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最苦逼的莫过于前方的披耶素里阿派。他直面唐军的防守,虽然他用各种方法用人命堆出来了些许战果,但他并不比他的叔叔幸运多少。因为当他带兵向前,准备成败在此一举的时候,被一颗大唐海军战舰射来的,根本就没有准头的炮弹炸飞了,连全尸都找不回来了。

    主将身死,再加上战事本来就不利,暹罗人死伤巨大,最后这场第二次吞武里攻城战。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对于大唐军队来说,虽然正常战役他们的损失都不能称得上是显著,但是暹罗人的表现还是让他们极为诧异的。在正常的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一般军队有百分之十的战损,就很容易崩溃了。可是暹罗人却拼着一半到七八成的战损,仍旧能够向前冲,这让很多大唐军人乃至军事学者都想不通。

    甚至在此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唐的军事学界一直尝试了解吞武里之战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会使得一支封建军队能够容忍这样的一个战损,前仆后继地攻打唐军。前后两次吞武里之战外加外围的一些碰撞,唐军总共歼灭暹罗军达两万人之众。即便是唐军自己,都很坦承地认为。在面对如此损失的时候,没怎么经历过挫折的唐军不一定能够撑下来。

    当然在大唐的军事思想中。也绝对不存在利用人命为代价,去拼一个并不重要的胜利。

    在很久以后。大唐军事学界对这场战争中,暹罗人悍不畏死的主流观点是,一方面暹罗人在民族性格里就有好狠斗勇,很多暹罗人看上去是温顺的,但是这温顺下面却藏着极为狠辣的的因子,看泰拳这种格斗就能明白,一个如果中正平和的人,打得应该是太极,而只有本身就暴烈凶狠的人,才能创得出泰拳这样的技巧。另一方面,学界还普遍认为,唐军贸然介入暹罗的局势,并且之前海军对吞武里的炮击,使得暹罗人积攒了大量的怒气值,同时拉玛一世还利用跟自己比较配合的佛教宗教势力,对士兵们进行洗脑,使很多士兵坚信他们即便身死战场也会往生极乐,是护卫佛坛的圣者,这也导致了很多被洗脑的暹罗人义无反顾地送死。

    再者,暹罗人知道唐军数量很少,而且包括城墙缺口在内的诸多有利之处,都给他们带来的虚假的希望,使得他们认为只要越过了这个坎儿,就能够打赢。这种希望是最伤人的。

    总之,不论如何,两次吞武里之战是唐军进入中南半岛之后,打过得最棘手的战役之一。唐军凭借不到一千的守备兵力,透支了陆战队员们几乎所有的精力,最终完成了这场守城作战。很多陆战队员在之后回忆,认为自己面对那些悍不畏死的暹罗兵,随时都可能崩溃,当你的敌人不怕死,就轮到你害怕了。

    特别是一度暹罗人攻上了西门的城墙,虽然最终登上城墙的暹罗人可能不足百人,但是那一刻,很少跟敌人近身战的陆战队员们,还是有些紧张的情绪。自然,唐军的士兵平均水准上要比暹罗兵优秀很多,当他们的勇气被激发之后,暹罗人很快就被击败,赶下了城头。毕竟城头的陆战队可是普遍装备了自动武器的。

    有些人也曾指责常斌选择夺取吞武里,并据城而守,是极为不智的。他应该等待着大和兵团的抵达,再展开对暹罗人的大规模作战。不过作为独当一面的指挥官,他的选择也不能算是有多少错误。虽然打得艰难,唐军的损失也不大,就是弹药消耗很是显著。同时,暹罗军也因两次吞武里之战,彻底失去了大军团作战的能力,拉玛一世和披耶素里阿派这两名坚决地反唐者也死了,唐人制霸暹罗的路变得更为平坦。。

398 曼谷华民() 
在第二次吞武里之战结束后的一周,海军陆战队第一团的援军也终于抵达了。超过一万人的日裔大唐大和兵团也在兵团长岳震甫的率领之下,抵达了吞武里。新兵力的补充,使得常斌在部署上变得更加游刃有余,大和兵团拥有很好的服从性,用于镇压暹罗人显然很不错。当然对于白南这个战争策源者来说,大和兵团花费最少则是最主要的好处。

    另一个便利情况是,与郑信一样,拉玛一世在当了没多少天暹罗国国王之后,便被他的手下将领给宰了。这也并不是一个令人太过意外的事情,拉玛一世虽然也算是东征西讨,战功赫赫,但其影响力那是没办法跟驱逐了缅甸人的郑信相比,连郑信都能被手下武将弄死,他一个上位才没几天,就被唐人给赶出了王都的君主,会被手下杀死也并不是很奇怪。

    暹罗军发生了一波不是特别激烈的内斗,不过很快各自收场了,没有哪个领兵的将领和贵族愿意留在吞武里附近跟唐人继续开干,都各自领兵返回或者流窜了。当然也有一些比较识时务的,来到吞武里向唐人乞降。

