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强国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长江航运已经开通两个多月了,每月一班的航班只执行了一个月就不得不增加航班,由于客流量的激增,进入四月之后就变为了每月两个航班。

    上海到武汉的松江号客轮每个月往返两次,上海到宜昌的九江号也是每个月往返两次,所以长江的主航道上每个月就有四趟往返的航班,平均七天一班,预计还会增加航班密度。为此安东造船厂正在加紧建造新的客轮,这一批将同时建造三艘,将为近海航线增加一艘,长江航线增加两艘,这是由于长江航运客流量大,沿海的航运主要还是朱家本身的需要,客流量较少。

    另外吨位稍小(约500吨)的两艘客轮也在建造之中,他们将用于运河航线,预计年底或者明年初可以开通运河航线。

    。。。。。。

    时间到了五月底,入川的四川派遣军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越过了三峡到达了万州。从各个方面的情报确认陕西境内的乱民还在渭河平原的西部,尚未进入汉中,其主要缘由恐怕是洪承畴的部队驻在西安附近没有追击,乱民暂时没有危机,行动就缓慢了。所以按照计划,四川派遣军将放弃水路,从万州向西北方向,经过达州、巴州直到广元,并且沿途驻留兵力形成四川北部的防线。到达广元后,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再决定是否进入汉中。

    第一个目标就是占领川北。

    这一路不是平原,也不是高山大川,而是低矮的山地兼丘陵地带,大路很少,小路居多,但是行路并不是特别的艰难。

    进入四川的派遣军为了适应四川山地多的特点,是按照山地部队装备的。其特点就是主要的部队均步行行军,马匹主要用于驼运物资。重量最大的武器就是迫击炮、轻机枪,都是驮马运输,部队中没有大型的马车,只有一定数量的独轮车。

    山中的河流一般是不需要架设浮桥的,其原因是河道坡度大存不住水。水量大的时候洪水湍急无法架设浮桥,这种情况是暂时的,山洪很快就会过去,所以一般都可以徒步过河。为了便于大军的行动,往往需要工兵对通过的道路,特别是过河的地点进行修正,所以工兵的施工能力要强,像爆破、伐木、土方运输的工具一定要齐全。

    总之山地部队要便于在山间小路上行军,避免使用大型车辆,但是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辎重运输力量不足。为了减少辎重数量,粮食就要尽量的采用沿途购买的方式,蔬菜全部需要就地购买,不能携带。好在四川还没有经受大的破坏,比较富足,只要多带银两就行了。

    考虑到赵率教年龄比较大,骑马毕竟消耗体力,所以教官朱明秋特意为他准备了四川特有的滑竿,行军时便于乘坐,还雇佣了几名当地专门抬滑竿的轿夫,使用士兵抬轿毕竟不大合适。

    四川派遣军入川,沿途的官府和官员虽然还得以保留,国防军没有驱逐他们,但是各地的政权已经全部被国防军掌握,名称为国防军军政衙门,能够配合国防军的官吏可以安排在新衙门中办差,不能配合的就靠边站了。各地的驻军,不管是卫所、营兵还是民团,一律解散,重新编制为临时营,加入到国防军的序列。

    这么大的动静四川的官府不会不知道的,为了平抑四川官府的不满情绪,教官朱明秋给四川巡抚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成都巡抚衙门。现在的四川巡抚是刘汉儒。这封信的内容就是解释国防军为何入川,不管四川的官员是否理解,北方的乱民随时有入川的风险,这是事实。四川久居和平环境,卫所名存实亡,民团、营兵不足,无法抵挡乱民入川的行动,国防军的到来恰逢其时,解决了燃眉之急。

    国防军的战线拉得很长,自己的后路必须保护,这就是占领沿途各地的原因。同时申明,国防军不会扰民,也不会干预四川的政令,特别是征税、征粮只要是符合朝廷的律法,国防军一律支持。同时信中也告诫四川官府,不要企图武力驱逐国防军,否则后果自负。

    作为高级官员刘汉儒当然是知道国防军的,中华日报也是常看,只不过四川闭塞交通不便,报纸到了他的手里往往是晚了一个月了。朱家主张的宪政他是知道的,国防军厉害,惹不起他更是知道,何况乱民经过汉中入川也很容易,四川除了秦良玉的白杆兵还真是没有可战之兵,朱家说的话还有道理。

    反对或者与国防军为敌的事他不会做,国防军很强,但是并不可怕,他们的军纪很好,也不以大明的官员为敌,这些情况他还是知道的。为了避免承担责任,他还是给朝廷写了一份奏疏,说明情况,如何处理就是朝廷的事了。

