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南浔有一种自己见识多的炫耀感,道:“轿车吃得油,跟人吃得油是不一样的,那是汽油,不过却也不便宜就是了。”

    说话间到了上海市郊,这里有一座很大的骡马场,凡是进城的人。牲口是不许进城的。以防受了惊吓。伤了人。刘南浔上次来上海还抱怨不方便,这时候却巴不得舍了自己的马车。来到这骡马场,刘南浔已经轻车熟路,骡马场外面有一个大告示牌,上面写着如何办马车的寄存手续。刘南浔第一次来的时候,便按照这个告示牌上的流程办完了手续,后来他发现上海好多地方都有类似的告示牌,觉得颇为方便。用后世的话来说就叫人性化。

    此时大门口有一个跟刘南浔年纪相仿的商人,一身马褂长袍,头戴瓜皮小帽,脸色有些焦灼,道:“这怎还有这般的规矩,马车不许进城,那人进城后就凭着一双脚板干走么?”

    刘南浔听他口音也是宁波一带的,上前拱了拱手,道:“这位掌柜,却不必如此心焦。这城内虽不许行马车。却能租得轿车,处处通行。安稳舒适。另城内还有所谓公交车,一车可乘数十人,只取1分唐元的车资,也是简单。”

    那商人也抱拳道:“在下宁波布商宋忠桥,敢为兄台高姓大名?”

    “敝姓刘,名南浔,在杭州做些杂货生意。”

    宋忠桥问道:“刘兄先前来过上海了吗?”

    刘南浔道:“一个半月之前,来上海做过一次生意。我是听说唐人卖许许多多奇巧玩意,更多吃食点心的花样,这边来上海买了一包糖果、零嘴,想不到在杭州卖的还不错,这番准备多进一些货。”

    宋忠桥道:“在下是第一回来上海啊,刘兄有所不知。在宁波做布匹生意的布行,也就那么几家,宋某承祖宗恩泽,勉强支撑家业。往常都是到乡下,去收土布,然后自家染坊印染,却是没有想到,两个月前,我们宁波另外两家布行,突然售**我们收布成本还低的布匹。而且这布匹质地相当好,样式也多,一下子把我们宋家布行的生意全给抢走了。宋某这头发都快愁白了,多番打听后,这才知道,原来那两家布行的掌柜,都到了上海,寻了唐人的布商,进了便宜的货,拿到宁波去售卖。为求生计,宋某也不得不来宁波,寻些门路啊。刘兄先前已然造访上海,想必认识了些人,不知有没有能介绍的布商啊?”

    刘南浔道:“对不住,小弟主要还是做些杂货,这布匹上的生意不太懂得。不过宋兄也不必慌张,这唐人以工商立国,不似这大清朝,对咱们商贾是百般轻贱的。特别是那唐人官府,都是帮着商人做生意的,这事儿去问他们官府,自然有能帮衬的地方。”

    宋忠桥大惊:“怎么可能,咱们要进货,问官府官府能管咱们吗?不会被他们拿杀威棒打出来吧。”

    刘南浔笑道:“不会不会的,也罢,这回小弟也想多进些杂货,也是要去问问门路的,不然咱们二人便通行吧,正好租一辆车,也省了些差旅钱。”

    宋忠桥连忙拱手称谢。

    两人唤了家人伙计,刘南浔吩咐自己的车夫带着宋家的伙计同去一处“汉庭商务酒店”,说完事儿之后去酒店找他们。办完了寄存马车的手续,之后,刘南浔和宋忠桥则进了城。宋忠桥还一脸茫然间,刘南浔站在路边一招手,便见一辆黄色的轿车掉了个头,停在了路边。

    里面坐着一个黑色正装,带着白手套的司机,下车来帮二人拉开车门,问道:“二位要去哪里?是单程还是包车?”

    刘南浔道:“劳驾,去上海商馆,我们包车。”

    司机点点头,道:“好的,包车的话,一天的费用为5唐元。”

    宋忠桥慌道:“我这随身带的都是银两,没有唐人的钱币。”

    刘南浔道:“这不碍得,大唐商馆旁边就有一家钱庄,可以将银子换成大唐的银票,嗯,他们貌似叫做钞票。”

    宋忠桥松口气,这才跟着刘南浔上车。二人坐在后座,宋忠桥坐在车里,一脸好奇的样子,四处打量着。

    “早听说唐人有车无马自行,今日得之一见,确实神奇啊。”宋忠桥感叹道。

    刘南浔笑道:“这车要跑起来,比马车稳当得多。而且能持续奔驰,跑远路的话,比马车要快呢。”

    宋忠桥连连点头:“唐人造物之巧,却是令人瞠目结舌。却也不知道这车子不用马拉人推,是如何跑起来的。”

    刘南浔哈哈一笑道:“这个我也弄不明白啊,据说是机器,其中必有各种道理,只是我等浅薄,并不知晓。”(。)

375 上海生意(中)() 
刘南浔和宋忠桥称出租车来到了大唐商馆。这里的正门颇有传统建筑的风范,对称设计的飞檐门楼,高悬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大唐商馆。可是在门外却又有一块竖立的布告牌,上面标着:大唐共和国上海特区商贸发展局。

    这里一个单位两个牌子,其实完全是为了照顾清国的客商,试问哪一个清国商人能够明白大唐商贸发展局是干什么的,但是上面写大唐商馆,他们多少知道里面应该能找到做生意的门路。

    宋忠桥一看大唐商馆四字,顿时略有安心,问刘南浔道:“此处便是大唐商人汇聚之处吗?”

