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唐在三十多年前建造的海洋级和岛礁级都算是比较成功的标准化运力船只,虽然是第一代,技术瑕疵也不少,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大唐造船工业所设计建造的运输船已经变得越发得力了。由长滩造船厂研发设计的三万载重吨的滚装轮,被命名为“极光轮”,在1813年正式开始建造,至战争爆发的时候,海军已经有二百多艘在手了。

    这些极光轮都是大唐运补在欧洲前线的唐军的主要运力。

    当然光有运输途径是不够的,欧洲人在想方设法地阻挡大唐的货轮进入欧洲港口,而显然最好地执行这种破交作战的武器,正是潜艇。

    在几年前的美英战争中,潜艇就已经展现出在未来海战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了,特别是英法德三国都纷纷制造潜艇,特别是德国,将打造潜艇舰队当成非常重要的海军作战手段。德国的潜艇技术来自大唐,那个时候唐人还没有预料到德国人的背叛,而现在这些早期的大唐潜艇技术已经流传到了其他欧盟国家手里。不过由于工业技术水平的差异,即便欧洲人可以自建一千多吨的小型潜艇了,但是其性能也完全无法跟大唐早期潜艇相比。

    只是,这些东西已经非常有威胁性了。

    大唐海军在战争爆发之初就明白,欧洲必然会开启无限制潜艇战,用来打击大唐的运输船,所以大唐海军不得不以具有远洋作战能力,反潜能力也比较出色的导弹护卫舰作为护航舰艇。大唐海军倒是不可能用航母去给商船护航,因为那样成本太高也太没效率。大唐海军同样不打算建造二战时期那种护航航母,因为基本上一点用都没有。

    一个多艘商船运输船组成的运输船队中,拥有数量不等的导弹护卫舰,一般是两艘以上,足够扫出大片足够通行的安全海域。这些四千多吨的导弹护卫舰,具备搭乘反潜直升机的机库,同样一些商船上也有直升机平台,这都增强了反潜能力。至于水面舰队的袭击,护卫舰的雷达探测距离远比欧盟海军雷达的探测距离更远,这可以使得他们提前规避风险。再者,这些护卫舰可都是有八具反舰导弹发射装置的,两艘护卫舰足够打掉一支欧盟海军的中等规模舰队。

    可是,要运补荷兰比利时,乃至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仍旧是极为困难的事情。两岸都是敌人的土地,可能随时面对敌人的海军和空军的攻击。所以,大唐海军势必要尽早地解除敌方对运输补给线的威胁。

    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上,海军司令焦强就很明确地指出了这个问题,他提出:“运补荷兰比利时,以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将会是对我们最大的挑战,我们是不可能在沿岸都是敌人控制的区域,而没有我方遮蔽保护的情况下进行如此大风险的运输的。单纯击败欧盟海军还不够,如果我们的空军和海航无法在就近在航线上侦测敌人并保护我们的船队,我们将会有大批的船队受到损失。欧洲空军是不如我们,但是一次调集起上百架飞机轰炸我们的船队还是很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保证敌人空中力量的可侦测、可抵御。所以,我们需要在运补沿线,建立控制区,那里应该有我们的雷达,有我们的机群,可以对我们的运补船队进行各种程度和方式的保护。”

    国防部长徐道润认同地点点头,道:“说的有道理,但是要保证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对法国、德国、丹麦、波兰等沿线国家发动大规模的地面攻势了,这势必还是需要运补能力的。当然饭可以一口一口的吃,先易后难,我们先控制法国英吉利海峡沿岸,就能够保证荷兰和比利时的安全,然后逐渐向内陆推进。”

    胡发奎听后仍有些担忧:“那么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情况岂不是更加严峻,我们短时间内可能推进不到这个区域去,那么我们的波罗的海方面军就处于这种孤军作战的情况中,是十分危险的啊。”

    空军司令公孙良说道:“暂时我们能够用空军运补,风险和效率同样都是问题,但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只有迅速推进,彻底将我们的控制区连成一片,才能够根本地解决问题。”。

第930章 925 U艇() 
。而当低地战役结束之后,大唐的三个航母战斗群都撒了出去,一个航母战斗群扼守英吉利海峡,目的是保护大唐商船抵达荷比港口;另外两个战斗群则在北海方向,找寻英国舰队的踪影。

    同样被放出去的,还有规模庞大的大唐战列舰队。大唐在此安排了十艘战列舰,加上各种护航舰艇,也是三十余艘舰艇组成的庞大舰队。战列舰队不会远离一支航母战斗群,因为其自身的防空能力毕竟还是有限的,必须能够得到航母的援护才行。

    而在战略上,大唐海军必须阻止德国海军舰队从狭窄的波罗的海中突破出来,跟英国皇家海军实现汇合。虽然这并不代表大唐海军打不过他们,但是到时候肯定会更麻烦一点,所以大唐海军从战争打响之后,就开始封锁丹麦海峡,阻挡任何非本国舰船进入北海。

