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使得战争进入拉锯状态的。是孟云认清形势。将缅军转入清迈西北部和夜丰颂的山林地区。这才使得唐军的进展慢慢放缓了。

    倒是这些地区本来就没有多少人口,经济也是原始状态,即便大唐控制了这些山林地区,也不可能对这些原始的村寨进行多大的改造,恐怕仍旧是当地的土司和头人进行治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唐军可以放弃这块区域,大和兵团将部队送入山中,步步为营,小心地搜索着缅军的踪迹。寄希望以进行一场围歼战,重创缅军。

    实际孟云已经打了退堂鼓,但是此事他又不甘心,新登基后派遣四万大军进入暹罗,指望能够夺取这一地区,可是没想到唐人的反应极快,立即就派兵打了回来。全火器化的唐军给了缅甸人极大的震撼,他们也曾经见到过英国人的部队,但是没有想到会有如此的威力。孟云如果就此收手,跟唐人议和。那么自己在国内的地位就会受到挑战,发起了这样一场战争。损兵折将收场,那些怀有异心的家伙,必然会对此大做文章。

    所以,孟云的最好选择就是能够维持住对夜丰颂、清迈一带的山区控制权,然后寻求跟大唐讲和。实际最初孟云发兵就是考虑唐人应该注意力都放在暹罗湄南河一带和真腊,对于清迈高原地区关注不大,最好情况就是双方瓜分暹罗。可是显然唐人没有打算让给缅甸人一分一毫的土地,唐军的战力之强令缅甸人意外。

    相对地,唐人做好了持续在山林地区与缅甸人作战的准备,甚至这场战争从白南策划之初,就不是一个单纯的防御性作战,所以他才会继续向中南半岛增兵。也就是大和兵团其他四个旅尚未抵达,不然常斌直接挥军直捣掸邦,而不是在清迈和夜丰颂的山区里跟化整为零的缅军玩捉迷藏了。

    缅军进入山地也是很麻烦的事情,即便他们是天生的山地部队。补给运入山中更加困难,虽然他们可以用抢劫当地村寨的方式进行补给,但缅军本身数量很大,又不能真的跟游击战一样散布得那么开,所以他们总会选择一些地方安营扎寨的。

    这时候,唐军海军陆战队的海豹部队再次派上了用场。

    王涛的小队出没于密林,游斗虫蛇,可以说这是他们自加入部队后,面对的最困难的作战环境了。整个小队晚上睡在林子中,随时警惕着缅军的斥候和那些剧毒的生物。热带的气候令人恼恨,潮湿是人类舒适最大的敌人。他们的军服贴在身上,即便军装本身是透气的材料,也会令人觉得难受。

    可海豹部队毕竟是海豹部队,没有人会抱怨,当初他们在夏威夷也都训练过热带丛林和山地作战。陌生的环境中,充满警惕的特战精英们,小心地寻找着敌人的踪影。

    杨有光手持军刀斩碎了一些蔓藤植物,走到前面,观察了一下,回头对王涛道:“这里有大部队经过的痕迹,看来这附近确实有一支缅军的部队。”

    王涛面容严肃,道:“关键是他们有多少人,如果只是一支百多人规模的部队,我们可以尝试偷袭他们,那不值得我们呼叫后方那群日本人。”

    杀伤缅军、打疼缅军是唐军的作战纲要,唐军也无法接受长期在丛林中的驻守,只有把缅军杀伤到他们承受不起的程度,缅甸人会自动撤军,这是一个非常清醒深刻的认识。海豹们在密林中找到敌人,他们会立即用无线电通知在后方的大和兵团向这边靠拢,然后对敌人打出一场歼灭战。在这样的地形中,不需要全歼,只要打散了敌人,缅军就基本没有重新集结的可能了。

    缅甸人其实相比唐人,更不能打一场长期的战争,他们消耗不起。跟十多年前的清缅战争不同,缅甸人在那场战争中能够撑得下去,一是有边境土司的支持,二是清军实在太过脓包,使得缅军自始至终没有遭受什么不可承受的损失。而如今这场冲突中,唐军一上来就打了缅甸人一个措手不及,在几个战场消灭了数千名缅军,逼得缅军不得不后撤进入密林地区。缅军虽然占兵力优势,却不敢轻易对大和兵团发动攻势。如果以一个相对稳定的速率消耗下去,那么缅军的损失会越来越大,即便贡榜王朝的军事实力也绝不止4万多兵力,但是缅甸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国家,存在诸多民族。就拿仰光一带的下缅甸来说,缅族占领这一地区时日并不久,这里之前是孟族的地盘。而其他民族克钦、克耶、克伦乃至掸邦的泰人,都极其乐意在缅族人失势的时候咬他们一口。

    现在是还没打到孟云不得不止损,常斌预计,只要再打几个胜仗,歼灭个数千到一万缅军,孟云就会哭着喊着地要跟唐人求和了。可唐人的心可不仅仅是把缅人赶出暹罗这么简单,唐人对于缅甸也是存在觊觎之心的。