    刘南浔笑道:“倒不然,这里实际上是大唐官府的一处衙门。大唐官府设置繁多,几乎事事都要管,不同的衙门管不同的事情,我上次来上海,曾与一大唐官员对谈,他称大唐立官府不叫官府,而为政府,不突出官这一字,而突出政。官也不是民的父母官,政府所行之事,尽皆便民而利国,民若有患,则政府须管。”

    宋忠桥叹道:“这大唐风物,果然与我们大清十分不同啊。倒是听说,这朝廷新政,也有许多从大唐承袭过来的制度,宁波府的官衙已经不管断案了,据说要建一个宁波府大理院,负责断罪。”

    刘南浔却不在意道:“我瞧着朝廷这新政,搞不成几分的,那些个地方官,还不顾得都是自己的升官发财。哪能晓得这新政的真意。”

    两人说这话,就进入了大唐商馆。只见商馆内人头熙熙攘攘,宋忠桥惊道:“居然这么些人?”

    刘南浔道:“可不是,整个江南甚至江南之外的商贾,都跑来上海想要承接一项大唐的货物回乡去贩卖呢。这时节,只要能够握住一项大唐的商货,保管用不了一年时间就发财了。”

    宋忠桥听了这话。眼中射出更加炽热的光。

    门口站了一个二十余岁的大姑娘。一身制服,对进门的刘宋二人道:“两位先生,请问是否有预约?”

    刘南浔拱手道:“这位女大人,我等并无预约。”

    那姑娘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么二位是一同咨询呢,还是分别咨询?”

    “一同就好,一同就好。”刘南浔道。

    这姑娘从身旁的一个机器中扯出来一张小纸条,上面用大写汉字和阿拉伯数字写着503,道:“请二位到那边就坐稍待。叫到你们的号码时,请前往相应办公室。”

    “多谢女大人了。”刘南浔又是拱手。

    两人坐在了另一边的长椅上,这边少说也得坐了四十来人,南腔北调。有些还在互相问好交谈。商人本就是讲究一个交游和门路,所以都喜欢交朋友。

    宋忠桥小声问道:“刘兄,刚才你管那女子叫女大人,这是为何?”

    刘南浔道:“可千万别小瞧这唐人的女子啊,唐人讲究一个平等,官和民平等,男和女平等。在上海和大唐国内。女子贤能也是可以做官的。”

    宋忠桥有些瞠目结舌,道:“这岂不是上下尊卑和纲常全都给乱了吗?”

    刘南浔道:“小弟初时也不怎么适应,不过在唐人这边办事,可得守他们的规矩,经常有人在上海触犯了唐人的法条,就被驱逐了呢。刚才那位女子,也是这衙门里的官员呢,虽然这地位不高,但怎么都是个官,叫一声大人也不为过啊。宋兄初来上海,小弟得交待你几句。在唐人的地方,无论是酒店、公衙还是别的哪里,万万是不能得罪人的,哪怕就是一个寻常端茶倒水的小二,给您铺床的婢女,如果您动辄打骂了,店家反而不会向着您,反而直接叫了公差将您给拿了。这事儿上海经常有,所以常来这边的,都小心着呢。”

    宋忠桥难以置信,道:“还有这等事?就算是原本本地的那些泥腿子,也是一般吗?”

    刘南浔道:“是啊,唐人不知道为什么,就讲究一个这。这个规矩是部分你原本是唐人,还是清人的。往前数几百年,这唐人也都是居住在中原的。你要是在路上碰见了他们那总督大人,也不必跪,人家还会好言好语地跟你聊几句,真是客气。当然也不能真个混蛋到觉得人家总督就是跟你一般大的,还是要谦恭以待的。毕竟都是祖宗都是一样的,唐人也多礼,只是这个礼是人人要讲,不是专门对某些人的。”

    宋忠桥连连拱手,道:“还要多谢刘兄提点了啊。”

    两人聊着天,旁边便有一个留着两撇胡子的中年商人凑过来,他先是拱拱手,然后递上两张纸片,道:“两位有礼了,在下名叫徐有财,苏州珠宝商,这是小弟的名片,请二位笑纳。”

    刘宋二人接了那纸片,且见这张硬纸片上写着他徐有财的大名,题头是“徐记珠玉”,还有一些主营业务之类,背面则是徐记珠玉在各地的分店地址。

    刘宋二人报了家门,刘南浔笑道:“徐掌柜真是好厉害,我先前也见过唐商用这名片一物,想不到徐掌柜也是时髦,也用上这东西了。”

    徐有财颇为自得地笑道:“虹口厦门街那边有家店铺,就给印这东西,也不贵,这见了朋友分发几张,也算是结个交情,确实方便。”

    宋忠桥问道:“不知道徐兄来大唐商馆是要进什么大唐商货啊?”

    徐有财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