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哲学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战争与和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战争与和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就是它们之间的同一与斗争。
  第一,战争与和平的相互依存和互相渗透,为其相互转化提供了可能,并决定转化的基本趋势。战争与和平是同一社会两种不同存在状态和发展时期,也是解决同一社会政治经济矛盾的两种不同的方法。战争与和平的同一性决定了两者转化,只能是双方各向着自己反面转化,而非任意转化为其它事物。
  第二,战争与和平的相互斗争,使其相互转化成为现实。战争与和平两种对立因素和力量始终存在着斗争,斗争的结果必然导致战争与和平自身因素和力量的消长变化,从而推动战争与和平各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正是战争与和平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有机结合及其共同作用的结果,构成了战争与和平相互转化的必然性。
  在阶级社会中,和平向战争的转化,是社会大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是:第一,社会政治经济上的矛盾和发展不平衡是和平向战争转变的根据。经济和政治是社会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矛盾的激化,可以引起其他社会矛盾和现象的激化,从而造成社会动荡、混乱和纷争,直至发生战争。第二,战争的目的与手段及其相互关系,制约着战争爆发的可能向现实发展。这种制约是多层次多因素的,其对战争制约的性质和作用各异。敌对双方政治经济目的对立的状况是决定战争爆发与否的根本,有矛盾和对立,但未激化,也不会发生战争。矛盾和对立已经激化,但激化的程度和解决矛盾的手段不同,对战争爆发的制约不同,用非暴力手段可以解决或用军事威慑加其他非暴力手段可以解决。就是到需用暴力手段时,也要看敌对双言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及进行战争要付出代价与获得利益的关系。当然,有时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反逻辑运动。
  人民群众坚持斗争是战争转化为和平的根本条件。有时由于通过战争行动一方吃掉了另一方,或双方互相妥协,或两方同败俱伤,或双方同被第三方消灭,都将导致战争向和平转化。
  总之,在阶级社会中,战争与和平既对立又统一,既要看到两者区别,以防混淆,又要看到两者联系,以防割裂;既要在战争中看到和平的力量和希望,对人类的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在和平中看到战争因素和危险,“居安思危”,对战争危险保持高度警惕。战争与和平的统一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战争与和平的对立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战争与和平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与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战争与和平的矛盾运动,推动战争与和平的相互转化。根本上实现战争的社会向永久和平的社会转变是消灭一切战争根源。二、客观条件与主观指导的辩证关系客观条件与主观指导是战争主体与战争客体统一的主要范畴。客观条件为武器、物质因素和客观条件三个套在一起的圆圈中最外一层,主观指导为人、精神因素和主观指导三个套在一起的圆圈中的最内一层。
  (一)武器、物质因素和客观条件的涵义
  武器指武器技术装备。
  战争中的物质因素是指影响战争的一切物质条件。它包括武器技术装备,人的物质属性,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战争性质,国际条件,国内的生产水平,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国家的物资储备,科学技术水平,空间地理条件等等。任何一种具体形态的物质,都不能代替物质因素这个范畴。例如:武器虽然是战争中重要的物质因素,但武器不能代表全部的物质因素。如若把武器与战争中的物质因素混为一谈,把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与物质因素的作用混为一谈,就会把物质第一性的唯物主义命题与唯武器论混为一谈。这是由于,战争的物质因素的概念是战争中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的抽象,是从各种具体物质的特殊形式中抽取的一般属性。
  战争中的客观条件是指离开指挥员头脑之外的一切客观存在。毛泽东说过,“客观实际包括敌我双方,这两方面都应该看成研究的对象,只有我们的头脑(思想)才是研究的主体。”(《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45 页)客观条件不仅包括通常讲的“物质因素”中的一切内容,而且还包括军队的士气、勇敢、觉悟等,因为军队中士兵的士气,群众的情绪等,对于战争指导者,对于敌人来说,都是客观存在的,是存在于指挥员的头脑之外,不以某个指挥员的头脑和意志为转移的。一切战争不仅要从客观物质条件出发,而且还必须从群众的情绪、士兵的精神状态的实际出发。战争中的客观条件不仅包括己方的物质条件等因素,还包括敌方的一切物质因素,军队的精神状态,指挥员的脾性、能力等。
  (二)人、精神因素和主观指导的涵义
