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哲学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为获得胜利的时刻,迅速迂回到敌人后方,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先迂后直或先直后迂的形式,虽属非同时性,但也必须注意二者在时间上的紧密联系。
  2.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其一,由一路构成的迂与直的统一,这是一种特殊表现。例如:假正面与全部力量迂回相统一的形式,“先直后迂”与“先迂后直”的统
  其二,由两路构成的迂与直的统一。即,由一路打正面,一路打迂回。打迂回的一路,是要从敌人意想不到的方向攻击,同时,还要做到与正面一路紧密配合,形成“钳形攻势”“两面夹击”,这样能够打得敌人首尾不能相顾。当然,并非所有两路进攻都是迂与直的统一,有些虽兵为两路,但迂回一路没有做到出敌不意,或两路没有配合起来,成了易被各个击破的两路分兵。
  其三,由三路构成的迂与直的统一。从各路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讲,其中一路直接攻击敌人的正面,其它两路迂回敌之侧后,三路之间统一协调,向心攻击。这种迂与直的统一方式,也称三面包围,常常表现为一个正面(不是一路),与两翼迂回的统一。其四,由四路构成的迂与直的统一。即正面一路直接攻击敌人,同时,其它三路向敌侧后进击。这种四面相互配合并在敌侧后出其不意的“四面合围”,“围三阂一”等,向敌正面、侧面、背面同时进击,或网开一面,虚留生路,暗设口袋,以小的代价达到全部擒敌的效果,以免铁桶合围时困兽犹斗,弄不好使敌突围成功。
  迂与直统一的关键不在于采取几路进攻,而在于各路之间分工是否能够明确,互相协调,达到真正的统一。现代战争是合成军协同作战和主体战,迂与直统一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除了地面上以外,还有空中、海上、空间等。迂与直统一在空间的表现形式上,出现了许多新花样,如“大纵深”、“空地海天一体”“迂回和突破相结合”等,这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和对待。3.在军力部署上的表现形式
  其一,以大部军力打正面,以小部军力打迂回。在这种情况下,迂回军力的主要任务是袭击敌人的侧后、补给线、指挥机关,通信联络系统、退路等等,使正面之敌在精神上和防御的稳定性上都受到震撼和打击,从而大大消弱战斗力。小部军力打迂回,比单纯正面攻要高明,但它对敌侧后打击是有限的。
  其二,以小部军力打正面,以主力打迂回,迂回敌侧后的军力越大,对敌打击越深重。“使用若干军力于敌人后方,其威力特别强大。”(《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349 页)此法特点是,把主要打击目标选在敌侧后虚弱而又要害之处,在此实施猛烈的攻击,能有效地断敌退路,迅猛击破敌防御体系,剥夺敌阵地依托、以便合围歼敌,在小部军力牵制,调动敌人下,保证我主力迂回成功。
  其三,以佯攻正面直接牵制敌人,以几乎全部力量实施迂回。这种情况,看起来是单纯的迂回,无迂与直的统一可言,其实不然。从物质性的力量来看,只有迂回的一面,但从精神的力量来看,却有一个强大的正面的直接牵制和威胁着敌人。为加强正面牵制的力量,又不减少迂回的军力,就要搞一个假正面,如通过示形、佯动、伪装等,千万主力要从正面直接进攻的假象,把敌人的力量紧紧地钉在正面上。要使大规模的迂回获得成功,就得使成功的假正面与主力的迂回很好地统一起来。四、进与退进与退是和“迂与直”相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退却是一种大的迂回。战争中的进与退,主要是反映军队运动方向,进是向前的运动,退是向后的运动。当然,战争中的进与退,决非单纯的前进和后退,而是与其它战争活动紧密相关。
  (一)战争中的进与退
  1.进的形式和内容
  进,即前进。战争中与前进相关的术语有很多,比如:开进、推进、挺进、向敌前进、侧敌前进、径直前进、迂回前进等。战争中的进是攻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何种形式的进,均与攻相联,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了攻。从这个意义上讲,进是形式,攻是内容,进是为攻服务的。
  当然,进本身这种积极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有时的前进,内容和形式也会相矛盾,在积极的形式中会包含着消极的因素,例如:冒进、盲目前进等。
  2.退的内容和形式退,在形式上表现为向后运动,一般说来以防御为内容的,它包含退却、后退、退行、溃退等具体行动。
  退却,就是避开敌人,脱离战斗,单从形式上看,是防御中较为消极被动的作战形式,但它也可包含积极内容,既可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相一致的完全败退的形式,又可表现为形式与内容从矛盾到统一的以退为进的胜利的进攻形式。退却,根据其目的的积极与消极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为诱歼敌人而实行的退却。这种退却称为“后退歼敌法”,是既灵活又积极主动的战法,它往往是在交战之前应实行,比如:为把敌诱于我有利的战场(包括预设战场),为了拖垮敌人,为将敌诱出其坚固的阵地即调虎离山。
