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鉴宝大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明卷是明末文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后人为了牟利,将原作者的题款去掉,伪造了黄公望题款,并且还伪造了邹之麟等人的题跋,这一系列的作假手段把当时的乾隆皇帝都给骗了。

    据记载,乾隆最先得到的《富春山居图》就是子明卷这幅伪作,之后他又得到了《无用师卷》的真迹。只是,不知是碍于面子,还是眼力问题,乾隆坚持认为子明卷才是真迹,还下令将《无用师卷》真迹当做伪作编入了《石渠宝笈》次等并命梁诗正书贬语于此本上。现在这两幅画都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共同见证着华夏书画收藏史上的一段笑谈。

    另一幅比较出名的应该就是明朝画家张宏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这幅画是学术界公认的最接近原作的版本,和沈周的背摹版本一起,目前都收藏在燕京故宫博物院。

    除此之外,据说还有明代画家邹之麟,有“清初画圣”之称的王翚等人的临摹版本。但这些版本的下落就不太明晰了,有人说流失海外,也有人说损毁于战火,反正除了某些史料中有所记载之外,谁也没见过实物。

    李逸之前就怀疑罗果夫手上的就是其中的一版,现在拿到实物,自然是要好好的欣赏一番,顺便鉴定一下到底是哪个版本。

    随着画面的展开,只见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一幅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笔墨清润,意境简远的山水巨制缓缓的展现在了两人眼前,让两人久久不能言语。

    “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简直是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到了淋漓尽致!呵呵,要不是早就知道《富春山居图》的下落,有人说这一幅是真迹我也信啊!”

    “是啊,这一幅都这种水平了,那据说是最接近原作的张宏版,还有连乾隆都爱不释手的子明卷又该是何等气象?那真迹又该是何等水平?”

    李逸感慨的长叹了一声,从卷题跋开始,一点一点的欣赏着这幅同样堪称巨制的仿作,试图凭眼力看出这究竟是谁的作品。

    “咦?这幅画……好像是完整的?”

    李逸还在和题跋的笔迹纠缠,那边的谭默轩已经现了不对劲。

    《富春山居图》的真迹在流传到了明末清初的收藏家吴洪裕手里的时候,还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只是在吴洪裕弥留之际,欲将这幅画作为陪葬,曾将这幅作品投入火中,虽然很快就被人抢救了出来,但已经被烧成了两段,也就是现在的《无用师卷》和《剩山图》。

    目前流传的摹本中,只有张宏的一幅是完整版本,如果这幅画也是完整的话,那么,它就不是目前已知的那几名画家的摹本!

    这个现让两人几乎同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李逸匆匆将画作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之后,就死死的盯上了卷的题跋,怪不得,这笔迹看着是那么的熟悉,一开始他还以为是看错了呢!(。)8

第七百一十一章 便宜谁不是便宜() 
因为早知道这幅画是摹本,所以李逸一开始就在辨认卷首题跋上的笔迹?32??只是辨认出来的结果却让他将信将疑。

    王翚的传世作品不少,他也见过几幅,所以一开始他就排除了这是王翚那版摹本的可能。邹之麟的传世作品很少,他没有见过,自然也就无从辨认。可奇怪的是,这幅画上的字迹却让他觉得有点熟悉,似乎也不应该是邹之麟的笔迹。

    正当他疑惑的时候,谭默轩的提醒让他恍然大悟,既然这个版本既不是王翚的,也不是邹之麟的,那么,这个有关笔迹的疑惑就能解开了。

    他再次确认了题跋上的字迹,又仔细的看了看画面,点点头,低声道:

    “这应该是董其昌临摹的。”

    “董其昌?”

    谭默轩小声的重复了一遍,点头道:

    “你这么一说,我看着也有点像是董其昌的笔迹了。而且,从这幅画真迹的传承来看,董其昌确实是曾经收藏过。”

    “嗯,《富春山居图》的真迹从沈周手里遗失之后,先后曾经过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等人之手,最后才传到了吴洪裕的手上……”

    李逸一边说着一边开启了鉴灵牌,一道凉气闪过,鉴灵牌给出了鉴定结论,这幅画确实是董其昌的手笔!

