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62 伊斯坦布尔和约() 
土耳其苏丹特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多国提出的要求,不是因为他怕成为什么民族的罪人,而是如果答应了这个要求,他恐怕回国就会被苏丹处死。

    谈判破裂,多国部队继续他们的行动,通过马尔马拉海的多国联合舰队开始炮轰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而大唐的伊拉克方面军也初步完成了整建,由一个大唐大和旅团为主轴,辅以波斯人、阿拉伯人、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军队。这是一支轻装部队,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形恶劣,根本不适宜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展开,而唐军训练大和士兵熟练山地作战,形成了很好的轻装部队。这支军队人数约二万人,基本配备全了大唐的二线装备,日裔士兵还配备了相当数量的迫击炮作为火力支援,他们从小亚细亚半岛东部出兵,目标直指土耳其重镇安卡拉。此外大唐的陆军航空兵还派出了攻击机机群对这支轻装山地部队进行空中支援,土军连战连败。

    在多国舰队的轰炸之下,伊斯坦布尔几乎要变成一片废墟,大量的居民逃出这座城市,苏丹和他的亲信们也不得不撤离。而这个时候,土耳其爆发了一场内乱,历史上曾经多次参与过政变的土耳其禁卫军,也就是耶尼切里军团挟持了苏丹塞利姆三世,要求他接受多国联军的要求,立即停止战争。

    耶尼切里军团是奥斯曼帝国最早的常备军,也被认为是奥斯曼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而实质这支军队在初期根本就不是土耳其人组成的,他们是从小被改宗绿教和教土耳其语的斯拉夫人,民族上是希腊人、保加利亚人、塞维利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和波斯尼亚人,之后又扩展到罗马尼亚人格鲁吉亚人、乌克兰人等。这支军队曾是欧洲最强大的火枪步兵,奥地利人曾认为它比任何欧洲军队都要强。不过这支军队最终开始腐化并失去战斗力,此时基本上不可能被派上战场了。

    可是它仍旧是一支军队,而且是苏丹的亲卫,塞利姆三世没想到这支军队在这个时候背叛了他。耶尼切里军团想得很直接,土耳其是战胜不了大唐领衔的多国部队的,如果塞利姆三世仍旧梗着脖子不妥协,那么多国部队会把他们的国家变得满目疮痍。土耳其贵族们和禁卫军的军人们的资产和家园肯定就要被多国部队破坏殆尽。在伊斯坦布尔的轰炸中,很多人的住宅和物产就被毁了。

    他们不会把这个仇恨简单地归于多国部队,因为他们打不过。所以他们强行发动兵变,裹挟了塞利姆三世,要求他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塞利姆三世没有办法,只能同意停战求和。最终唐英法意俄等国在伊斯坦布尔海面上的大唐战列舰巽他号的甲板上,举行了签字仪式。根据协议,奥斯曼土耳其放弃对罗马尼亚两个公国的控制,希腊王国、埃及共和国、库尔德共和国正式独立,土耳其割让叙利亚给法国,割让塞浦路斯给英国,意大利获得利比亚作为其托管地。土耳其割让伊拉克以及天方半岛上所属土耳其的土地给大唐,大唐部队也从土耳其土地上撤出,回到归属库尔德共和国的土地上以及大唐的海外领中。

    其次,土耳其开放其市场,加入华沙商贸协定,给予协约的其他国家最惠国的待遇,同时土耳其有义务在其土地上保护其他国家商人的安全。

    《伊斯坦布尔条约》签订之后,土耳其立即从一个世界大国衰落成了二流小国。超过一半的土地被瓜分,更暴露出了自己虚弱的本质。在所有国家的都埋头苦干进行工业化的时候,土耳其稍稍慢一点就成为了牺牲品。

    另外土耳其仍保留下来的一些土地,包括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等地,分裂和独立的力量逐渐变强,可以想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些地方都会从土耳其的怀抱中脱离,而土耳其没有丝毫的办法去阻止。

    土耳其的未来唐人并不关心,虽然这场战争道义上并不体面,但大唐的收获是巨大的。两块盛产石油且有发展潜力的土地,使得大唐的实力再度跃升。行政上,大唐准备在北非逐渐吞并摩洛哥,伊拉克也正式并入了天方海外领。这使得天方海外领的面积达到了三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包括另一位面中的沙特、海湾诸国、阿曼、也门、伊拉克、约旦和巴勒斯坦地区。大唐立即拟定了一个十年期的天方和迦太基的移民计划。大唐移民局计划在十年内向大唐迦太基海外领沿海地区移民100万华人,并建立初步的工业。向天方海外领移民200万甚至更过华人,重点移民地区是伊拉克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这两片土地都适合搞灌溉农业,相对适宜人口居住。

    这些土地上的原住民,一部分可以留在当地,另一部分则执行向外迁居计划,他们每个家庭都会得到一定数量的补偿金,然后迁居到埃及或者其他地方。鉴于这些当地人大部分都属于游牧部落,而且生活极度贫穷,所以在拿到一些生活物资之后进行迁移,很多人都是能够接受的。