  后退歼敌是劣势军队战胜优势军队的一个重要方法。灵活巧用此法,可造成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若干条件,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然后进入反攻阶段。主动有计划退却,可使己养精蓄锐,使敌沮丧疲惫;可以集中己方军力,同时分散敌人军力;可以选择对己方有利的地形或利用预设战场;可以造成和发现敌人的过失,拉长敌人的补给线,以乘敌之隙;可利用空间换取时间等。主动退却可以造成的这些有利条件,往往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它们虽不一定同时出现,但只要具备其中的某几个条件,就可使敌我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
  第二,为了摆脱危险而进行的退却。这是在不得不退却的情况下而进行的,既有战略上的,也有战役战斗上的,它的积极性是有限的,但是自觉进行的,例如,已经受到敌人的正面压迫或侧后迂回;友军已经失败,整个形势不利,为了避免被歼,保存力量;为了重新部署自己的军力。
  第三,作战失败后的有计划退却。它主要出现在战役战斗上,是被迫实行的,是没有主动性的,因而,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比较消极。但是,由于指挥不同,消极的程度不同。失败后无计划的散乱的退却,是极端消极的,是与胜利无关的,相反,有计划的成功的退却具有积极意义,并且包含着胜利的因素。
  第四,盲目的退却。即失败后,军队没有一定的方向,没有以利再战的目的,不是为了前进而后退。盲目地流窜实际上跟逃跑没有区别。
  (二)进与退的辩证关系
  1.进与退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
  战争的任何一方,都必然既有进又有退,失去一面,他面就不存在。
  第一,处于进攻的一方既有进也有退:“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胜利进攻的战争,在世界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倘使有过,也是例外。”(《列宁全集》第33卷第75页)在战争、战役全过程是前进的,而在战争过程的某一阶段可能是退却的,在战役上处于前进,在某一战斗上可能是退却的,在战略上属于进攻的一方,但在某一战役战斗可能是退却的。
  第二,处于防御地位一方,也必然既有退又有进。全局上是退,局部上可能要有进;战略上是退,战役战斗上可能是进;开始阶段是退,最后阶段可能是进,战役上是退,战斗上可能是进,等等。对于防御者来说,正确的退却,可保存军力,使敌失误和疲惫,从而改变敌我态势,化被动为主动,为尔后前进创造条件。
  第三,进与退还具有相互渗透的性质。比如:在战役战斗的行动中,军力的转移,就是变换军队的作战方向或作战地区,从某一方向或战场来说是退,而从另一方向或战场来说是进。进与退的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要求军队真正学会进与退,正确地前进,失败中退却而不至于溃散和逃跑。
  2.进与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进方被对方挫败就可能转化为退。有时达到了战略或战役战斗目的,也可能要转化为退。就是打了胜仗也常常要有退。进方若进得过度或节奏过快,也会转化为退。这种过度和过快表现在进的速度超过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许可,脱离主力而被敌逐退。从战略全局上看,进也是有限度的,进得过分,耗尽了大部分力量,最后不得不停下来,并且被迫转入退。
  反侵略战争的一方,往往开始处于劣势的地位,在敌人的进攻面前,不得不先让一步,实行退却,当敌对双方的力量变化到一定程度时,敌方就会由进转化为退,己方就会由退转化为进。进与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告诫人们,在敌强我弱,一味追求进,最后必然被迫转入更大退却,应当在需要退却之时,积极主动地退,并在退中努力创造条件,当条件具备时,就要及时地把退转化为进。
  (三)进与退的辩证运用
  战争是方向相反的两个力量的碰撞,较强的一方,不但可以抵消对方的力量,而且还可以迫使对方作反方向运动。进与退是敌对双方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相对运动,但战争不象两个机械物体碰撞那样简单,战争的目的也非单纯地竞赛谁前进和谁后退,而要通过进退来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进与退作为一种战争手段,它是敌对双方根据战争情况,正确把握进退辩证统一关系,欲退形以进,欲进形以退。灵活巧妙运用来创造战争话剧。
  1.以进为退与以退为进有时为利于撤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