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扩张之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车站方面派人去接张澜的时候,张澜早就已经坐上人力车,然后朝着手中蔡元培的地址赶去。

    算算时间的话,顶多也就是前后脚的功夫…

    对此教育部的那些人自然是十分懊恼,火车站的人却没怎么在意,至于张澜?则是刚刚登上人力车,正朝着蔡元培那里赶去。

    ————————————————————

    看着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张澜,蔡元培露出了吃惊的表情,之后更是看了看张澜的身后,想要看看自己的部下究竟躲在了哪里。结果,他当然什么也没看到。

    不管怎么说,人能平安到了就好,虽然有些奇怪又有些恼火自己的部下居然没有接到人,不过蔡元培还是将张澜请入了自己的家里。

    “表方,这北地风光如何,是否与川中不同?”

    亲切的叫着张澜的字,蔡元培让下人把张澜的行李搬进家中,而后拉着他的胳膊往里面走去。

    蔡元培所住的,是一座二层高的小型建筑,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却显得非常别致,别墅里面也有那么几个下人,这个时候正在院落里面打扫,虽说并不认得张澜,但是在见到张澜之后还是一一上前…

    等到进了屋子在厅内落座之后,看着蔡元培,张澜笑呵呵的道。“和我前几年来时相比,变化的确是很大啊…”这么说着的时候,张澜的语气当中也多了那么一丝感慨。

    张澜所说的前几年,指的是国社政府刚刚成立的时候。

    那个时候作为四川省的代表,张澜也曾经来过一趟北京,参与了国社政府的成立仪式。新政府刚刚成立时,正是北洋刚被赶下台的时候,虽然因为袁世凯的自愿下台,北京并没有怎么遭到战火的破坏,但是即便如此,当时的北京也谈不上有多好。

    而今。在经过了4年多的时间后,当张澜时隔四年再次踏上北京的土地时,出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一座焕然一新且极具现代感的城市。崭新的建筑,整洁而宽敞的街道。还有城市内车水马龙的景象。几乎与张澜在日本留学时见过的城市没什么区别,考虑到庞大的人口基数。甚至还要更繁华一些。

    尤其是那座即便是站在火车站,也能清清楚楚看见的高耸建筑,更是给人留有极深的印象,张澜当年虽然曾经在报纸上见过照片。但终究还是没有亲眼目睹来的震撼…

    (张澜曾经中过秀才,后来于1903年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书院师范科学习。1904年因倡言慈禧太后应归政于光绪帝被押送回国,任四川顺庆府(南充)官立中学堂正教习。)

    听到张澜这么说,蔡元培‘呵呵’一笑,没说什么,只是等到下人把茶端上来后轻声道。

    “这次我请表方来。可是请你帮忙来的,你可千万不要推辞啊…”

    听到蔡元培这么说,张澜默默的点了点头,他这次会专程跑到北京来。也有这个意思。

    在后世人们的印象里,张澜通常都是一个留有大胡子,看上去似乎非常苍老的样子,至少一看就知道年纪很大。相较而言,蔡元培呢,则看上去要比张澜年轻上许多。但事实上蔡元培却至少要比张澜大上4岁,论年纪要比张澜大的多…

    此次蔡元培邀请张澜来北京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如今教育部正在推行的义务教育。随着政府在资金上的投入,义务教育已经有了些成果,但就像曾经说过的,人的因素一直都是制约着这项计划的最大原因。

    施行义务教育所需的资金固然很多,但算上政府财政上的投入,还有社会各界得来的募捐,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可是人…

    的确是麻烦…

    到了如今,随着政策的展开,义务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教育部也需要更多的人来协助,这个时候蔡元培想起了张澜。

    当初张澜北上的时候,因为理念相和,蔡元培与张澜可说是志同道合、意气相投。张澜本身也算是颇有能力,又有着较高的名望,会被邀请过来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事实上早在辛亥革命之前,也就是四川的保路运动时,张澜已经算是崭露头角,当时张澜以南充代表出席并当选为川汉铁路股东大会副会长,后来赵尔丰诱捕蒲殿俊和罗纶等人时,张澜也是被诱捕的几个人中的一个,这样让他因此而名声大噪。

    等到辛亥革命成功,四川光复之后,张澜也因此担任了四川军政府川北宣慰使一职,并于1913年当选为中华民国国会众议员,并因此结识了当时在云南担任都督的蔡锷…

    如果历史没有因为严绍的到来而发生变动的话,这个时候张澜恐怕已经担任四川省长一职,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方诸侯,尽管手里并没有半点兵权,不过如今吗…

