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强国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和斗说:“经过两年的试验,并吸取半自动步枪的技术,轻机枪的样枪已经经过了多次试验,还是比较理想的。缺点就是重量太大了,我们只好给他装上轮子,连同支架、轮子总重量大约40斤。”

    朱万化一听,这外观不就是重机枪的样子吗?比马克辛机枪还重。好在是有了,机枪可是对付骑兵的利器。另外舰船上也可以使用,装在船上重量大也无所谓。他心情比较急迫,说:“带上一挺,到靶场试一试。”

    几个人在靶场上围着这挺轻机枪看,由于原图是仿捷克式轻机枪,因此,枪的外观还是捷克式的样子,由于安装瞄准镜的原因,弹夹在下部,枪管粗且长,装上了支架和两个轮子,简直就是一门炮的样子。

    孙和斗介绍说:“弹夹30发,采用标准7。92步枪弹,快慢机分三档,分别是:单发、三发、连发。有效射程3里(1500米),1200米以内最佳,可装瞄准镜。”

    500米以外设了几个靶子,带来的机枪手开始实弹射击,单发、三发、连发都进行了测试,效果很理想。连发的状态下30发弹夹不到约五秒全部打光,速度还是很快。并且由于过于笨重的原因,后坐力得到了缓解,连发中很稳定,反倒多出了一个优点。对付大规模的骑兵冲锋,只要两三挺机枪就足够了。阵地战中,机枪搭配铁丝网,可以建立更牢固的防线。1500米的射程,在舰船上也会发挥很大的威力,可以考虑在每个炮塔中安装使用。

    朱万化说:“既然这个机枪已经很笨重了,就不妨再增加一个挡板,要求能挡住弓箭和步枪子弹攻击就可以了,4毫米厚应该差不多。行军时装在专用马车上。我们的战车上也可以考虑给它一个专用位置。”

    最后大家一起又观看了70火炮的实弹射击。在这个年代70毫米火炮绝对算是重炮了,自重约五吨,巨大的炮管接近3米长,采用伸缩液压消减后坐力,倍径大约40,整个火炮安装在一个固定的基座上。大炮一响,惊天动地,炮位处烟尘飞扬。今天是按照最大射程试验的,实测射程约5000米,大约半个时辰后,大家才乘车赶到炮击地点。巨大的弹坑直径差不多有五米,深不到一米。这种火炮威力,一般的木结构舰船如果打在要害部位,一炮就能击沉。

    ………第131章完………

第132章:收复台湾(一)() 
台南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地区,因此对台湾的称呼最初起于对台南地区的称呼。最初在台南一带居住的拉雅族,在介绍台湾时称为“tayan”或“tai-an”,荷兰人拼为“taioan”,从大陆来的移民则读作“tai…oan”。因此,由于读音不同,在台南一带称为“台员”、“大员”、“大圆”、“大湾”、“大冤”。以后由闽南话的“台员”转音为“台湾”,所指地区也由台南一地扩及整个台湾地区。自明代起,“台湾”之名正式流行。

    在明代闽人周婴所著远游篇东蕃记中,以“台员”称台湾。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至1619年),在朝廷公文中出现“台湾”。清代张眉的瀛濡百咏一书指出:周婴把台湾称为“台员”,“这是闽南语所造成的错误,从此台湾之名始进入中土。”“台湾”名称由此而来,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明朝的海禁政策,导致东南沿海海盗盛行,为保卫沿海地区不受海盗侵扰,明朝朝廷在基隆、淡水二港曾经派驻过军队,防止海盗利用台澎地区作为搔扰东南沿海的基地,这是有文字记载的中国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岛内驻扎军队,但是没有设置行政区划,也没有委派官员。高雄凤山有特产“三宝姜”,就是明代郑和下西洋到达台湾时留下的,这也是中原到达台湾的第一支大规模的商队。为保卫台湾,在以后的岁月中,先后出现了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建立政权设置官吏。康熙皇帝统一台湾,设台湾为县,属于福建省。台湾才正式纳入中华版图。

    把台湾纳入中国版图的功劳应该归于郑成功和康熙皇帝,两人均功不可没。

    。。。。。。

    自从七月占领台湾北部地区后,台湾支队并没有急于南进,而是沿着台湾西部沿海的平原,一边修路,一边占领,同时建立地方军管政权,设置官衙、委任官吏。朱万化任命的台湾行政长官倪汝学暂时尚未到任,奉命调来的曙光政务学校培养的一批学员跟随着军队,随着军队的进展,在各地建立各级政府。经过五个月,到达了台湾南部的热兰遮城。荷兰人在这里经营数年,以当地比较大的部族建立了名为“大员”的类似政府形式的大员政权,客观的说,这是台湾的第一个政权机构。占领台湾北部的西班牙人,因为时间短,尚无任何类似政府的机构。

    。。。。。。

    崇祯三年十二月初十,台湾南部热兰遮城(今台南)城外一个小高地的密林中。在一棵大树的枝丫上,马小六手举着望远镜,呆呆的看着。眼前的战斗场面很让他吃惊。

    马小六就是金州送信的那个特务班长。现在已经是特种兵的中尉排长了,排长本应该是少尉军衔,但是特种兵高一级,因此他是中尉。他奉命前来侦查热兰遮城附近的情况。没想到看到了一场攻城的激战。