  战争中的人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复杂的范畴。它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且也是物质力量,正如第二章所言。
  战争中的精神因素,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主要是指军队官兵的思想觉悟、战斗热情,英勇顽强、积极主动的精神等。它以战斗员的情绪和意志为主要内容。如果把战争中“人”的因素与精神因素混为一谈,结果就把人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混同为精神因素的决定作用。
  主观指导主要是指指挥员的军事思想、谋略,战略战术的理论水平以及组织指挥能力,还有果敢、沉着、机智等等。它以指挥员的智慧和实践活动、精神状况为主要内容。
  (三)客观条件与主观指导的对立统一
  1.主观指导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一切有关战争指导的思想和理论,都是在一定客观条件下产生的。必须“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页)毫无根据的怪想是没有生命力和价值可言。指导战争的理论、计划等要得以实现,达到预期的目的,还必须在战争的实践中始终与客观条件保持一致。要符合军队的实际情况,符合战士的身体、精神和技术状况,符合己方的一切物质条件。同时还必须符合敌方的实际、天侯地理、时间等客观条件,只有这样,指导战争方可避免碰撞。主观指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受制于客观条件,同一个指挥员,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指挥才能发挥的程度会有很大不同。
  2.主观指导对客观条件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战争中主观指导的作用,比在任何其他活动中都显得重要,因为战争的双方是成群的武装着的活人,而又互相保持秘密,它和处置静物或日常事件是大不相同的。战争指导是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不允许反复实验,只要理论和指导不正确,就会立刻导致战争的失败,就要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
  主观指导对客观条件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确的指导可以把一切客观物质条件充分地发挥出来,把胜利的可能变为现实。换句话说,既使有了充分的客观条件,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它自身不能决定战争胜负,唯有通过主观指导去运用和发挥,客观条件才能发挥其作用。不以法为导,而以法为用。当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了胜利的可能性时,能否把胜利的可能变为现实,主观指导就成为决定性了。历史中上曾有这样的情形,虽然有成功和胜利的一切可能性,但是因为领导者没有看见这些可能性,不善于利用这些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没有发生作用,于是也就失败了。认识上的错误造成的损失总是比行动上的错误造成的损失大。二是主观指导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变客观条件。也就是说,主观指导并不是只能消极地顺应客观条件,而且还可以能动地创造一些条件。创造性思想优于勇气、天才,理智比机遇更能影响战争的结局。历史上凡以劣胜优,都是与正确的主观指导分不开的。比如,我在战争中通过调动敌人,造成敌人的失误。我通过正确指导,在迈出第一步以前先考虑好最后一步。开战前必需知道用战争达到什么,在战争中能得到什么。赢得战争靠的是智力和体力,武器技术装备的发展,强化人的主体地位,创造好的态势,等等。
  3.战争主观指导与战争客观现实之间的转化
  实现战争客观向主观指导转化,消除主观与客观的外在对立状态。在这种统一中,一方面是清除原来战争主观的空虚性,以战争客观性内容充实战争主观;另一方面,是消除战争客观的异在性、外在性和自在性,改造战争客体的存在形态,使之具有战争主观的形式。战争客体从客观形态向观念形态的转化,并不是把客体原封不动地搬进主观,简单的空间位置变化,而是一次质变、飞跃。主观性既是客观性的反映,又不具有现实的客观性,而要使它具有客观性,就必须把它外化,使它变成直接现实性的存在,使战争主客观的统一由观念形态的统一进入现实物质形态的统一。战争主客观的统一,直接和现实的内容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要实现两者的统一,就必须消除理想存在的抽象的主观性,使其在战争现实中以客观形式实现出来,即把理想存在由主观形式变成客观形式;同时必须消除现实存在的自在性,异己性把主观观念纳入其中,使其成为获得主观规定的非现实存在。三、指导战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历史现象都不是孤立的,总是和周围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要善于观察和分析。认识战争必然,指导人们趋利避害。战争指导者必须以丰富的战争实践和客观物质力量为基础,主观符合客观为主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把胜利的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