    在白南的计划中,大唐将从缅甸手中切走整个掸邦,与暹罗和老挝合并,组成一个更大的傣泰民族海外领。当然这个海外领别看地盘不小,实际泰人的人口数量应该也就是五百万的样子,如东缅高原这些地区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同时,白南还计划把缅甸的德林达依地区,也就是那条半岛上西侧的一长条,也划

    划给暹罗,历史上这一地区曾经屡次在暹罗和缅甸之间易手。暹罗则会把南部半岛地区,春蓬以南的地区转给另一个大唐海外领三佛齐,便于开发和管理。

    这个想法在国内也曾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忧,白南这样等于亲手捏出了一个以傣泰民族为主的海外领,当地人有着相同的语言、血缘和宗教文化,今后发展下去很可能带有强烈的种族倾向,并且谋求**。这个考虑不可谓不现实,白南也承认可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不过,只要大唐够强,这种事就不会发生。而大唐虚弱了,就算大唐在中南半岛切出了上百个国家,他们最终也都会**出去的。再者,以另一位面泰国的倾向看,泰人也是一个很懂得事大,而且具备一定政治智慧的国家,泰人并不过分排斥汉人,这也有利于大唐在那里建立统治。

    晚些时候,王涛带领的八人小队在一处山涧中找到了一股缅军,这股缅军显然不是缅军的主力,兵力约有两千到三千之间。缅军之所以将部队划分成比较小的单位,而且分散开来,主要是受限于后勤的压力,这些缅军会不断地滋扰和洗劫这一地区的所有村寨,抢夺各种物资。而大部队行动对于“打草谷”显然是不方便的。

    杨有光在山梁上,用望远镜看着下面,道:“这么多人,我们是吃不下了,叫那群矬子来吧。”

    周俊宝吐槽道:“怎么说那些也是我们的友军,叫矬子好像显得你很高一样。”

    杨有光是队伍中最矮的士兵,这一下刺痛到他,他刚想扯嗓门,就被王涛给按住了,“别大声说话,惊动了这群缅军。”

    王涛随即利用无线电发报机,向据此约数十公里的大和兵团一部发送消息,请求他们前来对这股敌军进行打击。在此之前,他们需要小心翼翼地藏在这山脊上,一直等到友军部队出现。。

409 反击() 
得到海豹部队侦察情报的大和兵团某部,星夜兼程,穿越丛林,赶来了这处缅军驻扎的山涧。缅甸人选择山涧驻扎,一方面取水方便,另一方便背靠断崖,只有两头需要防守。可是这同样成为了他们败亡的原因,唐军一上来就堵住了山谷的两头,日裔士兵建立了火力防线,使得缅军根本无法突破任何一端,这也使得缅军成为了瓮中之鳖。苦战之后仍旧没有丝毫建树,缅军统帅终于认怂,向大和兵团投降。

    这次大和兵团倒是没有杀掉这一千多的缅甸人,被俘人员被送到了暹罗境内,成为了苦工。即便暹罗已经解放了下层农奴,但是战俘的地位是没有丝毫改善的,仍旧是强制劳动的典型,更何况他们还是侵略暹罗的世仇缅甸人。

    这一战一举歼灭了缅军数千兵力,使得唐军的作战目标继续向前推动了一步。不过并没有过多久,神出鬼没的缅军绕出了群山,袭击了唐军背后的一所村寨,即便有一个连的日裔士兵拼死抵抗,不过缅军出其不意,仍旧摧毁了唐军控制的村寨,该连队损失惨重,超过七十多人阵亡,而且缅军还通过这一战得到了数十支唐人的步枪。当然就算被他们得到,也没有太大的隐患,因为缅甸人没有子弹,形不成规模。

    唯一可虑的是,缅甸人有可能会将s1步枪卖给临近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虽然s1步枪在大唐已经算不上什么犀利的武器了,但是对于欧洲列强而言,仍旧是神器级别的。欧洲人其实早就知道唐人卖给他们的外贸型火枪不是最先进的,唐人本身使用的是金属弹壳而不是纸壳弹的后装步枪。随着英法等国工业实力的逐渐增强,他们不是没有能力加工出一些类似的武器,但是大批量生产的难度还是存在的。无论是材料还是工艺上。欧洲国家与大唐还是有一道几乎不可跨越的鸿沟。

    但流传出去的s1步枪,必然可能给欧洲人启发,至少在设计上给予他们一些启迪。

    其实随着大唐与外国交流的日益密切。这种情况已经变得越来越无法避免。洛杉矶现在有数百名来自欧洲的各国留学生,即便他们并不跟唐人同学同班。教授的内容也都是删减版,可是欧洲人搜刮大唐知识的努力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作为一个相对开放的国家,一些知识也根本阻拦不住。

    例如,大唐教育部门相当注重知识的普及,大唐有着众多的书店,出售涵盖各类知识的书籍。这些书籍当然是对普通的大唐百姓开放的,很多人都能够通过这些书籍进行自学。一开始,唐人对于书籍的销售控制是比较严格的。国外留学生是不得购买一些涉及高端知识的的。比如说,一本在书店随处可见的电工教本,讲解诸如电磁感应这些基本的电学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电动机原理,外国人是不能购买的。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