到啊,我们婆罗洲卫戍军,基本上都是广东本地人,还有广州本府的,与当地人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战斗力上没法跟雪豹团这样精锐之师相比,不过我们负责一些杂务还是没有问题的,广州治安维持便交给我们吧。”

    薛岳点头道:“这样自然极好。”

    胡发奎又道:“薛司令,您看,这天地会在广东打得满目疮痍,很多人都携家带口地逃难了,广州本府现在也产生了这么多的难民,他们都是我们的潜在移民对象啊。国内的移民任务压下来了,担子很重,我们是不是现在便可以进行移民的招募工作,将生活有困难的难民,转移到国内去?”

    “我倒是没有想到这么一点,不错,胡总督说得很对啊,现在确实是我们招募移民最好的时候,这件事也就交给你来做吧,你之前负责婆罗洲移民转运的工作,对这些事务想必也十分熟悉。”

    胡发奎还是相当敏锐的,他提前布局移民行动,而由于清廷在广东统治秩序的崩溃,所以后续一切的地方治安和治理,都是由大唐的临时办事机构展开的。胡发奎担任婆罗洲总督多年,虽然年纪很轻,但是却很有经验。

    他在当地约法三章,首先严格整治地方治安,任何

    作奸犯科趁火打劫的行动都会被严厉惩治,这使得刚刚经历战乱的广东地方人心慢慢安定下来。随后,胡发奎还利用清廷和天地会的储备物资,接济流离失所和毁家破产的百姓,特别是依靠唐人更发达的医疗系统,救治了大量受伤和患病的居民。这些行动都使得唐军在当地得到了极好的口碑,提高了唐军在当地的认可度。

    随后,胡发奎又以现银食物作为报酬,招募了大量的劳动力,恢复生产和重建,特别是已经毁掉一半的广州城,在劳力和唐军地通力合作下,慢慢正在恢复气象。

    整个秋季,广东唐军在军事上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天地会终究是一群以地痞流氓为主的会党,裹挟了一部分民众组成的部队,广州一败之后,杨真遁入山区,而各地天地会军的指挥不统一,也没有再次合流,被行动迅速地唐军各个击破。唐军只花了一周多的时间,接连攻克惠州嘉应潮州南雄韶州等地,天地会军基本上只能在偏远山区活动,再无太大威胁。

    薛岳和胡发奎则趁势对广东地区加强了控制和渗透,当然最喜人的还是从当地招募移民的情况,这次天地会起义的烈度虽然不大,但是范围却很广,对于社会基层还是存在一定的破坏力和威吓力的。一些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农田被毁,生计无法保障,最终只能选择接受大唐移民官员发放的一笔可观的安家费,携家带口前往大唐本土。

    尤其是客家人为主的惠州和嘉应两地,这两地在天地会起义之始,就被天地会军攻破,对当地的破坏也是最严重的,很多人逃亡外地。唐军平定天地会军之后,一些人返回家乡,但是却发现自己已经一无所有,加上客家人本来就具有比较强的迁移特性,婆罗洲卫戍军中本乡本土的人也较多,容易被当地人信任,所以这些地区都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潮。

    1779年最后两个季度,大唐不得不从本土派去广东超过三百名专门负责移民的公务员,仅广东一地的移民人口统计已经超过四十万,大批受战火所累的难民居住在帐篷中,吃着救济粮,等候着开往珈州的船舶,也期待着未来的生活。

304 天津条约() 
1779年10月3日,清廷内阁首相袁守侗与大唐远征军总司令白南,在天津签订了第一个唐清之间缔结的正式条约,史称《一七七九天津条约》。

    这份条约理所当然的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同时这份条约的内容极为繁杂,条约正款附录备忘录等总计超过五百页,一共有二十多个部分。《天津条约》也被世界史学界认为是大唐共和国半殖民化清帝国之肇始。

    条约的第一部分是停战协议,自条约签订日起,唐清两国处于全面和平状态,不再进行任何战争。而紧接着第二部分,立即就变成了唐清两国的军事同盟条约,条约主要内容为,两国达成军事合作关系,任何一国在被第三方攻打的状态下,条约缔结方有义务用各种有必要的方式参与到战争中来。同盟条约还规定,唐军有义务在清国境内展开目的以维护清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其社会稳定的军事活动,故而唐军拥有在清国境内驻军和采取军事行动的权利,唐军采取军事行动和进行驻军变更时,有义务提前知会清廷。第三,大唐有义务协助清廷进行军事近代化改革,向清国有偿提供军事武器和其他军事援助,帮助清军进行训练。第四,由大唐国防部出资出力,帮助清军训练武卫军武毅军,武卫军武毅军隶属于清军战斗序列,接受唐清双重领导,平时接受驻清唐军司令部指挥。

