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姓氏地图-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他喜读诗书,尤其敏于军事,而且武艺高强。他出仕时,任本郡上计掾,州里征召他为州从事。诸葛亮一出祁山时,用计收复了姜维。诸葛亮与姜维交谈之后,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便将他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侯。这时,姜维年仅27岁。可以说,姜维是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最大收获。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姜维任辅汉将军,统率三军,晋升为平襄侯。姜维多次率军伐魏,但由于后主昏庸,加上连年征战使得民怨沸腾,始终未能取得成功。而此时,魏国却趁蜀国国势日衰,屡屡进犯蜀国边境。不久,大将邓艾率军直抵成都,后主刘禅投降,并降旨命令姜维率部投降。姜维无奈之下,只得暂时诈降钟会,准备伺机而动。    
    后来,钟会与邓艾争功,设计陷害邓艾,并在成都起兵造反。姜维认为时机已到,便想利用钟会重兴汉室,不料事情泄露,被魏国所杀。据说,魏兵事后剖开他的肚子,发现他的胆像斗一样大。    
    


第三部分:权钱交易的超一流高手吕不韦戚 祖先叛乱,避祸改姓

    戚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说春秋时,卫武公有个儿子叫公子惠孙,惠孙的后人孙林父,在卫献公时任上卿。卫献公喜欢游乐,不理政事。孙林父想内结贵戚,外通晋国,企图趁机操纵卫国朝政。卫献公对此有所耳闻,但又束手无策,两人矛盾日渐加深。孙林父知道卫献公对他心怀猜忌,就联合他人之力赶走了献公,另立新君殇公,殇公把戚邑(今河南濮阳东北)封给了孙林父。后来,孙林父与他人争权失败,逃到晋国。他的子孙很喜欢戚邑这个地方,世居此地,并以戚为姓。后来卫国灭亡,戚姓逃亡东海,成为望族。    
    一、戚姓名人录    
    戚姓的历史名人很多,汉代的临辕侯戚鳃,显赫一时,爵位传了七代。南北朝梁江州刺史戚衮、唐人南宫女子戚逍遥、宋代画家戚仲,都是知名人物。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更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    
    二、戚姓名人    
    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公元1528~1587年),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出身于武将世家。他最初在山东专门从事防倭活动,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改调浙江都司佥书,置身于抗倭最前线,立下了赫赫战功。    
    戚继光能够取得抗倭战争的胜利,与他优异的指挥才能、卓越的军事思想及英勇善战的“戚家军”是分不开的。    
    鉴于明朝军队兵惰将骄、纪律松弛、战斗力低等弱点,戚继光两上《练兵议》,并以“杀贼保民”为号召,亲自招募素质良好的矿工和农民入伍。经过精心编制和严格训练,他将这些人编成新军,他又招募渔民,组成水军。戚继光根据倭寇的作战特点,操练阵法,不断更新新军的武器装备。    
    戚继光让不同年龄、不同体格的士兵使用不同的武器,这样因人而异地使用武器,更能发挥每个士兵的战斗力。在戚继光创下的阵法中,以“鸳鸯阵”最为有名,最适合同敌人近战:敌人进到100步以内,士兵放射火器;60步以内,弓弩手放箭;距离再近时,士兵手持刀枪冲杀。冲杀时,以12人为一队,持长枪、狼筅的士兵从两边包杀,这种阵法能更有效地发挥部队的战斗力。这支被百姓亲切地称做“戚家军”的新军,在戚继光的领导下,纪律严明,作战英勇,对百姓秋毫无犯,屡立战功。    
    从1561年四月开始,倭寇分股侵犯浙江沿海地区,戚继光率主力赶往倭寇较多的宁海。宁海倭寇闻风而逃,并准备偷袭台州府城。戚继光作战一向注重侦察敌情,很快就知道了这一动向,立即挥师南下。戚家军经过半天急行军,来到台州城下。士兵们想进城用饭,守城门的士兵说:“我们奉命守城,现在谁也不准进城。”有些士兵就在城门口吵闹起来,戚继光责问士兵们:“大敌当前,你们还想争着入城?”有个士兵高呼:“别让守城的人说我们是饭桶!弟兄们!我们先消灭敌人让他们瞧瞧!”于是,戚家军将士士气大振,忍着饥饿在距城二里的花街迎击敌人。倭寇摆开一字长蛇阵,蜂拥而来,一个左手挟矛、右手持刀的头目气势汹汹地冲在前面。戚继光高呼:“谁杀得此贼,记他头功!”勇士朱应声而出,连发两铳,打掉那个倭寇头目的武器,然后冲上前去,砍杀了他,还连斩敌人7名。戚家军英勇杀敌,当天五战五捷。五月十四日,又有一大股倭寇企图以攻打台州城为名,偷袭处州。戚继光又事先察知敌人动向,在一处峰岭之地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以1500人的兵力,打得近3000倭寇一败涂地。    
    抗倭斗争胜利后,戚继光被调去驻守明代北方九镇之一的蓟州镇,以防蒙古军队南下。戚继光任总兵后,治军有方,大大加强了蓟州镇的防务,也保障了京师安全。后因奸臣诬告,他被降调广东,最后因明朝官场黑暗而辞职还乡。    
    


