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朝文武着实有些意外。
不是北狄大军压境吗,不是北狄围困了我朝十万大国吗,占着上风的北狄王这是抽疯呢,还是马上疯了,突然就一拍脑门说不想打了,这是过家家呢,还是拿人开涮啊。
可是苏启明,好像与北狄王……不得不说,这其中的恩怨还是蛮深的,不好发表意见。
满朝文武没有人愿意做出头鸟,楚轩鑫出列,面无表情道:“父皇,此事只怕要从长计议,可别中了北狄的离间计。”
楚轩淼也不甘示弱:“父皇,儿臣认为应该马上派人前往辽冬城扣押苏启明,他与北狄王有勾结的嫌疑。”
楚轩炙也站在楚轩淼的那一边:“父皇,此事还请慎重。”
123、北狄求和(二)()
皇上恨不得跑下去踢楚轩淼两脚。想当初他就不该给他取名为淼,果然是水太多了,都进到脑子里去了。苏启明可是他准备着替他备下的老将,楚轩淼倒好,张口就说苏启明通敌,将来还能指望苏启明替他效忠?他就不动脑子想想苏启明与北狄王的恩怨,全北狄和全大晋的人都知道,北狄王掐死苏启明的心愿比打下大晋朝几个城池更旺,终究苏启明就是北狄王的黑历史。
皇上冷眼睨着立在朝堂上的四个儿子,沉稳眸子怒意难消。若说之前期希望有多大,现下失望就有多大。
他想要个能聪明点,知分寸点,却有雄心壮志的继承人。四个儿子中他从来就没考虑过立楚轩森,一看到楚轩森那张酷似曹后的脸,他就不安。要是楚轩鑫背后没有刘家该有多好,虎视眈眈的刘家让他坐立难安。楚轩淼是合适他的心愿,但到底还年轻缺少磨练,孙家的家底也太薄了,他想扶也没那么容易扶得起。
可他也不想想有曹家的前车之鉴,刘家又哪敢轻易放权。
皇上拧眉,面色不虞,想起楚轩森还没说句有用的,又指名道:“你认为呢。”
楚轩森道:“自古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父皇竟然派苏老将军出征,儿臣当然也信得过苏老将军!”
“好!好一个信得过!”皇上顺着楚轩森的话往下说:“朕也信得过苏老将军!如果北狄退兵,放过我大归山被围的十万精兵,朕又何必与北狄为难,两国交好,可是有利于两国的大好事,值得一试。”
“皇上圣明!”
原本就想抬举楚轩森的皇上顺水推舟,当朝下旨,由楚轩森为使者,带人去辽冬城与北狄商量停战议和。
与北狄议和如果是真的,还真议和成功了,可是大功一件,这事怎么就落到了大皇子的头上?
楚轩森也很惊讶,天上掉馅饼了,别是有砒霜的吧。他不安的瞥向曹宁城,曹宁城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他接下。
楚轩森这才出列一步:“儿臣领旨。”
楚轩淼有些按耐不住,上前请命:“儿臣愿意陪同大哥一同前往。”
一同前往?刚刚还怀疑苏启明是不是通敌,眼下又想往前凑?
皇上闻言,彻底的黑了脸,这么急着出头急着争功,是想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来吗?他以为辽冬城是这么好去的,楚轩森还知道瞧下曹宁城的眼色,他就想楞着往前冲,这一路上还不知道有多少黑手等着除掉他呢。
“闭嘴,你还年幼,现在还是多闭门读书。”皇上有些头痛,回头得好好的提醒一下楚轩淼,等苏启明回京后,好好缓和一下他们的关系。
“父皇……”楚轩淼还想争一争,
皇上拧眉,面色不虞,道:“朕已决定,不必再提!”
刘国公站了出来,道:“皇上,只派大皇子带人前往,北狄那边会不会认为我们不够诚意?”
皇上脸色一阴,他明白,刘国公在说,楚轩森不够份量,也是,在他的故意之下,满朝文武都知道大皇子不得他心。
皇上不愿意被刘国公将了一军,更不愿意刘家分了这份功劳,当殿下旨封楚轩森为安王,再顺带封楚轩鑫为荣王。之后,皇上又从礼部点了几个老臣与楚轩森一同前往辽冬城,让他们尽快起草个方程,好到时候与北狄那边商讨,绝不对轻易的便宜了北狄。
散朝后,皇上将楚轩森叫到御书房,将一直瞒着的北狄要求联姻的事告之楚轩森。
素来温润的楚轩森表情出现了一丝裂痕:“北狄王要求与苏家联姻,很有可能是打苏家五姑娘的主意?”不是他所想的那样吧,如果真如他所想,那要如何……
皇上没留意到楚轩森的神色大变的瞬间,只是公事公办的吩咐:“这事暂时不能抬到台面上来说,相信北狄那边也知道。到了辽冬城,你多与苏启明商量。”
楚轩森低头应道:“儿臣遵旨。”
风声传到了苏府,苏海三兄弟一下子都不好了。他们三兄弟都没有上朝面圣的机会,但也知道这事态的严重性。
父亲是个武将啊,带兵打战才是他的本职,怎么突然就插手议和了呢?