    条约第三部分,自条约签订日起,持大唐身份者,可以免签进入大清境内,从事合法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大唐国民拥有在清国境内居住经商投资等权利。大唐取得清国境内领事裁判权。清国司法机关无权审判持大唐身份者,需转交大唐特区司法机关。

    条约第四部分,清廷向大唐共和国免租金租借塘沽上海新安三地。成立特区。三特区主权上由大清和大唐共享,治权属于大唐共和国。租期未定。清廷在三特区不享有驻军权司法权租税权等,可在特区派驻代表。特区原居民,自动获得大唐国籍,享有大唐国民待遇。特区关口设清廷海关,负责出特区的对外贸易。

    条约第五部分,广东省暂时由大唐广东战区司令部代管,代管期至1781年1月1日终止。代管期间,大唐应向清廷交纳1000万两白银作为代管租费。大唐不必额外向清廷缴纳当地财税。另外代管期间,唐军广东战区需自费协助清军组建三镇新军,代管期结束时,新军应完全练成并转交指挥权给清兵部西南军区。

    条约第六部分,唐清两国全面签订协助流民安置善后条款。大唐共和国有义务帮助清国安置其国内失地失业流民,两国设立流民安置委员会,由唐清两国官员共管,经费由大唐方面提供和管理。清国地方各级官府,需向流民安置委员会的各项行动无条件提供方便。

    条约第七部分,大唐共和国向清国借贷白银三千万两作为周转。利率三分,清廷以关税为抵押,欠款为还清期间。关税收入只能偿还大唐,不能作为他用。第二年度,清国仍有三千万两白银的可选择借贷权。大唐保证十年内利率不变,同时大唐管理清国海关期间,税率不得进行私自更改。清国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任何大唐商品进入本国市场,武器鸦片等管制品单独列入备忘录,受进出口限制。

    条约第八部分,清廷兵部向大唐共和国北方工业集团采购总价值为三百万两白银的武器装备,主要为sc2后装线膛枪sc1776线膛火炮等。及相关弹药。

    条约第九部分,由大唐国家铁路总公司投资。开发建设京津铁路,铁路百分之百归大唐国家铁路公司所有。经营权归唐铁,唐铁每年需向清廷缴纳铁路租税。由大唐投资,成立长江航运总公司,进行长江航运运营,同唐铁例,向清廷每年缴纳营收比例的租税。

    条约第十部分,大唐向清国无偿提供一笔100万吨粮食援助。

    ……

    这一桩桩一件件,从商贸军事移民交通等各方面都渗透到了大清这个帝国的里面。即便是相当多的条款里面,看上去好像全都是大唐的义务,清国占便宜很多,但实际上大唐却通过这些条款实现了自己的各种目的。

    所谓的有义务维持清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实际上是打了一剂预防针,现在清国的每一寸土地,未来都是大唐的,如果没有这个盟约的存在,那么看出清国虚弱的西方列强,谁都想上来咬一口,怀有异心的那些边疆分裂势力,也都可能带来各种麻烦。有了这个盟约,大唐就具备干涉的合法性,避免自己未来丢失哪怕一寸的土地。

    而至于看上去像是白送的一百万公吨的粮食,这个是白送没有错,但是考虑到实际状况,由于珈州农业的不断开发,农业机械化新农业技术的采用,使得大唐共和国生产出了自己远远无法消费掉的粮食。仓储甚至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了,因为存得多,每年大唐农业产量都在翻着番地增长。即便大唐不断拓展着粮食的海外市场,并成为了新西班牙殖民地最主要的粮食供应者,可是大量的粮食出产仍旧是个麻烦。由于本土移民不断增多,农业部也绝不敢进行任何农业减产,所以,大唐粮食出口下一个目标地就是清国市场了。

    即便加上了横跨太平洋的运费,大唐粮价也远比清国粮价便宜。加上由于清国的动乱,粮食出产面临很多问题,这一百万吨粮食可以说是清国的救命粮,能够避免成千上万的人饿死。大唐当然不想饿死百姓,他们最好的出路当然是拿着救命粮然后登船出洋移民。

    另外一个重大企图是,通过大批的粮食涌入清国市场,唐人可以扰乱整个清国的粮食出产和交易。由于唐粮的主要代理商实际上是少数官商皇商,他们自然可以拿着更便宜的粮食大赚特赚,而无力竞争的本土小农则面对破产。破产后他们或者成为城市手工业者,或者选择出洋移民。当然他们也可能把愤恨发泄给那些垄断的官商和官府,继续积累民间对于清政府的仇恨,一举多得。

    类似的手段不胜枚举,有些明白地出现在《天津条约》中,能够推敲出来,有些则是后续施行的。杜鹃计划的后期核心理念就是,将清廷立在最前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