    热兰遮城的攻城战斗很激烈,荷兰人的火铳、火炮轰鸣。进攻一方基本是冷兵器,但是,悍不畏死的猛冲,用弓箭掩护,架设云梯强攻。马小六在望远镜中看到,守城的红毛穿着鲜艳的红色上衣,白色的裤子。攻城一方衣着褴褛,留着怪模怪样的头型,手持弓箭倭刀。马小六不认识到处飘动的旗帜,但是倭寇还是认识的,在台湾东瀛人不多,但是马小六也见过。

    按照朱万化的台湾攻略指导意见,朱万杰告诉这些东瀛人,如果有我大明民族的血缘,可以入我大明国籍,从此就是大明的子民,否则,一律驱除出境,返回东瀛。很多东瀛人纷纷寻找或者编造自己祖上是大陆的汉人,不管编造的理由是否合理,台湾支队的军管政权一律给予承认,并责令他们改换服装头型,使用汉语文字,不准再自称是东瀛人。顽固不化坚持自己是日本人的还是多数,他们全部被集中到基隆,途径琉球遣返回日本,这种人虽然不多,也有数百人。

    望远镜中看到的战况无比惨烈,在红毛的大炮轰击下,倭寇死伤无数,遍地是死尸和挣扎惨叫的伤者。城头上的红毛也不时的见到中箭者趴到城头上一动不动。云梯上进攻的倭寇,有的已经接近登上城墙了,然后连云梯一起被掀翻在城下。

    从马小六观察的情况看,倭寇人数占优势,但是攻城装备太差,全是冷兵器,总体上应该是处于弱势。

    为了侦查更明确的情况,马小六命令三名特战队员出击,抓捕倭寇的俘虏。马小六指着右前方的一片林子说:“那边林子里有倭寇在伐木制作攻城器具,过去抓一个活口,不要惊动他们的大队人马。”

    三名特战兵应声而动,快速的隐没在山林中。时间不长果然肩上扛着一名倭寇俘虏回来了,马小六立即带领侦察队撤离。

    已经多次与东瀛人打交道,日语翻译还是有的。经过审讯才知道,这支日本军队属于日本萨摩藩,领队的将领叫桦山旭名,是萨摩藩桦山久高的族人,还有一个副将名叫滨田弥兵卫。

    桦山久高(1558年-1634年),是萨摩藩的名将。1609年,就是大明的万历年间,萨摩藩藩主岛津忠恒禀承德川家康的旨意,派遣桦山久高为大将、平田增宗为副将,率3000人进攻琉球,俘虏琉球王尚宁等一百余人而还。从而确立了日后萨摩藩在琉球的霸主地位,也使桦山久高一战成名。

    日本与西班牙人关系密切,与荷兰人常有海上贸易冲突,荷兰在大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日本人的海上贸易,同时萨摩藩也看中了大员这块富足的土地。当时的台湾出产樟脑、蔗糖、香料、梅花鹿等。

    说起这次战争的起因也有点意思。长崎代官末次平藏便是最想去大员占块地盘的人,他即是长崎代官又是商人。指使一个叫滨田弥兵卫的武士到大员附近搜罗了十多名土著,然后去江户幕府告了荷兰人一状,找的理由也是狗屁不通,他认为荷兰人到大员的时间比日本人晚,所以大员应该是日本人的。他找来的那十多个土著,也信誓旦旦的表示要把主权送给日本人。因此发动了进攻大员的战争。萨摩藩的总兵力约2000人。在当时来说,到海外征战,2000人已经是比较大的规模了。

    朱万杰也得到了朱万化的指示:曙光基地为了陆军装备重炮(就是改造的泰西火炮),试制了三门80毫米重炮,组建了一个连,预计十二月中下旬可以到达台湾的前线。希望能够等待这批重炮的到达,以便在实战中检验、定型这款重炮。现在又遇到日本人攻击热兰遮城,不如干脆停下来观战,先让他们自相残杀,不管谁输谁赢,对今后的进攻都有好处。于是,在战场附近留下马小六的特战排,又留下一个连配合他们,任务是侦查、监视战场的情况,随时用电报通报情况。朱万杰命令部队后撤50里,到达云林县以南的位置休息待命。

    随着对台湾各地的占领,台湾岛上的电报线路已经四通八达。

    朱万杰又想到东瀛人来台湾必然乘坐大量的船只,于是发布命令:“命令东海舰队,派出一艘快船,沿海岸线搜索东瀛人的船只,不要惊扰他们。但是,以热兰遮城为界,不要越过澎湖列岛这条线,避免惊动红毛人。”

    他所说的快船就是用于通信的那种快船,这种船速度极快,除了步枪手榴弹,基本没有武装。高速度就是它的安全保证。

    曹大力(护路队三团团长)说:“我们一直在台湾西部活动,也没有任何东瀛人攻台的消息。所以,东瀛人可能是从台湾东边过来的,在台湾岛的最南边登陆,所以宜兰那边要加强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