    没有了袁世凯称帝等变数,在国社政府成立之后,张澜的人生便显得略微平淡了一些。不过即便是如此,也没有人会怀疑张澜的人品和能力,这也是蔡元培会邀请他北上的一个原因。

    眼下教育部正缺人手,与其把张澜继续留在四川,到不如弄到教育部来多做一些事情。对张澜的人品和能力,他还是比较了解的,而在得到蔡元培的邀请之后,张澜也是欣然应邀…

    因为就和蔡元培一样,张澜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政治抱负。

    而很明显,在这个时代有能力达成张澜报复的,也唯有严绍的国社政府了。

    ————————————————————

    “一路劳累,我先让先人带你上楼休息一下吧…”说着蔡元培看了看挂在墙壁上的钟表,而后对着张澜继续道。“眼下时间尚早,等傍晚的时候我让下人去叫你出来吃晚饭…”

    “也好…”点点头,一路坐着火车从四川到北京来,张澜也的确觉得有些劳累。只是就在张澜起身打算和下人去休息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些什么,而后停下脚步看向了蔡元培。“对了,鹤卿兄。关于此次国防军北上的事情………事先你知道吗?”

    “这个…”听到张澜的话,蔡元培忍不住苦笑了一声。“我到是的确知道,但是该怎么说呢…”

    蔡元培总不好告诉张澜,他早就知道了这件事。而且还不是在苏俄成立之后。而是在之前便已经知道了。更不可能告诉张澜,其实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阴谋。甚至就连如今震惊全世界的苏俄政府的成立,其背后也有着国社政府的身影在里面,这个所谓的苏俄政府之所以能如此顺利的成立,国社政府在其中出力不小。前前后后更是花费了数百万的资金…

    作为教育部的部长,内阁的诸多部长中的一位,蔡元培是知道这个的,但是他却无法透露出去。

    毕竟这些可是国家机密,若是泄露出去,麻烦肯定少不了,考虑到这次国社政府扶持的还是一个布尔什维克政权。可想而知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就连英美那边恐怕也会闹出许多问题来。

    虽然蔡元培本身并不是‘友邦惊诧’论者,但是眼下国防军正进军外东北,事关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失地。以及二十万国防军的生死,他却是真的不愿节外生枝…

    当然,就连蔡元培自己也不清楚,在出兵外东北的背后,还有着另一个更震撼人心的计划。只是这个计划却是绝对不可能得到蔡元培这些人的支持的,所以严绍才会秘而不宣,只是将这一计划通告给了军方的人,而不是他们…

    不过话说回来,这么一个计划,似乎也没必要向教育部的人通知,毕竟这与教育部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并不清楚这些,看着蔡元培为难的样子,张澜忍不住道。

    “政府是怎么想的,这个时候出兵外东北——————我到不是对收复失地有什么意见,但眼下苏俄政府刚刚成立,政府就出兵外东北,在道义上岂不是有些………而且英美恐怕也不会坐视不理吧…”

    看着张澜的样子,蔡元培笑了笑,而后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劝慰道。“放心吧,政府既然敢动手,就必定会有完全的准备,事实上现在总统那边现在相信已经开始和列强交涉了,获取列强的谅解,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再者说,若是现在不想办法把外东北夺回来的话,将来恐怕很难会有这个机会了,即便是贸然动手,到时所需付出的代价,也绝对不是现在可比的了…”

    这也是蔡元培等一干官员会支持这个计划的原因,对于收复失地这种事情他们到是一向热衷。仅仅只是对战争可能带来的伤亡、影响以及经济财政上的压力十分反感,但是他们也很清楚,眼下的确是收复外东北最好的机会,将来若是在想有什么动作的话…

    就如严绍所说的一样,到时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可就不是眼下这么简单了。既然如此,长痛不如短痛,与其将来痛苦,到不如现在早一些解决,而且即便是他们反对,看严绍的架势也是不可能会接受的,他们这些人对军队又没有什么影响,最重要的是军队根本不可能会听他们的,既然如此,到不如干脆些,这样等到将来外东北收复了,他们也能从中得到些好处不是——————暂且不提严绍对军队的控制究竟有多强,军人本来就热衷于战争,且这次还是收复失地,这可是名垂青史的事情,即便他们说出花来,军方也不可能会听他们的…

    别看这些家伙一个个顽固的很,对此他们到是非常了解。

    所以除了妥协之外,他们似乎也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了…

    “行了,表方…”看了看一脸疲惫的张澜,蔡元培笑着道。“这件事就交给政府来解决好了,你还是先休息去吧,一路上坐火车从四川到北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听到蔡元培这么说,张澜也觉得身体有些疲惫。

    和后世的高铁不同,这个时代坐火车可是个辛苦活,更何况还是张澜这么一个文人,坐着火车从四川跑到北京来,沿途也不知道经过了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