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扩张之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其他兵种不同,这群炮兵对打仗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毕竟凭着如今北洋军的实力,能够威胁到炮兵的人很少,换句话说,他们这帮做炮兵的只需要负责在步兵兄弟们的保护下打炮就可以了,这么简单的事他们怎么会不乐意?

    而且要知道和安徽不同,现在的北洋军和其他省的新军,出征的时候是需要开拔费的,对他们来说打仗也能赚到些钱。

    在得到命令后,龟山炮台的官兵开始对火炮进行填装。

    不过一会的功夫,数十门火炮已经填装完毕,只等命令下达就可以对武昌进行火力打击。

    ————————————————————

    这时的武昌城,街道上已经没有多少行人存在。

    由于汉阳和汉口的沦陷,武昌城内谣言四起,许多人都说很快北洋军就会打过来——————虽然从汉阳陷落到现在也过去2、3天的时间了,北洋军一直都没有打过来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因为这个谣言的关系,城内百姓大部分都从城里撤了出去,只有少部分不愿离开的百姓还留在城内。

    “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躲在房间里。透过窗户看着外面一队刚刚才走过的巡逻士兵,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长叹道。

    虽然他也想和其他人一样,从城内逃出去,但是如果真的离开家中的一切,恐怕他很快就会饿死在外面,所以思索了良久最终老者还是决定留在家中。“反正我也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就算真的发生了什么,也不过是早几天离开而已,相反,我还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到底地下去和老伴相会了…”

    只要想到这里。老者的心情就会变得平静下来。

    就在老者准备回房间里。给自己倒杯茶喝的时候。他突然发现窗户外面的民军士兵突然卧倒在地,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爆炸传来。

    人老了,耳朵总就会有些不太好。所以老者并没有听到炮弹落下时传来的呼啸声,但是他听不见,那些民军却听的见。当初在汉阳和汉口的时候,他们可是没少听到这种炮弹落地时传来的呼啸声,所以耳边才刚听到这种声音,他们就已经本能的卧倒在地炮的威力并不是很大,但是摧毁几座民居还是没问题的。所以只是第一波炮击,城内已经有大片的民居被轰塌,不知多少人被掩埋在民居的下面。

    龟山炮台传来的突然炮袭,使得城内的人以为北洋军要打过来了。很快原本那些没有逃出城的百姓便有一部分收拾东西逃了出去,和他们一起逃出去的还有一部分军政府内的投机分子——————人总是会热衷权势的,当初民军士气正盛,自然会有许多人想坐顺风船。

    现在船要沉了,他们会离开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事到如今还坚守在城内的民军,大多都是死硬分子。

    不过等到第二日,也就是12月1日的时候,龟山打来的炮弹落到了作为都督府的谘议局里,这下子就连黎元洪这个做都督的也撑不住了。

    “怎么办,都督?”

    看了眼都督府外地面上出现的弹坑,黎元洪的亲信脸色相当的难看。

    事实上这枚炮弹只要再往前十多米,就可以炸到都督府的红楼了。

    “要不要我们反正?”看了眼弹坑,另一个亲信也开口道。

    然而他的话才刚落下,先前的亲信已经开口道。“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难道我们都督还有反正的机会吗?”

    的确,作为湖北军政府的都督,清廷甚至恨不得把他千刀万剐,换句话说谁都有反正的可能,唯独他没有。现在他要是反正的话,最后结果只能是送死。

    果然,听到亲信的话,黎元洪摇了摇头后道。“反正是不可能了,你别看外面北洋军闹的这么厉害,但是朝廷的垮台其实已经是可以肯定的了,现在这样,至多也就算是回光返照吧,何况是否真的是这样也还未定,袁世凯那个人的野心不小,最终结果会如何…”

    说到这里黎元洪摇了摇,把话题转移回了原来的位置上。“革命,肯定是要继续革下去的,现在北洋军的形势虽然很好,但是南方诸省都已经独立,朝廷已经没多久日子可以过了,不过现在武昌也是一座危城,继续留在这里只会徒增风险,所以我决定,先离开武昌,看看情况再说…”