    相比起明末吴门画派的中坚人物张宏,和他差不多同时代,作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的董其昌,最起码在名气上是要远远的大于他的。正常来说,这幅摹本的价值也应该在张宏的那版之上,李逸知道,他这次是又捡到宝了。

    将画收好,李逸又拿过了一个厚厚的画轴,如果没有猜错,这应该就是落款为董其昌的那幅长度超过了3米的《云岚缥缈卷》。

    这下倒是有趣了,如果这幅也是真迹,那么,一幅仿黄公望的真迹,一幅自己的真迹,而且两幅画都是那种鸿篇巨制,到时候挂在一起展出,应该能够吸引不少人的目光。

    因为刚刚看过一幅董其昌的真迹,所以很快的,李逸就确认了这幅画的真伪,这幅画,也是一幅真迹,而且就收藏价值来说,明显还要在那幅仿作之上。

    李逸记得剩下的古画里应该还有一幅王翚作品,还有一幅佚名但酷似李唐的《荷塘消夏图》,如果都是真迹的话,这批古画可就太有看头了。更何况,在古籍善本里边,似乎还有一篇出自敦煌藏经的唐代的《维摩诘经变文》残本,那也是一件堪称国宝的文物……

    一幅,两幅,三幅……真迹,真迹,仿作……

    很快,李逸就把总共四十幅书画看完了38幅,单单留下了王翚那幅作品,还有那幅佚名的宋画。

    “这幅仿许道宁的《溪山访友图》应该是真迹吧?你看这里不但有王翚之印、石谷子两个作者自己的钤印,还有怀烟阁陆时化的收藏鉴赏印章,应该也收录进《吴越所见书画录》了吧?”

    谭默轩对于书画也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尤其是近年来,以王翚为首的清代画家的作品的价值节节攀升,不但他自己的一幅《唐人诗意图》拍出了1。265亿的天价,就连和他齐名恽寿平、王时敏等人的作品也都屡创新高。其中王时敏的《仿各家山水册》,更是在近期也拍出了1。21亿元这个堪称是毫不逊色的价格。

    市场的火爆自然会引起鉴定师们的注意,虽然谭默轩主攻的是玉石杂项,可是因为典当行的工作性质,在古书画上他也是狠下过一番功夫。

    “苍苍笔力似荆关,白緑图书老示闲。未许羊昙乞西墅,画中分与旧溪山。丙辰秋日,仿许道宁。海虞石谷子王翚。”

    李逸缓缓的将画上的题识读了一遍,点了点头,没错,这幅画确实是一幅真迹。至于陆时化的《吴越所见书画录》里有没有收录就不知道了,不过既然有陆时化的鉴赏印章,应该能够查到它的传承。

    “不容易啊,现在书画市场虽然有一点乱,但凡是能够确定是真迹的名家古画基本上都是大几千万起步,这幅画差不多也要在5000万以上吧?”

    “没错,虽然上拍的大部分王翚作品的价格都在500万左右,可是那些作品成交的年代距今都有些时间,二来也是因为真假莫辨的缘故。董其昌的作品也是这样,现在的古画,买不起了啊!”

    李逸感慨了一句,只是目前他看到的这些,其价值就已经超过了他那幅莫奈的《睡莲》。可是后边还有一幅疑似李唐的作品,还有一篇唐代的敦煌藏经,还有30多本古籍善本,难道,仅仅只是书画和古籍这两项,就要逼得他拿出更加珍贵的油画了吗?

    他一边感慨,一边打开了那幅宋画。这幅画虽然作者未定,但只是从纸张上就能判断出绝对是一幅宋画,就算到时候鉴定出来不是什么名家作品,其价值也绝对不会比这幅王翚的作品逊色多少。

    “刮铁皴?这是暗门刘的作品?”

    暗门刘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刘松年的外号,因他住在钱塘清波门,故有刘清波之号,清波门又有一名为“暗门”,所以外号人称“暗门刘”。

    刘松年和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画,因师法李唐,所以二人画风比较相近。

    但在山水画上,刘松年的风格更接近于董源、巨然,画风清丽严谨,着色妍丽典雅,因题材多园林小景,又被人们称为是“小景山水”。

    李逸盯着这幅作品看了一会儿,认出来画家所用的皴法不像是李唐惯用的斧劈皴,反而更像是刘松年的刮铁皴,不由皱着眉头开启了鉴灵牌。

    果然,这幅画是刘松年仿李唐《消夏图》所作的一幅《西湖荷塘图》,在构图、笔法上大致近似,画风上却要更加的柔和秀丽一些。

    看完了古画,两个人又把罗果夫带过来的32本古籍都过了一遍,除了那篇唐代的《维摩诘经变文》残篇之外,李逸又意外的发现了一套明代著名的雕版印书家凌蒙初所刻的《喻世明言》,这又是一件极有收藏价值的古籍。

    从市场价值上来说,明刻本和宋刻本是没办法比的,但是也有例外。一个就是年代较早,流传又比较少的,另一个就是内府刻本,即皇家刻本,或者是名人所刻。

    这类明刻本古籍的价值虽然和宋刻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其中保存完好的精品,其价值已经和普通的宋刻本不相上下了。

    在李逸看来,这一套《喻世明言》的明刻本就是一套这样的古籍,因为它的刻印者凌蒙初不但是著名的雕版印书家,还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其著作《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与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二拍”,是华夏古典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

    有了这个渊源在里边,这套明刻本的价值可想而知。

    “罗果夫,你这些东西都很不错,我想把他们都留下来,你开个价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