第四部分:源出多门的窦姓谢 以姓怀国

    谢姓是黄帝的儿子禹阳的后代。禹阳的后裔先后建立了10个国家,第一个就是谢国。西周后期,周宣王为了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先派召伯(即召穆公,名虎)攻下谢国,又把自己的舅父申伯徙封到谢地,谢国就灭亡了。谢国人为了纪念自己的国家,以国为姓,全部改姓为“谢”。这是谢姓的主要来源,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谢国地域,当在今河南南阳附近。谢氏历经播迁,到元代已遍布全国。谢姓目前为中国第二十四大姓。    
    谢姓人自西周后期就不断迁移,先秦有一支迁入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他们是六朝时声名显赫的阳夏谢氏的先人。    
    一、阳夏谢氏显风流    
    以阳夏谢姓为主,谢姓在历史上尽显风流。    
    魏晋南北朝是阳夏谢氏的全盛时期。那时,它与琅琊王氏并称“王谢”,是足以影响社稷的豪门世家。    
    西晋末年,时任国子祭酒的阳夏人谢衡,因永嘉之乱迁居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西南),他的后代成为谢氏中最重要的东山会稽派。    
    谢衡之孙谢安,是阳夏谢氏的杰出代表。当时朝廷里谢氏人才济济,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主要将领几乎全部出自谢氏一门。宰相谢安任征讨大都督,负责总指挥;其弟谢石任代理征讨大都督;其侄谢玄为前锋都督,辅助谢石在前线抗击敌人;其子谢琰任辅国将军。淝水之战的胜利,巩固了东晋政权,并使谢氏晋升为当时士族的最高层。谢家一门,四人封公,声名显赫至极。    
    东晋灭亡后,谢家簪缨相继,世居清显之职。    
    六朝时,阳夏谢氏还涌现出了众多文学家,如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灵运和发展者谢、以柳絮喻雪的才女谢道韫、著有《雪赋》的谢惠连、著有《月赋》的谢庄等。    
    阳夏谢氏的辉煌历史,不但是谢氏家族的骄傲,更是六朝史上奇特瑰丽的一笔。此外,谢姓历史上还有许多名人志士,如西汉的彰侯谢殷;东汉的巨鹿太守、文学家谢夷吾,曾极力推荐班固,后班固以《汉书》永垂史册;唐代有谢小娥;宋有爱国诗人谢枋得;明有文学家谢榛;近代有资产阶级革命家、曾发动广州起义的谢瓒,医家谢观及国民党爱国将领谢晋元。    
    二、谢姓名人    
    1。淡泊名利的谢安    
    谢安(公元320~385年),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书法家。    
    他自幼沉敏洒脱,气宇轩昂,虽有才名,但隐居于家乡会稽东山,与王羲之等人纵情山水。直到40多岁,他才应征入仕,后官至司徒。    
    桓温乱政时,欲杀谢安。谢安在宴席上谈笑风生,从容不惊,使得桓温最终不敢加害。后来,淝水一役,捷报频传。他当时正与宾客下棋,看后不动声色,被客人问起,才淡然作答:“孩子们已经大败敌军。”但他起身回内房时,终于按捺不住心头喜悦,连脚上木屐的齿被踢断也不知道。    
    谢安身居高位,但一直有归隐东山之志,并数次辞官归隐又数次急出为官。因此,后人以“高卧东山”比喻隐居,以“东山再起”比喻再度为官。    
    据说,谢安有个同乡被罢官,回家没有路费,只有大批蒲葵扇。于是,谢安从中挑了一把,随手拿着,由于世人仰慕谢安,便竞相仿效,蒲葵扇立刻被一抢而空。    
    2。山水诗鼻祖谢灵运    
    谢灵运,南朝宋诗人。他幼时被寄养在外人家里,族人名之为“客儿”,世称“谢客”。他祖父是东晋名将、康乐公谢玄,母刘氏是书法家王献之的甥女。谢灵运18岁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其诗大多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描摹细致,见解独到,开山水诗之先河。谢灵运曾自夸道:“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由此可见他自负之程度。    
    他与堂弟谢惠连关系甚好,曾说:“只要惠连在座,我往往能得到佳句。”他任永嘉太守时,有一次在西堂构思诗作,未果,昏然入睡,梦见惠连,忽得佳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于是,他便说这两句诗“有神功”。    
    谢灵运还发明了一种带两齿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后人称之为“谢公屐”。    
    


第四部分:源出多门的窦姓邹姓和朱姓同源

    中国的邹姓,历史上多有记载。周武王得天下后,封颛顼高阳氏后裔于邾娄国。邾娄国也叫邾国,最初为鲁国的附庸。战国时,鲁穆公改邾娄国号为邹。后邹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及部分国人分散各地,有的以国名为姓氏,有的则将“邾”去掉邑旁留朱,所以,3000多年前的邹姓和朱姓实为同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