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良种田纪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丁家的倒塌,并不是因为丁志成的死,丁志成死了,懿皇妃还有好几个已经成年的侄儿,就算资质平平,朝廷缺人也得重用,丁家的危机,来自于秦怀恩的崛起,或者说,整个露城军一系的崛起。

    从这个角度看来,丁志成其实是幸运的,他死了,就无需眼睁睁地看着那些他原本不屑一顾的人,将他踩在脚下,看着由父兄们用鲜血争得的荣耀,在他的手上被完全葬送,就丁志成那性子,还不知会因此惹下多大的麻烦,最后丁家因此被灭门,也是有可能的!

    不得不说,懿皇妃很聪慧,其实就是这次,如果丁志成还活着,太大的惩罚是不会有的,毕竟秦怀恩也是他的帐下,但等到潘凌峰写的那份折子送上来,丁志成就算不被降职也至少会受到斥责,因为那里面对秦怀恩和潘凌峰的加害,实在是太明显了。

    但有些人没有懿皇妃这样的睿智,比如二皇子和五皇子,比如丁家,这将是让懿皇妃最头疼的地方。

    黑土城的战报比秦怀恩亲笔写的整整晚了四天,上面极尽粉饰之能事,含糊地说“臣等收复了所失六城”,若是没有收复这件事,公叔瑾估计这份战报还得晚上个一天两天的。

    这个时候,公叔瑾越发觉得秦怀恩那份没水分战报的可贵了。

    同样的,潘凌峰折子也没让公叔瑾等太久。

    潘凌峰写折子的行文风格和秦怀恩类似,语气却和缓太多了,不难看出他对皇上的忠心耿耿,但一点儿都不浮华,将整场战役的过程娓娓道来,客观冷静,谁做了什么事儿,包括他自己,都没一丝的粉饰遮掩,包括露城军曾违抗丁志成的军令。

    就算不能违反秦怀恩的意愿,将参战人数更改,潘凌峰也标注出了,出征的兵士多少人,民壮多少人,甚至还写明了民壮是经过训练,甲胄武器的。

    这份折子很厚,因为里面附了长长的物品单子和伤亡将士的名单,末了,潘凌峰请求皇上,将这次出征和守城的民壮纳入正规军,将死伤将士按照正规军来抚恤。

    公叔瑾看得是龙颜大悦,心里觉得,就算潘凌峰不如秦怀恩那么会打仗吧,也比秦怀恩可爱多了,决定一定要重用潘凌峰,并不知道,这原本就是秦怀恩非得让潘凌峰写折子,他只是署名的原因。

    那些献给皇上的战利品以及俘虏只比折子晚了两天,从西北往东南走水路,因为是顺流的缘故时间了一半儿,所以到京城时,离秦怀恩劫掠王庭,过去了还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儿。

    。。。

第720章 京城中的盛况() 
在公叔瑾的刻意下,这次西北押送财物和俘虏进京,盛况空前,整个京城十室九空,朝会特地停了一天,或者说这一天的朝会就是这次迎接而开的,并不议其他的事儿。

    迎接的官员和看热闹的百姓们,从城外的扬子江边,一直排到了宫城外,据说沿途有两处适宜观赏的茶楼露台,都因人太多而挤塌了,幸亏都是二层,并没摔伤什么人。

    相比之下,露城派出的押运队伍,着实惨了一点,他们不仅人数少,只有不到一千人,还俱是有残疾的民壮,后来大家才知道,秦怀恩这一次把手底下能动用的真正民壮全都派出来了。

    因为押运的兵士明显不够用,这一路上的漕帮和各城池的衙门,都没少出人帮忙,幸好,路上大半是走的水运,那些在马上如狼似虎的狄人汉子们,有很多因晕船成了奄奄一息的病虫。

    但守备京师的禁军们却很高兴,他们在码头接下了押送队伍后,排列整齐地走在一旁,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同样的,民壮们也很开心,他们这样的卑贱之人,几乎都是西北当地的人,哪里见过这繁华的京城,受到过这么热烈的崇拜,就连他们平日里羞于见人的残疾,都成了可以炫耀的资本,因为这代表着他们的勇敢和功绩。

    但不管这些人如何开心,都比不过那个最开心的人,其实说最开心也不恰当,因为公叔宁就曾在私下里这样评论过,“我倒是觉得,皇兄比睿儿还要开心!”

    公叔瑾给公叔宁去宫城城楼一道观赏的礼遇,但公叔宁借口身体不好,给辞了,公叔瑾就把这个恩典给了睿儿,可惜睿儿根本就闲不住,天还没亮就去了扬子江边接人,然后又一路跟着进了城,这才去了宫城上一道观礼,兴奋得一张小脸蛋儿跟红似的。

    因为清露没有登宫城城楼的资格,公叔宁就陪着她包了一家三层酒楼的顶层去看,对此,最高兴的并不是清露,而是那些王府下人和从年前就来到京城的,包括栓子在内的双岭村人,因为他们可以借光了。

