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强国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也由于朱家认为这是不合理的,追加赋税之外的收费使黎民百姓负担沉重,因此拒绝征收交纳辽饷、练饷,但是承诺,当朝廷的白银粮食短缺时,可以用资助的形式上交部分钱粮。

    现在局势安稳下来,吏部又向山东、台湾追缴去年的辽饷、练饷,辽宁去年免赋税,所以没有追缴。

    朱大典觉得辽宁战事以平,西北也已经没有太大的危机。正好朱万化也在山东,于是两个人商议的结果是,由山东、台湾两省从省财政中拿出总数50万石粮食资助朝廷,辽饷、练饷就免了。毕竟朝廷手中的粮食不富裕,交出一些粮食也可以缓解朝廷的危机。

    50万石粮食,这个数目也不小,相当于全国两饷之外正常赋税的四分之一,也能为朝廷解决不少问题。

    辽饷、练饷对于任意一个省也不是一个小数,它的数量接近原来的赋税的十倍!这几年大明全国的赋税水平是两百万两白银左右(赋税偏低),辽饷加上围剿西北乱民额外征收的练饷总数大约是一千六百万两左右!数字着实可观。

    这个数量加载到民众的头上实在不是一个小数,临时征收一次还情有可原,如果当作正常的赋税每年都征收,黎民百姓无论如何也承担不起的,特别是生活窘迫的底层民众。所以朱家是坚决反对按年度征收辽饷、练饷的。朱大典不但上奏疏为两省拒绝征收辽饷、练饷分辨理由,同时也把相关的论述文章登在了中华日报上,由此也造成了全国的影响。

    崇祯四年全国该征收的辽饷、练饷已经征收完成,山东、台湾因故拖在了最后,所以它的影响今年并没有显示出来,成了一个定时炸弹,真不知道下一次在征收会有一个什么结果。

    山东、台湾的辽饷、练饷没有上交,朝廷当然不会满意,但是好在有50万石的粮食收入,在粮价已经很高的大明朝这50万担粮食也很珍贵,所以朝廷就默认了这个结果。此事就此揭过。

    如果崇祯五年朝廷再次征收辽饷、练饷会有什么结果,朝堂上的大佬们可能会有担忧,此时他们的想法无非是费一些力气罢了。他们想得太简单了,如果没有朱万化的存在,辽饷和练饷早晚会断送了大明朝。有朱万化在,征收辽饷练饷的后果也会造成政局的混乱。这是将来的事情,我们也暂且放下,以后有什么事情再接着说。

    。。。。。。

    时间进入了五月底,今年完全不同于往年的干旱:一旱到底。今年五月就开始了雨水连连,朱万化知道这是黄河的汛期到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乱民有破坏河堤的阴谋计划,因此为了河堤的安全,全部来自乱民的民工将作为移民运往需要的各地,这些需要移民的地方有台湾、辽宁和金兰湾,当然会征求他们本人的意见。对于不愿意移民的,有愿意返乡的,除了发给工钱之外,又给了一些遣散费,由国防军护送出境,返回到山西境内。其余的也全部就近集中安置在几个地点,集中管理,并且也会给他们找一些临时的工作,总之让他们远离河堤。

    然后由两省的官府动员本省的农民、民众,上河堤防汛。国防军人数太少了,不足以完成防汛任务。面向山西的四个营全部撤回河南境内,安排在河堤沿线,他们主要的任务是预防乱民的突发攻击,保护河堤,另一方面作为突击队应对突发的险情。

    一般地说经过近十万人,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有目标的抢修河堤,险情应该排除了,否则就是工程规划有问题。

    尽管如此,朱万化还是请出河道慈善会的会长孔胤植,一同前往河南,用河道慈善会的名义,督促河南官府派出官员巡查河堤,参与防汛工作。朱万化本人更是不辞劳苦巡查了河南南岸的所有路段,特别是孟津的一段。

    山东在朱家的直接控制之下,自然是官府的全面工作转向了防汛。

    山西省与相邻各省的交界处基本都是以自然的山河为界,唯独晋城是个例外,沁河就流经晋城平原,由于这个特殊的地势,晋城就成了山西进入河南的重要通道。聚集在山西的乱民如果想进入河南,当然也要首选这里。所以朱万武奉命撤出山西境内的部队时,就在晋城平原的几个要点上安排了兵力,最低限度也要有观察哨,朱万武给他们的命令是:如果遇到乱民有组织的武装进入晋城地区,要快速上报情况,在现有兵力允许的情况下,发扬一切火力狠狠的打,如果兵力不足也要尽力阻击,等待援兵,因为来的乱民军就是为了破坏黄河河堤而来,并且,经过“修河堤有吃饭”的宣传战,剩下的基本都是乱民的骨干了,对于这些人就只有狠狠打击消灭的一条路了。

    在即将进入晋城平原的丘陵地带,低矮的山坡不是很高,在这里埋伏着国防军的一个排的兵力,他们在等待着一支大约300人的乱民军的队伍,据侦察,这支队伍是一支乱民军的前队。得到消息,奉命支援阻击的国防军正在向这边赶来。

