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扩张之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想到…

    法国人发起的攻势虽然猛烈,但是德国人也不是白给的,结果双方在凡尔登外围的几道防线处的战斗很快就变成了拉锯战。

    由于贝当坚持战场上的部队必须定期轮换,致使70的法军都参与了这场战役,而德军只有20参与了,结果在一个多月的战斗之后,残酷的战斗对法军造成了严重心理上的影响,几乎导致法军叛变,由于答应士兵今后再也不参加向德军进攻的严酷的战斗,才使叛变没有真正发生。

    以后法军士兵拒绝进行进攻性的战斗,只是守在战壕中进行保卫战。

    这件事虽然被法国政府和贝当等人秘密隐瞒了下来,但最终还是在一个多星期前传入了远征军的耳中。尽管柳光远等人也很清楚凡尔登那地方的惨烈,但是法国人因为战斗的惨烈就拒绝参与进攻这种事还是让柳光远他们感到一阵无语,而且也对法国人有了些鄙视。

    如果不是他们当初在凡尔登的时候,曾经和贝当等人一起作战过,恐怕更难听的话已经说出来。

    最近巴黎政府也传出了一些消息,说是巴黎政府打算用更具有进攻性的内维尔将军取代贝当,据说就是因为巴黎政府对贝当擅自答应前线官兵感到不满。

    但是即便法国人这么做了,恐怕也不会有什么用处,这一点柳光远他们非常确信。

    当然,这个时候柳光远他们并不知道,类似的事情历史上在凡尔登也曾经出现过,只是在时间上要迟一些,这次之所以会比历史上的提前一些,纯粹是因为远征军带来的压力,还有一些法军将领想和远征军较劲的想法…

    而这个想法所付出的代价。就是高达近十万的伤亡数字…

    自然,德国人也有不小的伤亡,但是和法国人一比就要少很多。

    而且这时贝当也在后悔,早知道这样。当初就应该让蔡锷留下一些部队。仗打到这个份上,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的士兵都几乎换了一茬,所谓的老兵也就是多打了几场仗而已,那种经受过多年训练的士兵虽然也还有些,但数量已经比开战前少很多了,其中大部分要么就是战死沙场,要么就是因伤不得不脱离战场,只剩下少部分还在战场上煎熬着。

    也正因为这样,即便是寻常的预备役士兵,到了战场上只要打了几仗之后。其实也未必会比老兵差上多少。

    蔡锷的远征军虽然多是新兵,但经过了长时间的血战后,已经成为一支精兵。而且非常服从命令,即便是有些意志不坚的士兵,也不可能因为战争太过残酷。就说出什么不愿意参加进攻的混账话来…

    这样的士兵,可比现在凡尔登的法军要可靠的多了。

    要是当初贝当手里留下一支来,说不定这场战役也能打的更顺利一些。只是没办法,谁叫当初法国人一心想用完全是法国人的部队来收复凡尔登,向世人证明他们的能力,顺便再捧出一个新英雄来呢,所以他们现在也只能忍受这种苦果…

    至于远征军…

    或许蔡锷能够理解。法国人现在才把他们撤下来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毕竟没有人能忍受原本属于自己的荣耀被其他国家的人长时间抢走,只可惜,底下的普通士兵和寻常的军官将领却不能理解,他们只知道,他们在为法国人付出了巨大牺牲后。被法国人玩了一手过河拆桥…

    所以在这件事传出去后,对法国人的嘲笑几乎已经成了他们的必修课。

    ————————————————————

    虽说刚才话说的很硬派,但是稍微想了一下后,柳光远还是对着吴利道。“话是这么说,但也要向士兵们解释一下。让他们明白我们这么做是为了他们好,明白吗?”

    说完见吴利等军官点头,柳光远在想了想后继续问道。“对了,在训练的过程中你们还遇到过别的什么问题没有?”

    “到时有一些…”想了想,吴利开口道。“这么训练虽然能够让士兵们快速的成长起来,但是误伤的情况实在是太多,许多士兵都因为外伤无法进行训练,另外防具和木枪的损耗也太大了,现在的数量虽然也能训练,但再过一段时间恐怕就…”

    听到吴利这么说,柳光远点点头道。“这个简单,稍后我就去找法国人,让他们再送过来一批就好了,但是训练绝对不能停…”

    吴利他们不清楚,但是作为远征军第一军的军长,以及副司令,柳光远却很清楚很快协约国就会在索姆河的方向发起一次大战役。

    凡尔登战役之后,虽然远征军大获全胜,但是实际上远征军的士气也跌落的厉害,只是不像法国人一样,居然闹出了不愿意进攻的乐子而已。

    再加上还有许多部队都需要补充新兵,经历过凡尔登之后,柳光远已经彻底清楚这种程度的战争损失会有多大,新兵幸存下来的概率又有多大…

    何况这次又是进攻作战,不可能像往常那样用机枪来弥补训练和实战上的缺失,若是让一群新兵发起冲锋,在德国人的防御下能有多少人活下来,真的很难说…

    当然,也有不少人觉得白刃战什么的其实已经没必要了,可事实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白刃战依旧时常出现,尤其是在东线战场上。

