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遭到了平民的围攻。一批被杀,一批被流放,还有剩下的一批选择合作的,爱国者党也进行了一定限度的妥协,宪政改革也开始变得通畅起来。

    自然以上的这些荷兰改革对于大唐来说意义不大,真正重要的是在爱国者党政府上台一个月之后,荷兰正式跟大唐签署一项协约,因为该协定是在埃因霍温签订的,所以称为埃因霍温条约。

    埃因霍温条约首先确定了大唐和荷兰的军事同盟关系,在缔约国被别国进攻的情况下,另一国有义务对盟约国进行军事支持。作为军事同盟的附属条款,大唐取得在荷兰驻军的权力,不过驻欧唐军的指挥部并未建设在荷兰,而是建立在了比利时希埃夫雷斯。

    同时大唐将协助荷兰重组荷兰军队,建立一支三万人规模的荷兰陆军,和六千人规模的荷兰海军,统一隶属于荷兰国防部。但就如同另一位面中韩队的战时指挥权在美军手中一样,荷兰军队的作战指挥权也置于驻欧唐军司令部之下。

    对于军事同盟,很多荷兰人还是同意的,毕竟大唐很是强大,与大唐结盟对于荷兰就有更高的安全保障。但是后面的条约内容,在荷兰引发了巨大争议。

    荷兰政府仿照之前有关东印度殖民地的让渡条约,将手中锡兰殖民地、开普殖民地转让给大唐,大唐向荷兰开放在全球的十余块海外领,全面免除进出口关税,原在殖民地的荷兰人已开发资产,可以得到保留。同时荷兰和法国将圭亚那合并成一块殖民地,由大唐、法国和荷兰三国共管,三国居民均可以自由移民当地。

    很多荷兰人认为,这个条约是丧权辱国的,因为荷兰几乎丧失了所有殖民地。但是相当一部分荷兰资本家对此却是十分支持的,在这群人看来,自己国籍是什么不重要,被哪个政府管辖也不重要,能赚钱就好。大唐的海外领蕴含着无限商机,名义上他们是丢了两块殖民地,但是却打开了更多殖民地通商的大门,这简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也不是所有荷兰商人对此满意,垄断权被剥夺肯定导致竞争激烈,而且自由贸易条约是双向的,荷兰也全面以零关税去迎接强势的唐商,没有危机感是不可能的。

    但无论如何,荷兰人在面对占领着他们土地的唐人,是听不起腰板说话的,这条约还是最终被签订下来。。

688 殖民新说() 
获取锡兰和开普殖民地,大唐暂时也没有特别大规模的开发计划。实际上大唐的所有海外领现在都有点偃旗息鼓的样子。固威海外领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已经稳定成为“发达经济体”。这里现在是大唐在远东的钢铁、造船和渔业产业中心。当初固威的大发展是基于大唐强势将数十万满人迁移到这里,经过十多年时间,固威的人口堪堪突破百万,自然增长率是比较可观,但是由于大唐的刻意控制,日本人迁入极少,而华人迁入也不算多,所以发展进入平稳期。

    至于其他的海外领,情况基本上比较类似。如东瀛、暹罗、缅甸等人口相对充裕的海外领,基本上是以海外领政府为主导,对区域经济进行开发的。这些地区也有一大批贵族和商人逐渐缓慢地成为私营业主,也就是资本家。跟本土不同,这里没有由国政院主导的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相对缓慢一些,所以大部分海外领地区跟唐人来之前的经济形势也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

    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倒是也有在海外领进行一些比较大规模的投资,也带来了很多华人。比较大的项目包括有北固威岛和巴厘巴板的石油开发,新喀里多尼亚的镍矿开发等。比起大唐本土大上快上猛上的经济发展特征,一些海外领倒是更加不紧不慢。

    基本上所有的海外领的发展策略都是类似的:首先投资一部分资源性产业,如种植园、农场、矿场和基础加工厂等,投资这类产业的主要目的是为本土工业提供生产原料;鼓励私营资本参与生产,传播大唐的一系列工业技术,促进当地的大中小各类私营经济的发展;改革原始的、封建的生产模式,用更为集体化和更容易管理的生产公社等组织模式,加强对当地的控制,并提高当地的生产力;第四,着重商业的开发,促进海外领对本土或者其他海外领的贸易往来。

    大而化之地讲,这套措施基本上适用于所有的海外领,所以海外领的施政模式和发展策略也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大唐是有着比较强的发展次序排列的,显然本土是放在第一位置的,接下来中华特区优于墨西哥特区,甚至是清国之中的一些投资和发展,也比很多海外领用心更多。这当然是因为,也许过不了多少时间,清国就改唐国了。

