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马行空四部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胡适的邀请,徐志摩兼教於北京大学,為了贴补家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间往返,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大夏大学三所大学讲课,课餘还得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

    沉溺於跳舞、打牌、票戏等夜生活的陆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两点才起身。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因要在北平协和礼堂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於早上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然而,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徐志摩罹难,死时34岁。

    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山居閒话》。

    小说散文集:《轮盘》。

    另有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胡适: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裡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胜利,这就是他的单纯信仰。他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歷史。

    《偶然》在电影《秋霞》中被选為主题曲的歌词,由陈秋霞主唱。

    《再别康桥》后来成為邓丽君著名诗词改编歌曲。

    1999年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描述徐志摩一生的爱情故事。

    2001年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中引用《偶然》的词,被重新谱曲后作為插曲,由赵薇演唱。

    《再别康桥》也被改编成he的一首流行歌,作词文雅,作曲李泉,收录於2007年的《play》专辑。

    《再别康桥》由西楼作曲,林宥嘉翻唱為歌曲,於2008年收录於《神秘嘉宾》专辑。

    魔侠守护者之一魔侠─柏杨

    柏杨(1920─2008)本姓郭,原名定生。后其父因方便蘀他转校,而易学名為立邦,后又因升大学问题而自行改名為郭衣洞。

    出生於河南省开封,籍贯為河南省辉县。笔名来自中横公路隧道附近台湾原住民部落的原名谐音古柏杨(今称古白杨;kbayang)。

    另一个笔名则是邓克保,作家,被称為台湾的鲁迅。

    柏杨虽然有相当多的歷史著作,但是有些(在史学上)较為保守的人士认為柏杨并非歷史学家(因為他的歷史著作尚未达到传统人文科学考据的学术研究标準),而是个作家、思想家及歷史评论家。

    经歷过政治牢狱近10年的柏杨相当关注自由、人权与尊严等议题,曾创立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且担任会长。

    柏杨曾於中学时曾参与中国国民党下的青年团体,1938年加入国民党。1939年与艾绍荷结婚,1940年女儿冬冬(郭素萍)出生。1943年在重庆与崔秀英发生感情并结婚,1946年在解放军进攻河南省息县期间,跟崔分散。和崔秀英育有一女毛毛(崔渝生)。

    1946年东北大学政治系毕业,1947年被校方查出使用假学歷证件,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籍。

    之后一方面担任私立辽寧文法学院政治系副教授,一方面与友人在瀋阳创立 《大东日报》。

    1948年瀋阳為解放军攻下后,柏杨前往北平,1949年再转往上海,之后又随老师吴文义前往台湾。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有高的期望;才会批判、揭示它的问题所在() 
柏杨初抵台湾不久,就在1950年因为收听匪区广播而被判刑六月。出狱后,历任教师等职。

    1953年,与齐永培结婚,育有二子(郭本城、郭本垣)。1950年代成为中国文艺协会会员。

    1954年在救国团任职;而柏杨於救国团任职后才开始写作小说,而且小说都有相当的现实性与批判性。1959年与齐永培仳离,与倪明华结婚,育有一女佳佳(郭本明)。

    1960年5月起,以笔名柏杨在《自立晚报》担任《倚梦闲话》专栏作家,写作的杂文对於现况有很严厉的批判。

    1961年开始,在《自立晚报》以邓克保为笔名所发表的《异域》,以报导手法,描述一支中华民国的忠贞军队,奉令撤退到滇缅泰边区,与命运搏斗、冀求反攻大陆的事迹。

    尽管故事中以虚构人物为主体,但主人翁们悲壮沧桑的血泪史触动人心,且於泰国北境确实有中华民**人和子弟们苦涩求活,因此读者们便以泰北孤军称此部队。

    《异域》后来不但被拍成电影,还创下在台湾销售达百万册的惊人数字,是一部成功的战争小说。

    1967年,柏杨代班主编《中华日报》家庭版时,该版以每周五天的篇幅刊载美国连环漫画《大力水手》。

    1968年1月,柏杨因《大力水手》翻译文中提及大力水手卜派父子流落至一个丰饶的小岛而乐不思蜀,两人要各自竞选总统,撰写竞选文宣,柏杨将fellows(伙伴们)翻译为全**民同胞们。。,遭国民政府情治单位理解为对蒋中正父子的暗讽。以**间谍及打击国家领导中心的罪名逮捕,判处十二年有期徒刑,1969年起囚於台北县景美镇军法监狱。