    这个行动有些类似于另一位面中美国人赶印第安人向西迁移的血泪之路,大唐的手段不见得完全是温和的,但总体上来说并没有闹出太大的乱子来。当地的人口本来就比较少,处理起来也相对方便。至于有些比较极端的宗教分子,誓死保护他们教派的土地,最终的下场只有覆灭一途。

    天方海外领覆盖了几大宗教圣地,如麦加和耶路撒冷。大唐准备保留这些历史名城的风貌,将来成为旅游胜地也未尝不可。至于以色列的问题,大唐无意在自己土地上搞一个犹太人聚居区,未来的巴勒斯坦地区会出现华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共存的局面。不过华人很可能占据人口比例的多数,而大唐的海外领通行汉语也是没商量的事情。。

763 调派() 
唐人已经对这个国家几乎没有止境的开疆拓土麻木了,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地球上都让大唐给占完了大唐可要怎么办?好在这时候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带动起了科幻文学的创作,很多天马行空的创作者开始幻想大唐在完成地表一统之后迈向深空的未来。

    而大唐不断地在海外开拓着新的领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人去管理和发展这些土地。就以这次大唐拿下的天方和迦太基两个海外领来说,都有比较大规模的开发计划,伊拉克地区要开发成先进的石油工业区,而迦太基直接瞄准着南地中海工业带这个巨大的目标去发展的。大批来自清国的新移民肯定是需求的,但是搞工业还是需要技术熟手,这必然要从大唐国内的工厂中选调人才。

    在升禄市圣路易斯)的密河重工工厂,副经理带着惋惜地望着面前四十多岁的中年工人,说道:“陈师傅,虽然这是上面的安排,但是您要是不想去的话,咱们厂里还是能帮您说话的。”

    被尊称为陈师傅的中年工人名叫陈福仔,是这家工厂的一位技术工人。他是最早来到大唐的一批移民,当初被人贩子卖去南洋的福州人。二十多年在大唐的生活,陈福仔已经习惯了大唐的一切,他在此娶妻生子,安居乐业。

    陈福仔跟当年相比仍旧是那么瘦弱,年纪大了似乎更瘦了一些,不过他却有一把子力气,在工厂摸爬滚打二十年,早已经是机床上的一把好手了。就算是在密河重工这样的大型企业,像陈福仔一样工龄长短的工人都被认为是工厂的财富,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更能带起学徒,将工厂的传统传承下去。

    陈福仔脸上表情平淡,说道:“没有什么必要,当年我们都在讲全国一盘棋,一个系统内的工人和干部,响应国家号召前往新开拓的地区搞事业是最常见的事情了。我当年先是在洛杉矶,后来又去了旧金山,再又到凤凰城,这八年前才又到了咱们升禄,跟着元老们一起建起了密河重工。这二十年,我从学徒变成带学徒的人,每到一个工厂都能有几个徒弟,现在这些土地又成了工厂里的顶梁柱,我眼瞅着就要五十了,咱们这个行业退休要早,也干不了多少年了。如今国家又需要咱,就算是去非洲干上几年也没什么问题。”

    副经理微微叹息,这位陈师傅的本领在工厂里虽然不算是最出类拔萃的,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工人对于任何工厂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密河重工从一片荒芜的平地上建起,并成为大唐东部最有竞争力的重工企业,生产各种大型和精密机械,产品远销全世界,跟这些老工人骨干们的努力是分不开关系的。

    诚如陈福仔所说,他们这些老一辈的工人就是大唐工业不断发展、薪火传承的火种,陈福仔这样的老工人在厂里干了八年,厂里已经培养出一批可堪重任的新一辈工人了。大唐的工人们绝大部分是新移民,这些新移民在刚来大唐的时候是文盲,缺乏必需的知识。他们是一边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一边学习文化逐渐培养起来的。再有就是国内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基本上都是中学毕业或者技术学校毕业,基础上稍好一些,但是技术仍旧是新嫩,都是需要时间打磨的。有陈福仔这样的老工人带着,才能使得新工人们最终成熟。

    密河重工也是国有企业,也就是陈福仔所说的系统内的集团。大唐的集体体制优越性在这个时候体现得最为明显,大唐作为国家能够调动一切有必要的资源,去完成很多其他国家难以完成的事情。“积极投身祖国建设”、“我是一块砖,祖国哪里需要往哪搬”这些不可仅仅是口号。

    国家成立的某地区开发办公室,不仅会在开发上拟定政策,而且还会在进行大量研究和审定后,提出一大批项目。这些项目几乎是无所不包的,从基础设施类建设道路、住宅、水电和通讯,到服务于当地居民和城市需求的学校、医疗和文体娱乐设施,再到具体根据某一地区资源和区位条件所建设的工商业企业。具体到某一个企业,文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