    毕竟这时士兵们还没有装备半自动步枪或是自动步枪,全是手动的拉栓步枪,真到了近身的时候,刺刀这东西还是比较可靠的。

    至于工兵锹这东西…

    这东西在白刃战当中的确很好用,但仅限于堑壕内。

    堑壕里面空间狭小,和过长的步枪、刺刀相比,工兵锹这种东西自然十分好用。可是如果是在堑壕外面呢,空间大了,自然还是刺刀这类东西比较好用。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

    刺刀这东西还是很适合新兵使用的,可是工兵锹,除非是在堑壕里面。不然还是比较适合老兵用。甚至就算是老兵,如果不是堑壕里面一类的特殊环境,恐怕也不会弃了刺刀选择工兵锹。

    再加上索姆河战役即将开始,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了,他们自然只能挑选一样来进行训练,而这里面刺刀无疑就是最简单的一个…

    ————————————————————

    为了能够让士兵们快速成长,远征军选择了大量贴近于实战的训练方式,其中就有这种近乎于野蛮和残酷的训练方式。许多过来参观的法国将领在见过这种训练方式后,深受启发的同时也忍不住在心里说了一句‘野蛮人’…

    是的,这种方式在法国人和英国人看来实在是太野蛮一些了。不过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这也是他们会深受其他的一个原因…

    而此刻,蔡锷就在听着柳光远刚刚参观的报告…

    “……………从我的所见所闻来看,下面的士兵们虽然多有抱怨,但是训练的速度和成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如果继续使用这种方式相信用不了太多的时间,部队就能彻底的成长起来。”

    “当然,这么做的伤亡肯定会很大,但是在我看来还是值得的…”

    “只要值得就好…”听到柳光远这么说,蔡锷点点头道。

    天知道,最近一段时间蔡锷的压力究竟有多大,尤其是那个索姆河战役。为了这场战役当中能多保存一些将士,蔡锷已经是想尽办法…

    紧接着柳光远和蔡锷又谈到了许多事情,比方说把远征军的规模扩充到八十万的事,对此柳光远一直都觉得有些不解。

    但是作为陆军的总参谋长,蔡锷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些内幕的,尤其是当初严绍为什么非要伊拉克的事情…

    说实在的。刚开始的时候蔡锷也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严绍会愿意增加兵力,而且目标只是那么一小块地方。在经历过了凡尔登战役之后,蔡锷已经不是很愿意继续搀和这场战争了,毕竟远征军已经在凡尔登伤亡了不知道多少人…、

    在他看来。真的没必要为协约国付出这么大的牺牲,反正英法已经承诺把伊拉克和科威特给他们了,象征性的努力一下也就够了。

    但是很快他就反应过来,严绍所要的东波斯湾沿岸,恰好和伊拉克还有科威特接壤,如果说那里也有大量的石油存在,那么严绍的举动也就可以理解了。

    而之后从国内传来的,严绍准备派遣远征军奔赴伊拉克参战的消息,似乎也证实了蔡锷的这一想法…

    只不过蔡锷虽然知道,但是柳光远却不行。

    虽说柳光远也是一个陆军的中将军长,甚至还是远征军的副司令,但是中东有石油的事情是只有部长一级才知道的,他,还稍微差了一点…

    蔡锷也不好把事实告诉给柳光远,所以也只能是含糊其辞的道。“谁知道呢,或许总统他有自己的考虑吧…”不过话说回来,蔡锷对于这种牺牲士兵来换取石油的方式,终究还是有些不习惯,虽然他也清楚如果真的和严绍描述的一样,那么他们绝对是赚大了…

    ————————————————————

    就在蔡锷和柳光远正在谈着的时候,外面突然走进来了一名军官,见到蔡锷和柳光远都在,那名军官连忙走了上来道。“司令,副司令,刚刚从苏伊士那边传过来的消息,第三军、第四军和第五军已经在来的陆上了…”

    “哦?已经快要到了吗?”听到这么个消息,蔡锷和柳光远有些惊喜的道。

    “是啊!”那名军官点点头,而后继续道。“另外国内也传来了一封电报,除了通报一声之外,还希望能转达一下,说是这次跟着部队一起过来的,似乎还有一批‘tank’,这个似乎是特意提醒的…”

    说到这里,那名军官突然皱眉道。“tank………国内送些水柜过来做什么?”

    和那个军官不同,听到这么个消息,蔡锷和柳光远的脸上却露出了惊喜的表情。因为他们很清楚‘tank’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