    “都督英名…”听到黎元洪想跑,几个亲信发自内心的道。

    毕竟谁也不愿意为一座注定会陷落的城市拼上性命,这种情况下,跑,显然是最正常的一个选项。

    当天下午,黎元洪仓皇地带领少数亲信,溜出武昌城,跑到武昌下游九十里的葛店。立宪派绅士的头子汤化龙则在汉阳失守的时侯就已经跑到上海去了。

    立宪派的人跑了,黎元洪这个做都督的也跑了,最后站出来支持武昌局面的是继任黄兴的战时总司令蒋翊武。

    他们以总监察刘公的名义出安民布告,宣布由刘公代行总督职权,同时又开始在武昌城外进行布防。

    另一方面,见似乎已经吓唬的差不多了,冯国璋也命令龟山炮台停止炮击。而葛福在和冯国璋商议后,也让一个英国商人带了停战条件在12月1日晚上来到武昌。

    这个时候黎元洪已经跑路了,根本不在武昌,刘公、孙武、蒋翊武等人认为停战条件是可以接受的,他们就按照英国人的要求,也就是袁世凯方面的要求,用都督黎元洪的名义在停战条约上面盖章。这个条约规定停战三天,在这三天内双方一律按兵不动,而且规定在此期间,民军方面的兵船“不得行驶,并将机关卸交驻汉英水师官收存”,北洋军方面的火车,“不得往来作军事上之运动,由驻汉英水师官监视”。

    黎元洪对于这个停战的协议,是十分满意的。英国人和袁世凯方面都认定他是成立和议的对手,这就大大加强了他不仅在武昌政府中,而且在整个革命阵营中的地位。武昌的革命派中虽然有人认为黎元洪在紧急时擅离职守,应加以谴责,但是这种意见被否决了。

    革命党人没有勇气不要黎元洪,因为失掉黎元洪就意味着必须和袁世凯继续作战。他们重新把黎元洪请进了武昌城。由于不少立宪派人士跑掉了,军政府人员作了一次改组。内务部长、财政部长等换上了革命党人在起义前预定的人选。

    另一方面,就在武汉这边停停打打的时候,黄兴却是把船停靠在了安庆,拜访了一下严绍,想从他这里得到一些支持。

第二百一十六章 黄兴() 
“都督,已经决定好人选了吗?”

    都督府的会议室里,宗武抬头看向严绍,心底有些期待。

    时间回到汉阳陷落后不久,早在11月初,也就是11月9日的时侯,黎元洪以湖北军政府都督的名义,向独立各省发出通电,要求各省速派代表到武昌开会,商组中央政府事宜。

    这之后的两天,也就是11月的11日,上海都督陈其美、江苏都督程德全等三省军政府都督电邀各省派代表到上海开会,同样是商讨筹组临时政府的事宜。

    作为南方诸省中的一员,这种情况安徽自然不能不派代表参加。由于武昌最先发动起义,多省代表已抵达武汉,同盟会主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人也在武汉。于是严绍就在军政府内随便挑选了两个人,派往武昌商讨有关组建临时政府的事情。

    之后由于时局的转变,最重要的是南方诸省需要有一个代表来代表南方诸省同袁世凯谈判,因此上海那边总算做出了妥协,议决各省代表赴武汉,商议组织临时中央政府,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同时由于武昌是首义之地,所以隐隐的,各省代表也就以武昌一系为主。

    这次和早先不同,早先武昌和上海争执不下,随便派两个人过去应付一下也就够了。现在的话则是真的准备商议临时政府的事情,原来派去的两个人多少就有些上不了台面了,因此军政府内的人都希望严绍能重新选两个人过去。

    “怎么?”见宗武一脸期待的样子,严绍有些无奈。“你也想去…”

    “当然。”一挺胸,宗武回答道。

    毕竟商议临时政府,这种事注定是要被史书记载的,宗武怎么可能不感兴趣。

    只可惜,他宗武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汉子,如果他是个前凸后翘的妹子,或许严绍还有些心动。

    所以严绍只是微微皱眉道。“你要是去了,那现在正在推行的几个新政怎么办?”所谓的新政自然是指一系列的免税政策,还有就是正在推行的身份证、户籍和预备役制,这些都属于民政府的范围,当然,军政部也有那么一点点,这个时候宗武要是跑掉了,那这些事情怎么办?

    对严绍来说,这些事情可比在武昌准备商讨的那个什么临时政府要重要的多。

    然而这次宗武过来,却是早有准备。“放心吧,都督,我已经全都安排好了,保证绝对不会耽误正事…”这么说的时候宗武脸上也是一脸的自信。

    见他一脸自信的样子,严绍摇了摇头。

    “算了,既然你想去就和副都督一起去吧,记得,到了武昌后盯着他点,如果发生什么可疑的事情,或者是他和什么可疑的人交谈,记得把消息传回来…”

    “放心吧,都督…”随着袁世凯在汉口和汉阳的获胜,李国筠这部分人也开始上窜下跳起来,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听从他们的蛊惑,但是许多人已经感觉得到李国筠这个副都督和严绍这个都督之间已经成了对立面,所以听到严绍这么说宗武真的是一点意外也没有。

    在得到严绍的许可后,民政部长宗武同安徽军政府副都督李国筠乘船前往武昌。

    11月30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议决以湖北军政府为中央军政府,各省代表赴武汉,商议组织临时中央政府,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