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鉴宝大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我计算报酬?”

    “这个很简单,我们可以分阶段分情况来实施。比如,你给我提供的信息,我都按照一个基础的价格,10美元一条或者100美元一条这个待会儿可以慢慢讨论,然后,如果我看上这件东西,最后交易成功,那么,我再根据交易的金额追加一定比例的信息费。这些都可以慢慢商量……”

    罗果夫点了点头,

    “其实我觉得,基础的信息费也可以根据文物的价值来分档,比如100万美元以下的,10美元一条,100万到500万美元之间的,你应该支付给我100美元一条……”

    “这些都不是问题,都可以慢慢商量,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好好想想,还有什么可以纳入这个合作框架,为了能够切实的推行下去,我们需要哪些保障……”

    一时间,房间里安静了下来,两个人都开始开动脑筋,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试图去完善这个方案,以至于阿道夫走进来都没有察觉。

    “怎么了,在想什么事情这么专心?”

    “哦,亲爱的阿道夫,你忙完了?忙完了的话,能不能把那幅荆浩的画拿出来让李逸先生看一下?他可是个大主顾!”

    阿道夫笑着晃了晃手里拿着的画筒,从中取出了一幅绢本设色的古画,慢慢的摊开在了接待室里的桌子上。

    “咦?”(。)

第六百四十四章 《秋山萧寺图》() 
阿道夫拿出来的这幅画,名曰《秋山萧寺图》,是一幅绢本设色的横轴山水,横轴长约2米,纵轴长度也超过了60厘米,这个尺幅,即便是在鸿篇巨制层出不穷的山水画中,也堪称巨制。

    历史上,以秋山、寺庙为主题进行创作的画作多不胜数,甚至以《秋山萧寺图》为名的就有多幅,其中最著名的两幅,一幅是元四家王蒙所作立轴,曾拍出过1。366亿的天价,另一幅则是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那幅宋代佚名之作,用笔苍劲,意境萧瑟,近北宋范宽一派画风。

    那两幅画李逸都看过相关的资料,不过这幅画却有点不太一样。这幅画的画面上,群山巍峨高耸,林木间疏有致,一派北国风光。具体画法则皴染兼有,其中,皴法多用小披麻皴,层次井然,山与树皆以秃笔细写,形如古篆隶,尤显苍古之气。

    整幅画结构严密、气势宏大,构图以“高远”和“平远”二法结合,而其深远、奥妙、飘逸也尽得其当,一看就是大家气象。

    “李成笔夺造化工,荆浩开图论千里。范宽石澜烟林深,枯木关仝极难比。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漂亮,这幅画确实非同一般,不过非要说是荆浩的作品,却是有些牵强了。”

    李逸将画仔细看了一遍,又检查了装裱和绢纸,才指着画作上方的题诗说道:

    “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据史书记载,这首诗确实是荆浩送给邺都青莲寺住持大愚和尚的和诗,而且也应该是题在一幅山水画卷上,我想你们应该就是根据这个才判断这是荆浩的作品。”

    “可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如果你们对华夏的文化历史有所研究的话,很容易就会发现,对于赠送友人的画作,不落款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相反,画家不但应该落款,还应该在画上说明是赠送给谁的,什么时间画的……”

    闻言,罗果夫和阿道夫不由同时一愣,以往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而帮他们鉴定的专家也没有指出这个问题,只是说从画作的年代,笔墨的运用以及画作的意境判断,这应该是荆浩的作品,可照李逸这么一说,这幅画的出处就又有了疑问,可偏偏上边的收藏钤印又极少……

    “另外,这幅画上有沈括的收藏钤印,说明沈括曾经收藏过这幅画,不过沈括生活在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也只能证明这幅画是这个时间段或之前的作品,而以沈括对荆浩的推崇,如果这真的是荆浩的作品的话,他应该会留下一些文字,而且无论是《宣和画谱》还是后人所著的著录著作中,都没有看到有这幅画的名字……”

    “哦,这个应该没什么,千年流传下来,名字记载有误也很正常。而且荆浩喜画秋景,这些特征也都符合,而且我们也对比了《匡庐图》和《雪景山水图》,笔法确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小披麻皴为荆浩独创,这幅画中应用的极为纯熟,虽然没有落款,不过华夏古画颇多佚名之作……”

    听到还没谈价格,李逸就开始质疑起这幅作品的真假,阿道夫在经过开始的不适之后,也搜肠刮肚的开始反击。

    李逸笑着摇了摇头,

    “阿道夫教授,您既然研究过那两幅画,想必也应该知道有关那两幅作品的争议,我也就不多说了。只是神奇的是,那两幅也都是佚名之作……难道说,荆浩还真有不留名款的习惯?”

    “这个……”

    “没什么,作品虽然佚名,不过确实是宋代古画,而且水平确实也比较高,不知道您需要多少钱才肯转让?”