    在等待中,零散的几匹马终于出现了,这是乱民军的斥候,等到他们进入到两三百米的距离时,机枪步枪就开火了。由于国防军都身穿迷彩服,隐蔽在山林间的野战工事之中,与冷兵器作战的方式完全不同,所以对方并没有发现,一阵枪声过后几个骑兵就倒在了地下,终于还是有距离更远的斥候逃了回去。

    随后这支300人的骑兵队伍就过来了,从队伍的装备看可能是闯王高迎祥的重甲骑兵,因为他们多数都穿戴着各种颜色式样不同的盔甲,装备到这种程度,官军都是不多见的,应该是山西境内乱民军的主力部队。马队稍微的整理了队形就开始冲锋。乱民并没有真正和国防军正面交过手,他们太缺乏经验了,以为看不到几个人就没有当一回事,以为马队速度快,装甲厚重无人能敌,一下子就能冲过去。

    一个排的重武器就是八门掷弹筒和两挺轻机枪,其余的就是步枪喷子了。轻机枪的射程远,首先开火,然后就是马匹踏响了地雷的爆炸声,到了一百米之内,掷弹筒的散弹就打出来了,每一发炮弹都是一百多枚弹丸,虽然不致命,也未必能够穿透盔甲,但是打伤马匹还是可以的。成片的骑兵在硝烟中倒下,骑兵的列队已经不存在了。机枪、步枪并没有停止,一直在射击,倒在地上的人依然处于枪林弹雨之中,随时可能被枪弹夺去性命。

    如果他们的马队可以再向前突击,还会撞上铁丝网,那更是骑兵的灾星。

    既然命令是狠狠的打,就不必客气了,排长及时的下达了反冲锋的命令,手拿步枪的士兵们,跳出战壕成散兵线,在冲锋号声中冲了出去。“双手抱头,投降不杀!”的喊声响彻山谷,虽然一个排只有四十人,其中的掷弹筒手、机枪手还没有参与冲锋,冲出去的不过30人左右,胜利之师的气势还是压倒了敌军。

    身穿重甲的乱民士兵,离开了马匹,行动都十分困难,毫无战斗力,他们的武器,除了弓箭有四五十米的射程,其余的武器毫无用途。在步枪手榴弹的打击之下,要么战死,要么投降,别无出路。

    300人的骑兵队伍,逃走的不足100人,除了被击毙的其余都做了俘虏。

    闯王高迎祥的王牌部队,被彻底击败。也许这300人是他重甲骑兵的全部,也许是一部分。不管怎么说,此战告诉乱民首领:此路不通!到别处去闯大运吧!

    乱民的大队人马,看到这种打击的力度,正常情况下应该不会再触这个霉头了,否则就是缺心眼。

    ………第232章完………

第233章:琉球() 
崇祯五年的六月中旬黄河终于安全地度过了今年的汛期,中华日报对于汛期的情况给予了全面的报道。水量之大是近些年少有的,民众都为能够及时的制止一场灾祸而庆幸。

    黄河河堤修缮工程处也在为今年秋季的继续修缮工作作着准备。朱大典、朱万化也在商议如何能够让河道衙门介入此工程的管理,比较好的办法是河道衙门作为行政管理部门介入,具体工程仍然有修缮工程处负责。这样一来,既可以利用官府调动各省的人力物力资源,又能保证高效率、高质量,朝廷满意,公众满意,一举多得。

    办理完这些事情朱万化、朱万武两兄弟就要离开济南,分别返回台湾和浙江金华了。

    。。。。。。

    因为日本的航线还是由郑芝龙家的船队负责,在六月由郑家的船队传来了消息:琉球在被萨摩藩占领的岛屿建立馆舍,用于萨摩藩和琉球联合管理琉球的对外贸易和外交。

    这个情报的含义就是,琉球即将沦落为萨摩藩的殖民地了,琉球的国家经济支柱就是海上贸易,和转口贸易,这是琉球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现在这些贸易要由萨摩藩和琉球共同管理了,说共管是为了好听,实际上就等于萨摩藩接管了琉球的贸易和外交,琉球的命脉已经被萨摩藩掌握了。

    实际的历史上就是以此为开端,从此以后琉球就逐步的沦为萨摩藩的傀儡政权。直道最后被日本吞并。

    朱家的情报网在琉球也有情报人员,但是,由于郑家本身做的就是贸易的,所以这些变化郑家知道的更及时。

    朱万化虽然始终没有对日本动手,却是时刻在盯着日本的一举一动,这个动向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这个事件也给大明干预琉球事务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因为琉球是大明的属国,大明有保护属国的权利。

    日本吞并琉球的历史经历了三百多年,历史事件很多,全面叙述文字就过多了,所以我们就用最简单的文字简介一二。

    琉球的国名是大明的洪武皇帝朱元璋给取的名字。自洪武十六年(1383年)起琉球正式成为中国的附属国。它的国都首里城的王宫不是常见的坐北朝南而是朝向西方,就是尊敬大陆中国之意。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