    拉玛一世一死,整个暹罗又没有了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人来领导整个国家了。甚至连拉玛一世还没成年的儿子,都在之前的乱战中被害怕报复的暹罗贵族们给杀死了,拉玛一世这身后跟当初他对付郑信居然别无二致,也真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没有人愿意或者有胆量自称暹罗王,甚至他们大都逃往自己的领地,不敢在唐人面前招摇。常斌也趁势将刚刚抵达大和兵团给撒了出去,逐个占领暹罗的州府。

    由于拉玛一世在离开吞武里的时候,也带走了一大批同样躲避战火的居民。所以唐人接收的吞武里城中,人口数量并不多,即便吞武里之战结束之后。很多人也没有返回到这座王都中。

    吞武里对岸的曼谷,这个后世的魅力之城现在仅仅是一个城镇的模样。而且在这里居住的大部分都是来自中国潮汕的华人。郑信的祖籍就是潮汕,所以他的同乡在暹罗受到优待。在解了吞武里之患后,大唐军情处的特工来到了曼谷,敲响了当地华人移民的家门。

    本地的华民都是见过唐人的,知道唐人平时都做怎样的装扮。这几年来,华民们很习惯与唐人经商做生意,一些华人商贾甚至还因为经手大唐商货而发了一些小财。军情处负责暹罗工作的副主任赵煋满面和气,朝着开门的华民领袖林耀坤拱拱手。

    “林老兄有礼了。”

    林耀坤已经迁到暹罗十几年了。他的子嗣都已经长大。此人倒也没有什么太大财富,但是因为识文断字,而且颇能为华人主持公道,所以被大伙信服,甚至还得到过郑信的接待与赏赐。赵煋做工作所以直接就做到林耀坤这里来了。

    林耀坤看见是赵煋,态度不卑不亢,也不请他到家里来,道:“原来是赵官长,有什么事情请说吧。”

    原来赵煋是以大唐商人的身份在暹罗行走的,跟林耀坤也有过交集。林耀坤跟他交从不算亲密,但也算熟络。可是唐军以来,赵煋的底子立即便露出来了。林耀坤本能地就要对他这样的情报头子有所戒惧。

    赵煋哈哈笑着,看起来极为平易,道:“叫什么官长啊,还是叫老弟就好。这次来还是要请林老兄帮忙的啊。”

    林耀坤谨慎问道:“不知是何事?”

    赵煋道:“如今弑君逆党昭披耶却克里已经授首,反叛残军皆已不成气候。正是收拾残局,令暹罗重回平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候。大唐有志保暹罗太平,可是这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啊。特别是我唐军士兵,不懂暹罗语言。与当地人交流上就有问题,怕惹起诸多的误会。咱们来暹罗的华人同胞。不下千百,多也在此成家立业。暹罗语言更是不成问题。如果能得咱们同胞之相助,必然可以少许多麻烦,多些便利。这才来摆放林老兄,希望老兄可以出面,说服大家来为咱们大唐做事。”

    林耀坤不情愿道:“赵官长,咱们来暹罗过日子的华民,哪个不是图一个安安稳稳的,大家也没什么本事,怕是派不上用场的。”

    赵煋又劝道:“怎么能这么说呢,就通译一事上,咱们就很能用得上大伙啊。而且,我大唐即将在暹罗立行政机关,到时候大家也算是有了公职,收入更加可观,也有咱们大唐为后盾,更不必怕被谁欺负。”

    林耀坤道:“在暹罗,咱们本来就很少被谁欺负。说到底,华人究竟是暹罗的外来人,说句唐突的,唐人突然来到暹罗,能立足多久,咱们谁也不知道,万一哪天要是你们走了,咱们这些帮过大唐做事的华民,肯定是要遭殃的。”

    赵煋虎起脸来,道:“这可就是林兄的偏见了啊,咱们大唐威风远播海外,只要把手伸进来了,就没有再拿出去的道理。此时,暹罗军基本上已经被咱们唐军打败,暹罗之土,用不了多少时间,便是我大唐之所有。暹罗人能翻出什么花样来?林兄,此时是一个大好的机会,抓住了,以后就是飞黄腾达,而如果放弃了,恐怕将来就会后悔啊。”

    听出赵煋已经隐隐带着一丝威胁的意思,林耀坤也是无可奈何,他很不想插手其中,华人的小老百姓最典型的思维模式就是避事不要惹麻烦,可是如果唐人真的不讲理,把他们一并拿了去,强迫他们给唐军做翻译,或者进行其他的工作,林耀坤等人也是没有别的办法。

    于是,林耀坤只能道:“赵官长的意思,小民明白了,还请宽限时日,在下找本地的乡亲商量商量,好才能答复。”

    赵煋笑道:“我大唐部队已经整装待发,攻取周边州府就在这些天,正是用人的时候,恐怕是不能耽搁的,还请林老兄这就召集大家,把这事儿说明了,谁愿意去,现时就走,每个月至少是25块唐元,包吃包住。将来还有机会升入衙门做事,时不待人,千万不可错过啊”。

399 暹罗农地() 
林耀坤在不得已之下还是跟着赵煋走街串巷,联系了一些曼谷和吞武里当地的华人华侨。不少人跟林耀坤是一样的心理,比较怕事,不希望出头,不过也有一些胆子比较大的,跃跃欲试,希望能够凭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