    德国海军舰队的实力不弱,此时已有多达7艘战列舰,各型巡洋舰十多艘,当然更为令大唐觉得麻烦的是,德国打造了一支上百艘潜艇的u艇部队。

    欧洲海军之中,西班牙和荷兰这种属于自甘堕落了,法国则是有点找不到方向,大而不强,倒是英国和德国在此都非常努力。除了大型主力舰外,英国主要发展的方向是航空母舰,不过却是轻型航空母舰,这样不占用他们打造大型战列舰的船台;德国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潜艇,u艇的悄然壮大是大唐十分关心的事情。

    其实英法西意在拿到德国提供的大唐早期潜艇技术之后,也开始建造他们的潜艇,在吸收消化这些技术后,生产一千吨出头的轻型潜艇对于这些海军大国来说难度都不大,而潜艇对于大唐的威胁却十分严重,甚至英国还一度提出,由英国主要建造大型舰艇,其他欧盟国家集中制造潜艇以威胁唐军,不过各国都有各国的心思和利益,这样的提议是不可能通过的。

    德国的潜艇部队最为庞大,不同于德国水面舰艇主要在基尔港等波罗的海沿岸的港口,德国u艇的主要造船厂是北海沿岸的威廉港造船厂,而威廉港也成为了u艇的主要母港。德国人已经派出了大量u艇在北大西洋水域,形成了对大唐海军的挑战。

    大唐空军轰炸了德国威廉港,毁坏了造船厂的部分设施,由于水深问题,威廉港没法建设成大唐三亚海军基地那样有地下洞库的潜艇基地,所以潜艇都露在水面上,这一波轰炸也葬送了德国人十艘u艇,不过还有更多的这种潜艇在大海中。

    所以,大唐海军派往英吉利海峡和北海的舰队,执行护航和寻找英国主力舰队的任务,最担心的威胁不是英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反而是水下的这些孤狼。

926 决战日德兰(一)() 
北大西洋舰队被分为了四支不同的舰队,分别是第一特混舰队至第四特混舰队。特混舰队也是大唐海军正常在战时编组舰队的方式,而大舰队则更多是日常的管理和训练上的称谓。

    前三支特混舰队都是典型的航母战斗群编队,规模并不算很大,基本上都是一艘航空母舰,两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两艘护卫舰加上两艘潜艇这样的配置(补给舰未算在内)。根据实际情况,护航舰艇可能有增减。但基本上都是六艘以上、十艘以下这么一个编组模式。

    而第四特混舰队就庞大了,这是一支典型的前代海军编组形式,核心舰艇是10艘战列舰,其余则有8艘重巡洋舰,外加5艘驱逐舰、4艘护卫舰和4艘潜艇。然而,第四特混舰队却会很容易被欧盟海军认定为真正的大唐海军的主力。但其实大唐海军很清楚,十艘战列舰的真实作战能力,还不如几艘驱逐舰和护卫舰加起来的威力更大。

    可是,欧洲人仍旧把他们的目光集中在这支舰队上面,关注着它的一举一动,并且小心的权衡是与大唐海军决战还是规避。

    而大唐海军的举动也非常明显,第四特混舰队兵陈斯卡格拉克海峡,扼守日德兰半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间的狭窄海域,目的就是防范德国海军突破海峡,与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汇合。

    在北海之上,英国皇家海军的主舰队在神隐之中。皇家海军的军神纳尔逊,就在英国人的旗舰——狮号战列舰之上。

    纳尔逊抓着一封情报,眉头紧蹙,说道:“唐人对自己有些过于自信了,将主力舰队直接摆在斯卡格拉克海峡上,就等于是一个活靶子,我们知道他们在那里,德国人也知道他们在那里,就算那里有三十多艘战舰又有什么用?只要我们皇家海军主力舰队和德国人的舰队前后夹攻,唐人将会遭遇史诗一样的惨败。”

    身旁的皇家海军参谋,海军少将戈尔则道:“但是唐人的航空母舰仍旧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北海他们有两艘航空母舰游弋着,虽然规模不算很大,但是舰载机是足够灵活的战斗力量,一旦战争爆发,那么必然有大量舰载机投入战场,这可能是唐人认为足以扭转战局的力量。”

    纳尔逊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唐人迷信于航空母舰的力量,已经逐渐以航空母舰作为他们的舰队核心了。可是航空母舰本身是无比脆弱的,面对战列舰只有被轰沉的结局。也许大唐海军的技术水平更高,可是他们面对的是数倍于他们的敌人,是伟大的皇家海军。”

    今天的纳尔逊有些反常的兴奋,说到这的时候,脸上充满了红光。他已经快六十岁了,能够亲临一线地指挥舰队恐怕这就是最后一次了,而就是这最后一次的海战,让他赶上了这绝世史诗一战,从此之后他的名字将永远地被铭刻在海军史上,成为后世所有人仰望的人。

    纳尔逊认为唐人过于自信,本质是因为他也存在极大的自信。他所率领的皇家海军舰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