    见队伍进了宫城,公叔宁站起身来说,“我得上朝了。”本来朝会他也可以不参加的,他是怕秦怀恩吃了亏。

    秦怀恩就算是再勇武能干,毕竟在朝中没有根基,他的功绩既能深得圣心,也会引来很多人的嫉妒,有些离间的话,一时半会儿可能起不到什么作用,怕就怕长此以往,会使得旁人,尤其是公叔瑾猜忌。

    这些话,公叔宁并没对清露说,但清露心里是明白的,她目送着公叔宁远去,心中酸酸甜甜的。

    朝堂上果然是热闹成了一锅粥,好在,秦怀恩并不像公叔宁担忧的那样,完全没有准备,他和潘凌峰这次优中选优地派了两个西南帮的小校。

    这两个人没别的特点,一个是嘴皮子特别利索,还受到过良好的教养,另外一个则是见过世面,能在朝堂上不怯场,这两个人俱是出身西南侯府,在皇上和众位朝中重臣面前,有问有答,不卑不亢,不倨傲也不粗野。

    最是,秦怀恩献上来的东西。

    当卜骨一被拿出来时,就连对西北这次大捷最心存非议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秦怀恩和潘凌峰这次立下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

    卜骨,就是秦怀恩所说的,从价值上来讲,献给皇上后,就再无需献其他财物的宝物,也是潘凌峰所说的,在秦怀恩手中实际上一文不值的废物。

    狄人,是个********的国家,或者该叫做部落联盟,对可汗,有些部落可以不服从不合作,但有信仰的族人,对大祭司,却是言听计从的。

    别说成亲搬家这样的小事儿,就连可汗出兵这样的大事,也要先问过祭司和巫女才行,所以大祭司,在族人中享有绝对崇高的地位,而他们祭祀的法器:卜骨,则相当于狄人的传国玉玺,因为大祭司的身份,也要通过卜骨的“考验”!

    卜骨看起来是挺唬人的,非金非玉,凝脂似的半透明,别说这些朝中大臣,就连秦怀恩和潘凌峰都不怎么认识,秦怀恩抢东西时,并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收获,主要是那个大祭司,一见卜骨被抢了,直接一头撞死了,这才引起了大楚兵士的注意。

    后来,秦怀恩又问过了抓来的俘虏,这才确定了这个东西的名称作用和地位。而且秦怀恩抢东西十分专业,细细地将卜骨的多件配套设备都抢来了,见大祭司自尽了,连他身上那华贵的袍子,和装饰都没放过,其中最惹眼的是这个祭司身上戴的一串骨头项链和手中持的法杖。

    这些东西在大楚朝堂上组装起来后,一股洪荒尊贵之气,直接便展现了出来,众人都看傻了,但凡有脑子的人就能想到,它的意义无需拔高,就具有了相当的高度,皇上这次不管怎么赏赐秦怀恩和潘凌峰,都是不过份的。

    尤其是秦怀恩和潘凌峰还很谦虚,不出错,在折子写的只是“狄人祭祀之物”,并没说是相当于国家象征的卜骨,可以说,是给了公叔瑾一份惊喜,而这份惊喜,公叔瑾简直是太喜欢了。

    有了这样的惊喜后,后面那些珠玉等物,就显得不了,但有人却按捺不住了,“这些银锭,臣看着怎么像是官银?”什么叫做“像”,根本就是好不好,只要是个大楚人就没有不认识的。

    这句话其中的含意就太深了,从异族人手中抢来的战利品是官银,无论是虚报战功,还是用自己手头的银子,将更贵重的战利品替换了下来,这个罪名都是不小的。

    露城人早有准备,“这位大人说得太对了,这就是我朝官银,其实还有前朝官银,莫说官银了,就是我朝和前朝的铜钱,那也是不少的!”不仅承认了,还承认得大大方方,随后便解释了起来。

    。。。

第721章 让人头痛的教导() 
异族人冶炼技术差,可不仅仅是体现在兵器等铁制品上,金银铜锡等方面,他们全都不行,杂质太多,价格根本就上不去。

    不过没关系,他们可以抢大楚的,金银等贵金属能直接拿来当货币,他们便留着,铜钱等不那么容易花用的,他们便溶了弄成旁的东西,也比他们自己炼出来的要结实些,主要是配比好。

    露城刚开互市时,很多异族人扛着一麻包一麻包的,多年积累的铜钱来花,听说前朝的铜钱也能用之后,一些人追悔莫及,因为他们把这些铜钱给溶了,制成兵器还好,若是制成比铜钱本身价格低很多的日用品,或是不当回事直接扔掉了,那真是太可惜了。

    当听说王庭中,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后,大楚人的官银已达到了一个骇人的数量,就连平民百姓手中,铜钱也花用不尽时,朝堂上沉默了。

    这是什么?这是国耻啊!

    但没人会说露城军在说谎。

    远的就不说了,单就这次来讲,三十万大军近一年的粮饷,那是多少?重臣们心里都有数。

    再加上,六城百姓和一些将士们的私蓄呢?恐怕就没人能说得清了!若不是露城军又给抢了回来,这些不也成了异族人的吗?而这么多年来,朝廷到底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大败,谁也说不清,或者说是,不好意思说,不敢说!

    单就这一点来看,露城军的功劳就难以言表,谁要是再对他们有微词,就相当于叛国了!

    方才多嘴的那个大臣,恨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