    刘汉儒的反应等于是没有反应,他只要是不反对,不干预就是最好的结果,等于去掉了国防军的后顾之忧。支援协作就不要想了,那是绝对不会的。

    明末有两个官员叫刘汉儒,前后差了二十多岁,这里的刘汉儒是年龄小的哪一个,他后来降清做了清朝的官员。

    到达万州之后,四川派遣军临时编制的六个营已经全部建立,人员还差一些,可以陆续补齐。这支部队从外观上极像大明的官军,细看还是有一些区别。

    首先是鸳鸯战袄,大明官军的衣服一般都很破旧,打补丁的是多数,另外规格颜色也不统一,同一支部队中就是五颜六色的,长短式样也不能统一。临时营的鸳鸯战袄是刚刚发放的,颜色大小式样完全一致,就显得很整齐。另外就是朱家制作的鸳鸯战袄要短一些,在膝盖以上,比大明官军的衣服短了七八寸,这是因为短衣服行动方便。但是又不敢太短,太短了就不像鸳鸯战袄了。还有就是胸前的名牌也是特殊之处。

    古代的士兵军服都很长,那是因为只发一件上衣,这就节省了军费,外观看上去还比较一致,裤子是士兵自己的,光屁股也没有人管。国防军不但发裤子,还有鞋袜、衬衣、腰带、背包、被子、水壶、碗筷等等,那是全套的士兵生活用品。

    其次是武器统一,这支部队的装备就是长枪、短刀和盾牌,别的兵器非常少,并且枪、刀和盾牌是同一批产品大小式样完全划一,连长矛的木制枪杆都是同一加工制作的,其他的官军绝没有这么完整划一的装备。

    最后就是旗帜,大明军队的旗帜多是各种不同的颜色、图案和旗子边上不同的牙子边。因为兵丁基本上都是文盲,所以除了将领的将旗之外,都是用不同的颜色、图案、牙子边来区别。为了节省布料,和便于展开,旗子一般都是三角形的。

    临时营为了便于指挥是采用军号加旗子,所以旗子还是保留了下来,只是数量少了。裁减了用于发布命令的令旗,用军号代替了。编制的旗子只是营、连两级,所以一个临时营只有四五面旗子。旗子全部是长方型,不同的营用不同的颜色。靠旗杆处有部队编制的文字,只有五个字:临某营某连。没有图案也没有牙子,这是为了制作方便,并且不混淆,不认字的立刻学习这几个字,一天认一个字总可以吧?几天也认下来了。

    这个旗子一打出来就有点八旗兵的味道了,因为比较容易辨认的就是那么几个颜色:红、白、兰、黄、绿、黑,如果在增加营编制就要镶边或者多颜色彩条了。真要是喊出白旗营、蓝旗营什么的就闹笑话了,所以士兵们必须认识那几个字。

    指挥的办法是国防军的一个连带领一个临时营,临时营的连以上军官全部由国防军底层军官担任,这样便于指挥。独立四团和二师三团分别拿出一个营来带临时营,刚好是六个连带六个营。

    进入川北之后,部队与外界的通信全部采用无线电报,沿江地区采用水下电缆。指挥部设在广元,后勤基地设在万州。

    独立四团拿出一个营占领和保卫宜昌到万州的沿线码头和城镇,他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就地组建正规的武警部队和保安镖局,逐步的巩固政权,和保护当地治安。独立四团的四营、五营负责长江上的巡逻和运输。

    这条航道上的主要防卫力量还是武装船,也可以叫做炮艇,他的机动范围大,火力凶猛,因为有了探照灯夜间也可以出航,但是三峡水道凶险,一般都不会夜间进入峡谷区域。

    民用航路暂时还不能开通,要等到政权完备,治安稳定之后了。

    本来还要进行清理长江航道中的礁石的工作,但是现在已经进入雨季江水上涨,只能等到冬季的枯水期了。

    ………第284章完………

第285章:登陆北九州() 
五月底已经进入夏季,但是金州地处北方,又是沿海地区,所以分外的凉爽,是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了。

    在一处山坡下,“砰!砰!”的火铳射击声不断,这是清国的鞑子兵们在训练火铳射击。

    按照协议,国防军第一批将提供1000支新式火铳、300支三眼铳、500箱手榴弹。并且在金州提供训练用的火铳50支、三眼铳50支、手榴弹50箱。

    国防军派出100名训练教官,进行为期十天的短期训练。清国选出1000名火铳手、300名欲装备三眼铳的骑兵进行对应的训练。手榴弹暂时先装备火器部队,以后根据需要在逐步扩展。这是清国的第一支使用火器的部队。

    这种短训很简单,就是装弹、瞄准、射击、清理枪膛。站立射击、半跪射击、卧倒射击三种姿势,拼刺刀的基本动作。三眼铳的装弹、射击、清理枪膛的基本动作,至于狼牙棒的招数国防军教不了,马上的功夫教官们远远的不如鞑子兵。手榴弹的拉线、投掷,还有注意事项。

    此外就是战场上针对不同情况的几种队形,阻击战的轮流射击要领等等。

    这些武器极容易使用,鞑子兵们都是久经战场的老兵,除了火器知识外其他的无需训练。

    训练的后两天就是实弹射击,和手榴弹的实弹投掷。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