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扩张之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思考了良久,同时又和段祺瑞、冯国璋等人商议了一番后,严绍决定采纳蔡锷和第四军团的提议。同时又对这项提议进行补充,那就是在铁路线的两侧。也就是雷区的外围在用钢丝围上一圈。避免寻常百姓或是部队官兵误入雷区——————反正九十九拜都来了,也不差最后一下了。而且有埋地雷的功夫,弄一些铁丝网也是很简单的。

    所谓的雷区,他的存在目的并不是炸死来破坏的游击队,而是让其明白这里有地雷。从而使其不敢轻易进来…

    在正式同意之后,严绍命令后勤部从库存当中取出一半的地雷供应给前线,另外再在国内的兵工厂订购相当数量的地雷,避免不够用…

    很快,数以十万计的地雷被运往前线,而负责保护铁路的第四军团在接收之后,也开始了史上最浩大的布雷任务…

    与此同时。蔡锷也率领着先期抵达的部队开始北上,紧跟其后的是第一、第二和第五军团的后续部队。第三军团则是在蔡锷的命令之下一路南下,沿着铁路线往里海而去,然而中亚铁路并没有修到里海。所以后续的路程就必须要靠腿来走。

    问题在于,如果说从新疆到阿斯塔纳有一千公里的距离,那么从阿斯塔纳到里海,便也有一千公里的距离,而且这一千公里还有任何公路或是比较具有规模的公路——————俄国的基建无论是如今还是后来的苏联都是糟糕透顶,当年希特勒的德**团就是被俄国的基建给狠狠的坑了一把。

    万幸的是,中亚主要是以平原地形为主,不然的话…

    这个时候,蔡锷允诺的一千辆卡车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然而一千公里的距离毕竟不短,从南京到重庆也才一千二百公里而已…

    若不是沿途根本没有多少抵抗,恐怕蔡锷根本不会下达这样的命令,而如今,便只能是看第三军团自身的能力了…

    蔡锷会挑选第三军团,也是因为第三军团的实力仅次于第一和第二两个军团,若是换成第四和第五军团,蔡锷却不会放心。虽然俄国在哈萨克斯坦的兵力,只需要一个正规军便可以横扫,但是上千公里的距离,却是比俄军更大的一个麻烦…

    ————————————————————

    在把任务交给了第四军团之后,蔡锷立刻率领先期抵达阿斯塔纳的部队继续北上,不过他却并没有北上鄂木斯克或者是秋明,而是直接通过铁路北上前往车里雅宾斯克…

    另一方面,尽管沿途特事局已经尽可能的在确保消息的隐秘,但这么大的事情毕竟不可能一直隐瞒下去,何况如今国防军也已经进入到了中亚腹地…

    所以就在蔡锷率领部队北上的时候,北方的俄国人也已经得到了消息…

    在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正在前线指挥部队和苏俄红军作战的高尔察克一片错愕,显然不敢相信,之前一直都在竭尽全力帮助他的中国‘朋友’居然就这么在他的背后插了一刀——————若是此刻他的内心想法被圣彼得堡的列宁等人得知了,列宁他们一定会拍着肩膀告诉他,其实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上当了…

    而就在高尔察克依旧不敢相信的时候,蔡锷率领的前期部队,距离车里雅宾斯克已经只剩下不远的一段距离了…

    尽管中国出兵中亚的消息已经被俄国人得知,然而蔡锷却一点也不担心俄国人的反应,因为根据他得到的情报,俄国人并不清楚他北上的事情,车里雅宾斯克也没多少防备…

    有心算无心,再加上兵力、装备、训练等方面的优势,蔡锷可说是稳操胜券。

    反倒是英美列强的态度,让蔡锷不由得有几分忧虑…

    毕竟他们这次图谋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外东北…

第六百三十二章 对苏干涉战争(九)() 


第六百三十三章 对苏干涉战争(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欧洲带来的是毁灭。

    然而对欧洲以外的国家来说,其所带来的却是新生…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欧洲列强惨遭重创,尤其是英法等国,其在世界各地殖民地的统治更是受到了动摇。

    在原本的历史上,若不是有两场世界大战的话,恐怕后来的民族独立风潮还要再晚上许多年——————如果不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损失实在是太大了,英法这样的列强又怎么可能会允许自己的殖民地独立呢?即便是有美国的因素在也一样,毕竟美国不是天下无敌,若不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和德国拼了一个两败俱伤,即便美国的工业实力要远超于英国,想要达到和英国并驾齐驱的地步也是不可能的(历史上的华盛顿条约中,规定了世界各国海军的一系列限制,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根据各国的实力进行的,其中英国和美国是第一梯队,日本则是第二梯队,至于在欧战中付出最多的法国则成了第三梯队………当然,法国的海军本来实力也不怎么强就是了。)

    而除了那些殖民地国家外,还有许多国家也捞到了好处。

    比方说中国、日本,还有美国…

    因为欧战的关系,欧洲列强对战争所需的物资有着极大的需求。问题是战争本身消耗的物资实在是太大了,英法这样的国家甚至就连武器装备都有些无法满足。更何况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一些物资?