这议和是好议的吗,成功了,也得被其它武将们怨恨,没战打了,他们上哪立功建业;文官们也怨恨,议和一般是他们的本事,被武将给抢了,他们还有什么风头,不个个跳出来骂父亲贪生怕死与北狄勾结才怪。
再说就算这议和成功了,谁能保证在十年停战期间北狄王不会中途撕毁了停战协议,到时候这黑锅还不得苏家来背。
“怎么办?”苏林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苏磊长叹:“在父亲回京之前我们都告病吧,闭门谢客。大哥儿他们书院也不要去了,都留在家中。让母亲整顿后院,约束下人,尽量做到低调。免得给了言官们把柄。”
苏海没有办法,也赞成。还好,他们三兄弟都不在要职上,告病只是一句话的问题,在家休个两三个月不成问题。相信用不了多久,朝堂上的局势就会明朗了。
苏海他们到了正院,将这事议和之事告诉了卢老夫人,卢老夫人半天没缓过神来。说真的,她的生活一惯是局限于苏家,最多是卢家以及几个亲家的圈子里,对于这种振荡朝堂的风浪她还没经历过。要说十四年前,整个京都都猜疑苏启明通敌,那个时候苏家有苏启明坐镇,她到也没有害怕过。
卢老夫人有些慌:“现在怎么办,跟当年一样?”
“不知道。”苏磊按着发痛的额头:“我们苏家又要经历一场大风雨了,相信不少人准备了本子,就等这议和之事出了岔子好弹劾父亲。”
“要是议和成功了呢?”卢老夫人还有一点希望。
苏海也是一脸的沧桑:“如果北狄王遵守承诺,我们苏家倒是会平安,但终究是一把悬在头顶上的利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来。落下来,我们苏家就危险了。”
卢老夫人想了想,突然道:“满京都都皆知我与苏启明不和,你们三兄弟与他苏启明不亲,他苏启明真的通敌,我们都是不知情的。”
苏磊只觉得心里一凉,冷笑道:“母亲,你与父亲就算是不太和睦,也是三十多年的结发夫妻,你竟然想大难来时各大自飞?还是你一直就没有想安心做苏家妇?”这是苏磊压在心底很久了的问题,今日终于问出口了。
苏海瞪大了眼,不可置信的看着卢老夫人,最后心灰意冷:“母亲,你还是回后院去休养吧。”
124、卢家出事()
。
走投无路的卢老太爷匆匆跑到苏家来借银子了。
听到是卢老太爷来了,闭门不出的苏海还是猜到了他为何而来,犹豫了一下,还是让人将老太爷请到他的书房。
“苏海,你一定要帮我。”卢老太爷开门见山就说了来意:“我得马上填上那个窟窿,你借些银子给我。”
“舅舅,别急,先喝杯茶。”苏海让人上了茶,劝道。
卢老太爷哪还有空喝茶,“到这个节骨眼上,我没有心思喝茶,这次我真是遭了大难了,谁知你父亲打战打得好端端的,与北狄议什么和。”
苏海自己心里埋怨,但由不得人说,一听卢老太爷这话,他的脸色不太好看了:“舅舅,慎言,议和是皇上亲定的,与我父亲何干。”
卢老太爷也知失言,尴尬的笑了两声:“苏海,你得帮舅舅一把,不然这关卢家可过不去了。”
苏海闻言摇头道:“兵部,户部我都没熟识的人,也递不上话。”
“银子,你错我些银子就好。”卢老太爷想了下道:“借我四万两银子。”
苏海一口茶水喷了出来,咳嗽了半天,瞪着卢老太爷:“四万两?”卖了苏府都没有。他也不与卢老太爷在这绕圈子了:“舅舅,你知我们府上是母亲管家,你亲自去问母亲,我们府上可能拿得出四万两银子吗?”
卢老太爷被憋了个半死,但想想也确实是这样,抬腿进了正院。
卢老夫人还在生苏海三兄弟的气,听到卢老太爷来了,还以为是替她出气教训苏海三兄弟来的,看到了卢老太爷,她就先哭上了,哭得那是声泪俱下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从被迫嫁到苏家哭到现在与苏启明忽视,儿子不听话,自己还没一个傻孙女儿品级高……
哭得卢老太爷一个头两个大,真想拿个杯将她砸晕了得了。
但卢老太爷有求于人,难受得也忍着,等着卢老夫人哭够了,他才叹气道:“我也帮你,但眼下卢家自身都难保了,还怎么帮你。你还是忍忍吧,不然等到卢家获了罪,苏家只怕更没有人将你放在眼中了。”
卢老夫人听着这话不对,抬头:“大哥,你说什么,卢家为什么会获罪?”
一见卢老夫人上勾,卢老太爷装出一番心灰意冷的消沉样:“军需那边出事了。不是苏启明建议与北狄议和,我采购的军需就不需要再运往辽冬,得都统归国库。当时事态紧急,苏启明的要求又高,粮食布匹我都买贵了些。现在清算下来,差了几万两。哎,也不知道是不是苏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