    不过根据台湾作家、时事评论家李敖的说法,《大力水手》是由一位女性侨生翻译,柏杨只是照抄才出事情。

    1969年倪明华提出离婚要求,结束十年的婚姻,柏杨在狱中绝食二十一天。

    1972年跟台北其他政治犯一同解送到国防部鸀岛感训监狱。1975年,因蒋中正逝世,而减刑三分之一为八年有期徒刑。

    1976年刑满后仍被留置於鸀岛。后来因为国际特赦组织等人权团体的要求才被释放,共被囚禁九年又二十六天。

    柏杨在狱中完成了《中国人史纲》、《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中国历史年表》三部书稿。原本还有第四部《中国历代官制》,因为参考书於1975年被官员搜去保管,所以只写了一半。

    1978年与后来任教於北一女的诗人张香华女士结婚。出狱后柏杨专事写作,其中1983年开始。他开始着手译写《柏杨版资治通监》,以整体规划,分期出版的方式发行,至1993年72册全部完成。

    1985年《丑陋的中国人》出版,针对华人集体文化和性格上的缺点作出批判和探讨,引发全球华人社会热烈争论,1986年秋中国大陆掀起柏杨热潮。不久,中国学运爆发,**迁怒,柏杨於1987年霎时成为罪犯。其所有着作在中国大陆遭到全面查禁,直到2004年方重新正式授权出版。

    柏杨也积极推动有关人权事务,1994年担任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创会会长。

    自从1994年进行心脏手术,接着一连串大病之后。柏杨的健康每况愈下。2000年5月20日接受**聘任为国策顾问一职。

    2006年9月,因为年龄和健康的理由。宣布封笔,不再在公众场合露面和接受访问。同月出版的《柏杨曰》大陆新版序成为其封笔之作。

    2006年,柏杨同意将56箱、共计11745件文献、文物捐赠予中国现代馆,并於2007年2月6日举行柏杨捐赠文献文物入藏新闻发布会正式移交。

    另外,柏杨亦为国立台南大学首位荣誉博士,南大柏杨文物馆亦於2007年6月27日开幕,系3月31日捐赠予校方。包括1949年抵台后的重要证书、结婚证书、资治通监手稿、校对稿、杂文手稿等,与北京的藏量等量。

    柏杨於2008年2月24日因肺炎并呼吸衰竭住进医院,2008年4月29日凌晨1点12分在台湾新店耕莘医院病逝,享笀88岁。

    2008年5月17日,依其遗愿海葬,家属将柏杨骨灰撒入鸀岛海域,另留部分骨灰择日带回中国大陆安葬,经过遗孀张香华的努力,柏杨部分骨灰於2010年9月12日被安葬在故乡河南新郑的福笀园陵园。

    基督徒,1942年柏杨在偃师时进入一座防空洞躲避空袭,遇到一位舀着圣经的中年妇女,祈求主耶稣保护在防空洞里两个人的平安。在确认这个中年妇女是帮柏杨和自己祷告后,当时柏杨的反应是奚落她的信仰。

    十几年后

    他已从大陆到台湾,某个星期天,他在新竹见到一群基督徒,每个舀着圣经的中年妇女,都好像当年在防空洞中的那位对柏杨传福音的妇女,他身不由己的随着她们走进教堂。从此开始聚会成为基督徒。

    柏杨后来曾参加安息日会,甚至在国际青年归主协会函授学校担任过函授教师,与台北仁爱路浸信会的齐永培女士有过一段婚姻。

    基督教给我的裨益太多,柏杨如此说。2008年5月14日15时,柏杨的安息追思会在台北市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济南教会举行。

    柏杨妻子张香华说丈夫的小说很糟糕,并认为其杂文比小说好,但《中国人史纲》和《柏杨版通鉴记事》则写得很好,因为很有开创性,用的文体和杂文完全不同。

    柏杨好友,物理学家孙观汉说:每个人差不多都知道自己可自豪的一面,但是柏杨使我了解我丑陋的一面,而最使我惊奇而伤心的是这种可怕的丑陋,竟不是我一人所独占,而是十亿同胞所共有的。

    中国现代馆馆长陈建功评价柏杨是当代史上的奇迹。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说:我们常常抱怨社会混乱,柏老却能永葆信心。因为他从历史角度看待问题,有时候比我们年轻人还乐观。

    作家聂华苓曾评价柏杨小说和杂文有一个共同点,在冷嘲热讽之中,蕴藏着深厚的爱和情。

    学者陈晓明回忆指出,想要走向现代化之路,就要批判传统,柏杨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精神和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成为一种很经典的认知,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同时评价柏杨是一个中国历史文化的批判者,他对中国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