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很值得怀疑的。

    广东治权移交,唐军也相应开始抽调原本驻扎广东的兵力回国。原广东有唐军一万多人,大多是原本的婆罗洲卫戍军。这一群士兵家族大多在粤省。也有很多人的家室已经迁往大唐本土。所以陆军第五旅和第六旅按理讲在广东才算是驻扎本乡本土。即便清廷的广东巡抚来到广州后,第五旅和第六旅仍将会将散布在该省的各地,特别是移民潜力较大的嘉应、惠州、潮汕等地。另外第五旅还有一部分兵力驻扎于东南亚的海外领,配合外籍兵团作战。

    武卫军离开江南所留下的防卫工作,由江南新军接手。不过,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另一支由唐人出资和训练并担任军官的武毅军。也基本编制完成了。武毅军是从清国全国招募士兵组成的专业军队,兵员来自广西、四川、山西、河南、山东、江南等多个地区。甚至初时,由于地域不同乡音差距,很多士兵都无法畅通地进行交流。虽然这个年代也有官话,可是一般普通的农家子弟也根本用不上这东西。

    武毅军也将驻扎在江南各地,主要在苏南、浙北、皖南、赣东北和上海这些地区。与武卫军一样,武毅军装备的是制式的唐军武器,s1栓动步枪、s6冲锋枪、s8轻机枪等是他们的主要轻武器,同时部队中还有一定数量的60毫米迫击炮、81毫米迫击炮以及70毫米的步兵炮。可以说,大唐国防部对于打造武卫军和武毅军还是很上心的,基本上就等同于早期的唐军水平,跟现在的唐军相比,也只不过是在火力水平上逊一筹。

    武毅军自然还需要更多的训练和磨合,白南并不着急,暂时这支军队不会有什么派上用场的地方。即使再花一年时间才能最终形成战斗力也并不算晚。

    武卫军和武毅军在手,再加上唐军的正规部队,白南在中华联合特区能够调动的兵力就相当可观了。就算是脑子坏了的嘉庆利用新军和禁卫军与大唐对抗,也讨不到任何的好处。实际上武卫军和武毅军的成形,也方便了白南可以调动更多唐军的兵力,投入到远东周边其他地区的作战中。

    现在大唐还仅仅是在日本、东南亚巽他群岛上兴起了一点波澜,朝鲜半岛、中南半岛等地,仍旧有大量的利益果实,等待着唐人去采摘。

    海军方面,特区也进行了不少的建设。海军的远东第一基地就是建设在宝山县吴淞口的吴淞口基地,在另一位面这里同样是中国海军的锚地。海军在此驻扎有两艘平海级巡洋舰和四艘自由风级护卫舰。另外再塘沽港,海军还有一艘巡洋舰和两艘护卫舰,香港的海军基地亦然。其余远东海外领没有常驻的舰船,不过海军仍旧会不时派遣舰艇过去巡航。为了加强基地的防御,海军还开工了三级舰艇,也就是近海炮艇。

    大唐海军一级舰艇就是涿鹿级战列舰这种级别的,二级舰艇则为巡洋舰、护卫舰,是一般作战的主力,三级舰艇则为500吨以下的炮艇。海军开发的虬龙级炮艇,已经逐渐开始配备个基地。这是一款吨位仅200吨,装备有一门76毫米舰炮和一座双联装57毫米炮塔,航速在16节的小型作战舰艇。制造这样一款以近海作战为主的舰艇,没有什么难度,一个月造上十艘都不成问题。

    就算是以虬龙级炮艇对抗那些卖给外国的蒸汽铁甲战舰,在岸炮的配合下,速度快、火力猛的小炮艇也不会吃亏的。(。)

380 一七八一() 
1780年的12月26日,这一天是西方现代社会的boxingday,意思就是圣诞节后开礼物的日子,当然也有一些华人蹩脚地翻译成拳击节。在这一天,许可馨为白南诞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白南为他取名白恩,全家人都充满了欢乐,包括小丫头白欣,也满足于自己未来终于有了一个小打手。

    在儿子降生的喜悦中,新的一年也来临了,大唐一晃已经在这个时空渡过了七个年头。而与之相随的是大唐国力的暴增。1780年底,大唐西海岸三州人口达到了203。51万人。内陆二州和东南三州总人口约为6。6万人,本土总人口达210万以上。而几个海外领中,奥羽海外领人口260万,是人口最多的海外领,不过尽皆日本和族。固威海外领人口为68万,以满族人口为主。东南亚三海外领以及大洋洲三海外领暂时人口无法统计,实际也可以忽略不计,夏威夷理论上不属于大唐的领土,所以也不予计算。

    仅仅以人口论,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大唐,以18世纪末的标准,已经不算是一个小国了。而国家统计局根据移民数字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计算,居然得出了在1785年末,大唐人口怎样都会突破700万这个数字了不计算海外领和特区。即便一手将这个国家建立起来的人们,也对此觉得难以置信。因为18世纪中期,英国人口也仅为这个数字,半个世纪之后,大不列颠的人口才达到1050万人。而大唐人口突破1000万的预计时间为1787或者1788年。