    为了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英法等国便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买…

    从国外买,从中国、美国、日本,还有南美的诸多国家那里买…

    这种海量的物资需求,给上述国家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如美国,在战前还欠着英国四亿英镑,可是历史上的战后英国却倒欠美国八亿英镑,

    足足十二亿英镑,这几乎已经相当于英国七八年的财政收入——————当然。是指战前,因为在开战之后,英国开征了许多新的税种,另外还提高了税率,财政收入提高了许多,当然,花的钱绝对要比收到的钱更多…

    而美国也正是凭着这场战争当中赚到的一切。在战争结束后成为了可以与英国并驾齐驱的世界强国。

    从某种角度上讲,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还没有哪个国家从这场赚到的要比美国多。

    至于中国?这场战争当中中国当然也赚了许多,不但国内的工商业得到了非常大的促进,就连财政收入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甚至达到了一亿多英镑的地步。国内的工商业也因为这场战争而‘跑步进入工业化’…

    现如今中国的工业实力,在几个主要的指标上已经和战前的法国、俄国相差不多,只是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有许多差距。毕竟像英法还有俄国这样的国家,为了建设出全面的工业化已经用了上百年的时间,而中国却是最近才刚刚开始起步的。即便是开的外挂再多,几年的时间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追赶上当今的列强国家,这未免也太不合理了一些。

    在如今世人的眼里,美国从这场战争中得到的好处是最多的,而中国则要次之。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旁人并不清楚中东地区的重要性,不然即便中国得到的好处不如美国那么多,但也不会差上太多。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一系列国家当中,寻找出来一个第三的话,那一定就是日本。

    尽管在遭遇了山东战役的惨败之后,日本很是伤筋动骨了一番,然而当时较好的国际形势,却让日本很快便恢复了过来。

    欧战对物资的需求,使得日本国内的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其在这场战争当中捞到的好处没有中国那么多,但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了。

    至于军事力量,日本的军事力量同样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自从山东战役之后,日本陆海军曾经遭到了极为沉重的打击,陆军损失了十多万人,海军的主力舰艇损失过半,尤为让日本人恼火的是,那些损失的舰艇只要是还能用的,几乎都被中国人打捞上来修复然后重新投入现役…

    日本人用了几乎一年的时间,才把陆军的损失弥补了过来,海军更长,用了差不多两年。

    不过在之后,借助着欧战的东风,以及面对中国威胁的现实需求,日本人却是大肆扩军,原来已经动员到五十万的陆军兵力,被扩充到了六十万,海军除了新服役的两艘战列巡洋舰及超无畏舰外,也开始了新的造舰计划…

    其军事实力,甚至比开战之前还要更强。

    然而在日本得到进步的同时,中国也同样在进步。而且作为欧战的直接参战国,中国也得到了来自协约国的许多支持和帮助。到后来中国的兵力更是扩充到了二百多万,海军,在规模上也成为了仅次于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的第五大海军强国,仅仅只是在实战经验和训练上还有些不足…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尽管实力已经得到了恢复,可是日本却一直都没有进行报复——————当然,日本国内那些精神不怎么正常,只知道叫嚣的右翼分子排除不算…

    眼见中国的实力已经越来越强大,现如今日本的当政者们也有些绝望了起来。

    没错,中日两国借着这场战争的东风,的确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可是在这场竞争当中,中日两国的距离却拉的越来越大…

    工业水平已经达到了日本的数倍之多,财政收入,中国采取的是低赋税的方式。可是财政收入却依旧要比日本高出一大截来。再加上辽阔的领土,取之不尽的人力和物力等…

    和贫瘠的日本相比。中国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如今中国国防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二百五十五万,几乎是日本的四倍之多——————这可不是后世抗战时的**,那时的**除了中央军以及少数的杂牌部队中的精锐可以和日本人抗衡之外,其余的部队很可能人数要多出日本人几倍那么多,才能勉强和日本抗衡。

    然而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