    虽然比起大唐本土的发展速度要慢一些,但是实际上海外领们的发展速度甚至是比欧洲列强的平均发展速度更快的。基数小也要计算在内,但这份成就也不得不令人觉得了不起。

    接手锡兰和南非,对大唐来说形不成什么太大挑战。大唐能够调遣精干的公务员团队,以及派出驻军,维护自己在两个新海外领的利益。当然初步阶段,大唐实际上还更倾向于利用原本的荷兰人去经营这些海外领。比如像锡兰,荷兰人对此基本上也没什么可以称道的开发,基本上科伦坡的作用就是一个贸易中转站。利用一部分荷兰人,再派遣一部分华人,基本上就能很好地维持这个海外领。大唐短期内也不指望斯里兰卡有什么多大的发展,基本上白南现在各种占据海外领的行动都是“先占坑策略”。广阔的澳大利亚大陆和新西兰,大唐基本上就扔在那里,有那么个几万人的移民,种种麦子养养羊。

    至于南非,这里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布尔人存在,然而白南认为唯利是图的荷兰人还比较好说,如果是比较轴的布尔人,说不定还不如黑人好用。

    大唐这近二十年来,在加勒比地区解放了大量的黑人奴隶,最起码在法律和名义上,黑人如果取得大唐身份,跟华人并无分别,能够享受免费教育和医疗补贴,能够获得政府分配工作等。所以,从八十年代以来,牙买加、海地之类的加勒比海岛上的黑人奴隶们,纷纷地冒着被大海吞噬的风险,偷渡到巴哈马和古巴去。大部分偷渡者并不会被遣返,因为这也是不错的劳动力,他们被授予临时居留权,受雇于当地的一些种植园。虽然工作似乎跟以前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他们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和薪水,拥有自由,他们的子女还可以在种植园附近的学校中学习汉语和文化。在唯一一个大唐华人人口不占优势的本土州,毓州大唐的加勒比海国土,包含巴哈马群岛、古巴等地),黑人占主要比例,大约有七十万黑人人口。

    所以,在特设兵团中,尼格罗兵团是相当忠诚的一支部队。这支尼格罗兵团现在大部分是家庭安置在巴哈马和古巴的黑人,普遍接受过大唐基本教育,以大唐国民身份自居。大唐国内军人社会地位普遍比较高,不仅影响了原住民印第安人,也影响到了黑人移民,这使得毓州黑人对于成为大唐士兵非常有兴趣。于是,在拿下南非之后,就有国会议员建议,直接扩充尼格罗兵团,将其驻扎在南非,便于大唐统治这个新的海外领。

    白南有一种假想,通过解放黑奴和培养受大唐文化教育的黑人,然后再利用这批“大唐黑人”作为殖民非洲的急先锋。也许半个世纪之内,大唐的主要精力还是会在开发北美和中华故地上,那么这些大唐黑人就可以一步一步从南非向北,去征服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安哥拉、赞比亚、刚果等国,最终将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置于大唐的权威之下。

    尽管这种想法有其固有的问题,比如培养“大唐黑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在此过程中必然也需要大量华人人才的参与。同时形成新文化族群之后,有可能会出现一批说着汉语的黑人准备从大唐独立出去的问题。

    殖民是一个巨大的文化统合的方式,印度拥有数不清的族群,使用不同的语言,但是通过英国的殖民,这些族群反而慢慢捏合在了一起,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印度民族。非洲黑人当然也是不同族群,通过文化的熏陶,最终也很可能形成一个族群。。

689 海军丰收月() 
大唐海军在英吉利海峡取得了胜利,不仅为大唐挣得了面子,更也赚到了十足的利益。顶,同时,大唐武力制霸全球的这个信息也再一次得到了稳固。尽管英国在这次的战争中,没有动用全部的海军实力,其地中海舰队还十分完整,但同样大唐也没有全力出战。

    英吉利海战胜利,也在大唐国内兴起了又一轮的报考海军的热潮。大唐官方和军方都是深明舆论运作之道,一个一个战场上的真实或者略微夸张的故事,通过媒体被披露出来,一些战争中优秀军人的形象也出现在大家面前。老成而果敢的司令李先华,一往无前而机智的大校段青,他们也激励着新一代的海军幼鲨们,逐渐地成长着。当然海军每年招募的人员是有限的,许多年轻人都没有获得进入海军的机会。不过他们中很多人选择了海事学校,成为了一名海员,因为大唐的海员是天然的海军后备力量,随时都有可能被征召进入作战序列。

    在英吉利海战过后的七月初,大唐海军又迎来了新的喜事。大唐海军建军以来首艘航空母舰彭州级正式交付海军入列。

    大唐不是另一位面中20世纪初期那些逐步摸索航母技术的国家,大唐的船舶工程师们很清楚怎样去设计一艘航母的舰体,如何优化舱段和机库的布局,如何去应用动力和传动系统,舰岛应该多大、建在哪儿。尽管一艘航空母舰对于大唐的造船工程师们来说也是新鲜东西,很多东西也是要尝试着来,但总体什么外形,应该有哪些,他们是一清二楚的,能够参考的东西也非常多。绝不会出现美国人建造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