    这跟从清国大批的移民,以及本国医疗条件高社会福利水平高和此时华人仍旧有着强烈的生育意识有关。所以,大唐共和国会比英国更早地成为千万人口国家。而且当英国人口突破一千万的时候。大唐的人口应该稳稳突破三千万了,是英国的三倍还多。

    基本上,在白南这一代人处于年富力强年代时。大唐本土出生的一代就已经成长起来,而且大唐将处于持久的人口红利之中。并且为国家不断向外殖民提供人力。在这样的人口增长预期下,大唐领袖们更加乐观,而施政举措和国家战略也更加主动和积极。

    不仅是人口一方面,大唐本身在经济上的建树,也越来越引人瞩目。这里仅拿出国家财政一项,作为说明。

    1778年,当乾隆中止与大唐共和国贸易的时候,大唐共和国的财政收入约为三亿九千万唐元。而根据国家经济部门的计算。在刚刚过去的财年中,大唐共和国的财政总收入,已经达到了12。38亿唐元,折合英镑近1。7亿,也就是五亿多两纹银。考虑到乾隆年间清国财政总收入也就是六千万两纹银的程度,那么1780年,大唐一个人口二百余万,而且超过半数都是新移民的国家,财政收入一项是人口接近四亿的清国的八倍有余。

    这个成就让很多唐人都欢欣鼓舞,唐人只用了六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收入是欧洲列强的总和这一壮举。这里面甚至还不包括中华联合特区这一财政自主的地方政府的数字,更不包括几个海外领的收入,倒是包含贸易的盈利。当然。实现了这一数字的大唐的作弊器开得也是飞起。

    财政收入的饼状图中,全国正常税收和国有企业的利润总计为两亿多唐元,考虑到大唐实际税率比较低,而且大部分新移民都是在免税群体中,所以这个收入并不算大。值得一提的是,涉足贸易的企业将贸易收入单独列出,不计算在正常利税里。这是因为大唐商品在供应国内时的价格偏低,或者说属于正常的范畴。而出口之后,往往是数倍于成本的价格。

    贸易是财政收入第二大头。贸易收入约为3。18亿唐元。其中,美国是大唐现在第一大市场。大唐在美国的贸易和金融利得约为1。3亿唐元,来自大唐的各种工业品和其他商品。在美国大为畅销,将欧洲产品打得溃不成军。从美国人饮用的茶叶和咖啡,到美国人使用的厨具,家里的电灯和燃煤炉,街上跑的汽车,各种工厂中的机械,美军的武器,大唐提供了美国人几乎一切他们无法自产的商品。第二市场是欧洲,约为1。05亿的贸易利润。第三才是刚刚恢复的清国,贸易额为8000万唐元,不过从清国垄断的茶叶和丝绸,同样给了唐人不小的利润。清廷做出的一笔一千多万的军事采购就占了相当大一部分。其余与别国殖民地和小国的贸易规模较小,仅占三百多万唐元。

    军购这个环节中,因为是分摊到之后生产和交付的数年中,所以无论是清国法国还是英国的军售盈利,都是累积计算的。

    而实际大唐共和国占到财政收入的第一大头,为金银贵金属矿的开采收入。大唐是金本位国家,所以开采出来的金矿,都是现金,直接拿去印钞票就好。当然大唐央行是不能乱来的,因为大唐的生产力水平比较高,如果真的以单纯金矿出产作为货币手段,而没有其他手段制衡的话,那么大唐保管出现通货膨胀。但大唐国内的实际情况是处于适度的通货紧缩中的,这就在于有着比较强计划能力的政府玩命一般地疯狂开发基础设施,容纳新移民,并且创造着大量的新工作。当然尽管如此,国内的一些经济情况还是出现了失调,比较典型的就是粮价了。现在各大农场基本靠着农场所属的卷烟厂纺织厂食品加工厂在盈利,因为如果他们的粮食涌入市场,瞬间能把粮价打到一分钱一斤这样恐怖的地步。

    这个事情政府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当然国家不能让粮食真的变成一分钱一斤,所以使用了行政定价外加补贴的手段,好在大量新移民的涌入使得粮食仍旧有着上升需求,不会影响国家农业的发展。

    如粮食一般。大唐国内市场上充斥着奇怪的现象,有些商品的价格奇低,而有些则很高。这源自发展不平衡,当然深层中。为平衡金本位下大量贵金属的生产,防通货膨胀,而进行超大面积的计划性经济,也导致了这个情况。不过还好大唐的经济体制是市场和计划两把抓的,要是真的搞自由市场的话,那么大唐瞬间就要经济危机了,金价会暴跌,物价会飞涨。而外国会发现大唐的黄金好便宜,然后飞速地让大唐的硬通货外流,最后等于在大唐经济体上割下了一大块肉。

    当然取消金本位,实行信用货币制度也是一种办法,但是同样无法避免的是金价的暴跌。这是有生产力水平差距和资源储量决定的事情,可以说大唐现在使用的办法是现行手段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