    李逸一边说着,一边开启了鉴灵牌,一阵凉气流过,一个并不算意外的名字出现在他脑海,关仝,这幅画,这幅画果然是关仝的作品!

    关仝是五代后梁画家,画山水早年师法荆浩,只是后期,其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就已经超出了荆浩的格局,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山水画作又被后人称为关家山水。

    关仝的山水画,气象壮伟荒寒,勾皴简括有力,景物高深,虚实相间而富有变化,是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三个主要流派之一,因此他不但与另两家的李成、范宽一起被称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而且,还和荆浩、董源、巨然并称五代、北宋间四大山水画家,他的作品,对后世的山水画作有很深的影响。

    关仝传世的作品也不算多,一共就只有三幅,全部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而且还有人说,疑似荆浩的《匡庐图》应该也是关仝的作品。

    李逸之前因为没见过实物,也不好妄下断论,但看了这幅《秋山萧寺图》之后,他却觉得也不无可能,因为这两个人在风格上确实有相似之处,而且,世人多认为关仝是一名大器晚成的画家,他也是一直到晚年才有出蓝之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他早期的作品,很可能会和荆浩的作品非常相似。

    不过不管是荆浩还是关仝,如果不是因为那一段屈辱的历史,这种级别的作品都绝对不可能还留存在民间。事实上,现在市场上拍卖的那些华夏古画,90%以上也都来自于回流文物,但像这一幅这么大尺幅,却又保存的如此完好的,即便是在回流文物中都属罕见,所以李逸觉得,哪怕这真是一幅佚名的画作,他也不应该错过。

    不过不错过只是他的想法,具体能不能够收入囊中还是要看报价。

    阿道夫一边打量李逸的表情,一边琢磨报价,之前鉴定出这幅画有可能是荆浩的作品的时候,他曾狠下了一番功夫,也对这幅画抱了很大的期望,只是现在……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先按照原来的报价报出,毕竟,这幅画的水平在这里放着,就算不是荆浩的作品,作者也绝非无名小辈。

    “这幅画,要4800万欧元。”

    听到阿道夫终于说出了画作的价格,李逸眉头一跳,果然,这家伙是冲着《砥柱铭》和《稚川移居图》的价格去的,只是上4亿的价格,这么多年一共也就出了那么两幅,而且背后有多少故事还不得而知,这幅画想要卖到那个价格,又谈何容易?(。)

第六百四十五章《夏日狂欢》() 
听到阿道夫报出4800万欧元的天价,李逸连想都没想,就摇了摇头,即便这幅画是荆浩唯一的传世真迹,这个价格也高的有些离谱。更何况,他现在已经知道这幅画是关仝早年风格尚未成熟时的作品,虽然也属绝顶之作,但要他拿出1500万欧元都有些勉为其难,更何况这高达4亿的报价?

    “这个价格实在是太高了,阿道夫先生,我想您应该对华夏的古书画市场非常熟悉,近年来,虽然整体的价格一直都在走高,但超过亿元软妹币,也就是1300万欧元的作品仍然很少,所以,1350万,如果能降到这个价格,我二话不说就立马成交。”

    “哦不,李逸先生,您知道这个价格是不可能的!如您所说,我确实研究过华夏的古书画市场,也拥有历年拍卖价格比较高的一些古书画的资料,可以这么说,我这幅画无论是作者、质量,还是尺幅,保管的完好程度等等,在其中都绝对属于最顶尖的那一批……当然,这个价格还有商量,但绝对不可能降到您说的那个价格!”

    “那就非常遗憾了,这幅画,我最多也只能出到1400万欧元。阿道夫先生,如果您有意上拍的话,到时候可以通知我,我想就算是拍卖,这幅画也不可能会卖到4800万的高价……”

    阿道夫耸了耸肩膀,4800万的报价确实偏高,不过就算是再降,他认为也不应该会低于3000万,而李逸的还价却只有一半都不到,所以他也觉得没什么好谈的了。

    只是上不上拍卖会,他还没有想好,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拍卖,那些曾经估出过天价,最后却在拍卖会上折戟沉沙的东西不在少数,而且高达两位数的拍卖佣金,以及通过拍卖会成交后那逃无可逃、避无可避的税金,才是最让人头痛的。

    “没关系,华夏有句古话,叫做生意不成仁义在,我们还可以在其他方面寻求合作。对了阿道夫教授,请问您研究的是哪个流派?或者说,您的作品是属于哪个流派?”

    “哦,因为教学,我对欧洲几乎所有的油画流派都有一定的研究,但侧重点主要是19世纪初开始流行的一些前卫艺术,我们称之为抽象表现主义……”

    “哦?这么巧?抽象表现主义的话,我记得好像是以汉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